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对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时间:2022-08-22 08:01:37

《千字文》对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一、《千字文》成书的背景

这段话详细地叙述了《千字文》成书的前后经过。《千字文》成篇之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千字文》的内容

《千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伦理、历史、农业、祭祀、饮食等。具体来讲,纵观《千字文》全文,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天地、宇宙的诞生和日月星辰讲起。而后谈到早期历史和商周武王时期盛世的表现。这一部分内容共有三十六句。《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道德修养准则。该内容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如《千字文》中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接着文中又深入阐述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内容。这部分内容共有六十六句。《千字文》第三部分首先谈到京城行胜、都邑华丽,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以及将相公卿们丰厚的待遇和富足的生活。而后列举一系列文臣武将策功茂实的事迹。这部分内容共有五十二句。《千字文》第四部分首先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其次谈到日常理家,最后讲到人生的价值在于有益社会。这部分内容共有九十六句。

三、《千字文》的体例特点

(一)句式简短整齐,讲究押韵对仗

《千字文》句式不仅短小精悍,结构整齐,通俗易懂,而且音律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如“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细读《千字文》,不难发现,其句式还注重对仗。有人做过统计,“《千字文》计一百二十五组,对偶句有八十五组,占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对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内两句自为对偶,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另一种是两组互为对偶,如‘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1]同时,《千字文》的句式也讲究押韵。“《千字文》是每两句为一组,每组双句均押韵。如开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押韵。最后,‘布射僚丸,嵇琴阮啸……孤陋寡闻,愚蒙等诮’押韵”。[2]

(二)在内容上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总的来说,古代蒙学教材的编写都注重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原则。毋庸置疑的是《千字文》作为古代蒙学教材之一,也具有该特点。熟读《千字文》,可以发现,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诸多方面的知识。首先,作者开篇讲天文气象的自然运作现象,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其次,讲人类早期的历史,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再次,介绍与古代统治相关的问题,如“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最后,介绍自然风景、农艺、饮食等文化常识。由此可见,该童蒙读本是一部汇集古代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此外《千字文》十分重视孩童的道德教育。在《千字文》中,作者首先规劝孩童学会修五常之事,了解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如“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其次劝诫孩童要珍惜时间,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再次谈到孝亲、夫妇人伦、兄弟和睦、朋友之谊、忠孝之心等人伦关系。可见,诵读《千字文》既有利于孩童提高语文素养,又有利于孩童从小树立良好的品德。

四、《千字文》的教育功能

(一)《千字文》的德育功能

《千字文》作为古代语文启蒙教材,除了以识字为主要功能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童蒙进行德育的浸染和渗透。简单来讲,《千字文》中所涉及的德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仁爱向善思想《千字文》提倡仁爱教育,提倡与人为善。《千字文》中多处出现描述劝善的语句,如“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意思是说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仁慈隐恻,造次弗离”,意思是说在任何繁忙和紧急的情况下,都不可失去仁慈和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千字文》道出了一连串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庶几中庸,劳谦谨敕。”“易攸畏,属耳垣墙。”很明显,这些内容都是劝善的教育,劝我们存有善良之心。劝我们有过错要及时改正,诚信做人,心胸宽广。劝我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谦虚谨慎,为人处世时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劝我们应洁身自好,保持善良正直的本性。劝我们要珍惜时间。2.孝悌友爱观念俗语称,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中,孝悌观念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孝悌友爱的教育。毫无疑问,《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之一,自然少不了尊师敬长、孝顺父母和对他人友善仁爱的思想意识。首先,《千字文》对孝父忠君做出了叙说,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意思是说以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对父亲要亲爱与恭敬,对君主要恭敬。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诚于国家,应当不遗余力,甚至献出生命。其次,《千字文》讲到兄弟之情,如“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指出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因为同受父母气血,如同树枝同根相连。再次,《千字文》对朋友之道进行劝诫,如“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劝诫我们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最后,《千字文》推崇推己及人的爱人之道,如“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意思是说对待姑母、伯父、叔父要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要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这句话从狭义层面讲,我们要将孝道、爱心扩展到父母以外的家人。从广义层次讲,我们还要将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扩展到对社会他人的爱。3.提倡注重礼仪“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孔子所提倡的“礼”是指周礼,即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所以他主张“礼”就是一种制度,是一种规范。那么,以宣扬儒家思想为主的《千字文》自然少不了对礼仪的倡导和弘扬。例如,《千字文》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明显是倡导礼仪的。其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讲的是一种社会规范。“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讲的是一种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4.劝勉勤奋刻苦列宁曾经说过“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就是说人立志后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有勤奋刻苦的实干精神。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映雪囊萤”的孙康与车胤、“立雪程门”的程颐、“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千字文》既然是古代蒙学教材,那么劝勤就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例如,“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意思是说东汉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显然,作者周兴嗣借用王充刻苦读书的精神,教育学童在学业上要持有勤奋刻苦的毅力,才能取得进步。5.加强理想教育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孩童加强理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阶段是其理想教育的黄金期,儿童时期理想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道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千字文》作为古代启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多处教化儿童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劝告大家,作为女子要讲究“贞洁”,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要求人们要改过自新,不要忘记对品德才能的追求,待人要谦虚,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短处,更不能恃才傲物,恃强凌弱。“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告诫人们作为人子要竭力敬父,作为人臣要尽命忠君。

(二)千字文的智育功能

1.知识教学。首先,前面已经提到过《千字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孩童在童蒙时期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提升其语文素养。其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伦理、教育、农艺、园林、祭祀、饮食等各个方面。如伦理类内容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下和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等。历史类内容有“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等。饮食类内容有“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其次,《千字文》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在隋唐五代、两宋、明朝、清朝时期都把其作为官方认可的重点识字教材。在用字方面,《千字文》所选用的字都是南北朝时期常用的汉字,这些汉字在今天依旧常用。“对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由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千字文》含现代常用汉字约88.4%,其中常用汉字占81%,次常用汉字占7.4%,非常用字占11.6%。”[3]2.写作教学。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写作之难,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缺乏材料,言之无物。而在写作过程恰当地、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可以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增强文化厚重感和事例典型性。《千字文》作为古代语文教材之一,其文中含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千字文》中出现的名人典典如“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绮回汉惠,说感武丁;耽读玩市,寓目囊箱;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存以甘棠,去而益咏。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孟轲敦素,史鱼秉直;毛施淑姿,工颦妍笑。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难能可贵的是,《千字文》中引用的典故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人物,他们身上具备勇敢、仁慈、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为国效忠、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对于当前中小学生来说,这些典故不仅会成为写作的优秀素材,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3.书法教学。书法是一门艺术,它以汉字为基本载体,以其充满情感与幻想线条美传递着文化,传输着文明。书法艺术历来被看作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美是汉字特有的。“《千字文》是作者集‘书圣’王羲之一千字而成,这就决定它从诞生之初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体现了那一时期的学者和统治阶级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后世历代书法家对《千字文》的书写也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南梁以来的书家,大都喜好书写《千字文》,如隋代的智永,唐代的张旭、怀素、高闲,宋代的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的文徽明、董其昌,清代的傅山、赵之谦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千字文》书迹。在古代众多《千字文》书迹中,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书法杰作。”[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能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5]不难发现,书法教学在中小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中小学推广《千字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学习《千字文》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又可以训练书写技能。

(三)《千字文》的美育功能

所谓美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6]《千字文》作为一部通行的蒙学教材,除了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之外,还具有美育功能。其通过对自然之美、人格之美等方面的叙述引发孩童阅读兴趣,体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1.自然美自然生态的美,是最普遍、最具魅力的美,在《千字文》中有不少描述自然景物的语句。这些内容会成为儿童心目中的“精神家园”,铭刻在儿童心灵深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鸣凤在竹,白驹食场。”这些是《千字文》中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句子。从宏观的天、地、宇宙、日月、辰宿、春夏秋冬,到微观的云、雨、露、霜、金子、水、玉石、剑、夜光珠、李柰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仿佛再现了如画一般的美景。《千字文》以华丽的文字再现了自然生态之美,使儿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真与美好,有利于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并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2.人格美《千字文》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充满着积淀深厚的古典审美特征:有的具有崇高的品质,如推位让国的尧、舜;有的体现为勤政爱民、体恤百姓,如去而益咏的召伯;有的体现为一诺千金,如济弱扶倾的齐桓公;有的表现为勤奋刻苦,如耽读玩市的王充,等等。诵读这些富有人格美的语句,能够荡涤与洗礼儿童的灵魂,陶冶儿童的情操,完善儿童的人格。

五、《千字文》对当今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7]“现在儿童的童年时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选择哪些东西进入儿童的头脑对其一生都是有深远影响的,语文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语文课程功能的发挥,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8]对此,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千字文》进行对比,发现这些教材在编写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内容上缺少礼仪规范教育、历史知识教育等。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例,从多角度剖析其在内容选取上需要改进的具体表现。

(一)加强同伴之间友爱的观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儿童在处于父母类人群交往之外最具平等性相似性的社会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恰好满足了儿童较低层次的安全、归属、爱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实现无疑对儿童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9]有关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有效性、帮助他人、情感、适用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学校社交不适等一系列困难。“根据同伴交往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前者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力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老师)。后者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10]通过对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以水平关系划分的同伴关系课文为零,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在这一阶段,他们大都表现出能合群,喜欢与同学交往,对人富有同情心和友好的行为,在集体中能够愉快地生活。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教育与引导,之后其同伴之间的友爱观念指数会降低。因此,儿童在这一时期阅读一些与同伴交往相关的文学作品十分有利于他们为今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反观《千字文》,它作为古代的启蒙教材,自然不乏对这一内容的介绍,如“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两句话劝诫童蒙,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相互告勉。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可以适当增加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内容。

(二)适当增加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宋代以后逐步形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的蒙学教材,这三部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古人言:“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解历史的好处。首先,读史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其次,“了解过去历史,总结国家兴败的历史教训,能够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11]对于《千字文》而言,作者在文中道出了一些历史知识,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等。以上句式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修饰,只选用了一些便于儿童理解的文字,儿童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更替,更能够追本溯源其兴衰成败的原因。这样的编写方式,既教授了儿童历史知识,又方便儿童的记忆。对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对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内容的介绍没有涉及。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应适当增加一些历史知识,原因如下:首先,从学习历史年龄特征来讲,古代学生入学年龄或童蒙教育年龄段为八至十五岁。也就是说,在古代,童蒙大致从八岁开始接触蒙学,跟随老师从蒙学教材中学习历史知识。而现代二年级学生的入学年龄通常也是七八岁,因此该学段学生适当了解历史知识与其身心发展特点是相符的。其次,相关文件指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教材在编写时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再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历史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儿童时期,其情感的发展随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分化,是一个从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儿童的低级情感如快乐、兴奋、悲伤等,儿童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集体感、责任感等。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二年级学段学生的情感逐渐地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因此,该学段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反映,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期是礼仪教育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能够使儿童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3]。《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对小学生的礼仪要求涉及四个方面: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而古代蒙学教材《千字文》是从三个方面对童蒙礼仪规范教育进行叙述,如“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是从个人礼仪角度劝诫儿童在与别人交谈时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这是从家庭礼仪角度指出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和谐相处。童蒙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外受傅训”这是从学校礼仪角度要求儿童在学校要听从老师的教导。浏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对礼仪规范教育内容的选取十分匮乏。然而,当前该学段学生呈现出不文明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个人礼仪层面,学生对于仪容、仪表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平时不注重自身的站相、坐相与走相。家庭礼仪层面,离家或归家不与家长打招呼,饭桌上缺少用餐礼仪。学校层面,纪律观念淡薄,参加升旗仪式奇装异服,在校园内不讲普通话。如果这些不文明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将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适当增加基本的礼仪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孙丽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3]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百川.《千字文》与书法的不解之缘[N].人民日报,2014-07-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郭勇.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苏]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11]李唯.《三字经》与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固原:宁厦师范学院,2015.

[9]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戴丽敏,胡雨杰.婴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内涵、意蕴与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7).

[12]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13]方娟,张莉萍.儿童礼仪教育之心理学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