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部实践科学发展观感言

时间:2022-09-07 04:17:00

公司审计部实践科学发展观感言

企业内部管理的脊梁,企业人、财、物管理。相对独立又各构成体系,其内涵极深。企业内部管理中,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如果能达到合谐与统一,对企业管理就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内部管理全局,改革不但深化的年代里,不仅要有因势利导的谋略,还要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胆量,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锐气。只有这样,公司才可望在三大梯级电站的管理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才能为推动能源集团发展、促进能源事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流域梯级开发龙头电站—水电站4号机组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年月日上分。至此,该电站4台46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公司用2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三大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任务。三座电站共装机11台,总容量达332万千瓦。公司作为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企业,管理好流域三座水电站,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时下正逢能源集团改制上市工作的步步推进,公司在股权构成、产业结构、管理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改进、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已是当务之急,切不可等闲视之。总结过去建设管理经验时,不难发现,项目业主制也有其局限性,不能更好地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深入解放思想,迅速转换脑筋,善于利用当代经济技术的信息、成果,科学借用别人的智力、智慧,不断创新管理工作的新思维,认真做好企业内部管理这篇文章。

从内容上看,管理是科学发展的保障。企业内部管理。不外乎是人、财、物三个方面的管理。但主体和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因为对人的管理靠人,对财和物的管理也要通过人,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也得靠人,监督更离不开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

一、对“人”管理的新思维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一)着力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全面提高职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每一个职工的素质,实际上都是客观企业形象的构成成份,客观企业形象的骨肉,企业应当成为一座“大熔炉”或“加速器”使职工置身企业后,就被“冶炼”推进”奉献出全部忠诚与才智。进一步完善公司薪酬体系,完善与员工使用相挂钩、与年度考核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实时进行系统、全面、经常的考核;建立岗位流动机制,推行相近岗位交流制度,定期对能位适合度进行测评,真正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激励约束机制。过去公司许多有经验且素质高的年轻人才之所以外流,除了对发展战略前景不乐观外,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个人发展空间被旧的不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所制约。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公司内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效提升人才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用人保障机制的良好环境。

不拘一格地选好用好人才。

二)坚持任人唯贤、用人所长的原则。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自古道:金无足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选人用人。人无完人。全才是没有的而绝大多数人是有某些方面专长的因此,组织配备人员时,除了首先要考核其“德”外,还要扬长避短,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专长,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知人善用。另一方面,看待人才时,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观察,要为一流人才创造一个脱颖而出的生存空间和公平环境,真正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用感情、事业、待遇留住人心,让职工心情舒畅、奋发图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全部光和热。

三)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再完美的苍蝇毕竟还是苍蝇!世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干事者。有容乃大。应当能容有缺点也有特长的人,有一位伟人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能容敢于持相反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能容犯过错误但决心改正的人,只要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人,对他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就要包容,受到非难时就要为他撑腰、鼓劲,做他坚强后盾,要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待这样的同志,看主流,看根本,看业绩,不求全责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敢冒敢闯、敢于突破的意识,体现敢想敢干、能想会干、敢闯善创的精神,提高干事、创业的激情,消除激情缺失和精神不足的状态,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这样,干事者才会没有或少有后顾之忧,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很大激发。

发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

四)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热爱能源开发和流域电站管理事业,强化责任意识。勤勤恳恳,忠于职守,遵守职业道德,正确履行职务和职责,思想观念上不因循守旧,工作上不随波逐流,任何时候都不丢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令人担忧的现在居安思危的现象或重或轻地存在还有一小部分人沉醉在优越的环境中,享受荣誉的光环和幸福。诚然,应该充分肯定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但也要戒骄,不能夜郎自大,甚至孤芳自赏。因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体现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树立长期艰苦奋斗、克难奋进的思想,永不懈怠、永不自满、永不停顿,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谋发展、抓改革、促落实上,奋力争先、奋力创新、奋力实干。

二、对“财”管理的新办法

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从宏观上讲,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控制、降低成本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关键因素;从微观上看,与职工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随着公司产业结构向发电主业的调整,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当作相应地调整:建立单一型发电企业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机制,实行发电企业会计核算一体化;全面引入市场观念,推行内部市场核算体系,切实加强发电成本控制,强化资金和资产的统一管理,着力提升内部的稽核功能与监督层次。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更新观念。

一)加强宣传教育。

大胆引入市场观念、成本观念、效益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当家理财。首先就要摒弃计划经济的陈规旧俗。为此,应当从宣传教育入手,把干部和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整体利益、统一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统一到创一流的大局上来,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狠抓成本费用控制。

二)严格预算的刚性约束。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现金流量、资金动态及使用情况,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成本费用概算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等进行科学的测算,既编制短期计划,又编制中(长)期滚动预算,并据此对资金、现金流量及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进而加强目标管理的实现。

实行全过程监督。

三)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随之出现过集权和放权的管理,由于几度机构改革。但都缺乏对合同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以致出现过不少漏洞,给国家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对合同管理的重点要放在立项和执行的二个环节上,即实行可行性论证、经济评审、价格评审、技师评审、集体讨论、公开招标等公平合理的形式,对合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提高综合素质。

四)保持良好形象。

严格要求自己,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快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掌握过硬的实际本领;讲文明、懂礼貌,讲原则、肯奉献,认真执法、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对“物”管理的新途径

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资本营运的正常运转。主要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对物资材料的管理。过去,由于在某些环节上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固定资产投入大,闲置或重置多,使用率和利用率低,公私不分、公物私用现象较为突出,导致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物资材料在采购、领用、耗用环节上由于没有严格实行计划与定额管理,损失浪费现象较多。为此,建议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

实行同级会计核算。

一)统一固定资产管理。

制订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要健全运转高效的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和核算体系。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及购进、调拨、清理、盘点、报废等制度,同时,要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电站实物交接上,要认真总结隔河岩、高坝洲二个电站的好经验和做法,也要吸取过去的一些教训,避免出现实物资产交接的空档和盲点,重点关注有物无账的资产,要追踪索源地做好补登记、入账,避免国有资产在交接过程中流失。

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

二)推行材料成本差异核算。

实际价格的基础上制订原材料、低值易耗品、产品、产成品等计划价格,按照管理科学、简化核算的原则。作为内部核算的价格依据,计划价格应每年修订一次,若个别品种价格差异超过20%时,应及时修订。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应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分配,即实行“成本差异”核算制度,月终进行差价分摊、利润分配,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核算体系。具体做法是

购进价格(实际价格)向外单位采购物资材料的价格,1实行物资材料购进价格(实际价格)与耗用价格(计划价格)差价核算。这就要明确几个概念:第一。以批发商或供货厂商为主进货渠道;第二,耗用价格(计划价格)实际价格基础上制订的价格,划价原则以购进价格加成510%特殊物资材料加成1020%但制定价格标准是同类型或品种物资材料的价格原则上不得超过市场零售价格;第三,差价—即耗用价格(计划价格)减去购进价格(实际价格)之差额。如果为正数,即为毛利,如果差价为负数,即为亏损,发生亏损,就实行成本否决。

用经济手段制约物资材料管理,2物资耗用(领用)以计划价格计算。制定出台合理的计划与定额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奖惩细则。进而促使职工从“要我节约”要节约”观念上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