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变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时间:2022-01-16 11:38:35

探微变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一、理念深化,自省修身,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础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是廉政的基础。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首先必须抓好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干事干净”管理法的六个环节中,将“理念深化”放在首要环节,足见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的变化而起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说明,忽视小节能酿成大祸。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被审查后,给党中央写的信中说到:“我入党37年了,为什么犯这么大的错误,根本原因是,我长期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逐步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难看出,客观上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但主观上还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脱离群众,以权谋私,使思想道德防线逐步崩溃。在理念深化、自省修身环节中,通过“学、教、看、展、谈”等丰富的教育手段,《廉政书院》、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等新颖的教育载体,富有成效的灌输、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仅形成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局面,而且促进了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树立起廉洁从业意识,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使廉洁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常思贪欲之言,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道”。

二、建制立标,规范行为,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关键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犯或少犯错误。然而,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思想教育的成果仍需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和约束,同时,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并非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如果说教育的效果依赖于人们的觉悟,那么制度的作用则在于强制性。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再好的作风和经验都是局部的。正是基于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干事干净”管理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按照配置科学、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流程再造,使廉政风险防范理念和防控措施融入业务流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个人在行使权利时的自由裁量度。如古书院矿在推行“干事干净”管理法过程中,对现有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梳理、诊断、评审、优化,建立健全了覆盖全矿各个系统的405个工作流程和298项规章制度,初步理清了权责不清的流程,整合了业务重叠的流程,做到了权责明确、责有所归。这其中,诸如《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大额资金使用效果评价办法》等制度有50余项,形成了“管理讲制度,办事讲流程”的管控机制。同时,晋煤集团古书院矿在制定岗位廉洁标准时,通过深层次分析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细化拓展,按照“五进三落实”的思路,将矿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分开制定岗位廉洁标准,更贴近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实际。标准的制定为实施考核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岗位廉洁标准的考核,既能约束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又能减少日常工作中个别人员工作不尽力、作风拖沓、执行力不强、推诿扯皮等现象。

三、季清年结,量化考核,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保障

俗话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就是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保障,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核心表率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干事干净”管理法季清年结环节中,量化考核指标,采取“一季一考核、一年一汇总”的考核方法,分“干事”、“干净”两个层面进行考核,各占50%,既体现了干事干净,又注重了干净干事,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经营业绩、工资总额、领导班子成员的薪酬挂钩,作为评先、晋升的重要依据。在发现领导干部或者管理人员在执行廉洁从业规定方面有苗头性问题时,要进行诫勉谈话,情节轻微构不成处分的要对本人给予问责,必要时进行调整、交流和规定期限内不得提拔任用。这样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核,不给腐败者任何缝隙可乘,就象报警器一样,只要越雷池一步就会亮出红灯,使领导干部时时刻刻处在监督约束之下。持特权以权谋私者大多是以避开群众视线为前提的。群众监督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在当今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扶正祛邪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干事干净”管理法年度汇总考核中,群众评议占一定比例,群众满意度直接与领导干部的薪酬、提拔、任用挂钩,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注意倾听群众呼声,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良好氛围。总之,推行“干事干净”管理法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有益尝试,实际工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的不足,仍需要不断地加强探索和研究,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使其更符合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真正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作者:钱颖娟单位: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