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传播路径

时间:2022-09-24 09:53:57

广播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传播路径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媒体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开始积极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力求顺应时展趋势,选择受众更加喜爱的方式来传播信息。而广播媒体也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竞争愈加激烈,需要广播媒体充分发挥声音特长,基于融媒体手段实现大范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传播质量,谋求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着手分析广播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在明确互联网的优势特长和广播特点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助力广播媒体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播;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信息技术

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广播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新媒体强势崛起下,如何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发展,选择更被受众所接受的形式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当前广大广播媒体从业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要担当起传统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需要与时俱进寻找发展契机。目前已经有很多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取得了丰富经验,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等。

1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流传至今的优秀精神文化。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很多人开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致使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濒临失传,甚至已经消失[1]。经济生活水平提升,国民开始关注眼前利益,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缺乏进取心,加之很多当代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传播内容多集中在经济和娱乐八卦上,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重重阻碍,甚至导致很多民众的精神生活陷入空虚状态。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国学学者,如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在国内进一步掀起了国学热潮,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在这个过程中,广播电台作为传统文化传播者,应积极顺应互联网时展要求,发挥自身职能使传统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吸引更多人投身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流[2]。

2广播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优势分析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满足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需求作为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需要广大媒体从业者恪守本心,积极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加深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好地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因此,新时期广播电台应充分发挥声音感染力和表现力优势,为传统文化传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广播是一种通过声音传播信息的媒体,相较于电视或报纸而言,在聆听声音时会产生更丰富的想象。以《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为例,其充分发挥音响效果,将声音的沉浸感发挥到了极致,促使语言、音乐和音响几个元素和谐统一,激发受众深层次联想和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报道自身的文化特性[4]。通过此种方式,为听众呈现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如《上海的“腔调”》中,首先播放了上海的童谣,以此来切入,然后有外滩的海关钟声以及火车站的报站声,配上解说词表明这里是上海后,接着又播放老上海舞曲与弄堂中的各种小贩叫卖声等,每个声音都有着鲜明的上海印记,赋予了这座城市别样的气质。这些之所以能够快速让人们沉浸其中,正是由于音乐和音响的巧妙使用,并配上优美的、舒适的遣词造句,带给听众更深层次的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5]。《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职业季》通过收录下马街书会的声音,然后将民间艺人现场表演的声音片段整理制作,致使唱段和报道内容更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的画面感和真实感,还可以带给听众深层次的联想想象,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增强听众的文化意识有着积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传播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时下流行的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推广,并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深听众的参与感,边听广播边表达看法,与电台人员交流心得,表达自身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看法。通过此种形式,借助多样化的广播手机应用软件,打破传统的传播形式限制,以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增强广播节目交互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广播伴随性和非侵占性的优势特点,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

3互联网时代广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

3.1展现声音特长,实现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媒体作为声音媒体,媒体形式随之变革,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广播来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制作形式多样的新闻节目,帮助广大受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积极主动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播在讲述历史方面有着突出优势,一篇高质量的广播报道,通过声音可以带给听众深层次的想象,表达广播作品核心内容[6]。其一,发挥音响效应,激发受众想象和联想。声音作为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尽管无法给受众提供多样的画面,但是可以激发受众深层次的联想和想象。音响是广播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传统文化的记录化传承中优势突出。人物口述历史,可以将人们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将传统文化通过声音形式传播和弘扬。现场采集音响重现在作品中,可以丰富任务情感体验,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耳朵本身是一种理想的工具,因此,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应该关注现场典型音响作用的发挥,带给人们深层次的联想和想象,进而起到营造氛围、烘托氛围和表达情感等多方面作用。如《烈火与泥土的交响乐》中,作者为了报道更加真实、生动的内容,深入到陶瓷作坊,并记录下生动的现场声音效果,声音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也更加接地气[7]。通过此种方式实现环境和主题内容紧紧结合,更加深刻、准确地表达出主题内容和情感思想,也呈现出更加精细化的风格。剪纸作为传统文化,制作的声音更加特殊、细微,采访时经常出现环境声音和人声将其掩盖住的情况,以至于在广播中难以起到应有作用。以《剪出绚丽人声,刻出玲珑智慧》为例,作者为了将剪纸的声音记录下来,使用数码录音机在深夜安静的环境下近距离收录,并且在后期制作中叠加在艺人采访录音中,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8]。其二,巧妙使用蒙太奇手法,制作广播纪录片。广播声音可以带给人深刻的联想和想象,具有较强的宏观与微观事物表现能力,也有着知名的蒙太奇语言。每处影像、音乐和语言都潜藏着分镜头,后期合成中借助蒙太奇手法剪辑,可以营造出一种跌宕起伏的效果,情随声动,呈现出更加独特的氛围。由于广播作品特性,尽可能选择有画面感的影像,并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烘托提升整体呈现效果[9]。如《“非遗”传承,路在脚下》作品中,作者在开始就营造出一种祥和、静谧的氛围,古镇耳屋中几声鸟啼和织机声,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呈现出一副十三姨边朗诵《木兰诗》,边为黄飞鸿缝制衣衫的画面。在广播小品《柴烧龙窟》中,在龙窟中多个音响录制,结合音乐和语言,构造出更加流畅、连续的画面,如陶器烧制、受到风雨袭击下不断添加柴火、开窑后发现珍品等一系列画面。其三,生动讲述故事,挖掘民族精神。广播媒体具有传递新闻信息的职能,应关注基层人物的平凡故事,他们才是当前时代的主体。当前很多广播电台通过互联网来广泛收集和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人物故事,反馈群众的意见,细致讲述传统文化传播历程,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原因以及未来发展出路,便于客观反映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以及情感思想。如《烈火与泥土的交响乐》中,通过多层次阐述柴烧此项工艺的由来,以及传承此项手艺的人物故事,最后明确非遗技艺传承和弘扬的意义所在。

3.2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促进传统文化多元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媒体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打破广播媒体限制,进而通过单一场景标准化内容,来满足不同情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需要,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其一,通过融合互联网技术,打造声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开始融合互联网技术,力求构建全平台传播渠道,多形式来传播传统文化,与用户进行密切交互,传播效果较为可观。例如,通过广播+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传统文化推广传播活动,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如佛山广播电台同当地文化馆合作,共同推出了关于歌颂佛山剪纸艺人的粤曲——《工匠艺魂》,并同当地多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广播电台播出关于剪纸艺术传播的特别节目。节目制作完成后,通过多个媒体平台推送,对于其中的粤曲和广播小品,可以拆开以短音频形式推送,形式更加新颖,更容易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此外,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活动相关图文视频,力求营造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氛围。其二,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内容,推动传承创新。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新时期广播媒体应经济融合新媒体技术,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内容,去其糟粕,结合时展趋势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便于为现代生活提供支持。广播电台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应充分考量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在报道中激励人们对传统文化项目进行创新优化,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不断传承和发展。如《剪出绚丽人生,刻出玲珑智慧》节目中,主要报道了佛山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联系现实生活,以剪纸艺术为主题活动组织公益活动,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其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台州早班车》节目,以“和合”为主题,邀请了诸多教授、学者共赴交通102.7直播室,开启了和合文化之旅。和合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台州和合文化作为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其中拥有天地人相应、儒释道相融的文化生态内容。为进一步贴近群众生活,在台州市相关部门主导下,举办了关于《和合文化百场讲坛》等活动,联合台州交通广播推出了《社科名家讲和合》节目,共同感受和合之美。而这一点正是广播电台传播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对于弘扬台州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4结语

新时期,广播电台需要充分契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方向,充分挖掘区域传统文化特色,并整合互联网技术手段,形成更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载体,这对于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洪彬.网络新闻直播发展优化策略研究:以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为例[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20:5.

[2]方俊,万晓红.基于“互联网+体育”战略的体育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J].传媒论坛,2020,3(8):136.

[3]郭金怡,宋馥利.探究网络直播平台对传统文化品牌传播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43):259-260.

[4]王晋.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路径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4):101.

[5]尚晓丽,唐春艳.“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优化“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路径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76-80.

[6]陈静,常川.从“装饰”到“资源”:关于中国西部地区传统文化传播的思考[J].声屏世界,2019,22(3):8-10.

[7]解学芳,臧志彭.“互联网+”时代文化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与跨界演化机理[J].社会科学研究,2017(1):29-36.

[8]吕亮生,袁溢荣.传统广播文化节目的坚守与创新:以广东中山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粤韵今宵》为例[J].中国广播,2016(9):79-81.

[9]熊丽.以创新传承文化用诗歌传播价值:解析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J].中国广播,2016(5):16-19.

作者:孙晓明 单位:台州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