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考

时间:2022-04-27 02:56:26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考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等,同时也要承担起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这是因为语文课程包含人文性特征、囊括了人文精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老师资源,分析社会需求、优化语文课本教材,拓展教材内容,完善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改革;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许多外界的文化思想与互联网文化不断的涌入到高校校园中,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因此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思想形态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心浮气盛、好高骛远等负面心态逐渐占据上风。高校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但是对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理工科专业表现更为明显。许多高校及时的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采取了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改革,不断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加强素质教育体系的创建,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新定位与审视《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同时紧密融合人文素养,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促使语文课程能够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人文素养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关联性分析

(一)语文课程包含人文性特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语文的定位拥有了新的认识,深刻意识到大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具有人文性特征,其根源依旧处于人文类教育范畴内,这是由于汉语言的学习影响着人们思想与精神的成长。高校开展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活动,改善自身价值的活动,也是实现大学生均衡成长的活动[1]。语文课程教学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解和吸收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思想道德以及健康心理等,也就是说,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字技巧,同时也要促进人文精神、思想品德教育等。大学语文课程始终秉承人文性,认为教学的初衷不是为了金钱与名利,而是为了社会新生力量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改善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与素养,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二)语文课程内容囊括了人文精神。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就聚集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本质上来看,汉文字不仅仅充当着交流工具,而是发挥着特殊生命符号的功效,在人与人信息传达、情感交流中充当着载体的作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涵盖了许多优秀的文章,都确切的反馈出作家的思想状态与情感流露,阐述了人道、人权以及人性等,传达出了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与归纳。大学生在学习与钻研这些经典作品时,可以从中品尝到和学习到社会发展以及人生哲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观察力与理解力[2]。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还存在许多有关宽广胸怀以及高尚道德品质等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言行都是在特定文化氛围的基础上产生的,课堂活动开展是加强大学生心灵的塑造,和育人相辅相成,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是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中完成的。(三)语文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将语文课程教学延伸到人文素养培养范畴中,一方面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现阶段,用于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课本类型较多,但是总体上差别不大,主体内容均为文学作品,并在其中融入哲学、历史等类型文章,课本内容自身就充满了人文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大学语文课程也在积极的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促使语文课程教学朝向人文类教学方向发展,新教材的编制也是将其视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范本。所以,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积极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尽可能的发挥语文课程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上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均衡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方式

(一)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老师资源。从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老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课程,这样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死板,无法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会因为老师个人知识体系出现教学重点不一的问题,比如说文学专业出身的老师通常倾向于对文章内容的鉴赏,语言专业出身的老师主要倾向于语法与词汇方面的教学,而研究写作方面的老师更加倾向于对课本文章内容的提炼与应用,基于这样的情况,使得每个老师教育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都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够对文学作品产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学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要求老师要同时拥有写作、文学鉴赏以及语法等能力,此外也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要求过于苛刻,绝大多数老师无法达到。为此,必须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加大多人协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各个老师的教学优势,显著提高教学品质,另一方面也能够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到更加全面的知识,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双赢的局面[3]。(二)分析社会需求,优化语文课本教材。现阶段,我国高校语文课程采用的教材类型非常多,每个院校都选用了各自的教材,如何保证选取的语文教材既能脱离教学问题,同时又能够符合人文教育的要求,是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文章中对语文课程定位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出语文课本内容应当包含下列三项内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欣赏;其次是语言学,主要指口语技巧与语法实践;最后是写作类知识,将这三点内容进行综合编制,确保三者能够相互结合,强化人文与语言应用的关联性,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口语交流水平。大学语文课程在进行创新整合与编制时,还需要遵从以下几个标准[4]: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的与真实生活相关联,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性,标新立异。课本内容的知识体系要明朗,详略内容要重点标注,着重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做到课堂教学和阅读活动密切相连、知识和赏析相互关联,促使教材内容更加便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准确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此外,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紧密结合的高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三)拓展教材内容,完善教学资源。高校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够获得均衡的发展,在专业课程以外设置了相应的选修课程,而针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选修课程设定的标准比较高,一些学生为了能够在最终得分上获得较好的成绩,在选修课上会更喜爱这种类型的课程。这样的现象很好的弥补了语文课程由于课时数有限、涉及范围较窄等原因造成的影响力不足的弊端。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与语文知识竞赛、写作、诗词鉴赏以及传统文化等联系起来,不断拓展语文课程教学内容[5]。

三、结语

语文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必须要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强.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研报告——以天津市本科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为中心[J].汉字文化,2018(10).

[2]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3).

[3]马燕.基于课程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以大学语文课程文化建设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01).

[4]宋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何在——兼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13).

[5]王丽梅.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和改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9).

作者:林木阳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