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制约与对策

时间:2022-02-05 08:53:28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制约与对策

摘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阳光体育运动目前面临着流于形式、后继乏力的发展困境。本文分析指出制约我国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配套立法欠缺、管理权责不明、经费保障不足、应急处理缺位、教师负荷过重等方面,提出了健全相关配套立法制度、建立领导评价督导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制度、完善体育事故预防和责任制度、建立课外体育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制约因素;长效开展

自2007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多数学校开始重视学生体质问题,体育教学工作逐渐受到关注,学生也有更多机会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拥抱阳光。普通高校作为推动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实施主体之一,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然而回顾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我们遗憾地发现,这项利国利民的教育工程正在陷入成效不足、发展乏力的现实困境。为了突破当前困境,本文尝试分析制约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1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受制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桎梏,青少年被迫束缚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逐年减少,甚至不得不在初三和高三两年放弃参加体育课,致使我国青少年体质快速下降,身体健康令人堪忧。进入大学学习阶段,青少年课业负担较少,没有升学和毕业压力,可支配自由时间大大增加,有时间、有精力参加体育活动。此外高校内部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以及先进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因此,高校对于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有着中小学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普通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摇篮,也是青年终身体育观建立的最后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踏入工作岗位后便很难自觉地、有计划地长期参加身体锻炼。正因如此,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身体锻炼问题,更要解决学生的体育意识问题。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现实困境

2010年9月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总体身体体质和健康调研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出现了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等新问题”。为此,国家于2007年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希望助力学校体育工作,扭转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不良势头。回顾长达八年的发展历程,阳光体育运动确实取得了积极成效,它给予和保障了学生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和活动时间,有助于改善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学生体质快速下滑的危险势头。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阳光体育运动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效果作用并不明显,关键在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开展和保障落实出现问题。例如阳光体育活动启动初期,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普遍重视,社会各界连续举办各种大型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一股运动风潮。风潮过后,阳光体育运动逐渐流于形式,难以落地生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深入剖析制约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3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3.1阳光体育运动配套立法建设滞后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长期关怀,而且履行了我国对于青少年体育权利保障的立法承诺。现行《教育法》和《体育法》等基本法律提出,国家和学校应当依法保障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行政法规也都明确了青少年体育权利保障的内容和形式。然而,由于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时间不长,阳光体育运动相关配套立法建设相对滞后。即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只是指明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明确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不难想象,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将会面临贯彻落实的困难阻力,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3.2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工作权责不明

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必须重视和发挥政府部门、学校单位的领导作用。阳光体育运动从启动之初就受到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并在一时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动仪式和宣传活动。由于缺乏权责明晰的领导责任与奖惩分明的评价督导机制,导致后期的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在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都陷入流于形式、发展乏力的尴尬境地。因此有必要充分调动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以及普通高校主要领导的工作积极性,力求建立一套既能够激励领导积极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机制,同时又能让其深刻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问责压力的督导机制。

3.3阳光体育运动经费来源无从保障

《意见》提出,“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中西部农村学校配备体育活动器材。”遗憾的是,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不在中央财政资助范围内。许多地方配套执行意见也没有将普通高校纳入资助范围,这就使得现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缺少外部经费来源。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相当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学活动工作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需求量,以及校外和课余体育活动组织任务量,这些额外增加的学校体育活动,必然带来人员、财务、设施等多方面成本支出。特别是在组织实施活动中,负责具体执行任务的体育教师不仅在原有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工作量,而且没有获得相应的合理报酬,严重地打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质量。事实上,即使教师不计报酬、不计辛劳地组织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客观制约,也不足以应对全校动员的阳光体育运动。在目前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足的情况下,指望学校领导拨出专项经费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并不现实。

3.4学校体育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缺位

学校安全事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防范内容,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均给予高度重视,在必要时对于出现严重校园安全事故的相关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制。这种严厉的问责制度使得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严密防范一切校园安全事故风险。然而学校体育活动却较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并且无法彻底消除此类伤害事故。由于缺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面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预防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产生工作矛盾,为避免因学校事故被一票否决,学校领导通常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削弱阳光体育运动的支持力度,甚至限制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避免因训练强度和危险活动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显然,校园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学校领导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因素。

3.5阳光体育运动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成效显著,背后却是体育教师付出的大量工作辛劳。他们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基层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负担,牺牲了宝贵的个人休息时间。按照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加强开展课余和校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宗旨,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时间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促使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正确健身、专业训练,训练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体育比赛,组织包括春秋两季学校运动会在内的大型体育活动。这就造成体育教师的课外工作量大量增加,休息时间大幅缩短。长期下去,体育教师很难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正视体育教师的辛劳付出和额外负担,而是将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视为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承认他们额外增加的工作量,更没有制定相应的工作奖励机制,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打击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开展。

4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对策建议

4.1健全阳光体育运动配套立法制度

阳光体育运动立法建设,应当将阳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及学校体育工作融合起来。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规范为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主要立法依据。例如,对于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所需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和学校场地设施建设等硬件问题,必须通过修订和完善《全民健身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地方配套法规,推动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此外,鉴于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抓手作用,建议通过完善现行青少年体育活动立法制度,着重在经费保障、监督评价、组织建设、安全责任等立法内容有所突破,以此实现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法律保障。

4.2建立主管领导工作评价督导制度

建立一套主管领导激励和问责制度是突破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困境的顶层设计。未来应当将阳光体育运动的年度工作任务具体细化,分类量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再通过年终绩效考核的方式,由上至下,从政府部门到学校单位,依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相关测试指标进行逐级考核,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告。据此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甚至可以在必要时启动问责机制,对于相关领导约谈和问责。总之,只有综合运用激励和监督这两种正负能量管理手段,才能充分调动行政部门和学校单位领导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主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开展。

4.3设立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经费制度

一般而言,普通高校办学经费较为充足,有能力提供相对稳定的专项活动经费支持。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办法要求普通高校设立阳光体育运动专项活动经费,不得与原有体育教学活动经费合并使用,对于确实存在资金困难的个别高校,可以允许其通过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活动专项经费的使用和审查,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严格规范管理,不得随意挪用或克扣。

4.4完善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和责任制度

我国现行政策要求所有学校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这为日后解决阳光体育运动安全事故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风险预防范围有限、责任理赔难以落实等主要困难。目前,学校主要依靠控制体育课程教学意外伤害事故降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具体由体育教师通过检查体育器材设施、警示学生运动安全,传授正确健身方法、强调课堂活动纪律等预防性手段进行监控,一般不会出现课堂上的意外伤害事故。但是超出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监控范围的课外体育活动则往往难以规避,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习形式较为自由,日常生活管理相对宽松,有机会参加各类课外体育活动,较容易在足球、篮球、游泳等危险较高的运动项目中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意外伤害事故防范机制。鉴于大学生已经具备成人行为责任能力,应当特别向其说明和强调体育运动存在的风险性及其需要承担的个人责任。对于不可预测和无法避免的恶性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学校应当建立相关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将在校园内发生伤害事故的本校学生及时送往医院诊治,垫付医疗费用。最终在当事人协商的基础上,具体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对于学校基于道义责任垫付的医疗费用,应由政府购买的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进行理赔。对于被依法认定为学校责任的民事赔偿,则应由学校独自承担相关赔偿义务,不得使用政府为学校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金。

4.5建立体育教师课外教学工作评价制度

建立体育教师课余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是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机制,是对体育教师的劳动认可和工作激励,有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工作。未来首先需要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先进评选等方面对体育教师一视同仁,正确看待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意义。对体育教师从事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学校体育工作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适当给予工作津贴,同时还要积极落实体育教师福利待遇,为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总之,必须合理评价体育教师工作贡献,建立统一补偿机制,给予适当照顾倾斜,保证体育教师能够长期不懈、坚定不移地推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

5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利民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国家和社会必须从历史的高度,以负责任的态度切实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竭力提供各项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机制,最终实现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张恩利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2007-5-7).

[2]蒋玉红.对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的理论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85-87.

[3]刘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2,19(3):97-100.

[4]王小红,等.江苏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困境与“主体联动”推进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5):103-105.

[5]段黔冰,等.四川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75-78.

[6]聂盼.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7]陈亚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主体“失位”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4):96-98.

[8]唐建华.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李晓武.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异化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95.

[10]杨书彬,等.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阻滞因素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