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旅游合作模式分析

时间:2022-05-24 03:17:57

海丝文化旅游合作模式分析

[摘要]运用中心地理论,计算福建沿海城市的中心性指数,判定厦门和泉州作为福建海丝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运用引力模型,计算福建沿海六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得出厦漳泉三地的旅游经济联系最强。进一步提出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合作应该以闽南城市群为核心,充分发挥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作用,凸显莆田和宁德的海丝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带动腹地地区,发展成为“大核心”的海丝旅游合作模式。

[关键词]海丝旅游;旅游合作模式;中心地理论;引力模型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海丝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级政府也陆续推动海丝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方案。但总体来看,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散、合作区域经济实力差距较大、旅游合作趋于形式、旅游开发粗放、海丝文化旅游形象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合作模式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静态分析:基于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围绕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角度,通过对能够反映中心性的指标计算和分析来判断区域的中心性[1]。之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基于经济学原理,通过数学推导的方法提出中心地模型,相比中心地理论的单向性,中心地模型认为不仅仅本地向外地提供商品和服务,外地也向本地提供商品和服务,是一种双向的传递[2]。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与城市综合实力对海丝旅游合作的影响,选取了10个指标。其中前六个指标反映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状况,后四个指标反映的是城市综合实力。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采用简单加权模型对指标的标准化值进行计算取均值,以均值作为中心性指数(表1)。根据福建沿海各地的中心性指数计算结果,可以将沿海城市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厦门、泉州和福州。其中,厦门和泉州应该作为海丝旅游中心城市,二者的中心性指数差别不大,但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厦门的优势在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接待能力强、服务质量较高,并且厦门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泉州的优势则在于拥有底蕴深厚的海丝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接待能力强,城市综合实力也较强。福州的中心性指数为0.794,其所拥有的3A级以上景区的数量占有一定的优势,旅游接待能力较强,城市综合实力也较强。可见,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发展应该首先依靠第一梯队中三座沿海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厦门和泉州为核心,带动其他城市海丝文化旅游的发展。第二梯队包括漳州、莆田和宁德。其中漳州、莆田的海丝旅游资源赋存指数较高,拥有较为丰富的海丝文化旅游资源,但旅游接待能力较弱,旅游接待服务质量有待大幅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可见,福建省的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影响力仍然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整合开发海丝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二、动态分析:基于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用于城市经济发展领域,是用来预测和表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3],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联系测算研究中,见公式(1)。(1)其中,Rij用来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Pi和Vi分别表示i城市的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Pj、Vj分别表示j城市的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Dij表示i城市和j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数据以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福建沿海六市旅游相关数据样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其中平潭综合试验区的数据纳入福州市进行统一核算。根据高德地图进行测算,取两地之间的最短公路里程数进行计算。

(一)时间差异分析

2013年,福建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愿景提出之初,沿海各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并不高,强度值在300以上的只有3组,占30组中的10%,均是厦漳泉城市群中的城市,并围绕着厦门这一核心,厦门与漳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其次是厦门与泉州。这与厦漳泉同城化战略及三城地理相邻、文缘相近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值最低的为漳州和宁德,仅为1.298。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来看,厦门市总量第一,带动泉州、漳州旅游经济发展,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福州、莆田次之,宁德排名最后。总体上,2013年福建省沿海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地区差异很大,总量较低,可以看出核心城市的旅游经济溢出能力十分有限。2015年起,福建省沿海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全部有所增强。仅从2019年数据来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值在1000以上的是厦门-泉州、厦门-泉州之间的相互联系,仅占总数的13.33%,是2017年的4倍,而2013年、2015年均没有超过1000的城市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值在100到1000之间的有14组,占总数的46.67%,是2017年的3.5倍、2015年的4.7倍。2019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值在100以下的有12组,占总数的40%,占比下降明显,这表明福建省各沿海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有了较大的上升,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厦门-漳州组,其次是厦门-泉州组。2013-2019年厦门-漳州、厦门-泉州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位居前二。但是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在100以下的占比仍不低,这也表明从当前来看,虽然福建省将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核心枢纽,近年来也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也不断增强,但是总体来看福建省沿海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仍不够紧密。

(二)空间差异分析

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的空间分布来看,福建省沿海城市旅游经济类联系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2019年,厦门、漳州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位居前二名,泉州、福州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分别位于第三、第四位,可见这四个城市是福建省沿海主要的旅游城市。厦门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始终排在第一位,也体现了厦门作为福建旅游经济联系的重要中心地位。2013年、2015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位居第二的是泉州,但2017年开始,漳州赶超泉州,占据第二的位置。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厦门与漳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其他城市组明显较大,这也说明了厦门在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城市旅游经济联系中的中心地位不够凸显。综合来看,可以将2019年福建省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空间上分为3个层次(表6)。第一层次是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在1000以上的城市,包括厦门、漳州和泉州,该层次的主要城市旅游资源赋存指数较高,海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文化渊源深厚,旅游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第二层次主要由厦门-莆田、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福州-泉州等7组城市组构成,强度值处于低于1000,主要是依托一定交通区位条件或特色旅游资源,城市旅游经济联系较密切。第三层次主要包括漳州-宁德、莆田-宁德、厦门-宁德等城市组,其强度值小于100,尽管这些城市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受限于城市间距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并不频繁。

三、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合作模式构建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分析结果,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城市前三位应该是厦门、泉州和福州;根据引力模型的分析结果,福建省沿海城市旅游发展是以厦漳泉地区为中心,以福州为次中心,带动莆田、宁德发展的格局。结合以上分析,提出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合作应该以闽南城市群为核心,充分发挥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作用,凸显莆田和宁德的海丝文化资源优势,逐步从“单核辐射”发展为“双核联动”,从而发展成为“核心-边缘”的海丝旅游合作发展模式。通过闽南地区海丝文化旅游核心区的培育与构建,发挥泉州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作用,充分挖掘核心区的特色海丝旅游资源,发展核心景区,随着各种旅游资源要素的流通、组合和转换,合作区域互通性增强,并逐步向边缘区扩散,形成联动作用,带动莆田和宁德的区域旅游发展。莆田和宁德作为边缘区依托核心区在深水港口、旅游客源、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力方面的优势,开发自身资源,逐步发展,未来可能发展成为副核心区,与核心区共同发展,形成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品牌,逐步壮大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域的旅游竞争力,进而带动三明、龙岩、南平等腹地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形成福建旅游网络空间结构,促进福建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较大提升,不断演变,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大核心”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张莉,武悦.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J].区域研究与开发,2001(12):1-5.

[2]王耀中,贺辉.基于中心地理论的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新进展[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8):124-132.

[3]刘晓萌,胡叶星寒,刘妮雅.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0(2):121-128.

作者:洪小燕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