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地籍管理座谈会讲话

时间:2022-07-22 03:46:57

局长在地籍管理座谈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同志和地籍处谋划了很长时间,准备的很充分。大家都知道,现在市里各项工作抓的都比较紧,几乎没有休息天。清明节小长假,书记带队到昆明去学习。回到,所有人都没回家,紧接着召开座谈会,每个人都发言、谈感受。这说明,市里工作抓的非常紧。今天,利用周末,让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大家要理解。这也是大家加强交流的好机会。

今天的会议县、区局从事地籍工作的同志和国土所长都来参加会议,。这是市局党组要求的。一直以来,党组对国土所工作,始终是高度关注的,也是尽一切所能,给予了软硬件的大力支持。国土所工作特别辛苦,生活也辛劳,长丰的倪光辉同志长丰的倪广辉同志,当时年在局里帮忙的时候,身体还比较好,回去5个月,就瘦成这样,这说明国土所工作确实很辛苦。

今天,是地籍管理专项工作座谈会议,我感觉特别亲切。因为2007年7月到2008年9月,我也是地籍管理队伍的一个成员,这里有很多曾经并肩战斗的熟悉面孔,所以我感到很亲切,心情也很愉快。刚才尹云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会上尹云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三县同志的交流发言,说的很实在,大家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志部署了今年土地登记规范化工作和权属争议调处工作任务,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学习文件,将份内的工作做好做实。

刚才,天平同志通报了国土所“四个一”制度执行情况。目的是为了统筹国土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启迪。“四个一”制度,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四个一”制度是土地执法看得见、摸得着、抓得起的务实做法,部、省、市各级领导都非常认可,认为这样做比较实在。省里一直要我们总结经验,但我们一直没报。因为我们还处于试验试点阶段。大家要高度重视,要将其作为国土所主要工作之一,或者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

对“四个一”制度,大家要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内涵,要切实与地籍工作挂起钩来。要让每位同志知道一个项目用地,规划是什么,是什么地类;是不是违法用地,违法面积是多少。这也是吴存荣市长多次给县局长、分局长和国土所长提出的要求。各位只有清楚辖区内哪里是合法建设,哪里是违法建设;哪里是合法用地,哪里是违法用地,并能做到“用图说话”,工作才有成效,才能真正让我们有“话语权”。

国土所的设立,国土资源部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每位所长、每个人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倍加珍惜。在乡镇,国土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当时,市委常委会研究时,就是否与规划、建设合署征求我意见,我说“没意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我们的所,你赋予他更多的权利或者更多的职能,我们欢迎。因此,国土所既承担国土管理,还承担建设管理、规划管理,任务比较重。

国土所对于一个乡镇、街道来说,相当于一个“国土局”,规划、耕保、利用、地籍、执法等职能,一个也不少,各项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今天通报了“四个一”制度执行中,一些没有到位或者是工作不实的一些国土所,希望你们端正态度,查缺补差,将工作做好。今天,各位所长全部参加会,不容易。总结表彰大会时,就是我要求你们参加的。党组的声音,必须要传达到各个所。

现在,各个所对“四个一”制度认识还不一致,,有的执行还不到位。在我看来,,“四个一”制度,是国土管理的重要抓手,是保护同志们政治生命的重大举措。每次违法用地问责时,首先就要问责国土部门。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有巡查,我们有报告,我们有措施,就可以免责。这不是推卸责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常说,卫生是查出来的,成绩是考出来的。市局监察室、政治处、监察支队,要经常到乡镇去抽查,抽查范围要扩大,抽查一定要排序,前三名、后三名要公布出来。也可以组织三个县互查,让大家看看别人好的地方,互相交流。这种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一个手段。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就是不想让好的制度“流于形式”。如果“流于形式”,,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还不如不做。

金龙书记曾经和我谈过一次话,说国土所就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前沿的“耳目”,如果看不到、听不到、不报告,“耳目”作用就失去了,就可以就地解散。把钱拿去发展信息员队伍。所以,国土所要真正以“四个一”为抓手,将各项工作捋清楚、搞明白,真正发挥“耳目”作用。我经常说是,“天上有卫星、地上有民兵”。你们要做的是:“要和卫星抢时间,要和民兵讲道理”。总之,检验国土所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宣传国土政策、夯实工作基础、盯住违法用地、守住耕地红线”。

我市的地籍管理工作可圈可点。“十一五”期间,城乡土地登记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发放城镇住房土地使用证25.1万本,以行政区区划为单位,整体推进,相信“十二五”期间能够圆满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去年以来,我们依托“金土工程”、“数字城市”两个试点,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卫片,建立了“一张图”管理系统,地籍管理成果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实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局党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难能可贵。不但要争取成绩,更要总结宝贵经验。地籍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三抓”:一抓重点,勇于突破;二抓创新,勇于探索;三抓基础,勇于推进。当前,地籍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你们还要座谈研讨,我就不多说了。座谈中,大家要积极发言,讲真话,充分暴露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难点。地籍处要逐条记录,汇总分析,将问题梳理出来,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措施,必要时,可以用正式的文件明确下来,便于下面操作。做得好,就是很好的经验总结和制度创新。

针对做好地籍管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城乡建设加速推进的历史新阶段,国土资源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期。对于地籍管理工作来说,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来思考,必须认真分析地籍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宏观层面,地籍管理面临三大机遇和挑战

第一,是《物权法》实施。《物权法》出台以后,土地价值的逐步显现和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土地产权归属和依法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物权法》和地籍管理关系密切,大家要认真研究。《物权法》中土地登记内容非常多。土地登记在土地管理,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物权法》为地籍管理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土地登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土地宏观调控。现在,上上下下都已经把土地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需要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加强宏观调控,需要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手段。年度用地计划的考核、耕地保护责任考核,都要用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依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交纳范围,也要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准。可以说,土地基础数据已成为政绩考核、税费征缴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准确、及时、全面的提供这些基础数据。

今天,金龙书记在土委会上又一次要求把各县、区、开发区用地面积与投入产出以及税收情况进行统计量化,要求各地用地指标安排上与此挂钩。并要求我们马上提供经开区土地每亩地价多少,投入多少,产出多少,税收多少。他要用数据说话,这个数据怎么来,肯定要在座各位辛苦了,这也是检验各位平时工作“精细化”的试金石。

第三,是二次土地调查。第一次土地调查,是1986年开始,历时八年,到1994年完成的。第一次土地调查,为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第一轮土地规划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为土地管理尤其是地籍管理事业发展夯实了基础。20余年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完成,正在为地籍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

(二)微观层面,地籍管理面临三大差距和不足

第一,地籍管理基础与节地试点称号不相适应。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地籍管理工作有条件,也应该走在全省前列。从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角度来看,还应该走在全国前列。虽然我们有一定基础,但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多差距。比如,商品房土地登记没有做到当场办结,地籍信息系统实用性还不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不能仅仅想到,在省当老大,实际上有的市比我们做的还好,比如说宣城。

第二,地籍管理基础与城市化、工业化不相适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地籍数据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城市房屋拆迁、节约集约用地,都离不开地籍基础数据。目前,虽然“数字城市”试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离数字国土要求差距还很大,尤其是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基础数据变更还不够及时,地籍数据现势性还比较差。城镇和农村有差距,城镇基础较实,农村基础薄弱。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登记基础差、权属纠纷多,地籍测量还有很多盲区。

尤其是应用性没有体现出来,或者是用了没有宣传展示出来。要是各单位、各县区都来要、都来用,就说明我们成功了。技术发展中心在做的城市三维模型,可以清楚显示指定范围内有多少建筑、多大面积,其中商业是多少、住宅是多少、办公是多少;甚至于五层是多少,六层是多少等等。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强的决策支撑作用。但市领导没有一个人知道。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顾在家做,没想到出去推广应用。所以,我们要将技术成果的应用放在“第一位。我经常说,国土部门的技术力量非常强,可是缺在应用。关起门来都说的头头是道,出去应用就抓瞎。“信息化的生命在于应用”。如果没有应用,钱就白花了。这要靠在座各位去思考,开发,宣传,推广。

第三,地籍管理基础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人民群众产权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对地籍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依法,也要注意效率。目前,地籍管理队伍与任务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一是人手不够。人手不够在国土系统是通病。这几年,国土工作量大了好几倍,人员反而减少了。我们怎么办?只有靠技术进步。各位就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很多地方靠临时工来完成土地登记任务。二是技术不强。政策业务不熟,影响了土地登记效率和质量。三是意识不强。由于业务不熟,“错登”、“漏登”还存在,如果再加上服务态度不好,投诉、上访量还很大。

二、要理清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明确面临的形势,弄清面临的机遇,目的是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国土资源部要求,地籍管理要着力实现“四个构建”,即构建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构建地籍建设基础长效机制。促进“四个统一”,即促进土地统一分类,统一调查,统一登记和统一统计,保证土地数据真实和土地产权清晰,提供全面、优质、便民的土地登记可查询服务,实现城乡地籍地政统一管理,地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我看来,我市的地籍管理工作就是要实现“四个加强、四个全面”。即:加强土地调查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国土数字化。这个目标比较远大,但是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加强土地登记制度化建设,全面实现登记规范化;加强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加强成果应用系统化建设,全面实现服务社会化。地籍管理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地籍服务要渗透到各行各业,地籍管理事业才有地位。

(一)要着力抓好“五个重点”

第一,要着力抓好二次调查。这项工作,现在已近尾声。重点要做好补充、调整、完善三项工作。“补充”,就是要在对现有成果,做好补充调查,保持成果延续性、现势性;“调整”是按照行政区域,调整控制面积,做好界线接边;“完善”是完善土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总之,要做到全市土地“大帐清楚、小帐明白、方便实用、随时提供”。

第二,要着力抓好产权管理。产权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也是把好土地管理关,保障土地权益的“最后一道工序”或者是“最后一道看门神”。要完成集体土地登记任务。要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统一更正登记、注销登记程序,提高土地登记准确率,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行政诉讼。要探索实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这既是一项创新工作,也是一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要借鉴经验,积极探索。

第三,要着力抓好制度建设。要健全土地争议调处制度。随着人民群众产权意识不断增强,产权纠纷日趋增多,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必须扎实做好。要积极参与建设项目开工竣工督察工作,建立建设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完善竣工复核验收技术标准和措施,既确保这项工作规范,公平、公正,又为后续的处罚提供强有力的地籍数据基础。今年,制定出台《市国土资源管理技术规定》,是我局系统建设、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年底前必须向市委、市政府交卷。地籍管理章节,应该成为率先出台的典范。

第四,要着力抓好机制创新。地籍管理是国土系统地政管理方面技术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部分。专业技术要求高,专业成果要求高,人员素质要求高,投入资金要求高。地籍管理应该成为机制创新的先发环节。比如,单位和市民办证的受理调查、审核、发证,是否可以考虑程序上的“压缩”、“合并”或者“前置”。这方面要有所创新。要改变现在勘查一批人、发证一批人的脱节做法,实行“谁勘查、谁发证”,不要让单位和市民跑来跑去。

还有,能不能建立数据自动生成系统。规划部门有一套办公系统,每旬、每月、每季、半年、每年都能自动生成。我们可以借鉴。现在都是电脑发证,完全可以做到。我们也要实行电脑调阅档案,即时查询。这些,都是机制创新要做的。我们一定要用创新的眼光来审视改革现在我们从事的工作。

第五,要着力抓好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地籍成果的作用,这样地籍才有地位,才有生机和活力。要把这些成果渗透到各行各业,免费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只要我们做到免费,扩大了资料的受众面、覆盖面,我们就有“话语权”。要充分应用土地登记成果,做好土地权属界定工作。

要配合做好征地报批中的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工作。这里面技术含量很高,含金量也非常高。做得好,既合法、又节约。地籍部门要研究推行《勘界调查任务书》,提前介入征地调查,改别人“盲目做”为我们“指导做”,这样既减少浪费,又节约时间,更能为提高效能做出贡献。

要抓好“一张图”的应用和更新,用这张图监察土地规划、计划实施和耕地保护情况,为违法用地查处等提供基础和依据,真正做到技术为管理服务。在座各位做到在一切场合拿得出、用得上、说得清。

(二)要特别注重“两个到位”

第一,要注重思想认识到位。新的形势下,地籍管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国土部门都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在服务城乡建设大局,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大局,做好地籍工作。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重要性,增强紧迫性,把加强地籍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要注重工作任务到位。部、省、市布置的任务,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抓好落实。要做到谋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工作“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目标,明晰任务,责任到人、监督到位。每一位同志,都要真正负起责任,都要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将工作做实。

三、要明确新要求,塑造新形象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今年,地籍管理工作任务很重,怎样来完成这些繁重、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就是靠在座各位的努力。

大家要加强学习。2012年底,党组提出实施“332”战略。其中,以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为抓手,实施“三大改进”,是我们强调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是党组对每一个干部职工的要求。我们要求,既学习本局业务,也学习经济、规划、建设、工程、环保、金融、税务等各门类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从事地籍管理工作的人,也不例外。

我们要求“相关知识面广、业务知识面深”。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才,是T型发展。T是一横一竖,横代表知识面,竖就是自己行当要深。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精通,对周边业务又了解,你就是高层次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加强学习,注重吸收,注重观察。每个人,眼光不一样,悟性不一样,但只要努力,都会到达要求。

大家要热情服务。地籍工作,直接接触用地单位,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我们要深入推行“三大改进”,重点培养“责任心”、“敏感性”、“及时性”、“融合性”、“精细性”,提高主动介入、提前谋划的服务意识。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批准”、“批复”或“批驳”。要以诚恳的、真诚的态度,服务好基层群众。“有理不在声高”。你如果能用“和风细雨”的方式把问题说清楚,才是真正的本事。如果声音很大,态度很生硬,甚至说难听话,那就被投诉了,就要受到处理。

大家要勤政廉政。国土部门是纪检监察部门关注的重点。地籍管理也是高风险的工作。土地证书发放、土地勘测定界、测绘行业管理等权力,有可能滋生腐败。要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强化教育,弘扬正气,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改进工作机制,通过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减少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地籍队伍干干净净干好事、干成事。

同志们,做好地籍管理工作,是建立有序顺畅的国土资源新秩序的重点之一。这项工作,只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项工作,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全局,直接关系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不折不扣的做好。分局和基层国土所,是这项工作的战斗前沿,一定要发挥好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全市地籍管理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新台阶,取得更大的成就。祝各位同志们研讨有收获,交流有心得,生活有情趣,紧张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