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语文教育探讨

时间:2022-08-22 10:50:34

生态式语文教育探讨

生态教育学的诞生,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借鉴而形成的学科。它的提出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是一致的,更多地体现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现状,为不少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的老师所称道。在探讨语文教育的同时,把生态式教育与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不断修复课堂教学对生命意义的缺陷的同时,使语文教育更多的体现出对人文素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一、生态式语文教育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

(一)背景

生态式语文教育是在生态教育学的基础之上研究语文教育的一种学科,它把教育生态系统中有机的机构和功能应用到语文教育当中,探讨生态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而这一概念是美国教育家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育要强调人的内在性、全面性的发展,要求培养的人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基于这一前提,生态式语文教育适应了这样的发展要求,更好培养了学生的内在精神,更多的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粗放型”经济发展虽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但基本上消耗的是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对生态造成了严重地破坏;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把语文教育的研究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可以把生态文明的宣传“带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使语文教育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达到共赢。而生态文明的研究可以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教学方向。这种方向对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情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学生从生态教育中发现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使学生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同时,达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意义,更好地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当下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原来语文教育的生态化,出现了很多的不符合生态化的教学现象,不仅学生饱受应试教育之苦,而且老师也遭受升学率的压力,导致教学严重偏离了生态式教学的要求,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一个工具,没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的需求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当然在新课改和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虽然我们可以“窥见”生态式语文教育是与课改与时俱进的。但语文教育仍存在着闭门造车、墨守成规之嫌,出现了很多的严重问题。如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育人培养;语文教育中的教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始终如一”的教学风格、方法很难跟上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生成的空间,使语文教学容易变成机械的、无对话式的唱独角戏教学;语文教师“以不变应万变”教学策略一用就是好多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适时提出适应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教育当中体会生活、体验生命价值,养成具有人文性、终身化的学习品质。正因如此,生态式语文教育适应现代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它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价值的追求,也可以更好满足于自我生命的审美价值。

(二)意义

1.生态教育的意义

生态文明在生态式语文教育当中体现的是生态价值观的弘扬与倡导,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态文明的精神。在语文教材当中,添加生态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学习生态文化的知识,让生态文化根植于学生的思考之中,使语文教育与生态教育达到有机地和谐与统一。生态文明把语文教育中的基本精神从自然生命,人与生活的价值的关系中得以提高,不是老师简单地以说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理解审视中去反思生态文明对语文教育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生态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在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告诫他们不要忘了对生态文明价值的关注,“它以善恶为尺度去规定人们在与自然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应当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引导和约束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价值选择,”更进一步激发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学习中做起,共同构筑起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

2.生活理想的意义

生态式语文教育可以扩大语文教育的范围,把语文教育和生活教育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人格,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个性个体。生态式的语文教育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这种教育方式是理性和感性教育的结合体。在我们的内心中总以为学习语文是为了以后的发展,但我们很少考虑当下的语文教育方式、培养模式是否妥当。而生态式语文教育在关心人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情况的因素下,充分考虑教育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的生态方式,使语文教育在生活中反璞归真,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自然地开拓思维,达到语文高效学习的目的。因此,运用生态式语文教育方式培养成的人才也定会拥有创新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在教育的历程中学会选择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抓住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3.生命价值的意义

生态式的语文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为本,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的教育。这一模式的语文教育体现在生命的体验中,在体验中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改善自我,从而使个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格达到熏陶,实现了生命的超越。生态式的语文教育注重人文性和情感性相互统一的过程,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教师要创造让学生积极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生命价值,彰显新的自我。对于学生的个体而言,生态式语文教育更多地体现在个体的生存状态之中,因为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要求,我们可以分析到生理需要是其他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只有生存状态得到了满足,才可谈论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问题。为此,语文教育就应该让个体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当中来积极体验语文知识的乐趣,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与自己、他人、社会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新境界。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对语文教育的解读就可以把基础性、终生性的教育理念定位为生态式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用发展的、动态性的教学模式开阔生态式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用丰富、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推动生态式语文教育的评价方式。但无论这些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教师都应该铭记语文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两者就像地里种的庄家一样,让学生多接受大自然芬芳的滋补,这样长期以来,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这种植物最终得以收获。所以,用生态式的语文教育可以滋补生命价值的空白,用生命的激情绽放拥抱生态式的语文教育,这才是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三)基本内容

在生态式语文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从生态、生活、生命三者中诠释生态式语文教育,从而为同行研究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1.生态教育

生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环境的优与劣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影响。把生态教育纳入语文教育的内容里,是对地球上的所有存在的生物的一种敬畏,也是整个自然界所有生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种法则。它表现为地球在这个大的生态环境中是具有的调节、更新、净化的功能,形成的是作为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存形态。“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要想得到绽放的机会都需要生态的平衡与完善。但当下在我们的赖以生存环境当中,我们审视人类为了发展进步所做的努力,但这样的发展是以什么为代价?答案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严重紊乱,人类永无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而从不思索自己的行为后果,最终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伤害。从小的范围来说,可以把生态环境理解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生态的各个系统就好比我们身上的一些生理器官,各个系统不能很好地协调和平衡,就会使人病入膏肓,生活和学习就不能正常的运转。因此生态中的所有植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减少或增加一个链条就会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生态式教育写进语文教材当中,是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它时刻关注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在语文教材当中,包括了很多的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人类生存环境的对白以及作为一个学生如何让周围的生态环境更美好的行为。有些教材会让学生利用小手拉大手的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妙风采,还可以对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培养进行熏陶,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把生态教育纳入语文教育当中是一种潜在的趋势。

2.生活教育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语文教育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精神灵魂的契合”。要想从传统的语文教育中解脱出来就应该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从教师方面来说,在课堂上,老师所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填鸭式”的教学风格一直随着老师的教学任务的加重而不断“深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教学任务完成了再说。这样做不仅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也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低下,完全是“出力不讨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学生完全是单项式的、被动的、压迫式的接受学习,使学生觉得学习完全没有任何兴趣而言,造成学习无力,不能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何以谈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回归生活教育的语文教育可以起到感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生活化、生态化,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课堂上领悟生活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宽容得到理解,使每一个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对生活语文教育的审视,可以避免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民主和谐为纬,以个性解放为经,回归生活本质,抛弃不合实际的、假大空的语文课堂教学,唤醒真诚、内心、平等、智慧的语文教育,积极地营造一种师生共享的教学氛围。因此,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休戚与共。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生活对于我们的启迪和期望,而生活离不开教育,生活给予了教育生成的情景,或者说生活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和人生意义的集中体现的过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教育又超越于“功利性”的教育,生活教育不仅教给人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且还教会了人们该怎样鉴别和创造生活中所必要的价值,让人们在生活的教育中达到“净化、超脱”的境界。

3.生命教育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寻找教育的真谛、寻找教育的答案,可以概括为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找。而语文教育的最求就是促进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只有教育才可能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才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生命是教育的存在的载体。每一种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提高,都是对生命意义的全新阐释。所以说,生命与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生命的本质要求我们对待教育就应该像对待生命一样,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存在,让一个个生命之花都得以绽放,让生命教育成为人成长的助力器。生态式语文教育是站在对人尊重的起点上,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语文教育。而这样的教育最重要一点是要把课堂教学的一切都回归生命当中,对鲜活的小生命进行重新的塑造。但是,在生态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蜻蜓点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最容易忽视对生命多样性的考虑。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正好可以体现出生态语文教育培养的教育智能。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但可以相信在教育中只要坚持对生命的尊重,让每一个学生走进独特的生命视野当中,让语文教育随时随着学生的认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自然、社会、文明中激起珍爱生命价值的火花。

二、生态式语文教育的案例设计

生态式语文教育的提出,在教育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一教学理论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展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案例1:大美新疆(片段)老师在课前导入时用ppt展示了课题的图片。师: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吗?生(齐):新疆。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吗?师:好,学生们你们知道展板上画的什么吗?生1:画的是新疆的景色,人和小动物和睦相处,人类生活的很幸福。生2:画的是我们新疆的干果、雪莲、葡萄、美丽的景色。师:新疆有这么多的好地方呀?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真是太可贵了,你们谁来说一下新疆还有哪些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财富?生3:新疆最美的和田玉,还有火焰山、天山。师:回答的很棒,我们用另外的PPT展示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看PPT,并不断的讨论着,可见惋惜的表情)生4:看了之后很是伤心,原来那么好的自然环境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人类难道就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做法在破坏环境吗?生5:感到很愤怒,尤其是前后对比我们的生存状态,才知道人类的环境被破坏得那么严重。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新疆的美丽。师:是呀,我们在感受新疆美的同时,也感受大自然把所有最美的景色馈赠给我们的时候,却不知这种美正在渐渐地离我们而去。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的行为有哪些影响?拿出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小组组长汇报。讨论与分析:通过上面一个简短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语文教学在设置上考虑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生态价值观教育上把生态美的塑造、生命价值的彰显、生活教育的魅力都设置其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当今生态破坏的情形。对人类为了追求短暂的利益,导致情感与道德的丧失的反思。教师积极地启发学生的生态意识,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了对生态的保护、生命的珍惜、生活的返璞归真。案例2:斑羚飞渡问题讨论(片段)教学设计:课前导入,老师通过让学生看羚羊的奔跑的短片,并用师生互动的谈话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对文章进行感知,共同探究动物身上的品质,感悟生态、生命、生活的可贵。师: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生1:羚羊死里逃生。生2:羚羊在困难时表现的智慧、勇敢,像人类一样聪明。师:回答的很好,针对这篇课文,小组里面肯定有问题,把你们的问题写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当第一组提出问题,第二组回答,其他小组补充,以此类推。问题:1.羚羊在奔跑时悲哀的叫了几声,每次叫声代表了什么?2.领头羊坚定步伐中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文章所体现的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问题提出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畅所欲言)师: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推及开来,我们的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师用PPT中的事例展示自然的破坏,人类的无情,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讨论与分析:通过《斑羚飞渡》中的上述问题讨论,学生感受羚羊忘我的精神,为了让下一代生活的更好,牺牲自我的高贵品格。通过比较现实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感,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和爱保护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因此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学会感悟生态、生活、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三、生态式语文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把生态式语文教育课程系统化

在对生态式语文教育进行教材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部的结构,使语文课程的实施尽量系统化,把生态式的教育写进语文教育的课程当中,于是就构成了语文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系统(外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人类生态系统)、课程系统(内生态系统)。生态式的语文教育把这样一个大的系统编制到语文教育当中,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使语文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机的结合。再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式语文教育的内涵,并积极地参与生态式语文课程的编写当中,可以让学生对这样的教育模式深入了解,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书写自己的生活观、生命观、价值观。在营造生态式语文的自然、社会、课程时,要充分审视其外在环境的影响,沟通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统一,建立生态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积极对话体制,完善语文教育中课程组织对生态教育的不足,切实把生态式教育所要求的“两生”的系统网络化,共促生态式语文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语文教学的亲身体验

语文教育中离不开学生在校的教育以及校外的教育。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生态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影子。生态、生活、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载体,呼唤的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本质,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学习的动力。所以,生态式语文教育的实施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学生在语文教育当中的真实体验,把学生喜闻乐见的、耳濡目染的经验“带进”教育当中,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力,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真、善、美当中感悟生态式语文教育的魅力,在体验中远离了假、丑、恶。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看一看、悟一悟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体验性更加的具体化、丰富化,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感悟中理解世界和生活,升华自身的内在价值。

(三)倡导自由平等的师生观

生态语文教育要想得以很好的实施,另外一个因素必须考虑进去,那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的问题是实施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而在生态式语文教育平等的教育指导下实施的新的征程,对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的考虑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自由、平等、对话、和谐的新型师生观,可以让老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也能在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掌握知识。因此,生态式语文教育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得以发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运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启迪,使学生在问题的思索中,开拓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生态式语文教育效果,最终达到“双生“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多元的语文评价体系

在对生态语文教育上,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对其进行评价,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对生态式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教学效果有着牵一线而动全身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还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所要求的评价不仅仅是从教学目标实施的效果来看,而且要求评价体系要多元化。这为我们建立生态式语文教育评价的实施起到了契机的意义。因此在生态式语文教育评价中要达到评价功能、评价主题、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的多元,把生态化的教学评价看成是一种生成性的、过程性的评价,让教师在最近发展区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多元的评价的反思,教师也可促进生态化语文教育评价方法的进步完善。

四、结语

通过新形势下对生态式语文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这种把生态式教育观与语文教育一起研究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凸显了对生活教育的原本面貌的呼唤,而且展示了对生命教育的迫切的诉求。推广生态式语文教育,是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的趋势,体现了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在使学生获得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时,更多的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态式的教育中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意义和认识社会、改造世界的意义。

作者:赵梦雷 单位:喀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