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9:04:21

心理实训总结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金课;证券投资;实训体系

证券投资学是门理论性较强,实操性更强的学科,其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和验证。因此,课堂上较短的48学时难以满足实战的需要,需要增加仿真的、社会的实战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在“金课”理念下,以“以学为中心”,必须更加专注学生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而实训体系的完善是其提高的保障,因此需要有非常强的实训体系作为支撑。但当前大部分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甚至没有好的实训教学内容,实训内容书本化和单一化,难度和深度较低,无法适应应用型本科的教学需要,最根本的是无法与实际工作对接。许小姣(2019)认为,要提高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和深度,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1]本文的研究结合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的经验教训,构建一个全新的“课内实训+仿真实训+社会实训”的三位一体实训体系。实训,即“实习(践)”加“培训”;本源自于IT业的管理和技术实践。而本文中的课内实训、仿真实训、社会实训在大量的文献中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基本上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理解而作。卫慧平(2010)认为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2]这三种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实训教学的课内实训、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方面的实践应用。

一、课内实训———基本原理+操作技能

课内实训要以尊重理论扎实、理论够用的原则,将课堂中所学证券投资学原理进行提炼,归纳整理,编制成可以配套应用的实训内容,然后对基本技能和中高级技能进行较好的掌握,为仿真实训做好准备。课内实训的主要目标是体现以下二点:第一,理论实用、够用;第二,做好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完善知识体系、熟练操作技能。课内实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一)基本面

(二)技术面

技术面即经过长期的投资实操生涯及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技术经验和技巧。

(三)心理面

心理面即引入投资心理学相关内容:第一,相关投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效应———心理博弈、资金博弈、反向指标、媒体和大众的声音;第二,心理指标--PSY、RSI等;第三,非常重要的心理工具--divergence背离的应用。

二、仿真实训———技能的应用、原理的验证

2018年教育部最新的5号文件中强调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由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学生参与度高,实验兴趣浓厚,自主学习明显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刘美玲(2013)提出应构建“实战驱动”为导向的金融实训教学体系的观点,并从实训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训课程体系的组织和实训教学队伍建设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建设以“实战驱动”为导向的多层次的金融实训教学体系。[3]本文以“金课”理念为指导,特别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进行以下仿真实训环节设计。

(一)准确适宜的实验教学项目和任务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1.重点实行基于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包含理论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流程演练、组建团队比拼、实战演练、远程讨论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同时,在实训模式上利用行情分析软件,通过各种教育资源不同形态和设备的展示,使用手机app、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多平台的互动,促进教学准备(备课、预习)、线上讨论、线下交流,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教学模式搭建。2.引入商科电影教学,指导分析几部关于投资方面的电影。美国商科教育基本有10部商科必看电影,而中国商科教育这方面基本是空白,且视频教学比文字、图片教学能产生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的理解。

(三)敬业专业的实验队伍

1.师资结构2.通过联合国泰君安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产教融合;通过全国金融挑战赛锻炼培养应用型人才,来完善“三位一体”实训体系。3.实施学业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确保学生能保持2年以上的连续教改实验,打造稳定的研究团队。引导学生成立金融分析协会,积极组织引导同学们参加各项金融交易大赛,积累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形成较好的投资理念。(四)持续改进的实训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考勤加作业的方式考核,新的实训评价体系更加考虑仿真实训所带来的业绩效果,而不仅仅根据课堂表现,因为部分同学可能考试很会,但在实践应用上就差很多,所以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仿真实训成绩最终的评价。马浚锋、罗志敏(2019)认为高校要打造更多“金课”,还需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专业需要进行课程学习;适度松绑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之间的硬性联结,实行“宽严相济、因课制宜”的课程考评制度。[4]基于此,基于考勤、原理掌握、技术指标、图形图表识别、实训报告撰写、实训分析结果、学生互相评价、比赛结果的多维度初步评价体系形成,然后赋予不同的权重就构成仿真实训的成绩考核评价。同时,依托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在校赛、省赛、国赛的三轮比赛中,应用证券投资相关原理、技能,开展仿真实训,并总结投资经验,分享投资心理感受,验证所学原理、技术,从而为再次仿真实训做好准备:第一,下载安装国泰君安富易行情分析软件,开始仿真实训;第二,模拟投资→持续跟踪某只股票;第三,反复验证各项证券投资技术理论、技术指标;第四,实现心理、心态的锻炼,实现投资理念的深化。三、社会实训———市场经验、投资理念、交易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实训是一个很大的综合体,涉及到多种方面。余小阳(2018)认为证券投资学是门理论性较强,实操性更强的学科,其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验证。因此,仅靠较短的课堂教学学时则远远不够,还需要增加仿真的、社会的实战教学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5]。市场经验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练而得到。投资理念的形成,特别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彼得林奇的成长股投资理念都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形成。而最重要的交易心理素质在整个证券投资中至关重要,它甚至超过了会计学、财务分析、证券投资本身,对投资成败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积极参加仿真投资交易大赛及全国行业类投资大赛积极参加仿真投资交易大赛及全国行业类投资大赛,与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角逐,检验知识、能力以及部分心理素质。虽然是全国仿真的交易大赛,但同学们之间的高校竞争、不服输的心理状态,以及为了荣誉而战的精神状态会对投资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心智不断得到锻炼。(二)进行实盘投资交易有条件的同学一定要真金白银入市,实盘交易是社会实训的核心,因为前面的课内实训、仿真实训最终是为了进行社会实训,能够最终接受市场的检验,检验所学、所悟及投资理念。此外,为什么要从模拟盘转向实盘,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模拟与实盘之间存在操作心理障碍差异;第二,作为影响成交的任何变量,你的策略、筹码仓位都会影响竞争对方作出策略改变,任何一个投资主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为整个市场是动态变化的;第三,模拟永远得不到真实的资金操作锻炼,心理素质无法得到根本提升。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投资成败的就是心理因素。(三)实施学业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要加强校外导师的引进,积极发挥校内校外学业导师双辅导的作用,让理论、经验接受市场检验,加强外部导师的指导和投资实战培训,经常带领同学们参加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的培训会和技术、投资理念交流会,部分同学可以利用假期加入到证券公司的实习中,以一个现代学徒的身份跟着师傅学习、锻炼,不断提高社会实训能力。

(四)成立学校金融研究中心

邀请优秀专业教师担任中心指导老师,并培养一批优秀学生专业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金融学术研究、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校内期刊制作,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三位一体”实训体系内部之间的关系

先打好课内实训基础,扎实原理,精通技术,然后转向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过程中,模拟检验原理、技术,对优点进行发扬,对缺点进行不断改进,反馈课内实训设计,然后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训;社会实训具有对于原理、技术、心理的市场检验功能,是真实发生的交易。最后,比较分析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所存在的实训效果差异,改进优化仿真实训。整个社会实训是最终目标,利用社会实训的成败经验,反馈给课内实训,从而进行课内实训的再次设计,最终优化课内实训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社会实训的需要、达到实训目标。最终的实训体系构建如下。综上所述,金融记忆是短暂的,如何让证券投资理论和技术操作技能持久不衰,即经常使用它是对待遗忘最好的处理办法。湖南信息学院形成的大三“证券投资学”理论课附加课内实训,大四的“证券投资模拟实训”限选课,基本可以保证本门课程实践的持续性。此外,以每年度的“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为依托,进行仿真实训教学,并积极参与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的社会实训和实战练习。最后,对课内实训、仿真实训、社会实训进行具体分析,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实投资环境,重新设计了实训环节,完成了全新的“课内实训+仿真实训+社会实训”的三位一体实训体系构建。通过实训体系的构建,实训内容得以较大程度更新和扩充,实训项目设计更趋科学、实用。整个实训过程的有效开展,实训环节任务的高效完成,基本可以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能达到较好的实训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许小姣.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J].文教资料,2019,(07):198-199.

[2]卫慧平.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07-109.

[3]刘美玲.基于“实战驱动”的金融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与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26(01):100-103.

[4]马浚锋,罗志敏.什么是大学“金课”:学生如是说[J].江苏高教,2019,(05):60-66.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会展;全真实训;教学设计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是师生、生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过程。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能促进、激励教与学的共同成长。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比较单一的评价指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操作技能方面,而且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单一,重结果不重过程,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行之有效的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并进行教学实践应用,对提高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化工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一构建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无机化学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无机化学实训作为中职化工专业学生从初中化学进入中职化工专业化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实训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中职学生刚从初中毕业进入中职化工专业学习,所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只停留在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操作、溶解操作等方面。而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比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重结晶等无机化学实训操作。另一方面,无机化学实训操作的系统学习对学生后续的化工实训技能,如分析检验实训操作技能的学习、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安全生产纪律意识的强化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机化学实训教学的目的,重点就在于巩固学生的无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实训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做好初中化学与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的衔接,能够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化工专业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铺路。2.构建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从无机化学实训在中职化工专业课的地位与作用可知,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整个职业发展。而教学评价能够直接促使教学发生改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改革。[1]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非常必要。

二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教学基本环节如下表所示从教学环节不难看出,实训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听—看—训练”,整个课堂的组织都是由教师决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实训操作学习,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还比较少,较难评价自己对实验操作的效果及对技能操作掌握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评价,这就造成了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了解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2.评价内容偏重知识技能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平时授课过程中也主要是依据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的操作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评价。理论考核上以中级化学检验工的理论题库为标准,技能操作上以国赛工业分析检验项目的操作技能要求为标准,使得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对于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纪律意识、良好习惯养成等没有涉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评价偏重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偏重于总结性评价,考查学生最终成绩的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考核成绩”。在学生新学习了一个实训操作技能后,再用一两次课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接着进行该项操作技能考核,老师根据该项操作技能的主要操作要领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学生逐个单人操作,教师根据评分细则逐项打分,得到学生的平时成绩,然后加上期中、期末实训操作考核成绩,综合得到学生的无机化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认知心理变化、团队合作等几乎没有涉及,不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也不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效调控学习过程。

三构建中职化工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途径

1.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构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往。第一,学生自评是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四个维度展开自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认真倾听自我的声音,从而不断地构建自我认知体系,进行自我调控,促进自我成长。第二,学生互评是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从是否认真倾听、是否真诚沟通、是否尊重他人三个维度展开学生互评。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看重友谊,非常在意同伴的认同与尊重。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互评,对团队合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重点反思在实训过程中有没有清晰地表达自我,有没有做到认真倾听、真诚沟通,尊重他人,从这些方面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学生互评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同伴教育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与同伴共同成长。第三,教师评价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及学科素养等方面给予评价。刚从初中进入中职化工专业学习的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相对欠缺,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的标准操作示范,并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教师的评价能够适时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技能进步与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2.评价内容多样化作为中职化工专业的入门实训操作课程,无机化学实训操作的课程目标除了要学生掌握基本实训操作技能外,还要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强化遵守纪律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评价内容应多样化。分别从技能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重结晶等)、学习方式(实验前预习,实验中观察并如实记录数据,实验后写报告及反思)、环保意识(废液处理等)、实验习惯(清洁桌面、仪器归位等)、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走向职业岗位铺路。[2]3.评价结果过程化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但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信心等的激励作用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中职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化学知识基础薄弱,对化学学习信心不足,更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激励,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因而,应用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有利于重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重构学生的心理认知,认识自己,不断成长。综上所述,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是中职化工专业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养成的实训操作习惯、形成的职业素养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认知心理变化等,对学生今后化工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学生的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影响非常大。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三方面构建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职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新铭,谢波,樊宏伟,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项目教学法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项目任务为载体,由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自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控加工实训中,可促使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极高的教学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数控人才的独立操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对数控人才最为基本的要求。鉴于此,学校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并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植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操作的目的。整个项目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实施,直至运作评价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可为其今后上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的植入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1.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中需要反复地练习,整个过程较为枯燥。而项目教学法的植入,除了可以使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节奏之外,还能使其独立完成模拟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数控加工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1.3有利于模拟真实生产环境。项目教学法是依托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展开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模拟,以及各个区域的设定,来实现教学目标。当学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进行实训课程的学习时,仿佛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现场,由此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对数控操作环境的模拟,这样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在辅助教学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4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对于数控加工专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上岗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正因如此,实训成为该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由于实训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练习是必然需求。虽然采用单一的操作实训也能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要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并且也无法使学生对零件加工的操作流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单一的操作实训,过程比较枯燥,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会影响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的植入,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实训,由此可使实训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2.1项目准备。在数控加工实训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确保项目任务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既能够满足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需求,又能够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确定实训项目的情况下,教师可先向学生出示一件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的实训小组,要求实训小组利用数据车床完成对产品的加工。实训小组要分解项目任务,分别完成产品草图绘制、加工工艺制定、加工程序优化、加工方案实施等任务。2.2项目实施。在确定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之后,学生要围绕项目目标制定生产加工计划,分析图纸中的内容,明确具体实施步骤。实训小组要对零件图进行识别,确定加工工艺,选择所需的加工设备、耗材,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下料加工,在完成加工之后检测产品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操作,若发现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差错纠正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3项目总结。项目总结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总结由各小组组长在完成项目后总结重要环节的内容,包括项目执行依据、项目操作方法、项目工作结果等,并对这些重要知识点做好记录。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分析项目实施的不足之处,对小组组长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自学、自评、自律的能力;教师总结由指导教师完成,教师可向每个小组下发一份实习作业活页,内容包括实践图纸、理论依据、操作步骤、材料记录、实训体会等方面,要求小组学生完成实习作业活页的填制,在此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的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数控加工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将实训中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2.4项目评价。在项目教学评价阶段,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全面。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工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全面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给予学生一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3结论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符合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特点,能够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在实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项目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数控加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数控加工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俊.项目教学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43-44.

[2]尹振乾.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铣床加工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开发[J].现代职业教育,2016(6):75-77.

[3]潘月栋.试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141-142.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教学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生通过实训项目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的动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规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文就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有所启示。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2](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论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如以静脉输液为例进行PBL教学问题设计,包括补液的原则、补钾的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等。PBL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而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主动在课外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不断思考,在讨论中积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归纳总结、主动学习能力等。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要求,依实训项目需要,设计临床情景,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模拟临床护理情景,并通过设定的角色体验如何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护理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的理解[3]。如在上静脉注射实训课时,可以模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场景,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角色,逐步完成接诊、评估、用药、操作,具体操作在仿真模拟人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汇报本组的整体设计过程和结果,其他人可以作补充完善,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引导讨论。针对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点评并重点讲解、答疑。各组学生根据交流学习的经验及体验感受书写实训报告。

3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4]。如在上导尿术实训课前,首先,有目标得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根据教学大纲,在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理清操作要点及知识网络,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全面、有层次性地安排到教学目标中去,让学生课前重点回顾无菌技术操作的程序,重点复习导尿的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点。其次,实训课开始前10分钟,由主讲教师向各个带教老师讲清楚本次实训课的目的,统一操作要点,明确目标。实训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老师的主导地位,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目标时面临的困难,如对尿道口的消毒方法、插入深度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教师点评,强化目标。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应留下点评的时间,对学生完成目标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中掌握学法,使教学目标强化,使学生牢牢掌握。

4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法[5]。演示教学法能够将过去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训操作,清楚、清晰、直观的显示出来,让护理学生更容易懂,更容易学,更容易掌握。演示教学法有助于护生的学习,可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技术水平。过去的讲授法,在进行练习前,护生需要对教师的语意进行揣摩,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佳的学生,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然而演示教学法实施中,教师能够依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实训操作进行相关演示,同时应用语言进行辅助讲解,能够将护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整个操作过程,加深护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6],使护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

5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指导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而师生在课堂时间则是面对面完成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7]。如在心肺复苏实训中,实施翻转课堂,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课前阶段:1)教师准备:①教师全面了解护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于护生制定课前学习计划以及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②教师团队在实施翻转课堂前1个月组织集体备课,根据讲课内容,邀请多名护理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和过程,并编写案例。③实施前1周将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嘱护生按要求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和梳理。④建立便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微信群。2)护生准备:①护生分组,自愿原则,10人左右一个小组。②护生于课前1周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视频观看和案例分析,对于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点提出问题,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讨论解决,并做好学习计划和任务划分,责任到人,督促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③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微信群为护生进行课前辅导,注重引导护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护生之间则可通过交流与讨论分享信息资源。(2)课堂阶段1)回顾要点:教师以问题法带领护生回顾理论要点,如提问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目的等,为加深理解技能操作奠定基础。2)示教解惑:在授课前先由各小组长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汇总,然后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示教,示教过程中将护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6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以控制论为基本原理,借助专门的程序教材来实现,使信息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流程化,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8]。教师根据教材围绕临床需要,设计和编制了护理学基础实训操作程序、评分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项实训操作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程序,编成流程,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每个程序上作出应答,然后由教师、学生自我进行评定,在掌握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如在试敏液配制实训课中,将整个操作过程编成一个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程序,学生在掌握前一个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这样学生能自主地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扎实掌握技术动作,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主提前进入下一个程序,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上一个程序,直至掌握后再自行进入下一个程序,相互没有影响,提高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将微格教学法、思维导图等方法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护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另外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也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涌现,但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相互渗透性,在运用时必须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结合,综合应用,以促进护理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一琪.微格教学法在基础护理综合性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2]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3]崔宇红,许瑞.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5):57-58.

[4]宋晶.目标教学法在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20-121.

[5]赵真,陈艳蓉,李圣楠,等.病案教学法在老年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24(06):145-146.

[6]陈雪霞,任海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16):69-70.

[7]宋艳丽,刘晓亭,刘伟,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护理学报,2016,23(5):8-9.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6

(一)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尤其是就业指导实训教学做出了详细、具体的指示。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除了在实训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时段安排、实训平台建立、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提供条件外,特别要重视开展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是要充分认识实训教学内容构建的重要性,认识到内容问题是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制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认识到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能够成为学校联结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校的永续发展产生助推作用。二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资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及提供研究条件等形式,规定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内容研究的顺利进行。三是提供内容体系实施的条件,如课时安排、实训场地与设施配置、实训基地建立、实训过程的人力物力支撑等。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律

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计划,笔者认为,学校应在实施全程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的阶段实训教学计划,实行模块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阶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在新生的一、二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职业世界认知、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训;第二阶段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实训,在大学生的二、三年级开展。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进行职业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实训;第三阶段进行职业获取实训,在大学生的毕业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信息的获取与选择、求职简历的撰写与使用、求职面试等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规划,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

(三)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职业教育实训经验

长期以来,各高校高度关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比较系统、科学。据笔者调查①,部分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25—30个课时设置中,一般安排6—8个实训课时,主要开展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目标职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训活动。而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中,各学校都安排了课时和指导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求职面试实训;在大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与实训方面,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如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安排学生职业体验、进行顶岗实习等,形成了较为实用的内容体系。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内容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实训内容,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和创业指导实训内容的研究相对滞后,内容链在板块之间出现断裂,而断裂部分恰恰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最关键的部分,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不系统、不科学和不实用。这种情况不仅制约着实训教学效果,也使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课时安排、师资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二)存在孤立性

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游离于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之外,缺乏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也很少顾及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仅把职业教育实训看作是一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

(三)缺乏可操作性

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是由不同阶段的各个具体活动组成的,每次活动的内容安排都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应由教务处进行课时安排和教学督查;由学生处或就业处安排指导教师和具体进行组织、实施及效果考评;而实训内容中的各种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由团委参与组织,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应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等。而目前的实训内容设计,只靠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较少联系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致使很多实训活动有名无实,难以开展,即是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在全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和要求,所形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是:

(一)第一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实训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目标职业,根据从业要求明确自身差距,根据自身差距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的第二或第三学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同时进行,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实施。本阶段实训应安排三次活动。

职业匹配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势与劣势,进而选择相适应的职业方向;本次活动使用360°评估和网上测评两种手段,采用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网上测评、小组讨论的形式;实训效果为两点:一是学生总结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劣势;二是选择出3—4个相匹配的目标职业。

职业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对各个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进行了解,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出自己与目标职业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决策。本次活动采取企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职场情景模拟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职业定位意见书。

职业生涯规划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目标、实施措施建立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实训采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的形式,其效果是学生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第二阶段: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训

本阶段实训是学生获取职业经验的主要手段,是实训内容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积累职业的通用技能和特殊技能经验。实训时间为学生(本科)的第三至第六学期,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每学期安排一次活动为宜。实训以学生专业为单位组织,把目标职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职业体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其具体安排为:

从业技能条件认知实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中的目标职业应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聘任条件,明确自己与从业技能条件之间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实训时间为第三学期的第4—6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如学生的职业方向是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就应了解和掌握同类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产品服务对象与质量标准;目标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从业必须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企业外部的市场细分情况,市场用户群的特点及所处地域等。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从业计划书和岗位技能训练计划书(技能训练的目的、措施、步骤和要求)。

一般职业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训内容为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执行力、诚信、法律意识、沟通交往技能、心理调适技能等,实训时间为第四学期的第4—8周,实训安排应结合学校相关教育计划(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心理调适训练计划等),重点安排沟通交往技能训练(学会说话、学会倾听、交往一般礼仪等),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沟通交往的基本技能,纠正交往中的不良习惯。

岗位特殊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熟悉工作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建立与用人单位的互信关系。实训内容应根据不同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来确定,选择核心技能作为实训对象。实训时间为第五和第六学期的第4—10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特别强调的是,实训应根据学生目标职业的岗位要求来安排,采取针对性的实训形式,如高校教师岗的实训,主要进行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技能训练,采取备课、说课、试讲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实训措施的策划和落实,如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应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计划,包括实习单位的选择与联系、实习过程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果的评定、实习应注意事项等。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通过不断地训练过程,具备岗位的从业技能条件。

创业教育实训。目的是让具备创业意识、具有创业潜能和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掌握创业的条件、要求和程序,积累创业经验,有条件地开展创业活动。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的第4—8周为宜,与创业教育课程(选修课)同步进行,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市场调查、生涯人物访谈、校内创业实训平台训练及创业实战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实操总结书。

(三)第三阶段:职业获取实训

本阶段实训的目的是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技能,熟练运用求职面试技能,及时就业并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6—8周,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等形式。具体安排两次实训。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7

1.我校参照二级医院护理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建成了现代医护实训中心———仿真病区。实训中心设有多媒体教室,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涉及操作就地使用用物给学生演示,学生也能立即练习,使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先在教室讲授理论,下次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

2.仿真病区实训中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模拟真实护理临床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上课就是上班”,尽量缩短学校和临床差距。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操作项目并增购实训用物,实训内容和操作用物与临床相匹配,添置临床上常见的器械和仪器如超声波雾化吸入器、静脉微量注射泵等,教会学生在校期间正确应用这些仪器和操作技术。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一些操作,如鼻饲、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除在模拟人上反复训练外,还为学生提供练习的一次性用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进行真人练习,使实训练习与临床工作实现“零距离”,既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患者的感受,让学生每次实训课都置身于仿真环境,犹如在医院病房、以护士角色进行各项操作及对各类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由于护理学实训课学生是在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又需兼顾教学、指导和管理等职责,往往存在管不过来的现象,课堂纪律会比较混乱。改革后将班级人数分为10~12个小组,每组大概4~5人,按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弱合理搭配,每组选择责任心强、操作水平高的成员为小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班长和课代表负责管理各小组长,教师管理班长和课代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班长(或课代表)—小组长”三级管理体系,各个负责人各司其职,管理好自己的人员,课堂纪律就比较有序。

三、传统实训课

由实训管理员安排实训,上课前实训管理员将操作用物准备好,学生对于某些用物的使用目的都不知道,更不会自己准备用物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开课前预习操作项目,熟悉操作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学生自行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用物,实训管理员给予指导,而且小组内成员轮流准备用物,将学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管理者,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职校;钳工教学;问题分析;改进策略

1职校钳工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工具较为简单。钳工专业的实践操作性极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先进的工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许多职校所使用的工具过于简单,种类比较单一,如钳台、锉刀、钢尺、锤子等,学生对这些钳工设备和工具没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教学环境不佳。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如果学习环境较差,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部分职校的教学环境较差,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会有锤击铁块、锉削、锯削等操作噪音,使得学生的精力无法集中,学生学习质量随之下降。1.3理论知识和实训不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疲惫,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具体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愿意深入去学习知识点,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钳工课堂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和实践融汇贯通,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效果,但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职校的理论知识和实训严重不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提高职校钳工教学质量的策略

2.1转变学生固有的思维。如今很多学生对钳工专业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在这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钳工没什么技术含量,且钳工劳动强度大,工作较苦、效率低,学了将来也没什么用武之地,部分学生甚至还会从心理上抵触该专业,因此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知识。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固有思维进行转变,让学生正确认识钳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在内,为学生搭建一个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开始前让学生上网观看《大国工匠》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工匠精神。虽然机械加工代替了很多手工加工但对于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还是要钳工来完成,如机械装配、研磨、刮削和划线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配合表面、量具、模具和样板,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强调钳工在实际工业生产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2加强钳工实训过程的指导力度。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指导,尤其是要加大实训过程中的指导力度,指导演示动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实习教学效果。指导者的操作姿势、动作和操作步骤要正确、规范,要尽可能地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一招一式的分解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按分解动作进行练习,千万不能把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不规范、不标准的操作动作和姿势教给学生,学生一旦第一次看到了错误的动作并且把它给记住,那么在以后的操作中将很难改正,也不能填鸭式地把所有操作姿势和动作不进行分解一下子全部教给学生,学生会觉得这些操作很复杂、很难不利于学生掌握。对于学生的一些操作错误应该进行及时地纠正,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在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帮助,首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以便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在实训课上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会不断拉近,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2.3课题合理设置。在设置实训课题时应适当增加实训课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在实训的积极性,如开始实训时可以让学生制作小锤子中间加入一些传动型、转动型趣味课题。实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实训教学,把实训教学过程分解到若干个课题,并按照每个课题的要求指导学生,步步为营,扎实熟练。只有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参与实习的积极性。2.4重视钳工实训的检测和总结。如果没有实时检测和课后总结,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并不知道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即使知道也不了解自己掌握得怎样,但是通过实时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加工的质量和进度等实习情况,激发学生实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技能水平,课后总结的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点评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做到查漏补缺,及时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下一节课的内容,从而使实训更有针对性,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钳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固有思想,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正确认知钳工专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设实训课程,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同时还应该重视课后总结,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地优化,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康毅.在钳工实训的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24-25.

[2]樊定钰.如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J].中外企业家,2018(33):185.[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9

一、高职“三生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背景——工学结合

高职“三生教育”实践不能脱离“工学结合”的大环境。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的“三生教育”实践提供了优势。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为“三生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企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三生教育”跟进企业,以企业和实训基地作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使得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环境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社会实践环境,而是过渡到了企业和社会,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内容丰富。实践的教育内容模块也具有了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企业生动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实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高职“三生教育”载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同时也给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职“三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实训中和实训后正是学生思想观念波动大、心理困惑多、人生目标迷茫模糊、不良情绪集中、心理跨度大的阶段,也正是“三生教育”的重点阶段,而我们目前的实践情况恰恰是忽视和遗漏了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出现了“校内满堂灌、校外再不管、企业不过问”的局面,致使高职的“三生教育”脱节、断裂,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导致费了力却效果不佳,大打折扣。因此,高职的“三生教育”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实践模式,而是应与专业教学同时跟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笔者试图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构建高职“三生教育”的实践模式,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三生教育”实践的日常实效性、连续持久性和科学发展性,实现高职“三生教育”实践的常规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工学结合下“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四个“复合”

(一)三位一体——“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复合

1.三位一体的内涵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三生教育”也可相配套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所谓“三位一体”即工学结合不同阶段“三生教育”实践的一体化。就是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工学结合全过程中的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具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个阶段“三生教育”的复合。所谓“复合”,不是简单的对接和链接的结合,而是有机的叠加和重合的融合。实现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生教育的复合,可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三生教育”的连续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三位一体的内容

(1)“实训前”三生教育

顶岗实习意味着学生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新角色的扮演、管理方式和人际关系环境能否适应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挑战。因此,“实训前”的三生教育非常重要,应该围绕如何快速适应企业进行,如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训中高职学生的自身定位教育。

(2)“实训中”三生教育

顶岗实习通过让学生在社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对社会、企业及“社会人”、“企业人”所要求的信息有较真实的体验,能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和自我完善。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免因为心理跨度大而出现心理困惑多、不良情绪集中等问题。此时,要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跟踪指导,特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心态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挫折教育,及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有效保障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

(3)“实训后”三生教育

就学生个人而言,经过几个月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颇多。“三生教育”要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反思与总结。

(二)见识、感悟、体验三种实践方式的复合

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学生个体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素质的过程。学生的素质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要素组成,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目的。通过见识实践以实践的方式实现认知上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感悟实践,实现情感上升华、理性上感悟,通过体验实践,实现行为上欲试,培养行为能力,建立正确的行为。从见识到感悟再到体验的实践方式遵循了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符合其态度和观念形成、行为养成发展的特殊规律。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建构主义在本质上真正恢复了教育视野中的学生主体性,体现了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见识、感悟和体验实践方式的复合,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关注体验者的体验过程,重视关系互动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机制,强调“三生教育”的情景性、建构性、生产性和创造性。[2](P12)

1.见识实践

见识实践就是把大学生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人生道理经过概括、提炼,用简洁的文字、明了的图片、典型的事例,制成可视、可听的课件与图片,让学生一看便懂。通过展厅布置,以实物、课件、图片等视听类资料的形式创建见识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参观平台的过程中,通过平台设置的场面和画面感同身受,从而实现对三生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德育实践观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实践不仅仅指做与行,更包括了主体的各种见识、体会、体验。见识实践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问题,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认知教育,而是以实践为主要手段和方式的认知教育。传统的德育认知教育是一种单向传输式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中心,只注重认知、推理,重认知轻内化,重灌输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现代学习理论指出,通过学生实际的做与行,使认知实现内化,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能力,进而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见识实践扬弃了德育传统教育模式的片面性,突出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见识实践的教育方式不仅赋予了“三生教育”以知性品质,更强调了见识实践是“三生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实践形式。[2](P3)

2.感悟实践

感悟实践就是在见识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进行活动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等活动项目,使学生的认知、情感、领悟和行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感悟道理,从而确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实践训练活动。感悟实践项目是实施感悟实践教育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三个部分。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想观念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而这种变化首先来源于学生对外界情景的感知。当这种感知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上逐步深入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并开始用理性去指导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在感悟实践过程中,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增强他们良好的品质意识和行为能力。感悟实践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能为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余地,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考的结果和做人的感悟,既能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又重视行为训练,既进行了做人做事的教育,又训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为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感悟实践实现了活动训练和人生感悟相结合;实现了理性认知和行为训练相结合;实现了情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2](P110)3.体验实践体验实践是指建立在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高尚情操、爱心、责任感、正义感、意志力和健全心智,树立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为目标的“三生教育”实践教育模式。体验实践包括校园体验实践和社会体验实践两大方面。校园体验实践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实践活动,如校内工厂实习实践、校内工作岗位实习实践等;企业体验实践主要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扩张,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从而形成使自己终生受益的人生观和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的教育目的。通过体验实践,把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论付诸于人生实践,锻炼能力、砥砺品格、健全心智、提升素质,把人生的感性认识实现理性的升华。见识、感悟、体验三种实践方式的复合整合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可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目标。

(三)三师一友的复合

“三师一友”指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3]“三师一友”的复合指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相复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生教育”格局。在“三师一友”工作机制下,发挥企业的作用,创新教育主体,在实习单位建立“三生教育”实训基地,把“三生教育”延伸到工厂。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我们根据学生专业实践课多和实习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沟通,直接在实习单位建立“三生教育”实训基地,邀请实习单位领导、负责人和实习带队教师一起组成学生“三生教育”实训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三生教育”实训。在实习开始之前,由德育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共同制定周密的“三生教育”实训教学计划。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领导、实习指导师傅和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实施,德育理论课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同企业职工一样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三师一友”工作机制使“三生教育”渗透到“工学结合”的全过程,在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企业实习的各个环节,形成宽泛而多层次的教育主体,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四)三覆盖

心理实训总结范文篇10

(一)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相互配合

高校教学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教学体系。有些高校因为实践教学无需考试,所以根本不重视。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只在实训室上过一两次实际操作,多数学生根本不会铺床,甚至连中西铺床方法都分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时,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实训操作课程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二)能力培育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互配合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是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酒店行业国外客人比较多,所以要求一线岗位员工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在酒店实践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品质、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同客人交往能力、同事之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基础上,形成较强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全面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要相互配合

高校酒店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注重考“双证”却忽视职业整体素质培养现象,而一些高校学生虽然考取了如《前厅服务员资格证书》《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等,但这些证书含金量并不高。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应用为目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要符合酒店人才需要实用型人才标准。在选用和编写教材上,要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选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教材,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选用案例要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理论。

二、三个“对应”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

(一)校内模拟室实训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应

目前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已基本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示范操作实训室,但和真实酒店环境仍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环境和氛围还不完全真实等。教师在实训室教学可更多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实训和真正演练的区别。《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要让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铺床要领,了解中西铺床法和特点,多练习。前厅接待服务实训课上,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行李员和前厅接待,模拟一个完整服务过程,包括站立问候,介绍酒店特色,办理入住手续,填写各种单据,各种银行卡的使用,送客引路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训室教学对应

条件许可的学校应尽可能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实验室,实践课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也会感觉比在传统教室上课更有兴趣。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根据教学需要,可分别建设酒店前台、酒店餐饮、酒店客房等模拟部门实训室。还可与一些知名品牌酒店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建设一批固定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但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还可为学生和酒店提供一个共赢的发展平台。

(三)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应

实习是实训的重要环节,只有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操作实践能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把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一部分,纳入教育教学大纲中来。必修课应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把社会实践活动与酒店专业实践实习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三、三个“加强”促进教学实践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不仅是一线岗位实际操作优秀人才,更是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现代酒店从业人员只有规范的操作技能和热情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学习社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比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教育更重要,要使职业认同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互促进,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能满足旅游酒店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

(二)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从实践中产生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知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是为了改变从课堂理论知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再提高到理论知识的模式。高校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结合学生在课堂所学,按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让学生提前步入社会,进入酒店等相关企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实现学校与社会对接。

(三)实习结束后总结

组织学生认真写好毕业实习报告书,在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个人在酒店操作技能应用和综合素质方面优缺点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全面总结,可实现从校园学生心态向企业员工心态的转变,使每个毕业生对自己的管理水平、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有一个总体自我评价,及时总结和升华体验,为今后就业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并初步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