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55

心理因素论文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成人学习属于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范畴。影响成人学习的心理因素由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组成,文章通过对内外两方面的分析研究,达到深入认识成人学习的作用。

成人学习的心理因素存在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点。“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人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以及心理的外部表现——各种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的形成与变化,还有人的心理需求水平及个体心理整体结构和整体性特征——个性的形成与变化”。①也就是说,分析成人学习的心理保障应从个体内部的认知发生、动机作用、情绪以及外部世界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加以展开。

一、个体心理因素与成人学习

影响个体学习心理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心理老化,“在成年期的发展中,老化是最明显且最突出的发展现象,也是影响成人学习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②心理老化相比生理老化而言,更具有根本的意义。个体对老化的知觉水平决定了后者对成人发展和学习的作用程度。在成人学习中,心理老化的积极意义主要通过认知、情绪以及动机等内部因素展开。

(一)认知能力

认知对于成人学习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成人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由此得出成人发展和学习的可能性会缺失的结论。就感知能力的研究而言,总体来说,成人感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尤其是成人晚期,由于成人生理老化引起视力、听力、嗅味觉能力的衰退,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摄入量以及信息的加工处理速度等。而关于成人记忆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一般意义上,记忆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的,但最近也出现了一些认知心理学家的反证。进入成年后,“成人的机械识记的减退幅度较大,而且开始减退年龄也较早;理解识记减退的幅度较小,减退的年龄较晚;总体而言成人在机械识记方面不如青少年,而意义识记则超过青少年。”③实验研究表明,成人倾向于有意义地学习,即运用已有经验与知识保持和再现新材料信息。在此意义上,对于成人而言,如果没有生理障碍,学习能力应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一般而言,认知心理学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的,它是关于智力的理论。自从桑代克对成人学习的心理论证后,应该说成人智力的研究伴随成人学习过程研究的始终。韦克斯勒、卡特尔、沙伊、阿纳尼叶夫等人进一步深化了此领域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人智力理论是卡特尔的流体与晶体智力理论和沙伊的成人智力适应理论。卡特尔提出的晶体智力以积累经验或获取知识为基础,是通过学习或训练获得的,有效地论证了成人学习的合法性。而沙伊则从皮亚杰智力适应的前提出发,提出智力下降在60岁后才逐步明显。这一系列研究有效地反驳了成人乏能论、成人大儿童论等错误观念。成人认知能力对成人学习具有根本的意义,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成人认知规律的有效认识,可以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成人教学、成人课程、教材以及成人教育目的的有效性和科学化。

(二)情绪因素

成人情绪问题是比较低级的情感形式,它往往由外部刺激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整合作用而成,是成人特性的表征。影响成人学习的情绪也是多元的,包括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反应。成人学习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所不同,霍尔认为,成年初期的情绪由青年期的“疾风怒涛”,逐步过渡到“相对平稳,定型化”。而到成年中期,成人能够依据情境体验具体地权衡、调节、判断或压抑自己的情绪,由于生理上的更年期、疾病、老化、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成年中期易产生一系列的情绪障碍,此时,学习活动更应关注对危机的克服。进入成人晚期后,随着老人的退休,其情绪更具有个性化特色,从共性上看,老年期情绪更多地以情绪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年学习和老年教育更多地应关注老年人的情绪、态度的调整。当前,针对成人的教学、考试,尤其是对老年人的教育存在普教化倾向,忽略了成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导致了成人对学习焦虑、恐惧、厌恶等情绪。

(三)动机因素

目前,有关成人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类型研究多着眼于社会因素的规限。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成人学习理论有米勒的势力场分析论、霍尔的学习取向模式、鲁滨逊的期待价量模式、布谢尔的一致模式、塔夫的预期效益论和克罗丝的连锁反应模式等,这些理论的出发点都是社会因素与成人个体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又有自身不同的侧重点。如米勒强调社会阶级或成人社会职责的变化产生的学习动机需求;鲁滨逊关注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变化;克罗丝分析了影响成人学习的有关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成人学习动机在学习环境中具体的运作机制,可划分为动机的产生、动机保持与强化以及动机归因三个过程,这些过程并非一次性终结的,而是在循环往复地发生作用。其中具体到动机的产生而言,由于成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上将持续一生,诸如社会职责的履行、工作训练、社会变迁、突发事件等都能诱发出一定的需求和满足感,也就是说,各类相关社会因素经过成人认知加工,产生动机需求,由此进入下一过程。动机产生后,多方面的成人学习障碍问题——最根本的是对学习需求的认知问题——制约了成人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引导,也就出现了成人学习动机的强度问题,它是利弊因素在成人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转向学习动机的归因问题,也就是成人在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内部的积极努力、能力的结果、外部的好运、机遇的归因等都可以产生继续积极学习的动机,反之,则会阻碍成人继续学习,使得已有的经验变为不利的消极因素。对动机作用机制的正确认识,一方面,可为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成人学习的目标取向提供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能为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提供若干思路。

二、社会心理因素与成人学习

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成人个体内部与成人学习心理具有生态环境的保障意义,是复杂的集合体,具有多样、多元性,也成为当前成人社会心理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人学习行为是自我动机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成人学习需求来自于生活环境中良好的社会心理结构和氛围。有效地整合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使其形成一个合理的作用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期望、社会群体和教师心理。

(一)社会期望

成人学习相对儿童学习而言,具有更多的社会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成人学习具有道德价值的功能,尤其是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在社会上的普遍认可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学习已经被作为成人的一种生存的基本权利,学习是一把生存的钥匙。社会的价值观念要求成人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企业、职业领域的科学论证以及人力资本开发理论表明,成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带来生产的高效益和产品的高质量,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对成人学习的认可;另一方面,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文主义的回归,导致成人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和学习上升为人的重要生活方式。两方面的整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期望。心理学对成人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社会对成人发展与学习的高期望值基础上,每一个具体阶段都规定了一定的发展任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完成这些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的积极期望具有规范和制约成人学习的功能。因此,有效的社会期望能够促进成人学习的顺利展开,这一作用形式尤其适用于社区教育。

(二)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对于成人学习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成人学习本质上属于社会行为,学习场所主要在群体组织中,相对于儿童学习而言,学习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性。社会心理学对群体界定为“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学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④这里讨论的是成人群体。社会环境中群体是多样的,依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库的划分,群体分为首属群体以及后续研究者提出的次属群体。前者指单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成人朋友群体等,是建立在自然的人际交往基础上的;后者则是针对前者提出的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的,有明确的社会结构的群体,如工厂、学校、单位组织等,是成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成人个体从这个群体中获得角色地位、社会身份以及自我概念等,这一类群体往往成为大规模成人学习的发动者。就群体形成过程而言,群体建立组织化的结构是以社会影响的有效性为前提来预设的,群体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莱茨曼等人的“人群聚合体”演化发展而来的,而所谓聚合体是指偶然聚合的人群,它们往往没有共同的目标和依存关系或隶属感,也不存在结构化和社会角色分化的问题。随后群体基于共同的目的、隶属需求、压力情境以及群体的工具价值等形成有组织的结构化群体。群体中存在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等作用形式,群体的文化、知识资源等通过传播、交流、讨论等形式便具有教育和学习的意义。而且群体思维、群体的凝聚力、心理气氛、士气以及态度倾向等对成人的学习具有规范引导作用,因为研究表明,群体中成人之间存在阶级、阶层纬度的隶属关系、强势因素与弱势因素的制约关系以及同辈群体的融合关系等,出现了从众、服从、依从以及群体极化等社会心理现象,最终群体实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两大类功能。社会性的大规模学习、培训行为,尤其是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由于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社会转型引发的学习需求等,都应该是这一意义上的功能结果。群体中的交友小组、讨论小组、学习小组等形式正是依靠成人互学实现的教育功能,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消极意义和因素的预防和排除。

(三)教师心理

教师心理主要研究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与特征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就成人教师而言,他们的社会角色从神坛上走向了成人学习者,成人教育之父诺尔斯把成人教师的形象描绘为“作为艺术家的角色、作为促进者的角色、作为批评分析家的角色以及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成人教师与学员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平等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探索的伙伴关系。成人学习者的独特规定性制约了成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行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成人学习者的心理特性,同时也不能遮蔽教师自身的心理特征。当前,成人教师多是专职与兼职教师的混合体。叶忠海教授的研究表明,我国成人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教师与公共教师的比重结构不合理,这导致了成人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不利于成人教育教学工作。成人教师的心理素养向来是研究工作者或机构关注的焦点,因为成人教师的个性素质对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优秀的成人教师有比较敏锐的教育机智,能够认可成人学习者的体验、特性,尊重成人学习者的人格、热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技能,能够使“成人学习者学习动机‘内在爆发’,学习气氛‘和谐高涨’,学习过程‘有效控制’,学习意义‘不断发现’”。⑤

[注释]

①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3-31.

②董守文,等.成人学习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126-128.

③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237-241.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包装设计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包装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消费者在识别和选择商品时的重要依据。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形体、造型使观者联想到视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因此,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装对于每一个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较之其他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包装艺术设计有着最广泛的群众性。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每日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商品,感受到包装设计艺术美的情趣。包装设计比其他艺术形式更直接、更有声有色、更富于感染力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层层面面。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能够真正的打动人心,那么他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因此,人类的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包装设计中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视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包装通过不同的图案、色彩、文字以及材质和造型来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一、视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视觉在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对事物信息的接受和识别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因此,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没有感觉,不仅不可能产生知觉,而且也不可能产生其它一切心理现象。而在人的五官感觉程度中,视觉占了87%。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四种仅占13%。而包装对视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

文字是记录、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意念的基本符号。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视觉传达要素,透过大量的印刷,便可将所要传达的讯息传播开来。而包装是产品行销中,最直接,也是最大量的促销途径。因此,文字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是否得当,也就成为包装是否能达成促销任务的一大关键。文字本身是历经长远的锤炼所演变出来的,其本身就具备了象形之美,有了艺术的气息,所以包装设计者如能善用文字,光只是由字与字的编排与变化、字体的灵活使用,就能构成一件绝佳的设计。由于文字可以说是每一件包装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所以包装设计者必须有个体认识,那就是要做好包装,必先驾驭文字。如要想驾驭文字,设计者可能要先对各种字体的特色有所了解,文字设计也同其他设计一样,讲究“空间、平衡、韵律、格调”等因素。在包装设计上,还必须重视文字的“认知度”和“易读性”包装上的品牌名称和说明文字,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很快的认知,就失去了它的商品属性。因为文字不但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直接的信息传达功能。因此,要针对商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字体,适当的内容对商品的属性进行描绘。设计者除了对现有的字体特色必须有深入的认识外,还要依据商品的特性创造出新形态的字体,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

2、图案。

在包装上,最常见的图案表现方法就是以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来表达。包装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将被包装的内容物(商品)推销出去,所以基本上要让消费者知道所买何物,此时如只透过文字、色彩来表现,似乎略欠真实感,所以常会以写实的、绘画的、感情的表现方法将产品优点具体的说明,而为了表现其真实感,具象图形的表现方式,通常都会以摄影或插画的技巧来表现。

而在抽象图形的表现上,则是藉由其冷静、理性的强烈视觉印象,给消费者一种强烈的印象,并使商品本身在五彩缤纷的商品包装中,展现独特的风貌。而该以何种类型的图案来表现,就全看商品本身的消费群诉求以及商品本身的定位与特色来做选择。同时,商品的图案要符合商品的特性。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的选择商品。例如哥伦比亚的咖啡,法国的葡萄酒等,一般都会在包装设计中通过使用具有原产地风情的图形将这个信息传递出来。有些产品中使用的特殊原材料、配方或新的加工工艺,一般也会作为包装设计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直接从商品的图案而很快的辨别出商品的属性。

3、色彩。

人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到人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因此,色彩对包装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我们如何选择引起消费者格外青睐的色彩呢?首先,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如大红,具有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和增强血液循环的功能。但接触艳色过久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人感到疲劳。其次,对比可以使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既有美感,又有快感。例如:日本的灌汤系列化低盒包装,是一组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的画面佳作。作者认为药品尽管是治病的,但是消费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因而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感受,针对这一点在包装设计时,作者独具匠心地采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感到这灌肠药有别于那些色彩冰冷的以文字为主的同类产品,仿佛还有那么一点引人食欲的东西在里面,并不那么可怕。这一组设计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减少了人们对药品的不愉快感,扩大了推销。在颜色的对比上,要防止花俏,零乱、繁杂、生堆硬砌,避免不和谐的气氛留在消费者的心里。再次,刺激物的新奇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颜色,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所谓流行色不过是新奇刺激色的代名词,它遵循不落欲套和标新立异的原则,使消费者永不厌倦,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只有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色彩象徵性、易读性、暗示性、识别性、各种色彩所给人的感觉、色彩本身所具备的视觉刺激效果...等等。将色彩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为商品设计出一个最具视觉刺激效果的包装来。

二、触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包装设计中虽然视觉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是,触觉感知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包装的材质和造型所表现的。

1、材质。

包装的触觉感是由包装的材料、质地以及包装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感觉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在包装设计中,利用材质和肌理的设计来达到我们包装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包装是商品的外表,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是通过包装来实现的,合理地将可视的触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可以提高其对商品的认知度,刺激购买欲。

将所包装的产品材质肌理要素,模拟设计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得对包装商品的认知和识别,这种识别是通过包装的触觉来完成的。例如:对一盒橙汁的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对橙子表皮的肌理的真实模仿,将橙子表皮肌理设计到商品的外包装上,建立较强烈的触觉感,使消费者很快认识到这盒饮料是新鲜橙汁而不是别的,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他创意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通过包装纸材的设计,将真实的猕猴桃表皮模仿得非常逼真,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这样的创新设计是触觉理念在包装设计中很好典范。可以让消费者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通过触觉感受到。

2、造型。

造型知觉是靠视觉和触摸觉来实现的。因此包装造型的设计当前最值得重视的是注意“人体功学”的运用,特别是把人体功学与艺术造型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方便握拿,不易脱手滑落,开启省力,倾倒方便,既美观,又实用。例如:美国勒逊食品公司为了选择一种咖啡瓶。先设计了多种咖啡瓶型,让五百个家庭主妇进行观摩、评选,研究主妇们用于手拿瓶子时,哪种形状好;用湿手拿瓶子时哪一种不易滑落。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选用长腰果型瓶子是最合理的。然后又对产品名称、图案等,再进行调查。结果用这种咖啡瓶盛装的咖啡投入市场后,与六个月前已投入市场的通用食品公司的产品展开剧烈竞争,以销量比对方多两倍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具有霎时间出奇制胜的魅力,能使人在短暂接触中,获得清晰的视觉印象。日本人设计的一种收音机耳机盒,巧妙地利用纸盒的顶盖部,设计八条对称的弧线。使用时将纸盒顶盖四边向内弯曲,由于纸张本身的弹力,很巧妙地组成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四瓣花。这种精美的纸盒造型,在国际市场是罕见的,因此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竞争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从视觉到视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并没有深化,要完成顾客从“目不转睛”到“爱不释手”的转化,还必须在造型的实用性上做文章,使感觉向知觉转化。比如,目前凡带有把手提环的包装设计,大多将把手、提环巧妙地安排在包装自身所占体积和空间之处,这是国外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向。

三、味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味觉感知主要表现在食品的包装上。一个食品包装,首先给消费带来的是视觉与心理上的第一感受——-味觉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无疑,包装是向消费者推销商品的一种艺术,是商品与消费者的一种桥梁,它将食品的外在与内在特点化为一种生动的设计样式,以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样,味觉感知也是从色彩和图案中表现出来的。

1、色彩。

心理学上把由一种感觉引起的其他领域的感觉叫做共感觉。从看到某一食品包装引起的对包装内食品的味道的联想和预期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什么样的食品包装更能够获得人们的好感,产生美好的味觉暗示呢?

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消费者能最快接受到的信息,给整个包装定下了一个基调。我们看到某一颜色时,使人回忆起各式各样的事物或者联想到和颜色有关的东西。有些颜色可以给人美好的味觉暗示,也有些颜色恰恰相反。比如灰色、黑色让人看起来会有一点苦涩的感觉;深蓝、青色看起来带点咸味;深绿色给人酸涩的感觉,粉色和奶油色给人香甜的感觉,大红色给人辛辣的感觉。这些色彩在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就要比较慎重了。要根据商品不同的味觉感知运用不同的色彩。

2、图案。

包装图案同样会对味觉产生影响。随着包装工艺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被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上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图片或插图也给消费者味觉暗示。圆形、半圆、椭圆装饰图案让人有暖、软、湿的感觉,用于口味温和的食品,比如糕点、蜜饯甚至方便食品等;方形、三角形图案则相反,会给人冷、硬、脆、干的感受,显然这些形状的图案用于膨化食品、冷冻食品、而干货用圆形图案更合适。

另外一种装饰手法是对于情感型食品(如巧克力、咖啡、茶叶、红酒),这种食品包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随意的手绘插图、美丽的风景图片、甚至浪漫的传说在包装上营造的氛围,先给消费者以间接的情感暗示,消费者对情感的渴望很容易过渡到对包装内食品的渴望和好奇,从而产生美好的味觉联想,对商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包装设计•李颖宽编著2000,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设计概论•赵农编著2000,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包装设计•林振扬编著2003,广西美术出版社.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4

视觉在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对事物信息的接受和识别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因此,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没有感觉,不仅不可能产生知觉,而且也不可能产生其它一切心理现象。而在人的五官感觉程度中,视觉占了87%。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四种仅占13%。而包装对视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

文字是记录、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意念的基本符号。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视觉传达要素,透过大量的印刷,便可将所要传达的讯息传播开来。而包装是产品行销中,最直接,也是最大量的促销途径。因此,文字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是否得当,也就成为包装是否能达成促销任务的一大关键。文字本身是历经长远的锤炼所演变出来的,其本身就具备了象形之美,有了艺术的气息,所以包装设计者如能善用文字,光只是由字与字的编排与变化、字体的灵活使用,就能构成一件绝佳的设计。由于文字可以说是每一件包装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所以包装设计者必须有个体认识,那就是要做好包装,必先驾驭文字。如要想驾驭文字,设计者可能要先对各种字体的特色有所了解,文字设计也同其他设计一样,讲究“空间、平衡、韵律、格调”等因素。在包装设计上,还必须重视文字的“认知度”和“易读性”包装上的品牌名称和说明文字,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很快的认知,就失去了它的商品属性。因为文字不但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直接的信息传达功能。因此,要针对商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字体,适当的内容对商品的属性进行描绘。设计者除了对现有的字体特色必须有深入的认识外,还要依据商品的特性创造出新形态的字体,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

2、图案。

在包装上,最常见的图案表现方法就是以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来表达。包装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将被包装的内容物(商品)推销出去,所以基本上要让消费者知道所买何物,此时如只透过文字、色彩来表现,似乎略欠真实感,所以常会以写实的、绘画的、感情的表现方法将产品优点具体的说明,而为了表现其真实感,具象图形的表现方式,通常都会以摄影或插画的技巧来表现。

而在抽象图形的表现上,则是藉由其冷静、理性的强烈视觉印象,给消费者一种强烈的印象,并使商品本身在五彩缤纷的商品包装中,展现独特的风貌。而该以何种类型的图案来表现,就全看商品本身的消费群诉求以及商品本身的定位与特色来做选择。同时,商品的图案要符合商品的特性。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的选择商品。例如哥伦比亚的咖啡,法国的葡萄酒等,一般都会在包装设计中通过使用具有原产地风情的图形将这个信息传递出来。有些产品中使用的特殊原材料、配方或新的加工工艺,一般也会作为包装设计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直接从商品的图案而很快的辨别出商品的属性。

3、色彩。

人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到人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因此,色彩对包装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我们如何选择引起消费者格外青睐的色彩呢?首先,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如大红,具有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和增强血液循环的功能。但接触艳色过久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人感到疲劳。其次,对比可以使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既有美感,又有快感。例如:日本的灌汤系列化低盒包装,是一组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的画面佳作。作者认为药品尽管是治病的,但是消费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因而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感受,针对这一点在包装设计时,作者独具匠心地采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感到这灌肠药有别于那些色彩冰冷的以文字为主的同类产品,仿佛还有那么一点引人食欲的东西在里面,并不那么可怕。这一组设计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减少了人们对药品的不愉快感,扩大了推销。在颜色的对比上,要防止花俏,零乱、繁杂、生堆硬砌,避免不和谐的气氛留在消费者的心里。再次,刺激物的新奇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颜色,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所谓流行色不过是新奇刺激色的代名词,它遵循不落欲套和标新立异的原则,使消费者永不厌倦,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只有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色彩象徵性、易读性、暗示性、识别性、各种色彩所给人的感觉、色彩本身所具备的视觉刺激效果...等等。将色彩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为商品设计出一个最具视觉刺激效果的包装来。

二、触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包装设计中虽然视觉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是,触觉感知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包装的材质和造型所表现的。

1、材质。

包装的触觉感是由包装的材料、质地以及包装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感觉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在包装设计中,利用材质和肌理的设计来达到我们包装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包装是商品的外表,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是通过包装来实现的,合理地将可视的触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可以提高其对商品的认知度,刺激购买欲。

将所包装的产品材质肌理要素,模拟设计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得对包装商品的认知和识别,这种识别是通过包装的触觉来完成的。例如:对一盒橙汁的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对橙子表皮的肌理的真实模仿,将橙子表皮肌理设计到商品的外包装上,建立较强烈的触觉感,使消费者很快认识到这盒饮料是新鲜橙汁而不是别的,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他创意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通过包装纸材的设计,将真实的猕猴桃表皮模仿得非常逼真,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这样的创新设计是触觉理念在包装设计中很好典范。可以让消费者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通过触觉感受到。

2、造型。

造型知觉是靠视觉和触摸觉来实现的。因此包装造型的设计当前最值得重视的是注意“人体功学”的运用,特别是把人体功学与艺术造型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方便握拿,不易脱手滑落,开启省力,倾倒方便,既美观,又实用。例如:美国勒逊食品公司为了选择一种咖啡瓶。先设计了多种咖啡瓶型,让五百个家庭主妇进行观摩、评选,研究主妇们用于手拿瓶子时,哪种形状好;用湿手拿瓶子时哪一种不易滑落。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选用长腰果型瓶子是最合理的。然后又对产品名称、图案等,再进行调查。结果用这种咖啡瓶盛装的咖啡投入市场后,与六个月前已投入市场的通用食品公司的产品展开剧烈竞争,以销量比对方多两倍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具有霎时间出奇制胜的魅力,能使人在短暂接触中,获得清晰的视觉印象。日本人设计的一种收音机耳机盒,巧妙地利用纸盒的顶盖部,设计八条对称的弧线。使用时将纸盒顶盖四边向内弯曲,由于纸张本身的弹力,很巧妙地组成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四瓣花。这种精美的纸盒造型,在国际市场是罕见的,因此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竞争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从视觉到视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并没有深化,要完成顾客从“目不转睛”到“爱不释手”的转化,还必须在造型的实用性上做文章,使感觉向知觉转化。比如,目前凡带有把手提环的包装设计,大多将把手、提环巧妙地安排在包装自身所占体积和空间之处,这是国外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向。

三、味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味觉感知主要表现在食品的包装上。一个食品包装,首先给消费带来的是视觉与心理上的第一感受——-味觉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无疑,包装是向消费者推销商品的一种艺术,是商品与消费者的一种桥梁,它将食品的外在与内在特点化为一种生动的设计样式,以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样,味觉感知也是从色彩和图案中表现出来的。

1、色彩。

心理学上把由一种感觉引起的其他领域的感觉叫做共感觉。从看到某一食品包装引起的对包装内食品的味道的联想和预期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什么样的食品包装更能够获得人们的好感,产生美好的味觉暗示呢?

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消费者能最快接受到的信息,给整个包装定下了一个基调。我们看到某一颜色时,使人回忆起各式各样的事物或者联想到和颜色有关的东西。有些颜色可以给人美好的味觉暗示,也有些颜色恰恰相反。比如灰色、黑色让人看起来会有一点苦涩的感觉;深蓝、青色看起来带点咸味;深绿色给人酸涩的感觉,粉色和奶油色给人香甜的感觉,大红色给人辛辣的感觉。这些色彩在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就要比较慎重了。要根据商品不同的味觉感知运用不同的色彩。

2、图案。

包装图案同样会对味觉产生影响。随着包装工艺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被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上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图片或插图也给消费者味觉暗示。圆形、半圆、椭圆装饰图案让人有暖、软、湿的感觉,用于口味温和的食品,比如糕点、蜜饯甚至方便食品等;方形、三角形图案则相反,会给人冷、硬、脆、干的感受,显然这些形状的图案用于膨化食品、冷冻食品、而干货用圆形图案更合适。

另外一种装饰手法是对于情感型食品(如巧克力、咖啡、茶叶、红酒),这种食品包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随意的手绘插图、美丽的风景图片、甚至浪漫的传说在包装上营造的氛围,先给消费者以间接的情感暗示,消费者对情感的渴望很容易过渡到对包装内食品的渴望和好奇,从而产生美好的味觉联想,对商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包装设计•李颖宽编著2000,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设计概论•赵农编著2000,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包装设计•林振扬编著2003,广西美术出版社.

[4]现代心理学•杨治良编著1989,河南教育出版社.

[5]平面设计史•门小勇编著2004,湖南大学出版社.

论文关键词:心理因素;包装设计;视觉;触觉;味觉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包装设计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包装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消费者在识别和选择商品时的重要依据。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形体、造型使观者联想到视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因此,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装对于每一个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较之其他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包装艺术设计有着最广泛的群众性。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每日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商品,感受到包装设计艺术美的情趣。包装设计比其他艺术形式更直接、更有声有色、更富于感染力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层层面面。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能够真正的打动人心,那么他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因此,人类的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包装设计中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视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包装通过不同的图案、色彩、文字以及材质和造型来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一、视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视觉在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对事物信息的接受和识别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因此,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没有感觉,不仅不可能产生知觉,而且也不可能产生其它一切心理现象。而在人的五官感觉程度中,视觉占了87%。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四种仅占13%。而包装对视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

文字是记录、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意念的基本符号。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视觉传达要素,透过大量的印刷,便可将所要传达的讯息传播开来。而包装是产品行销中,最直接,也是最大量的促销途径。因此,文字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是否得当,也就成为包装是否能达成促销任务的一大关键。文字本身是历经长远的锤炼所演变出来的,其本身就具备了象形之美,有了艺术的气息,所以包装设计者如能善用文字,光只是由字与字的编排与变化、字体的灵活使用,就能构成一件绝佳的设计。由于文字可以说是每一件包装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所以包装设计者必须有个体认识,那就是要做好包装,必先驾驭文字。如要想驾驭文字,设计者可能要先对各种字体的特色有所了解,文字设计也同其他设计一样,讲究“空间、平衡、韵律、格调”等因素。在包装设计上,还必须重视文字的“认知度”和“易读性”包装上的品牌名称和说明文字,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很快的认知,就失去了它的商品属性。因为文字不但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直接的信息传达功能。因此,要针对商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字体,适当的内容对商品的属性进行描绘。设计者除了对现有的字体特色必须有深入的认识外,还要依据商品的特性创造出新形态的字体,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

2、图案。

在包装上,最常见的图案表现方法就是以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来表达。包装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将被包装的内容物(商品)推销出去,所以基本上要让消费者知道所买何物,此时如只透过文字、色彩来表现,似乎略欠真实感,所以常会以写实的、绘画的、感情的表现方法将产品优点具体的说明,而为了表现其真实感,具象图形的表现方式,通常都会以摄影或插画的技巧来表现。

而在抽象图形的表现上,则是藉由其冷静、理性的强烈视觉印象,给消费者一种强烈的印象,并使商品本身在五彩缤纷的商品包装中,展现独特的风貌。而该以何种类型的图案来表现,就全看商品本身的消费群诉求以及商品本身的定位与特色来做选择。同时,商品的图案要符合商品的特性。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的选择商品。例如哥伦比亚的咖啡,法国的葡萄酒等,一般都会在包装设计中通过使用具有原产地风情的图形将这个信息传递出来。有些产品中使用的特殊原材料、配方或新的加工工艺,一般也会作为包装设计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直接从商品的图案而很快的辨别出商品的属性。

3、色彩。

人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到人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因此,色彩对包装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我们如何选择引起消费者格外青睐的色彩呢?首先,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如大红,具有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和增强血液循环的功能。但接触艳色过久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人感到疲劳。其次,对比可以使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既有美感,又有快感。例如:日本的灌汤系列化低盒包装,是一组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的画面佳作。作者认为药品尽管是治病的,但是消费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因而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感受,针对这一点在包装设计时,作者独具匠心地采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感到这灌肠药有别于那些色彩冰冷的以文字为主的同类产品,仿佛还有那么一点引人食欲的东西在里面,并不那么可怕。这一组设计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减少了人们对药品的不愉快感,扩大了推销。在颜色的对比上,要防止花俏,零乱、繁杂、生堆硬砌,避免不和谐的气氛留在消费者的心里。再次,刺激物的新奇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颜色,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所谓流行色不过是新奇刺激色的代名词,它遵循不落欲套和标新立异的原则,使消费者永不厌倦,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只有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色彩象徵性、易读性、暗示性、识别性、各种色彩所给人的感觉、色彩本身所具备的视觉刺激效果...等等。将色彩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为商品设计出一个最具视觉刺激效果的包装来。

二、触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包装设计中虽然视觉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是,触觉感知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包装的材质和造型所表现的。

1、材质。

包装的触觉感是由包装的材料、质地以及包装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感觉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在包装设计中,利用材质和肌理的设计来达到我们包装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包装是商品的外表,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是通过包装来实现的,合理地将可视的触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可以提高其对商品的认知度,刺激购买欲。

将所包装的产品材质肌理要素,模拟设计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得对包装商品的认知和识别,这种识别是通过包装的触觉来完成的。例如:对一盒橙汁的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对橙子表皮的肌理的真实模仿,将橙子表皮肌理设计到商品的外包装上,建立较强烈的触觉感,使消费者很快认识到这盒饮料是新鲜橙汁而不是别的,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他创意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通过包装纸材的设计,将真实的猕猴桃表皮模仿得非常逼真,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这样的创新设计是触觉理念在包装设计中很好典范。可以让消费者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通过触觉感受到。

2、造型。

造型知觉是靠视觉和触摸觉来实现的。因此包装造型的设计当前最值得重视的是注意“人体功学”的运用,特别是把人体功学与艺术造型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方便握拿,不易脱手滑落,开启省力,倾倒方便,既美观,又实用。例如:美国勒逊食品公司为了选择一种咖啡瓶。先设计了多种咖啡瓶型,让五百个家庭主妇进行观摩、评选,研究主妇们用于手拿瓶子时,哪种形状好;用湿手拿瓶子时哪一种不易滑落。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选用长腰果型瓶子是最合理的。然后又对产品名称、图案等,再进行调查。结果用这种咖啡瓶盛装的咖啡投入市场后,与六个月前已投入市场的通用食品公司的产品展开剧烈竞争,以销量比对方多两倍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具有霎时间出奇制胜的魅力,能使人在短暂接触中,获得清晰的视觉印象。日本人设计的一种收音机耳机盒,巧妙地利用纸盒的顶盖部,设计八条对称的弧线。使用时将纸盒顶盖四边向内弯曲,由于纸张本身的弹力,很巧妙地组成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四瓣花。这种精美的纸盒造型,在国际市场是罕见的,因此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竞争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从视觉到视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并没有深化,要完成顾客从“目不转睛”到“爱不释手”的转化,还必须在造型的实用性上做文章,使感觉向知觉转化。比如,目前凡带有把手提环的包装设计,大多将把手、提环巧妙地安排在包装自身所占体积和空间之处,这是国外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向。

三、味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味觉感知主要表现在食品的包装上。一个食品包装,首先给消费带来的是视觉与心理上的第一感受——-味觉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无疑,包装是向消费者推销商品的一种艺术,是商品与消费者的一种桥梁,它将食品的外在与内在特点化为一种生动的设计样式,以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样,味觉感知也是从色彩和图案中表现出来的。

1、色彩。

心理学上把由一种感觉引起的其他领域的感觉叫做共感觉。从看到某一食品包装引起的对包装内食品的味道的联想和预期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什么样的食品包装更能够获得人们的好感,产生美好的味觉暗示呢?

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消费者能最快接受到的信息,给整个包装定下了一个基调。我们看到某一颜色时,使人回忆起各式各样的事物或者联想到和颜色有关的东西。有些颜色可以给人美好的味觉暗示,也有些颜色恰恰相反。比如灰色、黑色让人看起来会有一点苦涩的感觉;深蓝、青色看起来带点咸味;深绿色给人酸涩的感觉,粉色和奶油色给人香甜的感觉,大红色给人辛辣的感觉。这些色彩在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就要比较慎重了。要根据商品不同的味觉感知运用不同的色彩。

2、图案。

包装图案同样会对味觉产生影响。随着包装工艺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被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上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图片或插图也给消费者味觉暗示。圆形、半圆、椭圆装饰图案让人有暖、软、湿的感觉,用于口味温和的食品,比如糕点、蜜饯甚至方便食品等;方形、三角形图案则相反,会给人冷、硬、脆、干的感受,显然这些形状的图案用于膨化食品、冷冻食品、而干货用圆形图案更合适。

另外一种装饰手法是对于情感型食品(如巧克力、咖啡、茶叶、红酒),这种食品包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随意的手绘插图、美丽的风景图片、甚至浪漫的传说在包装上营造的氛围,先给消费者以间接的情感暗示,消费者对情感的渴望很容易过渡到对包装内食品的渴望和好奇,从而产生美好的味觉联想,对商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包装设计•李颖宽编著2000,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设计概论•赵农编著2000,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包装设计•林振扬编著2003,广西美术出版社.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7

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的一大亮点。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是比较谨慎的。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现就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主要影响作简要分析。

1.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同时,对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

2.新准则的实施对于现在和将来都存在股份支付业务的企业可能存在很大的影响。现行规定在行权前费用一般不纳入表内反映,在实际行权时,才全额计入行权当期的损益;采用新准则,则要求企业在行权前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负债或权益,并将费用计入当期或等待期的损益,这会影响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采用公允价值计算期权成本费用,对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的业绩将会产生偏负面的影响,尤其对主要依赖企业家才能或人力资源的新兴行业将引起利润的大幅下降。

3.新准则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4.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短期内推迟了部分企业确认收入的时间,特别是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企业,由于收款期较长(比如,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对收入必须采用现值进行计量,从而减少了当期损益和权益。但是从长期看不影响企业的损益和权益状况,虽然改变了企业的收入结构,减少了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但是增加了利息收入。

5.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将付出的资产视同销售,应确认损益,这必然使企业损益发生变化(原制度是按账面价值计量,不产生损益);按新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很可能产生商誉;商誉不进行摊销,因此,执行新准则后将使资产增加。

6.新准则在融资租赁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中,在租赁开始日对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的会计认定不同,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在如果认定为一项经营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上新准则补充了: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账面资产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这将对发生该项业务的企业当期利润有一定影响。

7.新准则规定,除贷款和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外,金融工具的计量全面引入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摊余法能够更好的反映市场因素、时间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这改变了原制度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8.在我国会计史上,新准则首次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并说明在有确凿证据证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这种情况下,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而且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后也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完善,公允价值不易取得,本准则要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应以成本模式为主,公允价值模式为辅。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教学对象心理因素理解力

钢琴基础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基本学科。钢琴基础课与钢琴专业课的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年龄大,钢琴基础差;学习时间短,要求高。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平衡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生理的训练方面,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利用它的相对优势作为对生理因素的弥补。学生心理因素,包括理解力、音乐思维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和演奏心理等几个方面。那么应如何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来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术呢?

正确理解实质,不做单纯模仿

利用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这一心理因素的特点,启发和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所理解,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对某个技术动作做机械、单纯的模仿。教师要把具体的技术动作从生理上给予解释,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实在意义,“知其所以然”。比如,力量的运用主要靠放松和相对的稳固。肩、肘、腕等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是力量动作到指尖的前提,然而放松如果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放松,那就是“松懈”了。成年学生弹琴一般容易紧张、僵硬,可以让他们体会走路时肩以下各部位的放松感觉。先在钢琴前做走路时的自然摆臂动作,这时从肩到指关节都是放松的,再把手提到比琴键稍高的地方自然落下并悬挂在键盘上。这样反复体会,手臂的自然下垂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在力量的运用上,各部位又要相对的稳固,也就是在触键的一瞬间所呈现的相对紧张状态。要使学生理解放松和稳固是生理上的动作过程,放松是前提,而有控制的稳固是力量通畅的保证。反之,只要求学生单纯模仿动作,他们对于“松”和“懈”、“挺”和“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在短时间内就较难正确运用力量了。

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还有一个从理解到记忆的过程。课堂教学概念形成(即理解过程);课下练习使概念巩固(即记忆过程)。学生课后的每一次练习都在巩固、强化着课堂上确立的概念。概念正确,练习所巩固的也就正确。如果因没有理解造成错误概念,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这是教学中出现反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理解是关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力这一心理因素。

利用音乐思维和音乐想象力丰富演奏内涵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对于加强技术训练有着重要意义。无论哪种技巧,是在积极的音乐思维中获得,还是在机械的练习中获得,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是否积极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会在他们的学习进步幅度上有着明显差别。

教师应通过示范和讲解给学生以完整的音乐感受,使之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这种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会积极地促进他们技术的提高。学生对示范的模仿是必要的,但决不应要求他们做刻板的模仿,尤其是在音乐上,这是对学生音乐感受、理解和想象力的束缚。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不断积累和凝聚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充满激情的演奏去表现有感染力的作品。

学生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中,会产生表现音乐的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在技术上的信心。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过:“音乐上的信心越大,技术上缺乏信心的情况越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注意保护他们表现音乐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学生在完整演奏时,即使他们由于技术的原因个别地方弹得不好,也不要轻易打断来解决技术问题。否则长此下去,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思,会在音乐表现上缺乏信心,在技术上容易紧张,以至于演奏中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和具体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红头绳》是一首根据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改编而成的小曲。第一段旋律部分就是模仿喜儿唱歌亮丽、亲切的人声,要想象它的歌唱性和连贯性,左手的伴奏始终是轻快、跳跃的。如单纯从动作上体会跳音感觉,这种感觉就比较抽象,要弹得有弹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想象着喜儿跳着足尖舞欢快舞蹈的情景,手指就像足尖跳时的动作一样轻快地在键盘上跳,这时的跳音感觉是具体的、生动的,就会容易获得干净、有弹性的跳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某些技巧动作可以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中不自觉地获得。

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感受、丰富的想象和对音乐的追求充满信心时,他所获得的技巧才是理解和巩固的。因此,在技术训练中调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

调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自觉性是一个人对自身有着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从而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所具有的品格或特性。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很难获得一定程度的演奏技术。学生能否主动和教师配合,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认真刻苦的练习,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是他们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具,演奏钢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要使学生明确技术训练的重要意义。作为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它的熟练程度影响着对音乐内容的表达。要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具有好的演奏技术。技术动作不熟练,思想意识就会完全放在如何操作上面;而技术动作越熟练,对动作的注意越少,才能更多地注意音乐表现。熟练的技术,只有靠自觉地、反复地练习才能获得。在明确学习目的和技术训练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增强自觉性。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注意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把有意识的注意力贯穿在整个练琴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

对学生来说,学习钢琴课的最大愿望,在于任何时候(考试、观摩、演出)都能保持自己钢琴演奏的最佳状态,发挥演奏的最佳水平。演奏技术的三大要素,就是技术、心理、修养。

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除了要靠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攻克技术上、音乐表现上的难点,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外,还必须充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和演奏中的心理调节。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演奏技巧的正常发挥,内心美感的准确展现,有赖于脑力、心力、视力、耳力及运动力各系统有机统一和互相配合,而这种身体整体动作的协调又要求演奏者的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其次,让学生树立充分的自信和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自信心是预见自己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坚定地为之努力拼搏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成功的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同时,学生在演奏时既要做到投入音乐,充分表现内心的美感体验,又能客观地倾听自己的演奏,指挥自己的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以保证在演奏时能全面、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除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之外,当学生正式进入音乐会或考试时,还需做好演奏中的心理调节。临场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回避嘈杂的环境,选择安静的地方边活动手指,边读谱。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灵活自如,又可以缓解因激动、紧张而造成的大脑情绪中枢过度兴奋。当学生坐到琴凳上之后,可以用调整座位或呼吸调节法稳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使自己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学生在奏响音乐之前,首先要让思维进入音乐,内心歌唱所要演奏乐曲的开头几小节,然后再开始演奏。音乐会或考试时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平时练习的重复、再现。要教导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尽早地把谱子背下来。良好的背谱习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完整印象,使学生集中于音乐的表现和听觉的要求,并有利于将注意力放在手和键盘上,克服演奏中的技术困难。背谱要贯穿学习和演奏的始终,从而为学生演奏的完整性、逻辑性、音乐的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演奏信心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学生增强自身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在考试或音乐会演奏时,演奏者的神经系统、知觉系统、运动系统处于最佳演奏状态,以保证考试、演出活动顺利圆满。

理解、音乐思维、自觉性、演奏心理都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任何心理过程最终都要归结到行动上,这正是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全部意义。心理因素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它们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倪洪进等著《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2003年版。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者心理;心理因素;因素分析

Abstract:Thetravelingisspecialcomprehensivetoursightseeing,thepeopletoachievetakevacation,goalsandsoonrecreation,entertainment,exploration,seekingknowledge,goestotravelinthelocalcountryandintercontinentalbetween.Chinaisthemajortouristdestination,inrecentyears,inthereformandopenpolicyandundermarketeconomy''''snewsituation,theforeignerwhoandthedomestictouristtravelledtoChinaincreasesdayafterday,studiedtourist''''s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thedemandearnestly,toimprovedthetouristservicequality,thedevelopmenttourismtohavethevery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Touristpsychology;Psychologicalfactor;Factoranalysis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农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治疗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历史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三、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中国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方法、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国画、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观后感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分析,他们均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政治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交通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空间;设计;视觉;信息;心理;感觉

任何设计都是一个不懈寻求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过程。如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及相关的外部空间进行艺术处理的专业科目,它应该属于环境美的范畴。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为人们实现物质功能的需要提供了基本保证。像建筑内部的光线、温度的调节,内外噪音的消除或隔绝,直接触及人体的家具、设备等室内物件的科学性、舒适性,以及内部交通的快捷、便利等等,都不再是复杂的问题。而审美上的需求往往更丰富一些,如舒服与美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对人体验美的程度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室内空间的美学问题要着重从人的心理角度来阐明。

1人的心理基本需求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这里的“环境”狭义是指建筑物为人所提供的特定环境,广义是指社会环境(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概念,这个“环境”包括建筑物外空间。建筑空间是相对于建筑实体而言,空间(尤其是内部空间)大多有固定的形态,而“环境”所指的却为不一定指某种具体的空间形态。因为有时空间形态尽管不变,但环境气氛可能因设计手法变换而迥异。室内设计遇到的问题有些可能与空间无关,然而与环境有关,比如改换一块窗帘的色彩或纹样,并不一定使室内空间发生什么变化,但也许一下子改变了室内环境气氛。

人对建筑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要先从原始的生理需求谈起。自从人类脱离穴居,巢居的原始状态而学会构筑自己的遮蔽物——房屋以来,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变迁。然而,建筑最基本的结构,如围护空间、支撑屋顶的实体和屋顶本身,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它是人在大自然界中为自己构筑的掩蔽体,遮挡风雨,躲避兽害是最原始的动能需要,安全感和围护感恐怕是人类最原始的空间心理感受。人随之会产生对建筑的坚固感、稳定感、实体感。不过这些围护实体所构成的空间的形态变化是太丰富了。如人类在猿人时代学会用火,随后在建筑中给火以重要位置,温暖和光明的环境给人以亲切感(时至今日,欧美住宅建筑许多仍保留壁炉的设计,有些甚至是纯装饰物)。

随着建造技术的进步,建筑的跨度、面积有所增加,人懂得了使房屋各部位更适应人体的尺度,并懂得了更合理地利用空间。并且对建筑环境有了精神上,审美上的要求。这种综合感觉,回顾原始人类的心理感受并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加以比较,在这方面人类并没有走出多远。比如我们今天的卧室,一般人都要求有安全感、围护感。我们愿意处在亲切的、有人情味的环境中,而讨厌令人疏远的、冷冰冰的环境。一个宜人的环境必须处处适合人体尺度,因为人是以自身为尺寸来度量空间,尺度感可以说是人下意识的一种感觉。至于舒适,这种感觉只有在温度、湿度、光线、尺度、体量、色调、触感诸方面都基本合乎人的要求的建筑环境中才能产生这种感觉。我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对某一个空间中出现的体量进行反复的调整,几十毫米的体谅差别在空间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我们要求舒适,也要求美,舒适是美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美感要求方面,现代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由于所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气质、风俗、宗教信仰、政治观念、人生哲学、经济、文化水准、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人们评价建筑环境的美学标准可能五花八门,难求一致,但是人基本的需求是具有共性的。这种共性,应该说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自己观察到的任何信息符号产生的一种共性的反映,这更是我们设计时应该牢牢把握住的。

2空间视觉的一些特点

我们要研究空间与心理的关系,首先应对人视觉的生理、心理机制应该有所了解。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婴儿在出生后九到十八个月时,从了解外物的永久性到体察物与我的关系,这才确定了空间的存在。这时形成的空间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空间的客观独立性。一直要到九至十岁时,由于种种身体运动的经验,空间完全是自己身外的客观世界的观念才建立起来。

人对空间距离、大小的判断,无须触觉介入,凭视觉就能大致判断,这和眼睛积累的运动经验有关。我们知道,人双眼有一定的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映出的同一对象的两个映像稍有差异,这样看到的对象才有立体感。由于对象愈近夹角愈大,若无法判断距离和大小,则夹角愈小。看很远的东西则双眼视轴趋于平行,双眼视差趋于零,对象的立体感也趋于消失。由于眼的这种生理机制,人才得以判断距离。还有人观察较远的对象,没有适当的参照物的尺度,则必须是人所熟悉的,如人体,或与人体成一定比例的某物体,象汽车、建筑的门窗之类。人观察和判断对象的空间位置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也起一定作用。如透视的消失规律,对象轮廓的清晰程度,细部的可分辨程度(细密度),视觉的同时对比作用,远近物体重叠而产生的遮挡效应,色彩冷暖的习惯感受(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折射,愈远的物体愈呈现天空的蓝色调)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人对空间的视觉感受和判断。

人眼的视域是有一定范围的,根据对人双眼视野的测定,最佳水平视域在60°夹角左右,在垂直方向的视角一般不大于45°,即人与观察对象的距离至少要和对象的高度相等,才能获得真实、完整的印象。人对不同的颜色视野范围不同,白色最大,视角达90°,黄、蓝、红、绿等色依次递减。不同颜色的不同心理效应,也是造成空间开敞或收敛效果的重要因素。

室内设计必须考虑人的视野、视线,懂得最佳视区的利用。譬如设计壁画、悬挂画幅或陈放观赏品,必须考虑观赏距离,保证看整体、看细节都能有适当位置;画幅、陈设品的位置高低要尽量在人平视的范围之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引起观赏者不舒适和产生视觉畸变。

日本学者曾把各种画面呈现给被试者,利用电视眼球标记摄像机对人视轴方向进行测定,得出了很有趣的结果,发现人眼注视点的运动具有以下的性质:不论画面呈现时间长短,注视点停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黑白交界的部分,尤其集中在拐角处。若在画面内有运动的图形,或者在画面内存在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图形,则视线容易集中在这些地方。图形存在一些不规则性,注视点也容易往这些地方去。注视点在画面内主要集中之处,是对视网膜、大脑皮层视区或上丘等神经元起强烈反映及有某些特征的画面部分。

这些发现,对我们从事室内设计应当有所启发。在室内空间中易引起注视的部位应作为重点装饰的部位,例如不同质地、不同色彩材料的交界处,空间各个面相交、拐角处等,尤其应该精心处理。3空间设计与心理调度

我们创造一个建筑空间,想把美的信息传达给身临其境者,就一定要懂得空间形象和环境气氛的心理效应,并有意识地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安排和调度。在这一问题具体展开之前,概括分析一下不同空间形象的心理效应还是必要的。

空间的形状基本取决于其平面。平面规整的,像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圆形,令人感到形体明确、肯定,并有一种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稳而无方向性。这类空间适于表达严肃、隆重等气氛,在空间序列中有停顿或结束的感觉,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穹隆的、角锥或圆锥体的等等。矩形平面的空间,横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觉,纵向的一般具有导向性,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空间序列中有结束的感觉。三角形平面较罕见,会造成透视错觉。还有不规整的形状,任意的曲面、螺旋形或比较复杂的矩形组合,则令人感到自然、活泼、无拘无束,也许会有向某方向运动或的或拱形的。半圆形平面的空间有围抱感,用在延伸的感觉(视形状而定)。

空间的大小、高矮也有不同的心理效应:大,气魄、自由、舒展、开朗;过大则空旷,令人产生自身的渺小、孤独感。小,亲切、围护感强、富于私密性;过小则局促、憋闷。高,崇高、隆重、神圣、向上升腾;过高则与过大毛病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怖感。低,尺度宜人、舒适、安全;过低则有压迫感。

从空间的形状和容积(体积)来分析,空间气氛的形成还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明暗、色彩、装饰效果等等。因为人的空间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不是简单的数学或物理量的迭加,我们对某建筑空间进行评价时,往往要具体环境具体分析。空间感又常常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对同一环境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反应。

4空间设计与视觉信息

我们可以分析人所接受的视觉信息。人在行为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不同的视觉信息,比如真实物体,图片,媒介信息甚至是文字和音乐等等一系列的具像和抽象信息人们基本上上靠着这些信息来定义他们所感受到的事物那么我们在表达设计的时候,就是借助这些信息经过设计语言的处理来完成与设计受动人群的交流和沟通实际上视觉信息含盖的方面可以说是上述分析中某方面的综合。视觉信息与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人的潜意识,人是可以自我暗示的。在很多时候人虽然无法通过很精准的语言描述出他对空间设计的看法,但是感觉已经在他意识中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