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谈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

时间:2022-10-19 09:51:00

独家原创:浅谈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审计也日益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必审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各省采取项目支持的方式,积极投入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潮中去,有力推动了各地新农村建设步伐。由于新农村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目前还处在摸索和初级建设阶段,难免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甚至有些地区和单位还可能走一些弯路。在项目管理上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笔者就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点个人粗浅看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策略

项目是发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加强项目管理,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直协调与优化。项目管理的日常活动通常是围绕项目计划、项目组织、质量管理、费用控制、进度控制等五项基本任务来展开的。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它是一种运用既有规律又经济的方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重要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有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国内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了一下六点经验: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二、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加以实施;三、构建政府公共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四、奖勤罚懒,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五、积极探索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和维护使用的长效机制;六、新农村建设要逐步从行政推动型向法制型过渡。

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是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福利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的党的组织建设,能够让农村基层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五位一体的内容。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总书记的“两个趋向”论断,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清楚地看出党和国家在调整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脉络。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规划要统一制定,任务要一项一项落实,工作要逐步推进,而且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别的地方的经验。

2、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不求实际

新农村建设包含内容很广,在确定年度建设重点时,往往突出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各地都要实施某一类项目。重要有以下三点:一、项目建设计划与实际不符。审计调查发现,近两年农村家园建设项目的试点村在项目申报、确定建设内容时,并未按规定征求农户意见做到公开、公示,区、乡镇街家园办也没有实地认真审核,造成项目批复与实际实施有出入二、投资比例失衡。根据试点村提供的投资完成数据和审计实地调查情况,道路建设实际投资额比计划投资普遍增加;而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的实际投资比计划减少;“四改”建设实际投资额则明显不足。三、质量堪忧。审计调查发现,部分试点村因资金紧张(部分资金用于道路建设)没有按计划对塘、堰进行改、扩建,改造和维修的机站没有通电和相应配套管道,甚至无抽水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道路建设未按标准实施,存在偷工减料行为。实地查看,有的道路已出现断裂现象。

2.2、项目分配不公

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权在上,但实施主体在下。基层在实施项目时,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分配不公上主要存在项目资金未做到封闭运行,报账制管理形同虚设。审计调查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村均未按规定执行,而是将财政拨付的项目资金以预付款形式拨付到试点村或者乡镇街家园办,由其掌握使用。起重要原因是:随意调剂、不顾承受能力增加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甚至存在损失浪费的问题。审计调查发现部分试点村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项目过程中,计划外增加项目投资×××万元,其中因搞形象工程,拆除重建,导致损失浪费建设资金××万元。这样导致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的公共财政的阳光很难普照到此。

2.3、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投资新建与后期管理、维护已迫在眉睫。在农村家园建设项目中,新修建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随之带来的是后期的管理问题。农村转移支付后,村级财力有限,其后期道路、水利设施、绿化的管理和养护资金无来源。许多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单独设账核算,导致一些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单位,利用往来账作弊、隐藏资金等问题的出现。

3、改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具体项目的操作上,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农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项目,并着眼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好近、中、远期计划任务书,并根据近、中、远期计划任务书,进行现场勘测,编制好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编制好施工图和预算,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计划。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三农”政策“多予少取放活”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当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引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的原则,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3.1、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计划管理要坚持规划先行,逐步整村推进,结合自然山水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群众认可、满意。要不断提高政务工作水平,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增强依法管理项目意识,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大发展。特别是涉及农业命脉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布局。在现阶段,尤其要解决好本地区全局性的水利设施的改造,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抗预自然灾害能力,以解决发展农业靠天收的被动局面。

3.2、一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就是一个大的基本建设,目前国家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十分明确,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需要长期谋划,不能短打算,只有从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农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项目,并着眼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好近、中、远期计划任务书,并根据近、中、远期计划任务书,进行现场勘测,编制好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编制好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计划,这样才能让新农村建设走向多快好省。

进一步强化项目理念。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领域广泛,既有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又有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这些都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才能使新农村的宏大规划变成一项项具体的行动。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着眼长远的发展任务,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才能一步一个脚印,避免抓而不实。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善于把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把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项工作转化为一个个项目,以具体的项目运作来推动新农村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存量调整、增量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支农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上级支农资金,选准对接项目,提高前期质量,争取更多支持,并按照上级要求配足配套资金。探索财政支农投资整合工作,按照“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将相关项目配套实施、相关投资统筹使用,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逐步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农村投资管理新格局。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推进力度。要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理念,象抓工业项目、城建项目那样来抓新农村建设项目,下大力气抓投入,抓落实,加快启动项目建设,着力形成良好的项目工作氛围。为促进新农村建设项目工作扎实有效、规范有序,市、县、乡三级都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要建立相关部门单位涉农项目及投资的规划、计划衔接和信息沟通制度,促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3.3、新农村建设要全面发展,多为群众办好事

在新农村建设中选择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特色明显、基础较好作为试点先行,很有必要。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采取有力措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要积极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农业最需求、农村最急迫、农民最受益的项目,加大协调争取力度,积极争取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极排查和调处农村矛盾纠纷,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健全治保、调解、信访信息员队伍,督促和协助村干部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而伟大的目标,重在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示范点的选择上应好、中、差都占一定比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3.4、拓宽渠道

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用农村家园建设行动契机,把财政支农资金、农发资金、农财项目资金等涉农资金集中使用,统筹兼顾,重点向实施农村家园建设的村倾斜,指导试点村进行村级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发挥各村优势,突出特色,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增收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宽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激活民间资本。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开发致富项目,培育支柱产业,全力协助乡村两级抓好粮食生产,培植月柿、板栗、慈姑、养蚕、养猪大产业。有关部门和基层政府应积极提供致富信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只有农民富裕,才能支撑真正意义的新农村,才能巩固农村家园建设成果。积极组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3.5、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着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农村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办法。把政府支持与农民意愿结合起来,在项目确定前,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请教于民,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出金点子,提合理化建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是中国农民勤劳自强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思想基础。只有保护和引导好群众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持久有效地发挥。要求新农村领导既要自觉学习,努力在领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有新收获、新进步,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指导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武器,助推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宣传好县、乡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和中心工作,把党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真正贯彻到千家万户,让农民群众掌握、理解和支持。

结论

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就是一个大的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农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项目,而逐步构建出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成阳光工程,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徐瑞祥尤建新-2006管理发展与工业工程论坛

[2]付英-《河南农业》-2006年9期

[3]王主力-《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年11期

[4]刘百灵-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2005

[5]蔚承祥孔怡张昕-《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