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爱"的特性之我见

时间:2022-07-18 10:54:00

教师"爱"的特性之我见

教师“爱”的特性之我见

时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其中的“三爱”是“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三爱”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素质。那么,教师的“爱”有哪些特征呢?本文拟从三爱中的“爱学生”这一点来分析。

世界上最优秀、最成功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各具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对学生深深的爱。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自己学生漠不关心的老师,能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论是如沐春风般的爱,还是智者充满理性的爱,还是情感激昂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父母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不同,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表现。

一、师爱的无私性

师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私,爱学生就要抱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洒向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部过程,真可谓“带着一颗心来,不带着半根草去”,不计任何回报。如果一个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那他绝对不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社会满意的成绩。

二、师爱的平等性

师爱的平等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即是要将爱建立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素质教育要求师生在学习、交往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教师只应该是一个助手、参谋,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式。只有这样,师爱的平等性才能显现出来。另外一个方面,师爱的平等性是指教师要爱所有学生,不论其学习、家庭背景、品德,而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吃力、道德上有缺陷、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无私的、平等的爱。平等的爱。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牛顿”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说,在教师平等的关怀下,可能又成长着爱迪生、高尔基……教师爱的平等性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够挽救走向歧路的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是人民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霍懋征曾在一篇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他多年以前的一个学生王晓平回忆道:“五年级以前,我是个有点胆小、自信心不强的孩子,作业簿上常得四分。一次,教师在讲评作文时表扬了我的作文……老师朗读的声音饱含着激情,饱含着希望,把我的心打动了,我也能够写得打动人嘛!打那以后,看书对我来说,便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如今,王晓平当了编辑,霍老师说:“在王晓平的成长中,我并没有做别的工作,只不过是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公正地表扬了他,使他有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机会。”可见,师爱的平等性,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师爱的科学性

师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情之爱、朋友之爱,是因为它更具有科学性。我们知道,盲目的爱是危险的,缺乏科学性的爱也是危险的。作为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陷入父母般的溺爱。对于那些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学生更应该注意不能一味地迁就,而是科学地、不断地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成为有更大的抱负,更有才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师爱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对学生并不是单纯的表扬、奖励上,还应该包括诸如有意地安排的挫折教育上。同时,师爱的科学性还应包括爱的渐进性,尤其是对后进学生的爱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转瞬即变。第四,师爱的科学性也包括爱的多样性,也就是要“因材施爱”。

四、师爱的恒久性

师爱的清纯的甘泉,它会源源不断地浇灌滋润学生,它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场雨,它有着恒久性的特点。这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自进入教育工作的那一天直至他离开讲坛,他对学生的爱就一直延续。另外一方面,现代教育规律决定了一个教师不可能将学生从幼儿园送至大学毕业,而且教师也不应该只将爱献给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中,而对自己不带课的学生就拒之门外。只要一有需要,教师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沿着正确的生活道路前进。

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不是神,但他确实在无私、平等、科学、恒久地爱着别人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啊!我希望我们的所有教师均能把这可贵的品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