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集体企业面临股改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9 09:35:00

部分农村集体企业面临股改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从对省村集体经济实力较为落后的现状出发,对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进行了考察。完成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对“三资”进行股份制改造,是转型期中部地区农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城镇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但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这一模式的实现过程必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障碍有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2010年7月底到8月初,课题组导师选择省舒城、休宁、濉溪3个县,带领调研小组深入农户家中,采取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进行了调研。本文试图从对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出发,分析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可能,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丰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国内实践现状

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就有个别地方进行了农村土地的股份制探索实践,其中有成功的典型,如:北京顺义县(1986年)、江苏无锡县(1987年)、山东淄博市周村区(1988年)等,亦有失误的范例,如:广东南海市(1999年),但它们均为我们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速度不快、进展不均。2009年,陕西省农村改革实验项目——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完成,全村329户村民成为新成立的西安和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这是陕西省成立的首个“股份村”。[1]

至今,关于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的国内实践经验仍主要集中于部分发达省份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这种股份制模式改革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保障农民利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村一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此类实践经验基本空白。

3.研究目的与意义

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分析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成为本文的研究目的。

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对“三资”进行股份制改造,努力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有利于盘活农村的闲置资产,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虚置的问题;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让农民在获得更多的工资性收入同时,获得更多的股金性收入;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劳务输出人员占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例如休宁县的劳务输出人口高达近40%,舒城县的百神庙镇也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工人输出数量众多,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人口改善生活条件的主要途径。这样的地区现状造成了许多“空壳村”的出现——农村人口相对富裕,而村集体却相对贫穷。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如村委会主任等)往往希望能从集体经济组织中得到最大的个人利益,其行为往往带有明显的“内部人控制”倾向,这也是造成一些地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不善的原因。

总的来看,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集体经济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管理不民主等问题日益显现,造成集体经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资产经营效益不高,一些地区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土地集约化发展的加速,如何改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与此同时,政府希望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所有成员能够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

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和延伸需要一种新型的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对于推动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优越性非常明显。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适合于从事较低生产力水平的分散的个体组织制度(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就暴露了它的局限性,例如在步人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缺乏、人力物力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等等

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对“三资”进行股份制改造,即将农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金都量化成为股份,建立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使得其社员或村民成为股东。农村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是这种个体组织制度的必然替代物。

这一制度上的改革对于为代表的广大中部农村地区吸收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等均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它同时可以顺利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虚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村闲置资产的盘活和土地的流转。

农村集体资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土地。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土地要素相对价格迅速提高,农民对土地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改变了农户等经济主体对现行土地制度这一“商品”的需求偏好,刺激了他们变革传统农地制度、共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欲望。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比,同时面临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而不同农民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又不同,所以农民通过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合作组织来分担风险,又为入股的农民提供激励,并且通过分工还能充分发挥不同农民的资源禀赋优势。特别是在当前农村信贷市场不发达、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股份制农村经济组织的优势更为明显。

在对农村“三资”的股份制改造中,对于农村土地的股份制改造并未使农村集体失去土地(所有权),农民失去的仅是一段时间的土地使用权。既然城市土地可以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前提下,出让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且城市土地经营的客体和对象就是土地上依附的权利,而非土地本身。那么农村土地权利为什么就不能经营呢?况且在对农村土地的股份制改造中,土地使用权出让后,置换的货币资金注入股份化改制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但其股利分红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果,而且相对于那些“游离”的失地农民而言,还使农民有组织可依靠,有主人翁感和归属感,并激励其开垦荒地、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就业压力。

另外,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可以盘活广大农村资产尤其是土地资产,促进农村资产增值,从而提高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保障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的情况下实际控制力稳中上升,丰富和发展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三、浅析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的可能性

1.实现形式

首先,股份制改造是平衡多方利益,妥善处置集体资产产权配置的过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普通成员(如普通村民或社员)虽然是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但是在集体资产管理中往往缺少实际的话语权,他们有渴望参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强烈愿望。因此,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模式兼顾政府、集体资产管理者和集体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诉求和集体土地等资产的预期收益,合理设定基本股所占份额,平均量化给每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其次,在治理结构层面,一般的股份制企业普遍采用了“三会一室”的治理结构,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室。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三会一室”的治理结构,既保证了企业管理者能够充分行使职权,又保证了村集体组织成员(即股东)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理念。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制改造直接成果是构建村民或社员持股的村集体股份制组织或股份制合作社。这种股份制合作社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组织结构是按照公司法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目的是从企业的组织制度上对新兴的农村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提供持久动力。公务员之家

但是因为集体经济转型而来的这个特殊性,它和一般的股份制公司有很大的不同。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资人、有投资者,而是符合规定的原村民或合作社社员。第二,村民股东在股权确认后,统一发给《股权证》,并建立档案,作为股东享受红利分配的依据,股权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股份合作社成员不能退出合作社,只能通过出售其所有的股票的办法与合作社脱离关系。

再次,在分配结构上,村股份制集体组织实行工资+分红制,股东身份的村民或合作社社员的总收入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分红四部分组成。

此外,在激励机制上,由于股权分散,小股东(原村民)把制定战略的权力交给了经理层(原村干部),只保留监督权,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搭便车”行为,股东缺乏对监督经理层的经营行为的激励,同时也没有能力从事这些活动,进而使运作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或经理层主导。村的监事同其董事一样,也是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一般的股份制公司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其激励机制也不同。

2.实现障碍

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强有弱,资产的规模有大有小,所以必须考虑地区实际。特别是在村集体经济实力实力较弱的现状下,必须考虑到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障碍。

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最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则是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能否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符合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法人主体。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试行的股份合作的载体多数是对土地以外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仅有少部分城市的部分村庄对集体土地资源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行政区划调整,市场化条件逐渐完善成熟,农村土地以外的集体资产产权主体缺位问题亟需解决,农民的合法权益亟需有效保护;另外,土地作为农村的一个特殊生产要素,从生产关系、粮食安全及市场和自然风险抵御等方面看,一些地区还不具备把土地股份合作制当作一种可以普遍选择的制度在面上推行。公务员之家

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已有的失败案例分析,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首先,其股东为原村村民,因而他们大多只关心分配的结果,不大关心股份制组织的运营,更不用也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股东重分红而轻积累,导致经营管理者无法去考虑很多长期的经营策略,更多的也只能进行短期行为,从而造成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股份集体组织是由原来的集体经济转变过来的,所以一些村里原来的公益性资产、基础设施建设也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其中的一些管理者也是原村的村干部。因此,确定经营管理者的奖金的指标比较容易出现争议。再次,股份是在股份制改革时就量化到个人,集体资产人人有份,按份共有,再加上经营管理者虽然是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大多来自本村村民,因此管理者所拥有的股份便是按规定取得的,比起一般的村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而很难实行股权激励。

四、结语

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本文对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进行了考察。综上所述,省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对“三资”进行股份制改造,是转型期中部地区农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环节。但是,由于集体经济的基础较为薄弱,这一模式的实现过程必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障碍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樊鹤春,马洁峰,戴贵贤.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业经济,2009.

[3]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2.

[4]唐浩,曾福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J],经济界,2008.

[5]王建华.苏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5(8).

[6]姜爱林,陈海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