县区食品安全管理意见

时间:2022-05-19 11:39:00

县区食品安全管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县政府各工作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以下简称《决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5]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延政发[2005]6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全面加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全县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深化食品监管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推进食品市场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近几年,我县坚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日趋规范,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就目前情况看,食品行业设施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自我防护和维权意识淡薄;长效监管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市场监管与发展、整治与规范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全县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治理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通过努力,使全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食品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基本规范,企业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营销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1—2年内:全县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学校食堂、餐饮业全面实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畜产品中使用“瘦肉精”得到根除;大米、小麦粉、酱油、醋、食用植物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速冻食品和白酒、糕点、酱腌菜、果脯蜜饯、炒货、蛋制品、水产品、挂面、淀粉及其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获得生产许可证;大中型食品经营企业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基本消除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在3—5年内:全县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80%以上的企业通过认证;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全面推行良好卫生操作规范(GHP)、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体系,60%以上的企业通过认证。

在10年内: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全部实施HACCP体系;农药、兽药使用和食品流通秩序得到全面规范。

各级政府要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食品企业的法人代表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抓好源头管理。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依法加大监管力度。

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全力抓好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三、切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综合监管与组织协调。县食品药品安委会办公室(药监局)要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抓紧编制食品放心工程3年规划,积极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相互交流监管信息,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增强监管合力;开展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深入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严重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违法经营食品大案要案。

(二)加强源头治理,保障农产品安全。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产地环境、农产品包装标识的监管,实行市场准入及质量跟踪制度,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追溯制度;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重点解决蔬菜产品高毒有机磷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水果农药残留和生产激素滥用,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和动物疫病,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养殖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步伐。水利部门要依法加强水产品管理和源头污染治理工作,严格水产品的产地认定和市场准入管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深入开展食品加工行业整顿活动,提高食品工业安全水平。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纯净水、酒类)加工企业产品的监督检验,全面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和卫生监管工作,落实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回访和年审制度,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严肃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大力推行名牌产品制度、企业产品免检制度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切实做好食品标准化工作,加强食品计量和食品标识的监管。通过扎实有效的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培育树立一批优质安全食品品牌,严厉查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

(四)进一步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工商部门要对食品流通环节实施全程监管,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开展“六查六看”(查经营资格,看证照是否齐全;查进货票据,看来源是否合法;查经销食品,看质量证明;查包装标识,看是否虚假;查商标广告,看是否侵权;查市场开办者,看管理是否健全)、推行“厂场挂钩”、“场地挂钩”等有效办法,规范食品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测制度,大力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准入制度,严格实施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积极推进12315投诉“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工作,随时掌握市场食品质量状况,及时查处违法经营食品案件。盐务局要加强食盐生产、经营市场管理,坚决制止原盐、散装盐销售行为。

(五)加大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督力度。卫生部门要积极推行餐饮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准入制度,把好许可关。加强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监督力度,控制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流行。严厉打击各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加强学校食堂、小餐馆、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村婚丧嫁娶聚餐等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环节的监管,严格实行大型群体就餐报告制度,逐步实现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重点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六)加强畜禽屠宰市场监管和食品流通行业的管理与指导。县商贸办要依法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市场监管,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集中屠宰和规范屠宰,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加大县城集贸市场整改和规范力度,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和城乡农副产品市场建设。积极推行生鲜食品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化运销方式,加强超市食品安全管理,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票索证、购销台账和质量追溯制度。

(七)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监管。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将儿童食品和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列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及村镇的各类分散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积极探索农村食品销售、监管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鼓励引导合法、诚信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到农村乡镇建网点,形成食品供应的主渠道。切实加强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形成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证农村食品市场安全。

(八)抓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宣传、广电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揭露和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宣传优质食品、品牌食品和重质量、讲信誉的优秀企业,增强群众消费信心,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管理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研究起草有关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统一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组织制定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并监督落实,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定全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食品安全执法监督检查,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和重点建设项目;综合协调食品安全检测和评价体系建设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活动,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工作。县食品药品安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县食品药品安委会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统一协调本乡镇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强宏观指导,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和体系建设。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承担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的同时,要切实负起对全县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责任,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拟订、修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政策、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并根据县政府授权,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进行查处;综合协调食品安全检测和评价工作;组织实施GHP、GMP、HACCP体系建设;负责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办法,定期向社会食品安全信息和质量公报。

(三)理顺监管部门职责。按照《决定》精神,遵循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管理为主、综合监管为辅的方式,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明确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在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的整合和工作的协调统一,建立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制。各乡镇要尽快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切实担负起本乡镇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财政部门要优先保证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制度。要建立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对食品污染和以食物中毒为主的食源性疾病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监测。加强食品检测检验和检疫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利用,逐步建立县食品安全监测鉴定中心,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制定统一的监测计划,确定监督抽点,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健全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食物中毒、食用染疫动植物及其产品引发或可能引发的重大食源性疾病;食用被污染食品引发或可能引发严重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食用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被中毒、有害物质污染,引发或可能引发的严重食源性疾病等。县食品药品安委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分工明确的突发事件防范与应急处理责任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要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不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本着积极、稳妥、务实的精神,推进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七)规范信息收集及制度。农牧主管部门负责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监、工商、卫生、商业、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快监管信息网络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收集与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收集与的范围、渠道、内容,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按期报告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八)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加强执法队伍监督,严肃法纪,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