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1152 复合影响因子:
简介:《文化与诗学》杂志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的CSSCI南大期刊,是一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半年刊。它的出版地区是北京,。
文化与诗学
刊名:文化与诗学
CultureandPoeties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
周期:半年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32开
创刊时间:2001
《文化与诗学》杂志信息:
《文化与诗学》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编的学术性刊物,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经出版8辑。为拓宽本刊论文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并能免费为作者提供其文章被引用的统计分析资料。
本刊栏目设置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目前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专题论文、学术访谈、书评。专题论文的范围主要包括学术会议、在研课题、笔谈讲座、理论前沿等;书评的选录要求是高质量的独立书评;学术访谈为不定期设置的栏目,关注理论热点探讨。
《文化与诗学》文章篇幅以1—2万字为宜,论文要求有摘要和关键词,附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凡本刊刊登之论文,出版后作者将获赠样刊两册,同时支付一定稿酬。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投稿后两个月内未接录用通知,即可另行处理。
该杂志未出现在最新新闻出版总署目录内,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
《文化与诗学》常见范例:
实践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结合的中介——对近期“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的三点回应---童庆炳;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反思---王元骧;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理论创新---程正民;
文学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冯宪光;
从“形式的意识形态”理论审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傅其林;
“审美意识形态”之我见---凌晨;
读书锥指(上)---李壮鹰;
“身是菩提树”的符号学分析---吴泓缈;
从语言与认同的关系谈“限制方言令”---许小颖;
道德和历史领域的善与恶及其对文学的启示---赵炎秋;
“真”的诉求:章太炎文论现代内涵探究---陈雪虎;
从“真事实”到“真情感”——曾朴创作观的现代转型---马晓冬;
“新文学”与“现代人”:《人的文学》的人文话语透视---杨晓帆;
《文学、通俗文化与社会》导言---洛文塔尔;张萍;
观众与艺术界---詹姆斯·扬;陈玮;
崇高美学与后发现代性国家的文化问题——兼评王斑《历史的崇高形象》---金浪;
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以伊藤虎丸的《鲁迅与终末论》为中心---符鹏;
中国古代学与文学:对《后汉书·郭陈列传》一段插话的思考---左飞;
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反思---顾祖钊;
定义“文化”:前英国文化研究时期的表述---黄卓越;
艺术与偶像崇拜——列维纳斯面对文学和艺术---刘文瑾;
语言问题与比较视阈下的中国诗学研究---韩军;
从个体独立到反抗被描写——鲁迅研究再批判---何浩;
现代主义的倡导:叶公超的文学批评---陈太胜;
现代诗性与现代意识——彭燕郊诗学发微---刘涵之;
文学的自觉抑或文体的自觉——文体论视野中的汉末魏晋文学观---姚爱斌;
从学术思想取向及士人境遇看汉人对《楚辞》的接受---包兆会;
追寻超越——从先秦儒家性命思想的困境看“穷者而后工”命题的生成与内涵---张炳尉;
“论性而不论气,则收拾不尽”——朱熹“淫诗”说的价值诉求---郑伟;杨彩丹;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实践成果探析---方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