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5 17:42:19

心理咨询教育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咨询;心理咨询

1哲学践行理论、哲学咨询的内涵

哲学被认为是抽象和纯理论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哲学家们提倡哲学应该指导并服务生活,哲学践行(Philo-sophicalpractice)理论由此开始盛行。美国娄·马里诺夫(LouMarinoff)教授是哲学践行理论创始者,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哲学践行理论的发展。他的著作是各个国家的哲学践行者们学习的范本,而后又成立了美国哲学践行者协会(APPA),“为哲学家提供培训和辅导,并且在哲学践行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联系”。[1]而在中国大陆将哲学践行理论最早引入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欧阳谦教授。目前,哲学践行在中国重要的推广和发展:潘天群教授基于逻辑的“思想分析”技术、黎建球教授“哲学咨商”等等。本文的讨论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近年来,在中国哲学践行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也致力于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相结合,建立中国语境下的哲学践行理论与应用。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哲学践行理论的兴起,作为哲学践行理论内容之一的哲学咨询也应运而生。德国哲学家阿亨巴赫将哲学咨询机构化第一人。为了后面的探讨,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哲学咨询是什么?国内学者杨玉昌提出:“由一个受过哲学训练的人帮助个人处理其所遇到的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价值、意义有关”。[2]学者刘亚品认为:“受过哲学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哲学方法对因认知和伦理问题受到困扰的大学生进行咨询或疏导的活动”。[3]而学者欧阳谦指出:“运用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种种困惑”。[4]学者冯周章则认为:“通过考察生活的意义、自我、经验和幸福本质,来帮助自己澄清价值观和态度,帮助来访者澄清意识中模糊的概念,使其借助合理性的概念重新审视用语言所表达的世界”。[5]马里诺夫认为:“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个别问题以及人类处境所产生的一般问题提供一种非病理的、非医疗的以及非病症性的解决方法”。[6]彼得·哈特劳(PeterHartel-oh)则认为:“是一种在哲学家与不必然受过哲学训练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关于工作中问题、关于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问题的一对一的谈话”。[7]综上国内外学者所述,可以总结出哲学践行概念的诠释集中在几个关键词:“受过哲学训练”“来访者”“思想困惑”“意义和价值”“对话”。而对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心理咨询,已经普遍成为人们缓解和解决心理困惑和精神健康寻求的路径。

2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关于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们都在讨论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二分法,而通过分析归纳目前有三条路径,一是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对话”方法。学者冯周章提到:“心理治疗和哲学咨询都要用到对话方式。”卫春梅也提到:“力图通过谈话、指导、建议等过程与来访者交流、沟通。”[8]二是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是有边界。也就是马里诺夫所提到的等同于“划界问题”。根据马里诺夫教授的观点,“哲学咨询是对心智健全人的治疗”[9]潘天群教授的观点则认为,“思想分析师一种哲学践行,思想分析的又一个理论预设有健全的心灵”[10]实际上,马里诺夫教授与潘天群教授的观点是一致,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面对是有心理疾病问题的人,哲学咨询师面对的是心灵健康的人。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咨询对象方面的边界。除此之外,上文提到两者都是通过“对话”方法解决问题。而学者杨玉昌在肯定“对话”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话中的“地位、内容、双方关系”不同。另外,两者的咨询方法、建立的关系、处理的关键问题、达到的咨询效果也是不同的。综上分析,这些不同构成了两者之间的边界,但是,事实上世界是非理性的,理论上的“划界”可以逻辑清晰,而实践问题中的边界却并非是单向度的。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讨论两者边界性的价值在于为实践咨询中的方法运用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三是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是相互补充。主要代表有美国埃利奥特D柯亨(ElliotD.Cohen)、马里诺夫等。柯亨提出:“哲学在心理学中运用”,[11]而且他明确指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无关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通过分析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而论证了心理学践行与哲学践行其实是相互融通,两者并不是排他性。哲学咨询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样心理咨询也是。马里诺夫则认为,哲学咨询能够在心理咨询进行过程中提供帮助。他又进一步分析,在一个完整的谈话咨询过程中,咨询开始于心理咨询,目标是让咨询者接纳问题产生的情感状态,而终止于哲学咨询,目标是让咨询者接纳问题的本身。

3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哲学咨询的共通

本文讨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者潘天群教授提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哲学践行的理念是相近的”,潘教授提出了哲学践行的方法——以逻辑为核心的思想分析技术。并且在南京大学给非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哲学践行”课程,主题包括:“友谊”“义务和权利”“生命的意义”“诚信和信仰”“信仰和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观点可以从教育部24号令中得到诠释。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根据以上观点,一方面,哲学践行涉及的主题内容与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相吻合。另一方面哲学践行的目标是自我认识、自我帮助、寻找意义,与辅导员的新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思想引领的工作内容和目标是一致。大学生青年这个阶段是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喜欢思考、独立接触社会实践,而在实践的碰撞和思考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思维困惑。特别是在初高中升学压力的情况下,非学习方面的困惑暂时性地隐藏,而在大学期间,独立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各方面矛盾逐渐显现,现有的认知能力与现实环境和问题之间的矛盾。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包括正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疾病比身体疾病更难以启齿。在遵循教育的尊重原则的前提下,从对学生关爱的角度出发,我们辅导员老师不应轻易给学生贴标签,例如差生、贫困生,其实这与是否给学生心理贴上“疾病化”的理念是一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以及感到精神痛苦是正常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患有疾病。道德两难;职业道德冲突,经验和信念的不一致,理智和情感的冲突,意义、目的和价值危机;个人认同、寻求教育策略、对职业更换的焦虑、无法实现个人目标、关系问题”。实际上,辅导员与学生面对一些问题进行谈心谈话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说教”的模式,而缺少了“对话”的过程,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问题。马里诺夫教授认为,“对话无论是内心与自己的对话还是与他人的对话——最终都能帮助你解释、解决或处理你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4案例分析

谈心谈话工作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更是处理所有学生问题必不可少的途径。在为学生解惑,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辅导员首先会考虑学生的情绪消解方面的问题,使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共情、倾听、理解,这便是心理咨询的方法。最终,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希望形成的目标是让学生理清思维认知方面的问题,能够自己沉着地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哲学咨询大方法。如何在辅导员工作中将心理咨询与哲学咨询融通?为了使得答案阐述地更具体化,我们选择了一个当下典型的网络暴力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案例:大一年级的A班级和B班级在一个阶梯教室合班上一门课,两个班级都是学习上进的学生,希望能坐到教室的前几排座位。于是,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前争先恐后,用笔、书等东西占座,并且形成激烈的竞争。其中,B班级学生在学校表白墙上发帖谴责A班级和班长,从而引发两个班级在网络上发展成两个方阵,互相指责,也引起了很多其他同学纷纷讨论留言,形成了网络言语暴力。对于案例中的问题,是当下辅导员经常处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引起的网络暴力。面对此问题,辅导员处理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了解事情经过,安抚A班级和班长被网络暴力学生的情绪反应,说服B班级学生删除表白墙不当言论,调解A班和B班矛盾,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以上思路和方法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心理咨询和哲学咨询融通的过程。本文将这一过程归纳分析。首先,情绪反应。学生的情绪反应,是辅导员首要关注的问题,以心理咨询方法开始,辅导员通过倾听、共情和理解,一方面了解双方事情的发生经过,一方面排解双方负面情绪和部分遭受网暴同学心理伤害。其次,认知问题和自我。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哲学咨询的方法,也是最终化解双方误会和矛盾的关键方法。辅导员分别与A班与B班通过“对话”的方式,主要以提问,引导学生反思:A班级学生自己认为是否存在不恰当的行为?B班级在表白墙发帖言语攻击A班和班长的行为目的是什么?自己认为是否存在道德问题?第三,行为纠正。其实是在理清思维认知后的双方价值观和意义重塑的结果。B班发帖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和认知的问题,从而主动纠正自己的行为,主动将网络发帖删除,并愿意与A班协调沟通,解决问题。A班也愿意与B班沟通,解决问题。最后,价值引导。所谓价值引导是帮助学生发现意义,是哲学咨询内容之一,也是辅导员工作的升华。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如何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意义的生活怎样才能获得?奥斯卡·博列尼菲尔(OscarBrenifier)提到,“我们严肃对待了本不应严肃对待的事物,因为这样做会使我们背叛自己的自由意愿而成为他人要求的奴隶”。[12]也就是说,面对别人的言语,我们需要减少思考,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敏锐感去思考真正有意义的问题。

5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理论方面来说,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法律等,从实践层面来看,包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学生人际矛盾处理等。而哲学咨询是一个有关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帮助自己的哲学,是一个用哲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过程,与心理咨询相融通,将为辅导员的工作增添一个新范式和方法论。

参考文献

[1]丁晓军,娄·马里诺夫.哲学践行:哲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学院到生活——马里诺夫教授访谈录[J].安徽大学学报,2021,(2):18.

[2]杨昌玉.哲学咨询、心理咨询、教化咨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42):63、65-66.

[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探寻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34.

[4]欧阳谦.哲学咨询:一种返本开新的实践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12,(4):21.

[5]冯周卓.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2):87、88.

[6]娄·马里诺夫.哲学践行及其在东亚的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2016,(5):29.

[7]彼得·哈特劳.哲学践行:西方哲学中的一种新的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13,(5):33.

[8]卫春梅.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异同[J].安徽大学学报,2013,(5):48.

[9]娄·马里诺夫,黄亮译.哲学是一剂良药——用思想大师的智慧开解日常生活的难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0]潘天群.思想分析的理论预设[J].安徽大学学报,2014,(3):10、12.

[11]埃利奥特·D·柯亨.21世纪的新型理性疗法:将哲学应用于心理学[J].南京大学学报,2013,(4):53.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2

论文摘要: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有益尝试。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咨询的工作理念,方法、态度正在逐渐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以其独特的工作角度和方法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了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新世纪人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的变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充满热情,他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某种偏激看法,甚至表现出排斥、反感、厌恶和抵触情绪。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里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是指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知道或帮助,其目的可概括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会为您保密,绝不会有第二人知道。所以您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信赖原则,咨询师应是信任与接纳的化身,要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积极审视求助者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必须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相信人的可塑性。

3、助人自助的原则,咨询师的咨询过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您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与渔”,不是“授人与鱼”。

4、无条件关注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不会以道德的观念去评判事情的对错,你所做的一切都有您做的理由。

5、中立原则,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应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与中立立场,确保咨询的客观与公正,不得把自己的私人情感与利益掺杂进去;咨询过程中不可轻易批评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求助者。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者在现实工作中的联系。首先,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咨询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保证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缓解紧张的心理矛盾,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两者内容的异同。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咨询三大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形成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

2、两者原则的异同。两者都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对工作对象要热情、尊重、诚恳、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视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社会利益,而心理咨询则更强调来访者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除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外,还常采用听报告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而心理咨询除以言语作为工具外,还可适当采用具有医疗色彩的方法;心理咨询在形式上多为等待来访者求询,在很大程度上以来访者自愿接受咨询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常采用主动方式,即使教育对象没有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教育者仍将根据工作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对象转变。

3、两者方法的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采用个体咨询或治疗、集体咨询或治疗、测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一般是等待来访自愿接受咨询,来访者与咨询之间是平等信任的关系,以来访者为中心,咨询者重在聆听、疏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内容,主要采用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大会报告、德育课程等方式,积极主动根据工作需要来实施教育,重在传统、灌输,以努力促使教育对象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通过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关联性,二者应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如下: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思想也有着相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一方面,心理咨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而这些观念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起焦虑、不安的心理,有时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借助于心理咨询等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能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新认识,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多种学科、多种角度研究思想状况,将思想问题同心理问题区分开来,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心理咨询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方面有独到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3、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心理咨询工作只有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实际,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咨询才更有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的了解。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对外向型学生可严厉一些,这样易使他们受到震动,而对内向型学生则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如果过于严厉,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者在灌输新的思想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在起作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从内心接受正确的思想。可借鉴心理咨询的做法,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起了平等信任的关系。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来访者按咨询者的要求平静地思考、真实地回答和积极地改变。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的倡导者,往往处于居高I临下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次要地位,这样不平等不信任的关系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反感情绪,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信任关系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即有群体的共同特征,又有个体的个性特征,心理咨询工作既要面向群体,更要注重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侧重于群体教育,授课、大会报告、集体座谈都是以学生集体为对象,缺乏对个体思想状况的关心和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群体和个体是相互影响的,群体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意味着群体教育的成功。因此,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新生入学教育;校园建设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的人数越来越多,面对更多的高中生、社会有志青年等踏入高校大门,如何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新生入学教育就是指在大学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起,为了提高其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而对大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其中,心理咨询方法的引进,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当多的高校都已建了的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1.学习压力的释放,心理空虚。刚刚踏入校门的大学生,经历了巨大的升学压力,从一个近似封闭的学习环境转变到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提倡多方面自由发展的环境。这就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落差。在这样的转变时期,很容易出现“无所事事”“心理空虚”等不良的心理现象。更有甚者则会出现精神颓废、退学等问题。每年在高校新生入学不久就会出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

2.生活节奏的变化,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学生活几乎是每个高中生都向往的生活。自由时间充裕、学习压力小、可参加的活动丰富、公寓化住宿等等现状对于新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生活上的不适应,极易导致学习上的落后,进而产生深度的自卑感。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不应该单纯的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理论知识的输入,而应该走进新生公寓、走进课堂,采用谈心、倾听、引导、启发的方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走出过去的阴影,勇于面对现实,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投入的现实的生活中来。

3.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于高中的关系已经相当复杂了,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这里培养的是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或是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不信任”而封闭自我或是“泛交”的现象,一方面,会造成自弊、害怕交往的心理问题,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荒废学业,甚至由于交友不慎走入歧途。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都源自初期教育忽视了新生内心的状态,没有及时帮助解决。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或是会诊,可以有效地传达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克服不合理的交往方式,养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家庭、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自卑、自负的心理问题。当前很多新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社会的期望值过高。高考顺利,给大学生们带来的是赞赏和吹捧,但是进入学校则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羡慕和自卑。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通过私下的沟通、交流才能观察到这一点,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二、心理咨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增进新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新生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心理出现了疑惑是需要及时解决的,但是问题出自何处,如何解决,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加解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新生入学教育中心理咨询的介入,可以很好的增进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用正确的眼光和态度来认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并不是有了心理疾病才做得事。它主要帮助咨询对象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挥自己蕴涵的潜在能量,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及技巧,对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恋爱、择业等方面给予帮助,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1这样可以为以后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帮助的途径。

2.有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当前各高校都相当重视心理咨询的发展,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心理行为健康指导中心等心理咨询机构,并且这一教学资源被作为教育部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生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大学四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开端,它有利于该部门制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3.为新生正式步入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心理基础。新生入学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后大学期间的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做准备。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只有心理上的健康才能为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心理咨询可以很好的帮助新生解除心灵深处的重压,排解负面情绪、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新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4.可以有效地完成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工作的开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就是帮助大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最佳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属于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且大多又是心理咨询服务的领域。同时,我们应该清楚思想转变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分歧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丰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内容、强化入学教育的功能,又有助于新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心理咨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份量

1.为新生提供多渠道了解心理咨询。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要为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心理咨询。只有同学们深入的了解过学校心理咨询的情况,才能很好的利用、参与到心理咨询中来。通过直接的心理咨询讲座来为新生讲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以往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军训、讲座、参观、学习校规校纪以及学习经验的交流形式,很少有对心理咨询内容的牵涉。

2.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咨询的方法。高校心理咨询是指专业技术人员采用聆听、疏导、启发等方式来同来访者进行交流,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引导来访者认识到问题所在,使其正确的面对现实已摆脱现有的心理困惑。我们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采用诚恳、热情的态度,运用心理置换的交谈、疏导和启发的方法,这样就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到共容的心理空间,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效应力。传统的说教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综合以往的各种方法,添入心理咨询方法的心血液,才能更好的完成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3.设立专门的新生心理咨询机构。当前国内各高校大多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心理行为健康指导中心等心理咨询机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开展的也如火如荼。同时,笔者认为也应该针对新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咨询分支机构,开展相关的研究,这样对新生的心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2006.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4

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要求心理咨询应当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侧重于借助价值干预的方法让求询者学会作出决定和新的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教育模式把求询者看作是应付生活压力而需要帮助的健康人。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与高校德育结合起来,构建其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

1.高校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方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德育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困扰其成长的心理认识问题,都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并立足于教育和发展,以达到使其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心理咨询也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发展中国高校心理咨询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方法的引进和改造以及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高校心理咨询的学科特点,确定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对象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德育工作者在严格接受专业化培训后,从事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为:熟悉学生生活的(有92%),有做人的工作经验的(有78%),善于观察人、理解人的(有52%),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的(有51%),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有37%)。此外,还表现为有社会经验,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等”。

2.在结合方式上,分清问题性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首先,与思想品德课结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能感受到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接受,对自己也很有帮助。因为这类课程偏重于解决共性问题,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极少数的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性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这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了德育之中。

其次,开展心理测试,增加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针对性。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泛借助心理测试资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服务,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服务。心理测试是凭借心理咨询领域通用的、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的心理测试资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从而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大学生,平时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帮助;还可以广泛研究优秀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才的规律,用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等。这些正是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培训。国家教委政教司[1994]7号文件要求:应该“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助于专业化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为高校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不从事专业咨询的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区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属于心理问题,则建议他们到咨询员那里;如果属于思想问题,便可以通过德育工作解决。同时通过培训还可以使高校德育工作者转变简单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不能把高校心理咨询简单地看作是高校德育的补充,因为心理咨询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工作任务;更不能认为心理咨询会取代德育工作,因为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

1.发展性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

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应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所谓发展性心理咨询是相对于调适性心理咨询而言的。它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尽可能圆满完成心理发展的任务,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因而,只要是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都被认为是有心理障碍的“不正常的人”,这是一种误解。正是这个误解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另外,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是使适应正常、健康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必然应以教育的发展的模式为核心。在功能上,把以前单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转变为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个方面合作统一的方式。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鼓励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现有能力,充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心理困惑的调适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对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调适性的心理咨询及时给以缓解,则势必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这些学生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在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同时,还要对一般的心理困惑问题与心理障碍严格区分,加强心理困惑的调适性咨询,并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送往心理治疗师那里去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是有严格测定标准的心理问题,如果把一般心理困惑当作心理障碍,这不但会无意中夸大求询者心理危机,而且还会给心理困惑的学生带来新的精神压力,诱发新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量的还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困惑而非心理障碍。心理困惑通常又称为心理不适应、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则被称为心理缺损、心理失常。两者的区别在于:(1)心理困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连,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2)心理困惑常常会自行或通过调适性心理咨询化解,这与特定情景的消除有关,还与个体的不断适应分不开。但心理障碍一旦发生,常常是持续出现、长期存在,很难自行痊愈,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心理咨询甚至药物治疗才能缓解和祛除,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调适性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价值干预进行调适,把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化解,进而将该大学生列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无论是调适性心理咨询或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区别的争论,“哈恩认为,不同学者意见最一致的看法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员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在咨询员看来是心理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这段使人感到困惑的描述的确就是争论现状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程度和范围以及侧重点的差异:在服务对象上,心理咨询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适应和发展问题的健康人或心理困惑者,而心理治疗是针对严重的心理障碍者;从提供帮助的人来看,前者是心理咨询员,而后者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具有教育性、发展性,是帮助求询者澄清认识,而后者则要借助于药物,具有治疗性。然而,当心理障碍者通过心理治疗痊愈以后,他又可以成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

严格区别二者的目的在于要把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困惑上。如把重点放在心理障碍上则会造成主次颠倒,劳而无功。毕竟心理障碍多数需要专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才能矫正,心理咨询只能在心理支持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三、优化心理环境,为构建心理咨询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主体所能受到的一切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外部信息的总和,包括宏观的心理环境和微观的心理环境。而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往往是微观的心理环境,如学校的学风、班风、大学生人际关系、班规校纪以及奖惩的合理性等。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偏见或误解,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咨询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经常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卫生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设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心理知识。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打交道的,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人际关系等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应对上述教职员工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以便通过他们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最后,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学校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

[4]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香港:香港印书馆有限公司,1993.

[5]樊富珉.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工作报告[R].1999.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心理咨询;大学生;德育教育

一、高校德育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心理咨询设备

目前,较多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不重视,不能为心理咨询项目引进先进的设备,无法成立相关机构,心理咨询的设备较少,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导致其无法更好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咨询环境,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常常因为一些因素改变心理咨询室的位置,使学生在咨询心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

(二)心理咨询师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都是较为忽视的,为了节省薪资的支出,高校聘用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心理咨询师,这些心理咨询师都有着专业知识学习时间短、经验少、无法更好地应用心理知识进行咨询工作的特点,一些心理咨询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知识教育,在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改善心理问题,无法利用心理学思维一些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1]。

(三)缺乏完善的制度

目前,一些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心理咨询师没有较好的制约与管理作用,心理咨询师缺乏良好的咨询方法,心理咨询的形式不能得到完善,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校相关人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四)无法分清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问题

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其心理出现问题,但是,目前部分心理咨询师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道德问题,然而,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个人心理的成熟度、人格形成等所决定,与思想道德问题无关,如果心理咨询师一味地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道德问题,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将失去意义,高校心理咨询将无法有效展开。

二、将心理咨询运用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策略

(一)完善制度,打造新型德育师资队伍

高校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将心理咨询适当的引进工作中,此时,就需要对心理咨询制度与德育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心理咨询制度的完善,要注意两点。其一,要求心理咨询师认真执行自身工作,遵守工作要求,其二,要求心理咨询师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德育工作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注意两点,其一,要求德育教师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引导大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其二,要求德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研讨咨询事宜。另外,高校可以在心理工作室中聘用专业技术较强的咨询师,为高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师奠定基础。

(二)把心理咨询的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中

在高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两种教育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德育教育与心理咨询也有着很多的相似性,所以,高校要想将心理咨询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就要将心理咨询中的各种理论应用在德育工作中。首先,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应用,就是根据对大学生过去生活的了解,找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并对其进行解决;其次,对人本主义理论进行应用,为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可以得到自我调整与恢复;最后,对行为主义理论进行应用,德育教师对大学生的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大学生改善自身行为问题,进而改善其心理问题。

(三)建立心理咨询网络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进行思想方面的改善。例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高校的办学性质,设立属于高校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聊天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因为网络聊天大学生可以不用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接触,不用告知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姓名,可以更好地做保密工作。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探讨,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讨论内容,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保证自身工作的效率。通过以上类似心理咨询的形式和方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们所接受。

总之,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引进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咨询程序的规范性,使其有效性得以发挥。

作者:李小晶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处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模式;高校德育;全面发展

一、与高校德育结合,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

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要求心理咨询应当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侧重于借助价值干预的方法让求询者学会作出决定和新的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教育模式把求询者看作是应付生活压力而需要帮助的健康人。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与高校德育结合起来,构建其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

1.高校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方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德育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困扰其成长的心理认识问题,都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并立足于教育和发展,以达到使其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心理咨询也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发展中国高校心理咨询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方法的引进和改造以及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高校心理咨询的学科特点,确定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对象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德育工作者在严格接受专业化培训后,从事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为:熟悉学生生活的(有92%),有做人的工作经验的(有78%),善于观察人、理解人的(有52%),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的(有51%),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有37%)。此外,还表现为有社会经验,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等”。

2.在结合方式上,分清问题性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首先,与思想品德课结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能感受到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接受,对自己也很有帮助。因为这类课程偏重于解决共性问题,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极少数的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性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这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了德育之中。

其次,开展心理测试,增加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针对性。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泛借助心理测试资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服务,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服务。心理测试是凭借心理咨询领域通用的、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的心理测试资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从而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大学生,平时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帮助;还可以广泛研究优秀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才的规律,用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等。这些正是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培训。国家教委政教司[1994]7号文件要求:应该“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助于专业化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为高校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不从事专业咨询的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区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属于心理问题,则建议他们到咨询员那里;如果属于思想问题,便可以通过德育工作解决。同时通过培训还可以使高校德育工作者转变简单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不能把高校心理咨询简单地看作是高校德育的补充,因为心理咨询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工作任务;更不能认为心理咨询会取代德育工作,因为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

1.发展性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

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应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所谓发展性心理咨询是相对于调适性心理咨询而言的。它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尽可能圆满完成心理发展的任务,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因而,只要是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都被认为是有心理障碍的“不正常的人”,这是一种误解。正是这个误解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另外,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是使适应正常、健康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必然应以教育的发展的模式为核心。在功能上,把以前单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转变为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个方面合作统一的方式。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鼓励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现有能力,充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心理困惑的调适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对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调适性的心理咨询及时给以缓解,则势必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这些学生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在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同时,还要对一般的心理困惑问题与心理障碍严格区分,加强心理困惑的调适性咨询,并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送往心理治疗师那里去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是有严格测定标准的心理问题,如果把一般心理困惑当作心理障碍,这不但会无意中夸大求询者心理危机,而且还会给心理困惑的学生带来新的精神压力,诱发新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量的还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困惑而非心理障碍。心理困惑通常又称为心理不适应、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则被称为心理缺损、心理失常。两者的区别在于:(1)心理困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连,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2)心理困惑常常会自行或通过调适性心理咨询化解,这与特定情景的消除有关,还与个体的不断适应分不开。但心理障碍一旦发生,常常是持续出现、长期存在,很难自行痊愈,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心理咨询甚至药物治疗才能缓解和祛除,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调适性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价值干预进行调适,把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化解,进而将该大学生列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无论是调适性心理咨询或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区别的争论,“哈恩认为,不同学者意见最一致的看法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员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在咨询员看来是心理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这段使人感到困惑的描述的确就是争论现状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程度和范围以及侧重点的差异:在服务对象上,心理咨询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适应和发展问题的健康人或心理困惑者,而心理治疗是针对严重的心理障碍者;从提供帮助的人来看,前者是心理咨询员,而后者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具有教育性、发展性,是帮助求询者澄清认识,而后者则要借助于药物,具有治疗性。然而,当心理障碍者通过心理治疗痊愈以后,他又可以成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

严格区别二者的目的在于要把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困惑上。如把重点放在心理障碍上则会造成主次颠倒,劳而无功。毕竟心理障碍多数需要专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才能矫正,心理咨询只能在心理支持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三、优化心理环境,为构建心理咨询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主体所能受到的一切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外部信息的总和,包括宏观的心理环境和微观的心理环境。而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往往是微观的心理环境,如学校的学风、班风、大学生人际关系、班规校纪以及奖惩的合理性等。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偏见或误解,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咨询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经常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卫生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设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心理知识。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打交道的,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人际关系等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应对上述教职员工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以便通过他们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最后,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学校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学生工作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角色定位;方法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在物质文明、经济指标、综合国力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社会竞争不断增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们由于心理失调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意义

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

随着心理咨询工作在高校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辅导员经过培训后,参与到心理咨询工作中。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有效补充,对于健全心理健康保健的三级网络,提高学生工作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成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生工作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能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优势

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与学生相伴成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并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由于和学生年龄、知识背景、经历等方面都相仿,学生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既是朋友又是老师的双重身份,对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学生工作辅导员可以通过各类学生团体和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三、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心理咨询角色的定位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咨询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工作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时需要以一个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出现,以心理咨询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运用一些心理咨询技巧和倾听等手段来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从适应社会和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都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前者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比较专门化地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工作。后者的范围更广一些,它从总体上、从社会中各个方面来研究人、了解人。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交织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就可了解人一般心理特点和思想观念,还可从更高的层次上了解某个人的情绪、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心理咨询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会对来访者提供更科学、更实效的帮助。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点:①两者的指导思想不同。心理咨询工作是建立在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础上的。②其次,两者工作的重心和侧重点不同。心理咨询的内容侧重于人的心理、生理层面,其内容常常与人的生理状态、身体素质、遗传因素等各种心理压力相联系,带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它常常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带有明显的政治和道德色彩。③两者开展的方式方法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是以一对一的交流为主,坚持保密原则,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团体等规模交流为主;心理咨询除了话疗之外,还可以采用心理测量、行为矫正以及具有医疗色彩的催眠、药物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只能采用宣传、说服、批评、表扬等为主的方法。

(二)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角色

学生工作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有效补充,既是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代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然而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不少辅导员却面临着辅导员角色与心理咨询师双重角色冲突的问题,咨询效果差强人意。多数学生都在乎辅导员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往往保留了一些隐性的、真实的想法而不敢对辅导员说。另外,辅导员特定的管理与教育角色,使得不少学生前来找辅导员咨询,还带有一定的期望和依赖,他们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困难。因此,学生工作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要在掌握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巧的基础上,摆正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努力克服学生辅导员角色给心理咨询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真正发挥心理咨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三)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与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分工协作

现在,许多高校都会有针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专门措施。无论是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咨询员还是心理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个别咨询时,都是通过学生主动预约或者由学院学生工作人员转介的方式进行。这些心理辅导的途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及了解也不多等。因此,辅导员可以与心理学专业教师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分工协作。另外,两者也应有大体的分工,辅导员应侧重解决学生中比较普遍而不很严重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如遇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应推荐给心理学专业教师帮助解决。

四、学生工作辅导员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心理咨询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与技能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开展咨询工作之前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最急需补充的知识:一是“普通心理学”,以心理学基本理论为主;二是“健康心理学”,为预防、评估和干预心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三是《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技术》,主要介绍了包括如何建立咨询关系,如何运用各种咨询技巧等问题。同时,除了以上介绍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辅导员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多了解“社会心理学”“性心理学”等,并注重开展典型案例的研讨,将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分析,探讨咨询技巧的各种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互相学习和提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增强咨询意识,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

现在仍有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帮助其充分认识心理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是个人咨询、团体咨询,也可当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心理QQ咨询、邮箱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方式,以便更多的学生有多种途径选择咨询。

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尝试利用多媒体软件来设计网络互动活动、网络心理小游戏,结合多人QQ聊天功能完成个别内容的团体咨询或者训练等,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在娱乐的同时让学生获取心理上的帮助,不断完善自身。

(三)提升人格魅力,拥有健康心态,通过心理咨询提高学生自助能力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一定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学生工作辅导员自身必须提升个人人格魅力,用自己的健康心态来影响感染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帮助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真正体会到“心理支援就在身边”,做到“助人自助”。这样,当其再度遇到问题时,就懂得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公务员之家

(四)运用心理咨询技巧,把握工作类别,做到以人为本

心理咨询工作应从以教导为主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转变为以倾听为主的心理辅导工作模式,从单项劝说转变为双方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转变为帮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首先应做到倾听,不是随便地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听,用心去听。只有耐心地听,才能理解学生,从而安慰和鼓励学生,使他们抛开顾虑,在比较宽松的范围内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诉说出来。其次,要运用“共情”技术,唤醒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共情”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能力,不仅能提高来访者的动机水平,更能增强他们的信任感,有利于学生和辅导员愉快和谐的工作关系的建立。最后要作出适当的情感支持与反应。因此,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员要经历从教育模式转变为辅导模式的过程,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从学生出发。

(五)善于借助多方教育力量,发挥自助与互助的优势

学生工作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要争取班主任、任课教师的配合,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情况,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共同探讨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次,应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家长保持交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再次,要争取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应主动向专家请教。最后,在学生中设立“互助员”这一学生干部岗位,通过他们开展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自助与互助的优势,也方便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综上所述,学生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果加以培养自己的心理咨询能力,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将心理咨询的特质自觉地应用到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为出色地完成辅导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传新.政治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8

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之间的相关性。两者在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方面是相同的,都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为基本目标,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如果德育是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那么心理咨询则是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心理资源与德育工作在职能上具有一定的连接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并发展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心理咨询通过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接受教育并反省自我的心态,为后续的德育工作制造条件。而德育则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对学生心理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正面作用。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差异性两者具体工作任务具有差异性:德育旨在改善学生政治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规范学生思想;而心理咨询则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和谐化发展,帮助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远离负面情绪,并认可自身价值,结合自身特点来制订发展计划。另外,两者在内容上存在差异,德育内容主要为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等,心理咨询内容主要由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障碍等部分构成。除此之外,在工作方式上也不同,德育主要是通过集体教育、集体培养等公开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心理咨询则更偏向于暗示、谈话等隐蔽性方式,针对每个人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两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异,在德育工作中的任务分别充当教育和被教育的角色,其中教育者为主导者,而被教育者则是教育者施加教育的对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双方所扮演的角色是相等的,与其说是教育过程,还不如说是互相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对学生通过询问、商量、帮助等方式提供心理指导。

2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之间的有效结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德育与心理咨询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德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在共同作用下展开工作,才能发挥其作用。在此过程中,两者结合得越充分,效果越显著。心理咨询是德育过程的有效依据,同时也是德育开展的基本目的;而德育对于心理咨询来说,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及提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咨询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功能首先,心理咨询对于德育工作具有补偿功能。心理咨询德育工作者更深层地补偿了德育观念的内涵所在,并明确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唯一的主导者和权威,而应该是和接受教育的人员保持平等的地位,相互沟通,协助治疗;传统的德育方式主要体现为教育、灌输、评价等方式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这些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能真正注意到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使治疗效果减弱。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者同时有着协助者和治疗者的双重身份,通过引导及沟通来协助学生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多数问题都是通过学生自身力量去解决。传统的德育工作倾向于解决学生在政治、社会、道德、法律方面的错误意识,忽略学生最基础的人格教育,如对社会的适应性、面对困难及人机障碍时的解决方式等;而心理咨询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因此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充分补偿。其次,心理咨询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德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如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会通过测试、宣泄、联想等方式来掌握咨询者内在的人格弱点,根据人格弱点去分析学生人格中存在的消极部分,使德育工作能够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教育。除此之外,心理咨询工作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德育仅仅将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普通角色进行要求,而心理咨询中会将学生作为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人物进行要求,它提倡对咨询者的人格进行尊重,并理解咨询者人格中存在的缺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不应在短时间内急于对咨询者所表现出来的缺陷思想及行为做出断定,而是与咨询者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咨询者更快地解决心理问题,重新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美好的生活。

德育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功能。首先,德育对心理咨询工作具有约束功能。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个性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性指的是某个人在意识方面的倾向及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状态。德育工作对于心理咨询具有调节作用,思想品质在人类个性中占据了重要部分,它对个性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同时也会支持并鼓励其个性行为,对于消极行为进行约束,使学生的个性保持在良好的道德水平之上。其次,德育对心理咨询工作还具有心理保健功能。思想品德程度的高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自尊、人际关系、价值观、自信的形成。若某人抱有宏远的理想和抱负,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理想,他必须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努力;若某个人具有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必定较为糟糕。通过举例可以发现思想道德与个性之间存在必然关系,一个人若不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行,也不可能会拥有完善的个性。同样,若没有完善的人格,道德品行也不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该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重点就在于改变其认知观念中存在的偏离现象。应结合哲学理论及观点,掌握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从心理学角度去试图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从业人员应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行及心理素质、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巧。

3结束语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9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学校中,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抓文化课、提高升学率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会成为其他学科的补课时间。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学校没有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导致很多中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当前,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教师兼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是为了做好学校布置的的工作,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心理课堂上,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即使有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初中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并不对学生开放,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还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从而帮助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篇10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委江主席特别强调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研究官兵的心理问题,重视官兵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解决官兵日常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培养和提高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核心,在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组织领导、拓宽途径手段、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增强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官兵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根本目标。

一、要切实在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组织领导上下功夫

从部队目前情况看,一些领导和机关对军人的心理咨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官兵平时和战时的心理状态,既缺乏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又缺乏从实践上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思想上有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咨询的“代替论”观念。比如,某名战士是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爱交往,有时在某些工作中可能就会出现不积极的行为,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地分析原因,就会认为这名战士是不是有了思想问题,用政治工作的方法去做工作,结果适得其反。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机关的高度重视,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的优势,切实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组织领导,用心理咨询增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心理咨询的正确方向。

一方面,党委和政治机关要把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把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摆上议事日程。心理咨询工作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才能做好。为此,党委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科学划分司、政、后、装部门的职责。政治机关要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指导部队正确处理咨询形式与效果的关系,从能够办到的事情做起,不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和华而不实的东西,一切以效果为标准。要指导部队讲究科学态度,专业性强的工作应由心理医生和懂得心理知识的干部实施,不能乱测乱试,乱给官兵下结论。要按照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官兵的心理问题,做到不歧视,不讥讽,不嫌弃,不揭隐私,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必须正确把握心理咨询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对官兵进行引导和灌输,帮助广大官兵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心理咨询是根据官兵的心理特点,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心理加以疏通和引导,消除心理问题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前提下开展的一项辅助性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与补充。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统一在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这个根本着眼点上。把心理咨询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有利于我军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继承与弘扬。开展心理咨询,不能脱离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制度和原则,把心理科学的功能和作用无限扩大。在应用心理学知识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作指导,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灌输,注意区分良莠,去伪存真,防止把唯心论、伪科学的东西当作新的科学知识套用滥用,更不能把封建迷信当成心理科学来误导误教。

二、要始终在拓宽心理咨询工作的途径手段上下功夫

当前,部队心理咨询单一的方法手段是影响效果的瓶颈,因此,要增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就必须不断拓宽咨询的途经手段,改进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

一是要加大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科学知识是提高和培养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提高心理咨询针对性的基础。当前,要以总政宣传部编印的《心理科学知识读本》、《士兵心理指南》和总后卫生部编印的《军人心理健康常识》为基本教材,对官兵进行心理科学知识的教育。要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教育纳入基层经常性思想教育中,做到常抓不懈。团以上单位每季度举办一次心理讲座,基层营连每月一堂心理卫生课;根据不同工作阶段、训练时期、执行重大任务期间等时机,进行相应的心理知识教育,加强心理知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要把心理咨询工作渗透到部队全面建设中。要把心理咨询纳入军事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后勤保障体系,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方方面面,保持这项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尤其要适应当前部队对台应急作战准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官兵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各种障碍,树立“打赢”的信心,引导广大官兵在争先创优中调节培养和锻炼官兵的心理素质,为经受考验,圆满完成任务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是区分不同层次对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人的心理状况受所处环境、个人经历、家庭状况、从事工作,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同时这些因素也对人的心理承受力、调适能力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为此,对于每个人的心理咨询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当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咨询中,必须摸清官兵的心理状况,把官兵的气质、性格等特征和个人经历、家庭情况等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作为每个人心理档案的元素,被咨询者要预先对咨询者的情况熟悉掌握。如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咨询中要注意把握部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枯燥的生活环境,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之下,许多基层官兵始终处于一种心情紧张和压抑的状态。所以必须要先全方位了解官兵的生活,了解他们成长历程,这样才能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找准方向,对症下药,达到其应有的目标。

四是利用多种方法手段开展心理咨询。首先是做好必要的心理测试。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就必须准确掌握心理状态。在专家指导下,利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测试量表、心理测试软件和心理调查问卷等,在不同时期,特别是执行重大任务前后、新兵下连队、紧张训练前后、老兵退伍,战士考学、提干、转士官以及干部提升转业等时机进行重点测验。把测验结果作为一个评定个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参数归档,并严格保密。其次是加强军地结合,建立咨询网络。聘请专家、教授来部队坐诊,常年担任心理咨询顾问,开通专家心理热线,让广大官兵及时得到心理辅导。再次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心理咨询网站,设立多个电子信箱,让官兵在获取大量的心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网站上为自己因种种原因不便告之于人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通过各种信箱,找到一定的答案,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三、要着力在加强心理咨询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从美军的情况看,他们的心理咨询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网络,美军现有8000多名心理工作者,他们的服务对象除了美军人员以外,还包括其家属的心理工作。无论是在心理咨询骨干队伍的建设上,还是在骨干作用的发挥上,我们与美军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外军的实践证明,保证心理咨询深入持久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快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