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风师德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5-31 15:19:57

师风师德建设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ICT;师风师德建设

一、ICT专业中混编师资队伍面临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精神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各级领导、一线教师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工作中努力实干,对党中央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和号召作出积极响应,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积极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需要大量合格的从业资格者。国内一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已经与华为、中兴等优秀企业共同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学生培养。校企双方共同派出一线教师,组成混编师资队伍,共同担任课程授课、实训室建设、专业规划、专业发展等具体工作。ICT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派出的老师都行业里的能工巧匠,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带进了课堂,弥补了校内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欠缺。同时,通过课堂听课,课外交流等方式,校内老师又将自己的授课经验分享给企业教师,双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然而,混编师资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队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双方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少数教师在思想上出现懈怠的情况,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士气,打击了其他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一起以来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实现教师队伍优化、合格人才培养、办学内涵提升的重要措施。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态度和价值观,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师风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首位。党的的胜利召开,标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展,将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实处,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是将精神落实到实处的践行者。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提高混编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

二、提升混编师资队伍的途径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2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结语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师风师德;标准

一、当代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现状

所谓师风师德就是老师要关心学生、爱学生、在学生需要老师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去帮助学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些报道指出某些道德素质极差的老师猥亵儿童的现象。个人认为此现象并不是媒体的夸大也不是个人的泛泛而谈。还有一些报道指出一些小学老师认为小学生没有羞耻感,为了给学生们上生理课,让学生们不管男女都裸体出现在老师面前,前不久就有报道指出一名老教师觉得一名农村学生很可怜然后给他去送一些物资,结果物资送到之时他却将他送物资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导致大量的人员对此学生关注,最终此学生受不了网友的曝光和别人的眼光喝几家农药自杀。因此在瓷片文章里,小编就要对如何展现师风师德建设作出探讨,给广大人民中小学教师一个标准。

二、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流传至今有很多诗句都是借来歌颂教师的:唐代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代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斯大林的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老师必须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高尚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无私奉献的伟大,还应该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新一代的接班人,才能培育出不拜金不虚伪的“人才”。如此做老师才能说自己问心无悔,捧心而来,不带半根草而去。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并能够尊重自己接触的学生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也拥有高尚的情操,对此老师应该用一颗热诚的心去教育学生使得学生和老师双赢,使得教育事业在教育界发挥最大的效率。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会爱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不理不睬,对学生不予帮助不是一名好老师,虽然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倘若老师不注重自己的自我修养和专业知识的巩固,自然学生也不会尊重自己的老师,也会对学习起不来兴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着微妙的联系,很多中小学学生对很多老师都有着惧怕的心理,在课堂上小心翼翼一直紧绷着神经,完全没有轻松教育的氛围,下课学生见到老师也像老鼠见到猫似得远远地就躲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学着去宽容学生,当然教师的宽容不是绝对的宽容,老师应该在一些方面严有度,松有力,这样才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心里去认可你、去尊重你、愿意去学习你传授的知识。例如,我有一朋友是女性老师,她主张严师出高徒,但是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而且她所教的中小学生也极具有叛逆心理,常常在课堂上顶撞她导致课堂进度拖延,课后不仅有一些学生叫她灭绝师太而且还有一些学生向校长报告要求换老师,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事与愿违,所以说不管怎么样老师都应该抓住师生之间关系的“度”,使得身心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达到教育效果。

三、全心全意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兢兢业业服务于教育业

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大家都说老师就是辛勤的园艺师,是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蜡烛,是护花的落红,是救人们于无知的天使,所以说作为一名中小学人民教师肩负着提高国家国民素质和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重任。在此之前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以端正的态度去教育学生成才,设身处地的服务于教育事业遵从孔老先生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指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无愧于教育界,无愧于心,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向自己学习知识的学生。

四、文章总结

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师风师德培养的标准。教师只有在教好书的前提下,将当代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人才才是检验是否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的标准。世界这么大,也许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渺小的,就像一粒沙子一样难以筑成城堡,但是全天下的老师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就像太阳一样耀眼,太阳一样照耀着万物使他们健康成长。他们宁愿做任人踩踏的落红也要维护其他的花,谁不愿作为枝头随风摇曳的红花,谁不愿用一颗宁静的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但是他们却选择了这样的一份职业,所以老师的高尚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尊重的,老师的师风师德也是每个老师不断加强的。

作者:娜仁图雅 单位: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中学

参考文献: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4

[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协同学理论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点,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的保障。2017年11月20日,教育部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建立高校师德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体现在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参与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需要教师培育机制、宣传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各部分协调运行、融合发展。本文借助协同学理论为视角,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探索。

一、将协同学理论引入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协同学是由西德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理论。协同学理论也称为“协同学”或“协同论”,其基本含义如下:一是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1]二是竞争是协同的基本概念,与生物进化论相似。竞争、协同同时并存于系统运行之中,没有竞争,则无所谓协同;没有协同,则竞争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三是系统各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2]首先,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高校更注重多部门、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其次,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有利于高校构建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校内各部门工作步调一致,密切协作,在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育人质量。在协同学理论的指导下,师德建设中的各个主体相互配合,师德建设的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使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现路径的研究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优化需要各部分、各主体的协作、各子系统的和谐发展,这是师德建设的前提,也是师德建设的内涵,最终达到促进高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的效果。

二、协同学理论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面临的挑战

第一,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体协同性不足。高校进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过程中主要有三大主体,即高校、教师和学生。从高校主体来看,教育竞争压力的增大使高校管理越来越倾向于速度和效率,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运行过程中,不仅高校内部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及协同联动等方面还有很多急需提高的方面,而且各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信息及资源共享的渠道方面也缺乏资源集中整合。从教师角度来看,少数教师存在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有待加强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少数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涉及职业道德和个人利益的矛盾问题,使得高校对教师日常的培训和宣传以及教师之间的正面引导和影响效果不佳。从学生角度来看,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生是影响者、监督者和直接感受者,虽然很多高校明确规定要构建有学生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如某些高校建立师德师风档案,要求构建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的考核评价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对学生参与师德建设进行充分授权,以致大学生参与师德建设时在深度、广度和效果上均受到了制约。第二,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协同性不足。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作为总系统要发挥功能,各子系统也要建立完善并达到协调一致的程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包括教师师德培育机制、宣传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只有这些机制全都建设完善并可以协同运作,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的高校为了加强师德建设,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但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机制,但是师德考核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没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没有充分形成。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培训制度设计方面往往以会代训,浮于表面,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案;在师德培训机制方面存在较为零散、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与教师实际需求吻合度低等;在师德考核机制方面存在考核标准设计不合理、不重视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形式化等;在激励和奖惩机制方面存在考核与师德联系不紧密、激励作用不明显、惩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第三,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外部影响因素协同性不足。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师德建设外部影响因素的参与必不可少。客观上要求外部影响因素积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配合、互补、同步的协同效应。然而,由于理念的不同以及缺乏规范的制度,高校师德建设外部影响因素的工作界限比较明显,对整个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因素存有不同的思维定式,缺乏协同配合的理念主导和积极有效的协同行动,往往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协同的现实壁垒,直接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最终质量。

三、协同学理论视角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第一,构建多环节、协同有效的师德建设机制。在高校的师德建设体系设计中,为了满足分工的要求,往往没有重叠的角色和功能,各个环节的分工是相对明确的,有效的协同机制强调的是彼此开放,高效地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因此要消除师德建设机制之间的壁垒,理顺关系、协调合作,推动有机融合;有效的教师师德培训机制、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紧密结合,确保不同体制之间既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又有机统一、协同运作,强化德育全过程和各主体全视野的系统规划与整体推进。第二,形成多角度、形式丰富的师德培训体系。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建立多样化的培训体系。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师德师风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工作,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师德师风建设平台,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和路径共享,教师还可在平台进行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地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和交流会,使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优良师德师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如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和科技馆等开展志愿服务,厚植情怀、锻炼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追求道德“高线”,严守职业“底线”,严禁行为“红线”,进而引导学生锤炼品格、探索知识、创新思维、实现人生价值[3]。第三,联合正向与反向激励,建立健全考评和奖惩机制。考评制度是奖惩制度实施的前提,把控考评结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师德考评制度是指通过师德考评数据指标体系对师德师风表现进行评价评估,要充分落实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多维度和多要点相结合的特点,逐步形成维系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加强形成对师德典范教师的奖励机制,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与激励作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优秀代表的选树活动,多维度建立能够反映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指标体系,如从教师的德、勤、绩、能、廉等维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并进行考评,丰富考评机制,推动“尊师重教”的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积极营造弘扬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反向激励也是维系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有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根据师德失范行为的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结果,对相应教师做出批评、警告、严重警告,甚至降职、开除等处罚。第四,倡导包容共存精神,形成多元协作的监督系统。师德监督制度是指针对教师的师德行为开展上级对下级、同级对同级、下级对上级之间的互相监督制度,这是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最后屏障。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师德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做到师德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师德监督行为无处不在,师德监督结果公平公道。从自律方面看,要加强教师自身监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师德水平,对于教师主动上报的问题应适当从轻处理;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反馈纳入考核结果当中。从他律方面看,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即由学校领导、教师、社会人士、学生等共同选举督导员,充分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师德师风水平;将师德建设纳入多种形式的监督之下,充分运用党纪监督,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充分运用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网络、电视、新媒体等的作用,使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拓宽监督渠道,设置线上线下多种监督举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线上访谈等多种形式接受群众的反馈,对于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查、处理,经查处举报问题属实,及时研究处置方案,并将处置结果公之于众,形成震慑[4]。另外,要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社会法制道德体系当中,结合司法惩治,通过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持续强化震慑,使其思想上不想“腐”、行动上不敢“腐”、环境上不能“腐”。综上所述,高校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还需要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建立多方参与、多方协同的外部驱动体系,从而达到内部驱动与外部驱动相结合,实现内外协同、知行合一的局面,切实提高高校师德建设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哈肯,郭治安.协同学的基本思想[J].科学,1990(01).

[2]陈峰.协同学理论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移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04).

[3]陈璐璐.浅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品位·经典,2020(10).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师德师风;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作为全员育人的主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教育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3]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同为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而言,应统一目标、协同推进;也可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视角拓展师德师风建设思路、丰富师德师风建设载体,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推进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增进师德师风教育成效

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首要功能,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基层党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在高校基层战斗堡垒中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教风学风、师德师风,“把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面旗帜插到每一个课堂,插进每一名师生心中”。因此,理论学习在教师思想中扎根、教师将理论学习成果在实践中运用,使得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方向更加明晰、内容更加明确、作用更加具体。依托学习型党组织构建来加大师德师风教育的广度、深度、力度,可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师德氛围环境,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从而增进师德师风教育成效。1.通过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教育针对性。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新要求,理论学习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内在动力。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组织生活安排中来,将组织专题学习深化到师德师风教育中去,引领广大教师党员深刻理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明确认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肩负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能够提高师德师风教育的针对性,强化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加强政治引导,抓好理论学习,做好思想疏通。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学习、党课学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强化教师理论武装,及时解答教师思想关切和理论困惑,着力提高教师思想理论素养,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基层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长期坚持、发挥长效,增进效果;及时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科学水平与建设实效。2.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优化师德氛围。师德高尚、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教师队伍、党员队伍始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基层党组织应以弘扬高尚师德为契机,营造重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良好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凝聚人心、凝结共识、凝练智慧上的组织优势,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师德建设理论研讨、师德建设主题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党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敬业、勤业、乐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要将师德师风情况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相结合,将治学严谨、潜心育人的师德模范评选与爱岗敬业、率先垂范的党员先进人物树立相结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党员评优评先的重要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四有”教师,营造基层党组织内外崇尚师德、学习先进、争当楷模的良好氛围。3.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双向融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围绕中心抓党建”,“潜心教学德育人”。加强师德建设要与促进中心工作相结合,与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目标完成相统一,落实到教师个人能力提升上;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应不断激发教师党员的工作热情、助力教师党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能力,使党员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业务精英,其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和谐统一、融合促进。在基层组织范围内,要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提升两手抓、两手硬,始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相融合,理论学习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业务提升增进教育教学实践。一方面,要坚持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党组织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互融互促,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结合学习型基层组织构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识水平、丰富实践经历,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观摩、讨论、竞赛平台,开展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创造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基层组织管理,促进基层党建与师德师风的制度结合

1.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优化师德师风实施载体。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引导、组织、团结师生的重要职责;师德师风建设也要充分依托基层党组织开展教育与实践活动,从而保障师德建设有队伍、师风建设有载体。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探索党组织进项目组、课题组,实现组织设置以行政组织为依托和以学术组织为依托并重,可使得师德师风的实施载体更加优化,深入基层、贴近对象、服务群众;通过教工党支部在基层工作“唱主角”,不仅使得党支部工作在教师一线自觉起来、自转起来、经常起来,也使得师德建设在基层教师中更具主体性、主动性、长效性。2.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制度,保障师德师风制度落实。以党建制度强化、规范、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融学习监督、考核评比、关怀激励“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与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强化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完善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以制度健全推进师德建设,以制度规范保障师风塑造。一是将学习制度、监督制度有机结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使得党内学习监督落实更有抓手,要求更加严格。通过党员教育培训学时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培训、主题实践、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教育活动,以严格的党组织生活制度激活党组织生活活力,受欢迎、有实效、接地气的组织活动形式,在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强化思想教育功能,突出师德师风教育主题。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贴近教师思想和工作实际,基层党组织生活也就既能成为政治学习的阵地,也能成为教师思想交流的平台、师德师风锻炼的熔炉。同时,按照加强教育性、增强凝聚力、提升能力素质的原则,将组织活动与教书育人、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可积极开展读书讲座、形势报告、知识和技能竞赛、党员带头服务学校和社会等活动,增强师德教育的有效性,达到理论学习与师德教育的统一。在党内监督促进师德监督的制度运用上,一方面,要通过党员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教育强化,监督教师课堂阵地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党员学生的作用,形成领导干部之间、教师之间、领导干部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立体化师德监督模式,增强师德师风监督的实效性;此外,还可通过作风建设来建立党员教师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把联系服务学生、关心关爱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情况作为教师党员党内民主评议、党性分析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教师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实践、结对帮扶等活动,让教师党员在服务意识树立中铸炼师德,在模范作用发挥中弘扬师风。二是将考核制度、评比制度有机融合。一方面,应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中涵盖师德师风评议指标,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术,严谨笃学,锐意进取;另一方面,应注重查找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师德不正之风、师德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在党内民主评议中提早发现、及时教育、严肃处理,将师德表现作为年度及聘期考核、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与重要参考,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监督投诉制度、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度,打通党内评议与师德评议结果运用。三是将关怀制度、激励制度有机结合。将党组织激励系统和师德师风建设激励系统并轨运作,依托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等,及时了解、回应青年教师的关切和诉求,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与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青年教师,既增强党员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又解决教师发展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干事创业有动力、教书育人有热情,把党的关怀带到教师身边,把党的宗旨融入师德内核。

三、推动基层党组织改革创新,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方法途径

1.依托特色党建活动开展,聚焦师德师风对象、阵地。随着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方法也愈加丰富。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如“师生结对•支部共建”“两访两创”(学校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党委抓课堂”等活动,既能密切干群、党群和师生关系,又能切实将教师注意力引导到学生身上、工作重点引导到学生课堂上,从而使师德建设的目标对象更加聚焦、师德建设的阵地更加明确。2.依靠党建载体方式创新,拓展师德建设方法、途径。基层党建载体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这是新时期创新型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把组织活动与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通过设立教师党员示范岗、教师党员责任区等形式,以新媒体传播党建新动态、师德正能量,这既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也是对师德建设途径的拓展。在基层党建与师德建设创新中,要坚持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主阵地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互联网资源线上平台与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线下平台相结合,拓宽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学习阵地、课堂教学阵地、实践育人阵地;加强对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及师德师风建设的凝练、总结和提升,着力推进基层党建与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加大对品牌项目及典型做法的培育、宣传和推广,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教师党员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教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率先力行,凝心聚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增强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4]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1).

[2][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6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高尚师德、模范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努力营造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塑造我县教育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全县“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认识、高扬正气、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人民满意”的*县师德精神的教师队伍。

依法执教方面: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总书记20*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规定。

思想素质方面:牢固确立服务意识,具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五种职业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行为方面: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谨治学,恪尽职守,不酒后上课和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爱岗敬业,依法从教,不搞有偿家教、乱办班、乱收费及向学生或家长推销学习资料和商品;为人师表,廉洁自律,不收受学生家长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不和聚众上访。

长效机制方面:结合时代特点,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师德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州市教师“七不准”》《*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四劝十规十戒”》等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关于师德建设的监督、考评、奖惩机制。

三、方法步骤

“师德建设年”活动分宣传发动、学习教育、自查整改、建章立制、总结验收等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20日)

4月20日前,全县召开“师德建设年”动员大会,向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宣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发动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积极参加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

各学校、直属事业单位(以下称学校)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筹划好本单位的活动。要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教职工充分了解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学习教育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各学校要组织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州市教师“七不准”》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展开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通过写学习心得、师德演讲、师德论坛等形式,提炼总结本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并用于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各学校要制订出学习计划,认真组织教职工深入细致地学习研讨,写出学习笔记(不得少于1000字)。要使广大教职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依法治教和以德施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法制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真正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旨,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诚信、愉悦的师生关系

(三)自查整改阶段(5月1日-5月31日)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学校和个人都要开展自查活动。学校要开展“四查”活动,即一查是否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组织机构。二查是否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制度。三查是否有违背师德规范和其他违纪违规行为。四查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工作是否落实。教师要开展“三查”活动,即一查是否牢固树立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二查是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谨治学、勤奋教学。三查有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及家长,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有无组织本校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行为;有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有无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成果的不法行为;有无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提供虚假材料;有无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有无其它违法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学校和教职工要采取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办法,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自查在以往教育过程中的思想行为,找出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与差距,对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危害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写出书面自查报告,在校内进行公布,并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

3.学校和教职工在自查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狠抓落实,确保整改效果。

(四)建章立制阶段(6月1日-10月31日)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职工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学校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同时,要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科学的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制度。要把师德师风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的师德师风民主评议制度。要广泛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构建完善的评议网络,进一步拓宽评议领域。要组织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个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评议,并采取问卷方式征求意见。

3.规范的师德师风情况报告制度。要对照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每学年写出师德师风自查评估报告,由学校组织鉴定评价,并记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学校定期汇总并向教育局汇报情况,对不良苗头要及时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动态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师德师风情况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要公示、备案、存档,并把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同时考核结果要与年度奖惩挂钩,作为教师进修、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5.严格的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要实行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情况,应迅速查处,并根据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组织处理或低聘、解聘处理,性质严重的,清除出教师队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不处理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凡师德师风方面有较严重的问题或考核定为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总结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各学校要认真分析总结活动的成效和经验,撰写专题报告并上报县教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片区教育工作联络点要对学校(含辖区内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等)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检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校是否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学校是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教职工的师德水平是否切实提高;有无违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对违规的教师是否进行了教育和处理;领导班子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能力是否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纪律性、组织纪律性和工作纪律性是否切实增强等。

直属学校和教育直属单位由教育局机关联系股室负责人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工作。

具体工作安排

(一)4月中旬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

(二)4月中、下旬各校、各单位组织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每人至少完成心得体会2篇;

(三)5月开展自查活动,主要采取深入自查、深刻剖析、群众评议、认真整改相结合的办法;

(四)6-10月建立各种师德师风建设制度;

(五)6-8月开展推荐评选市、县师德先进集体、师德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活动;

(六)9月1日,以校为单位组织全县教职工集体宣誓活动;

(七)9-10月听取*州市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巡回报告;

(八)10月举办“师德论坛”;

(九)11月-12月对师德建设年活动开展进行检查验收;

四、组织领导

师德建设年活动是事关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以学习为主导,以活动为抓手,以考评为手段,以激励为动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树立教育形象的关键所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迫切需要。各学校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效果落实。县教育局成立师德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查组,负责指导和督查各校、各单位师德建设年各阶段的活动。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的宣传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措施,及时报道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取得社会各界对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广泛宣传先进师德师风典型事迹,推广先进经验,对活动开展得好的单位予以宣传和表扬;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群众意见多,甚至出现严重问题的学校通报批评,并公开曝光。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教育局《关于开展“讲礼仪,塑形象,重规范,促工作”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现就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高尚师德、模范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努力营造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塑造我校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我校“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认识、高扬正气、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扎根南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师德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方法步骤

“师德建设年”活动分宣传发动、学习教育、自查整改、建章立制、总结验收等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10日)

4月初学校召开“师德建设年”动员大会,向全体教职工宣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

(二)学习教育阶段(4月6日-4月30日)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展开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通过写学习心得、师德演讲、师德论坛等形式,提炼总结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并用于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三)自查整改阶段(5月1日-5月31日)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开展自查活动。教师要开展“三查”活动,即一查是否牢固树立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二查是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谨治学、勤奋教学。三查有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及家长,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有无组织本校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行为;有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有无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成果的不端行为;有无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提供虚假材料;有无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有无其它违法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全体教职工要形成自查报告,在校内进行公布,并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

3.全体教职工在自查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狠抓落实。

(四)建章立制阶段(6月1日-10月31日)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办法,健全教职工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学校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同时,要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科学的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制度。要把师德师风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的师德师风民主评议制度。要广泛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构建完善的评议网络,进一步拓宽评议领域。要组织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个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评议,并采取问卷方式征求意见。

3.规范的师德师风情况报告制度。要对照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每学年写出师德师风自查评估报告,由学校组织鉴定评价,并记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

4.动态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师德师风情况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要公示、备案、存档,并把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同时考核结果要与年度奖惩挂钩,作为教师进修、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5.严格的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要实行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情况,应迅速查处。凡师德师风方面有较严重的问题或考核定为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具体工作安排

(一)4月6日召开全校教职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

(二)4月组织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第9周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第10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第11周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礼仪规范》等行业规范,第12周深入学习《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第13周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每人至少完成心得体会2篇,于4月底交学校“师德建设活动年”办公室。

(三)5月开展自查活动,主要采取深入自查、深刻剖析、群众评议、认真整改相结合的办法。5月10日前全校班主任交班主任经验交流文章一篇到学校“师德建设活动年”办公室,各年级认真组织实施,以年级为单位推选1名班主任,参加6月中旬全校班主任经验交流大会并发言。

(四)6-10月建立各种师德师风建设制度;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工会;师德师风建设;群团改革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习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升师德、改善师风,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近年来,教育工会在维护教师权益、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师德规范难以落实;各级教育工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形势与新任务。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发展的视角探讨新时期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以高校为例,调查分析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以群团改革为背景,探讨工会增强师德师风建设职能的契机;最后,基于工会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阵地优势,提出工会增强“存在感”和参与度、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高校为例

2016年7月至9月,笔者借助问卷网平台的技术手段就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开展了一项小型问卷调查,回收来自上海、沈阳、合肥等地的答卷共计231份。其中高校教师答卷171份,高校工会专职工作人员32份,其他人员28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高校工会介入师德师风建设的程度较高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工会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承担着“使职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的责任。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更加明确地规定,工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近年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文件一再强调,要发挥教育工会的作用。教育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它的法定职责与社会职能,也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调和倡导的。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其学校的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有“很高”(26.84%)和“较高”(52.38%)的参与度。并且,教职员工选择“很高”和“较高”的比例(78.95%)与工会工作人员的比例(81.25%)相差不大。这说明,高校工会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和举措,确实从作为实施方的工会工作人员传递或影响到作为实施对象的广大教职员工。只有一成的受访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与工会无关,是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有趣的是,关于高校工会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问题,工会工作人员与教职员工的回答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一位工会工作人员持“无关论”,但有14.62%的教职员工选择了“无关论”。这说明,一方面高校工会应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有所作为已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另一方面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仍有待提升。关于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师德建设未能形成长效机制”,选择最少的是“教师自律意识不够强”。关于工会在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的特殊作用,笔者提供的所有选项都有超过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认同,从多到少依次是师德宣传、师德教育、师德保障、师德奖惩、师德监督和师德考核。因而,从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来看,应当更加注重构建工会参与其中的长效机制。(二)高校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发展方面的特殊优势还未充分彰显调查发现,高校工会近年来发挥优势,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教师提升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方面,高校工会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发挥了促进作用。有超过两成的受访者选择成效“非常显著”,将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比较显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被问及工会进行师德教育的特殊优势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能够提供交流平台”和“寓教于乐,施教于无形”;选择“亲近教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相对较少;选择“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有权威性和号召性”的更是不到三成。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和工会工作人员中,选择“师德师风建设中工会处于配角位置,难以发挥作用”的达到了75.32%;选择“师德师风建设中工会无从入手,没有能力发挥作用”的占13.85%。当前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内容片面、方法单一、与教师专业活动、专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如果只注重呼唤教师的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而疏忽引导教师获得相关能力去践履责任和做出奉献,那么这样的师德教育就是空泛无力的,也不可能有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三)教职工期待提高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发挥工会在尊重和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方面的作用受日益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关切和利益诉求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常态”。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嬗变,师德精神的断层和师德理想的迷失,导致师德的外在制约力和内在约束力相对脆弱,迫切要求改革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当问及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时,将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教育价值观多元并存”,将近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师德建设主体不明确”,三成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学校师德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最少选择的是“教师道德自律意识不够强”。这表明,一方面广大教师对自身的道德水平有着较为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应当更加注重价值引领而不是规制约束,应当尊重教师的主体积极性而不是仅仅把教师视为对象,应当更多地依靠治理而不是管理。那么,工会如何加强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转型升级呢?关于工会的定位,有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参与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工会最应该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关于高校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目标,有28.7%的受访者选择“提升职业幸福感”,26.53%选择“提升职业责任感”,27.73%选择“提升职业认同感”,20.04%选择“提升职业荣誉感”。尽管这些备选项几乎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关注,但职业幸福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更多地依靠教师作为主体的作为,而职业荣誉感的提升则有赖于教师作为对象的塑造,这表明广大教师更愿意借助工会的组织力量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关于工会帮助或引导教师的优势作用,“敬业爱生,诲人不倦”“诚实守信,恪守学术规范”“自尊自律,清廉从教”“热心公益,服务大众”都获得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的认同,选择“爱国守法,拥护党的领导”的相对较少,但也有四成之多。关于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受访者认同的选项依次是“关心教师生活”“维护教师权益”“改善工作环境”“选树师德典型”“开展文体活动”,选择最少的是“举办师德培训”,但也占了近一半的比重。在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式上,受访者对问卷选项表达了同等程度的认同,这恰恰表明了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广大教职员工对工会在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期待、有信心。

二、群团改革背景下工会强化师德建设职能的新要求和新契机

工会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既是团结群众跟党走的引领者,也是向党反映群众意愿的代言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党组织要鼓励和引导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群团组织要积极作为、敢于作为。推进党的群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群团改革再出发,提出了教育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也构成了工会增强师德建设职能的新契机。(一)工会应当进一步增强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师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后文简称《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群团组织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赋予了群团组织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具体来说,包括组织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工作,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改革新形势下,教育工会应当积极作为,充分认清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蕴含的巨大潜力。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是“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是教育工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应有目标。同时,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工会组织焕发生机和活力、保持和增强政治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教育工会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师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二)工会应当注重以先进引领后进,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改革的纵深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社会的多元化,对群团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群团组织大胆履责、积极作为的同时,要防止娱乐化倾向和“内容空乏”,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以先进引领后进,以文明进步代替蒙昧落后,以真善美抑制假恶丑,最广泛地吸引和团结群众。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一方面要传播正能量、传承好传统,引导广大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增强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方式、先进的手段,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对于教育工会来说,就是要密切关注教职员工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引导教职员工正确理解和自觉支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全社会崇德向善。(三)工会应当以教职员工为中心,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意见》强调,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自己的组织,服务群众是群团组织的天职。依靠群众凝神聚力,脱离群众分崩离析。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群团组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教育工会来说,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解决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的问题,就是要以教职员工为中心,让教职员工当主角,摒弃群团工作“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倾向。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会要改革和改进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强化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改变用行政命令来下达任务、用简报文章来反映成绩的工作方式,把师德师风建设视为服务教职员工的工作来做,尊重和关注教职员工的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有效落实教职员工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群团改革的逐步推进,有助于教育工会发挥优势作用,挖掘服务资源,以教职员工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师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工会成为广大教职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师德建设平台。

三、加强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对策建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工会要以群团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凸显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其不可削弱的作用。(一)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平台的作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职业。教师的社会角色、工作性质,决定了全社会对其价值立场、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的特殊要求,决定了任何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明确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必须以一个一以贯之的“道”来引领和培育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行。越是在价值观念多元的时期,越是迫切需要教师明辨真假、是非、善恶、美丑,坚守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社会文明的传播者、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指引。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明确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对广大教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师德寄予了殷切希望。教育工会作为群团组织,从本质上说也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和身体力行,是教育工会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和先进性的体现。教育工会应当把服务教师同教育引导教师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教育方式灵活、不带强制色彩、渗透性强、具有和力的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细做实,转变成教师的自我教育和同侪的相互激励。同时,教育工会要从教师职业的性质和实际出发,设计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秀文化、规范情操品行的师德实践。(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同相关责任部门和组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当前,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循,科学有序、持之以恒地推进。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员和积极参与。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则更明确地提出,成立组织、宣传、纪检监察、人事、教务、科研、工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责任部门和组织协同配合的师德建设委员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落实师德规范、激励师德修养的制度安排,关系到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和职业形象。教育工会作为广大教师自己的群团组织,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动员、教育引导、联系服务、维护权益的法定职责,充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和纽带,倾听教师的呼声,反映教师的意愿,以制度建设促进师德评价和考核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推进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教育工会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在参与的过程中克服“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强化群团身份意识,表达一线教师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意愿,使教师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受益者。只有这样,师德师风建设才具有内生动力,才是真正长效的。(三)发挥行业性、专业性群团组织的优势,科学有效地把推动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教师道德是体现于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教育是一种文化或者精神的事业,教师没有与此性质相匹配的追求、气质与修养就不合乎专业的需要,也无法获得职业生活的意义”。一个好老师不仅是一个“认真教”的老师,也是一个“教得好”的老师。只有“教得好”的老师才能感受职业活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伴随社会转型和教育观念的嬗变,教师道德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成为越来越显著的趋势。师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必然伴随着师德水平的提升。教育工会具有毋庸置疑的行业性和专业性特点。保持教育工会的群众性,就是要保持它的行业性和专业性,并使之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中凸显出来。首先,这意味着教育工会要避免形式化、规限式、“师德”与“师能”分离的师德建设方式,把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成长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便利和条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不断获得专业成长。其次,教育工会要引导教师确立“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的理念,关注教育教学手段和每一个环节的道德影响,使教育专业活动与教师道德的感悟、实践和提升结合起来。其三,教育工会要立足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和提升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不但要宣传教师的奉献精神,更要宣传教师的专业精神,使全社会更加理解教育劳动的特殊性,给予教师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48-51.

[2]杜时忠,岳伟.师德建设“三题”[J].中小学德育,2014(1):23-27.

[3]檀传宝.中学师德建设调查十大发现[J].中国德育,2010(13):5-10.

[4]王正平.尊重教师: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J].道德与文明,2015(4):17-22.

[5]彭恒军.社会治理主体建设与群团组织的改革与创新——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J].工会理论研究,2015(6):4-8.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府发〔2009〕11号)和教育局《关于开展“讲礼仪,塑形象,重规范,促工作”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现就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高尚师德、模范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努力营造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塑造我校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我校“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认识、高扬正气、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扎根南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师德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方法步骤

“师德建设年”活动分宣传发动、学习教育、自查整改、建章立制、总结验收等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10日)

4月初学校召开“师德建设年”动员大会,向全体教职工宣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

(二)学习教育阶段(4月6日-4月30日)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展开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通过写学习心得、师德演讲、师德论坛等形式,提炼总结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并用于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三)自查整改阶段(5月1日-5月31日)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开展自查活动。教师要开展“三查”活动,即一查是否牢固树立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二查是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谨治学、勤奋教学。三查有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及家长,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有无组织本校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行为;有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有无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成果的不端行为;有无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提供虚假材料;有无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有无其它违法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全体教职工要形成自查报告,在校内进行公布,并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

3.全体教职工在自查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狠抓落实。

(四)建章立制阶段(6月1日-10月31日)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办法,健全教职工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学校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同时,要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科学的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制度。要把师德师风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的师德师风民主评议制度。要广泛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构建完善的评议网络,进一步拓宽评议领域。要组织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个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评议,并采取问卷方式征求意见。

3.规范的师德师风情况报告制度。要对照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每学年写出师德师风自查评估报告,由学校组织鉴定评价,并记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

4.动态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师德师风情况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要公示、备案、存档,并把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同时考核结果要与年度奖惩挂钩,作为教师进修、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5.严格的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要实行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情况,应迅速查处。凡师德师风方面有较严重的问题或考核定为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具体工作安排

(一)4月6日召开全校教职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

(二)4月组织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第9周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第10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11周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礼仪规范》等行业规范,第12周深入学习《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第13周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每人至少完成心得体会2篇,于4月底交学校“师德建设活动年”办公室。

(三)5月开展自查活动,主要采取深入自查、深刻剖析、群众评议、认真整改相结合的办法。5月10日前全校班主任交班主任经验交流文章一篇到学校“师德建设活动年”办公室,各年级认真组织实施,以年级为单位推选1名班主任,参加6月中旬全校班主任经验交流大会并发言。

(四)6-10月建立各种师德师风建设制度;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篇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虽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导致一些教师价值理念的功利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弱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只重教师的科研和学历,而忽视师德素质。以上三种主要因素导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失范、学术道德失范,未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许多高校师德建设与考核处于“空白”状态,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通过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到位、注重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科学、监督激励恰当”的五个步骤,增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做好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

高校党委要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学校、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把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师德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宣传到位

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如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网络、甚至报纸,以及召开师德模范教工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渲染学先进、向道德模范教师看齐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可以使各级政府、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充分意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形成“政府从政策上对师德教育给予保障,学校为师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觉参与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3]。

(三)师德建设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效

高校坚持“德育为先”,重在“育人”理念,在师德培训内容上要讲求人文化,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奉献、仁爱博爱、遵纪守法的精神,引导教师成为有强烈服务意识,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能模范的遵守法规法纪、校规校纪,能耐心地根据学生多样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信任情感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直到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机制,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4]。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除了讲求内容,还要讲求方式方法:(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能力水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教师正确的决策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由浅入深:一是可以引导性地开展师德自我诊断活动,即开展有周期性的师德修养小结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结中崛起,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可以就某一事件的处理为载体,开展师德素质大讨论活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群体目标,整体上提高师德素质;三是开展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师德素质较高的学校开展学习与交流,从学习中领略同行的境界,从比较中找到不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原有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良好师德素质的过程。(2)开展研究型活动,提高创造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的创新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师德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看着旧书讲新课,有必要组织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和开发活动,使师德素质的提升与开发成为教育发展的先锋。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创造的专题活动,通过对比职业规范与学校实际的出入,编辑富有特色的学校规章读本[5],体现学校生命,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要求,以解决纯理论要求的问题。(3)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阵地,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教育。课堂教学和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扬师德的主阵地。我们引导教师紧跟时展的脉搏,不断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四)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考核评价科学

师德的考核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师德考核评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评估。因此,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6]。具体来说要做到:(1)明确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评价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师德的考核评价内容以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为主。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内容。(2)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应将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具体化,使之可以操作。这就要求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方式,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化评估指标。在师德考核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主评、教师自评、同行评、师德考核小组评等多个层次相结合的方式来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表现。(3)注重师德评价的实际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现行教师的各种评比、评优、晋升等工作,多是注重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出版多少部学术专著,完成多少项科研成果,而很少在意教师师德状况到底如何,更不要说把师德的好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其中。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7]。

(五)优化师德建设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激励恰当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重视考核管理、监督保障以及激励的紧密联系,要强调行政约束与广泛监督、利益保障的协调一致。监督激励机制作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的功能[8]。强化监督激励机制,首先,必须有规范的师德行为标准。标准是监督的依据,没有规范的制度,就谈不上监督。其次,完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师德的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学校和院系监督机构,及时收集监督信息。第三,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通过校园网、师德师风意见箱和学生座谈会等途径,让各方人士就师德建设自由发表意见,督促教师完成道德修养。第四,要做好监督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师德建设的偏差,预防和补救违反师德的问题。师德监督激励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运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感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建立健全师德的激励机制,必须要在师德践行的惩层面坚持客观公正、赏罚分明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奖惩即激励的标准要明确,一视同仁。在激励的强度上要根据社会转型期及广大教师要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以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赏罚明,就是要求在惩罚或激励的执行层面,真正落实确实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对于践行师德行者,可以从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生活待遇等方给予破格待遇,使其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增加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违反师德行为者,坚决给予处,以此产生警示作用,使其他教师也从中受到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