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税务改革了哪类人

时间:2022-04-26 04:09:00

个人税务改革了哪类人

摘要:个人所得税,因其事关亿万人的切身利益而备受关注,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算的清自己每个月究竟要缴纳多少税款?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工薪族;改革

1引言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还没有让广大纳税人充分感受到税法对公民的尊重。而在西方一些国家,税务的根本理念就是为纳税人服务,而周到、细致、人性化的纳税服务也为纳税人积极纳税创造了条件。我国的税收征管部门,也理应更多地关注提升税收征管环节的管理水平,这样来自公众的“质疑”之声可能会少些。

个人所得税,因其事关亿万人的切身利益而备受关注,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算的清自己每个月究竟要缴纳多少税款?的确,专业性较强、征缴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需要主管部门来准确宣传,而条条框框、相对晦涩的政策文件也更需要权威部门来及时解读,在这一点上税务及相关部门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在一种透明清晰的状态下,纳税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作为主体税种之一,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数次的修改,但是我国目前的个税制度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我国个税制度中涉税项目日益增加,税基日益扩大。而另一方面,对于像股权收益、垄断行业收入等一些容易拉大收入差距的项目,我国的个税制度却存在一定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我国缺乏足够多的针对困难群体、失业人员等“宽厚”的免税政策,让个税的严格征收显得更加理直气壮。

税收发挥着聚集国家财政收入、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事实上,无论是对个税起征点究竟多少才合理的争论也好,还是对职工交通通信补贴等是否应该纳入工资总额征税的探讨也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我国目前贫富收入差距仍然相对较大的状况下,个税政策的制定更应该发挥“削峰平谷”的作用,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以年均34%的增幅稳步增长,1994年—2008年,我国年征收个人所得税由73亿元增加到3722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占GDP的比重由0.15%上升至1.24%,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1.43%上升至6.43%,成为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化,收入分配公平性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各种指责和质疑也越来越多,而质疑声最大的莫过于其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主的收入结构,这也成为诱发民众强烈要求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的重要理由之一。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在个税收入当中,来自工资薪金所得的份额一直维持在50%以上,2007年为54.97%,2008年更上升至60.31%,广大工薪族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绝对主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工薪族

造成我国个税以工薪所得为主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因素

收入结构决定税收结构,我国城镇居民以工薪所得为主的收入结构决定了个税的主要来源也是工薪所得。尽管市场化改革以来,工薪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有所下滑,从1995年的79.2%下降到2007年的68.7%,但仍占据个人收入总额的2/3强。而且,耐人寻味的是,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别间的差别非常小,如果不考虑抽样数据本身局限性的话,这说明工薪收入差别确实是现阶段构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多种所有制的发展,工薪收入的差别早已超乎一般人想象,成为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来源。蓝领之外有白领,白领之外有金领,金领之外还有钻石领,那些拿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薪的高层管理人员和CEO们,也是工薪阶层。大量对欧美等许多西方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造成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劳动所得分配的不平等,而不是资本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从一些主要国家个人所得税中来自工资薪金所得的比例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主是世界各国的惯例和共性。

征管因素

如果说经济因素属于造成我国个税以工薪所得为主的合理因素的话,那么征管因素——各类所得征管水平的宽严不一——则是造成这一现象不合理的人为因素。

个税的公平一定离不开对个人收入和财产的有效监控。现阶段我国大量的实物福利和现金交易几乎处于税收的盲点,散布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网。因此,个人所得税逃税的缺口与行业现金交易的频率成正比、出现不少财富巨人却是纳税侏儒的社会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款通常由雇佣单位代扣代缴,所以逃税概率很小;而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资本性收入来源隐蔽,现金交易量大,逃税概率相应比较大。再加上这些劳务报酬所得和财产所得往往按次计征,在现行分类税制模式下,纳税人很容易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达到规避税负的目的。

这种征管上的差别,尽管给纳税人带来税负不公的主观感受,但却并不能通过提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标准或放松对工薪所得的课税来解决,长期来看,只有通过不断创造条件、加强对其他所得的税收征管来解决。

文化因素

税收法制与税收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税收法制以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达到贯彻国家税收政策之目的,核心在于强化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实行依法治税。而税收文化则是借助非法律、非行政的手段来支配控制、约束税收行为,利用征纳双方认同和形成的税收目标、税收价值观、税收道德观、使命感等人文力量去引导纳税人的纳税自觉性,缓解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净化国民的偷税侥幸心理,培养和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整整落后了100多年,虽历经20多年的税法宣传,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和纳税观念已有所改善,但对税收的认同感基本上还停留在纸面上,自然而然的纳税习惯尚未养成,与依法治税相融合的税收文化氛围远未形成。由于缺少正确税收价值观、道德观、使命感等人文力量的引导,纳税的自觉性较低,与明明白白地直接缴税相比,大家在心理上更愿意接受隐藏在价格中的间接负税。以实行综合课税制所必须的自行申报为例,2008年全国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仅为240万,这与我国世界第二的奢侈品消费国、世界第四的富豪数量地位极不相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纳税人对个税申报尚存在较大的排斥和顾虑。而正因为全社会尚未形成正确的税收文化和良好的纳税习惯,使得普通工薪阶层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直面税收,更难以理解工薪所得成为个税纳税主力这一在世界其他国家很普遍的社会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所得税作为在收入分配最终环节课征的直接税,社会各界往往对其公平效应寄予较高的期望,但是,我们不可能指望仅靠向几百万处于收入金字塔塔尖的极少数明星大腕课税来有效调节13亿人口的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增强广大纳税人对税收的心理认同,营造良好的税收文化,是推动税收法治建设、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基石。

2.2研究方法

近日,财政部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重新界定了企业职工福利费用的范畴,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仅仅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而以前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等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纸通知的下发迅速引来了网络上的热议与质疑。个人所得税这根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9年,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探讨与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月饼税”“交通通信补贴税”“双薪制计税方法停止”等等,有关个税的新闻在每每登上各大网站、报纸等媒体显要位置之时,也频频陷入被“质疑”的怪圈,有时甚至是正常的“严格依法征税”也会引来怀疑与担心的声音。在今年经济非常困难,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实施结构减税和出口退税等“减税主义”政策的宏观背景下,全国财政收入1到10月份不仅实现了正的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出企业效益的体现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既是奇迹,也很奇怪。很显然,即使扣除成品油税费改革一次性增收的因素,这种税收增长的态势和当前企业利润下滑、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外贸萎缩以及物价整体下降的基本逻辑不相符的。

如果说在今年9月份之前,财政部门基于财政支出的压力,采取查税等措施,提升财政收入的空间,站在部门利益的角度,亦无可厚非。我们看到,前7个月财政收入依然没有摆脱负增长的困境,在增加新的税收远水不解近渴的情况相爱,通过严格征管,曲线的进行加税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于是,在财政部门面临增收的压力下,其行为方式已经由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结构性减税”悄然演变为千方百计的搞增收,比如,6月,税务总局大幅调整烟产品消费税,而调整直接给财政部门带来的收入是600亿;8月,白酒消费税计价政策调整,堵塞白酒企业避税的漏洞;9月,查税风暴开始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蔓延,刚刚赢得喘息的温州等地的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税收风暴的寒冬。而11月,在财政收入保8无忧的情况下,又悍然对普通企业职工的个税进行补充规定,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空间。

但是,在经济增长保八没有任何悬念的情况下,财政部门这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查税和针对居民个人的“补税”行为,其合理性和是适当性都值得商榷。

其一,如果说交通、饭补等需要交纳个税是针对石油、电力等垄断部门的高福利,只需有重点、有选择的对这些行业开展不合理的福利费用清查即可,不仅针对性强,而且立竿见影,民意的基础也很丰厚。

其二,中国经济结构畸形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特别是国家与民众之间收入分配严重失衡,财政收入连续数年20%以上增长,而居民收入增长却低于GDP增长,这意味着国民财富的蛋糕被国家拿走了更多,从而造成了国富民穷的格局,使得国、民财富分配格局完全失衡,挤压了民间消费的空间,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等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应该挤压的是国家收入,而不是民众收入,民众的饭补等福利,如需缴税,则意味着国家进一步和民众博弈财富分配。

其三,这次通知所言的: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这个规定,只针对企业,对于真正享受高房补、高饭补、高交通补助的行政机关,却只字未提。也就是说,并没有触动政府人员自身的利益,其歧视性和不公平性显而易见。我一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表面来看是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而导致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结构的失衡。但如果从深层来看,内需乏振,结构失衡的关键并非经济体本身,而是因为资源配置的失衡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导致居民购买力与经济增速本身出现了严重的背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只有老百姓富起来,结构失衡才能彻底解决,内需乏振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减少政府在财富中的分配比例,增加民众的收入空间,来提高民众的购买力。因此,对于居民收入,改革的方向是做坚决做“加法”,而不是背道而驰,通过增加居民税收的方式,变相做“减法”,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财政部门这种将居民福利纳入税收的做法名为完善个税,实际上是政府与民争利。我们看到,1到10月份,在居民收入受金融危机和通胀的影响变毛的情况下全国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4.6%,这种非正义的增长只会让失衡的财富分配更加失衡。

因此,我认为,对于税收部门的严苛执法和变相增加居民税收负担的行为,高层一定要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中国经济要完成结构的调整,本身就包含着对过去“重税主义”政策的修正的要求,这也是平衡国、民财富格局的应有之义。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的理性选择绝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收益”,增加民众的负担。我建议:首先,财政部门应该对一些垄断高企的高福利加大查税力度,这是个税增长的关键;其次,财政部门应该对一些企业主个人的避税行为加大力度,而事实证明,这一部分人税收增长的空间完全取决于执法力度;第三,既然要对福利征税,就不能只针对企业员工,而将官员排除在征收范围内。应该对全国行政机关的饭补、交通补贴和其他不合理的福利进行清查,这才是重点和着力点。当然眼睛盯着官员,盯着垄断企业,工作难度很大,但远比盯着普通民众,对提高财政收入的意义要大很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第二条、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三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大多数人符合第1条,目前税局实际计税公式为:

(年终奖/12个月*适用税率)*12-速算扣除数=实纳个税

那么,就会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临界现象,6001元年终奖个税比5999元年终奖个税多出275元!

如果采用正确的计税公式,就可以消除这个不平衡现象:

(年终奖/12个月-速算扣除数)*12=实纳个税

以上2公式个税对比如下图:

表1个税对比图

正确计法地税系统计法

姓名年终奖/12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个人所得税全年总计适用税率每月个人所得税全年小计速算扣除数全年实纳税多纳税额

15999499.95%0.0025.00299.955%25.00299.950.00299.950.00

26001500.110%25.0025.01300.1010%50.01600.1025.00575.10275.00

1和2税差0.15275.15

现在算法,年终奖多2元,税却多了275元

个人分析:

国税总局的立法本意是将年终奖视为12个月努力所得,而不是发放当月所得,所以才允许除以12个月来确定适用税率,以降低个人年终奖的个税征收,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精神。

年终奖个税与速算扣除数的一次美丽邂逅,迷惑了我们的立法人员,导致了不公平的年终奖个税计算公式产生!从而违背了国税总局以人为本的立法本意。

速算扣除数只是为了方便大家计算而产生的,期待修正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消除不公平的现象。

不可否认,个税政策屡屡被公众“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个税的法规和征管工作还没有被广大公众所了解。很显然,无论是今年的查税风暴,还是近日出台的《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都在继续诠释者财政部门通过各种变相的加税措施,确保今年财政收入增长8%的目标。

成效非常显著,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836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87.99亿元,增长7.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1330.23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本级收入27033.57亿元,同比增长10.8%。财政收入5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回升。其中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答卷非常亮丽,全国收入6844.9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515.98亿元,暴增长28.4%。此即意味着,今年财政收入完成保八也已经成为定局。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