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

时间:2022-12-09 09:35:00

恙虫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

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东南沿海为高发区。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将本病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日照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疫情高发区,7~10月为发病高峰期。我院2009年7~11月共收治32例典型病例。为让更多基层医护人员对恙虫病有进一步的认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现将该病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7~11月共收治32例持续高热的恙虫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2±1.2)岁。全部病例均有野外作业史或活动史,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其并发症主要有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等。12例入院时已并发肺部感染,2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多器官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冷寒战、高热伴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

1.2观察与护理

1.2.1仔细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1.2.1.1认真寻找焦痂或溃疡本组26例有焦痂或溃疡者,门诊首次发现60%,40%的病例均为入院后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及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故仔细寻找焦痂或溃疡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恙螨幼虫好侵袭人体潮湿、气味较浓的部分,溃疡一般不痛不痒,患者本人也不易觉察或即使是发现了也不重视;或溃疡发生在隐蔽处,患者羞于启齿而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如1例女性患者因为溃疡在会阴处,不好意思告诉医生,入院第4天护士在给患者翻身时发现,溃疡面积2.5cm×2.5cm及0.5cm×0.5cm,中心覆以黑色焦痂。报告医生后,确诊为恙虫病合并多系统功能损害。经换用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氯霉素治疗,15d后病愈出院。

1.2.1.2详细观察和注意辨别皮疹根据资料报道,该病皮疹见于病程第4~6天,为暗红色斑丘疹,多为充血性,少数呈出血性,不痒,皮疹持续3~7d消退,可遗留少数色素沉着。本组皮疹检出率为61%,出疹日期为3~10d。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密切观察,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亦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佐证。本组中,1例患者因发热待查入院,以静注阿莫西林过敏就诊,但仔细观察发现皮疹虽分布广泛(遍及胸、腹、四肢、面部、嘴唇),但部分皮疹呈水疱型,而后结成黑色焦痂,考虑与一般阿莫西林过敏不同,报告医生后,确诊为恙虫病。故临床上应强调对不典型皮疹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误诊。

1.2.2观察体温

①注意热型改变,本病一般呈弛张热型,发热期为2~14d,平均7.5d。②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帽、温水浴,慎用药物降温,因大多数患者粒细胞减少,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影响观察皮疹和诱发皮下出血。若无继发感染,对症治疗1~3d体温逐日下降,至病程第6天降至正常;但大多数患者由于就诊较晚,毒素在体内作用时间长,致使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热程亦长。3例热程达14d以上。

1.2.3对皮疹及溃疡、焦痂的护理

皮疹、焦痂若无继发感染,不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擦破皮肤,可自愈。若继发感染一定要给予相应处理。本组1例因焦痂与溃疡发生在大腿内侧,由于卫生习惯差致焦痂脱落,溃疡感染多日不愈,笔者用桂林西瓜霜、洁尔阴稀释液合用治疗恙虫病并发口腔炎而得到启发,喷敷患处2~3次/d,3d溃疡面即愈合。

1.2.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针对本病好出现并发症,特强调以下几点护理:

1.2.4.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老年恙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广泛的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和血栓形成,肺部受累十分常见,尤其是原发性间质性肺炎较为普遍,严重的肺部感染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意识变化,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精心治疗及护理。

1.2.4.2中毒性心肌炎的观察及护理本组并发中毒性心肌炎2例,分别出现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异常。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进食及大小便;严格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脏负担;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给予吸氧,补充维生素B及能量合剂,口服补钾,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2.4.3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观察及护理本组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尿蛋白(+)~(+++)4例,眼睑及下肢水肿、血BUN、Cr升高2例,未出现尿少及尿毒症症状。嘱患者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才可适当活动。水肿者限制水、盐摄入;有氮质血症者限制蛋白质摄入,注意观察水肿、尿量、尿色、血压等变化,测量体重,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及时收集和送检血、尿标本(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及尿量的观察),为医生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

1.2.4.4中毒性支气管炎的观察及护理本组有6例出现肺炎,胸片检查示双肺局限性或弥漫性阴影,其中1例出现胸腔积液,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气急者取斜坡卧位,控制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成人不超过60滴/min,以免引起肺水肿;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排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药物,以吸引器吸痰,取标本送检,及时给予药物雾化吸入。

1.2.4.5注意出血倾向及处理恙虫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因此,治疗操作、穿刺注射时要特别细心,尽量减少刺激机会,拔针时适当延长穿刺点的按压时间。特别是注射部位有明显瘀血时,常提示凝血机制差,要警惕发生重要脏器大出血,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2.4.6做好基础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首先要重视口腔护理。因患者高热、纳差、呕吐或口鼻出血,极易诱发口腔感染,且毒素本身可直接损害口腔黏膜致口腔溃疡,1例有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虽每天漱口,口腔黏膜表面无红肿且无溃疡,但患者进食吞咽困难,自诉咽痛,发展到张口说话亦困难。经仔细检查发现舌下黏膜明显水肿、触痛,给予细致的口腔护理配合洁尔阴稀释液漱口、喷洒桂林西瓜霜,3~4d后症状消失。

1.2.4.7心理护理因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有持续高热,因误诊而致病情严重,患者可产生焦虑、忧郁、多疑、烦躁、恐惧等心理活动。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致病原因、传播方式、临床特征及预后等;解释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患者不需隔离,接触者不必检疫,使患者及家属解除顾虑,安心养病;同时向其讲解每项化验、治疗、护理的目的,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1.3防治与宣教

在防治本病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院内防病治病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宣教工作和出院指导,使患者既能得到康复指导,又能得到防治宣教。首先,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增强体质。其次,宣传恙虫病的知识,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除杂草,灭鼠,消灭恙螨滋生地,喷洒灭虫剂,杀灭恙螨。此外,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被,在流行区野外活动时,为了防止恙螨叮咬,应束紧袖领及裤脚,可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5%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驱避剂)。

2结果

由于我院医护人员对本病认识到位,24例恙虫病患者来院即诊,6例以发热待查入院,在治疗过程中确诊。院前诊断中,11例诊断为流行性感冒,3例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接诊时发病2~12d。本组中有20例出现各种并发症,入院确诊后经使用氯霉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32例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3~18d,平均5.28d。

3讨论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兔类、鸟类也可能带菌,恙螨幼虫叮咬动物或人可引起传播。本病主要发生于热带、亚热带丛林、河谷、溪边等潮湿多草地带,夏、秋季多发。日照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每年7~10月出现高热恙虫病患者,因起病急及对本病认识不足,或因误诊而致病情加重的情形时有发生。再加上该时节也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等流行性发热疾病的高发期,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治疗、观察、护理造成麻烦,造成患者迁延不愈和住院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恙虫病损害是全身性的,是因为病原体从恙螨叮咬处侵入人体,先在叮咬局部组织细胞内繁殖,引起局部皮肤损害,继而直接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形成恙虫病东方体血症,血流中的病原体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和多脏器病变,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因为小血管炎是全身性的,故其损害是全身性的,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在临床护理中,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从整体出发,认识、研究和处理问题。一旦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建议没有诊断条件的基层医院可用氯霉素做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