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临床药理功能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02 10:33:00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药理功能分析论文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

【摘要】在临床上,解热镇痛药是经常应用的。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消炎痛、地塞米松、板蓝根等。由于解热镇痛药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不尽相同,在应用时注意合理选择,正确应用。

一、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要掌握和了解发热、疼痛得发生机理以及各种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

1.1当细菌、病毒或某些炎性分泌物等致热源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时,使周围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组织氧化分解加速,产热增加,使体温上升。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血管扩张、出汗等增加散热,于是使体温下降。但正常体温不受解热镇痛药影响。

1.2疼痛的发生机理则是由于前列腺素、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高渗和低渗溶液、酸性和碱性物质、钾离子等物质刺激了末梢神经感受器所致。解热镇痛药能对抗这些物质,从而起到止痛、消炎、抗风湿等作用。最近有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抑制炎症区的前列腺素合成,阻抑末梢神经受体对激肽等化学介质的敏感性,因此能缓解疼痛。它还能够直接作用于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不仅使炎症所致的疼痛得到缓解,还可以使高热消退。

各种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的强度是不一样的。解热作用以安乃近为最强,其次为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控制癌性发热则以消炎痛为优。镇痛作用较弱的是消炎痛,它的镇痛作用仅适用于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痛经等,对创伤性疼痛、内脏平滑肌痛、灼伤痛等几乎无效。抗风湿作用则以水杨酸钠、阿司匹林为最佳。中草药的解热、消炎、抗风湿作用较弱,较缓慢,但副作用小,可根据病情选用。

二、解热镇痛药的毒副作用

解热镇痛药与许多药物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应用不当,则毒副作用更大。

2.1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刺激很大,病人服药后可产生胃肠道反应,甚至使胃粘膜糜烂出血;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使某些哮喘病人,特别是内源性哮喘病人出现(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综合症)。有些人在吞服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即出现流大量清水鼻涕、脸发红、恶心呕吐、肠绞痛、腹泻、支气管哮喘、哮鸣音及紫绀等,并可导致哮喘持续状态。有些病人则表现为荨麻疹。

2.2先消炎痛可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头痛、头晕、幻觉、神经错乱、臆病样症状、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肝损害、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2.3安乃近用以治疗老年、幼儿、毒血症较重、过高热等病人易引起虚脱,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药物热、渗出性红斑甚至剥脱性皮炎,还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而发生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应用解热镇痛药的注意事项

3.1在发热、疼痛的原因及性质为明了前不随意应用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误诊而产生不良后果。

3.2掌握解热镇痛药的应用范围:在感染性炎症、高热时可用解热镇痛药作为辅助治疗;对低热者,因疗效不明显,可不必应用;为解除或缓解神经痛、痛经、腰背痛、偏头痛、牙痛等症状,可考虑选用;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炎、肩关节周围炎等;用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再发及脑血管栓塞形成等,可小剂量、长期服用。

3.3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以免产生过敏反应。对一些易引起造血系统抑制的解热镇痛药,须定期检查病人的血常规。公务员之家

3.4妊娠早期或有严重肝、肾损害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

3.5注意解热镇痛药的的配伍禁忌。阿司匹林不宜与酒精、肝素、氨甲喋呤等配伍使用。给嗜酒病人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性。与肝素合用,可能引起或加重出血。与抗癌药物合用时,有可能使毒性反应增加。

3.6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毒副作用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