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会领导发言

时间:2022-04-11 08:20:38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会领导发言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总体部署,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1—6月,全县共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个,新培育种养大户170余户、专合组织35家、家庭农场8家,发展特色产业2万亩。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28元,增长11.2%。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快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突出市场带动强产业,确保农民有好收入。始终把做大市场作为推动基地建设、壮大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打造“经营主体+市场+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探索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大户、大户联散户等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方式,重点培育温氏养殖、十陵禽业、丰侨科技、盛品果业、汇强油脂等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企业“两个带动”的能力,力争全年新发展各类专业大户200户,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30个。二是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点连线、由线扩面,同步推动园区产业、新镇、新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园区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有机统一,力争年内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基础功能完善、产业形态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成长型农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狠抓优质粮油、道地中药材、优质水果、绿色蔬菜、高效经济林、现代畜禽“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以蓬乐路、罗桂路等五条主要公路为重点,逐步形成“五路五带”的区域化产业布局,力争全年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5万亩,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四是强化市场服务。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农户提供产品价格、技术服务等信息,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营销优势,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等方式,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质押向农民发放贷款,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村、发展产业。同时,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探索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着力解决银行不愿做、农民做不了的金融服务,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新路子。

二、突出农民自主建新村,确保农民住上好房子。始终坚持做到将农民需求、承受能力与新村规划建设相统一、相协调。一是因地制宜抓规划。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适度聚居”的原则,整体考虑、统筹谋划村落分布、生态保护、人口居住及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实现新村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公共服务规划“多规衔接”,建设具有农村地域特色、乡村田园风光的“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型村庄。二是“保改建”结合建新村。坚持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宜建则建的思路,不大挖大填,不急于求成,不大干快上,不标新立异,不新增债务,稳步推进新村建设。我们将安排专门力量,摸清全县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院落,并对其实行保护性修复。对具有基本功能的自然村庄实施“两池六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力求“修旧如新”。对于新建新村,采取“平地还耕、农房上坡”模式,腾出平地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缓坡建设农民新居,既有效提升土地率又同步发展新村。三是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实行涉农项目资金捆绑进入、基础设施配套进入、社会资本联动进入,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三、突出建管并重治环境,确保农民养成好习惯。今年以来,我县结合郪江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工程,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修复农村垃圾屋、垃圾池800余座,规划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42个,添置垃圾清运设施设备2000多台套、垃圾收集桶5万余个,清理建筑垃圾500余吨,清运陈年垃圾3000余吨,逐步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习惯明显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基层群众自治的原则,推行群众自主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制定村规民约。推广实施群众议事代表制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新村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农房安全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治,着力形成人人讲卫生,人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建立管护机制。以村为单位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将管护任务划分到户、责任细化到人,并通过定期检查、轮流评比等方式,形成以群众为主体的卫生保洁长态化机制,实现村庄环境卫生常年有人清扫保洁、公共设施常年有人管护维修,着力改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现象。

四、突出挖掘资源兴文化,确保农民形成好风尚。始终将农村文化建设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引导农民形成好风尚。一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全面开展农村文化普查,系统挖掘、整理盐文化、古郪国文化等文化遗存,逐步恢复古文化遗址原有地貌风貌,提升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二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推行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产业联带“六联机制”。广泛开展文明村庄、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和评选活动,推进文明新风“进社区、进院坝、进家庭”,树立农民“讲文明、讲礼貌、爱清洁、守公德”的新风尚,营造人人参与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形成“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的“演员”,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同时,注重培养农民科技文化、法治文化、传统孝道文化等文化素养,积极促进农村邻里和睦、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