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校生思政教育途径创新

时间:2022-06-04 08:20:00

90后高校生思政教育途径创新

从2008年开始,中国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了他们所向往和憧憬的大学校园.一般来说,凡是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都称为“90后”.他们出生和成长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全面开放和交互的社会环境渐渐成型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日益活跃,社会发展日益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正是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得“90后”大学生们比以往任何一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呈现更加鲜明的思想特征.为此,要把“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新一代、视野开拓,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就必须“贴近‘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贴近‘90后’大学生的现实要求,贴近‘90后’大学生的精神诉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质

1.1自信,但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生活在“4+2+1”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毫无疑问,孩子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精神支柱.为此,父母会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除了学校的文化课,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参加声乐、器乐、武术、舞蹈等各种特长班,使孩子们拥有一技或几技之长.也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了自信的资本.但由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万千宠爱之中,没有经历任何风雨.因此,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面对外界的风雨和挫折,竟然惊慌失措,甚至遇到一点小事也会产生反常的心理、情绪和过激的言语与行为,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2.3%的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1.2自我,个性张扬,但团队意识相对缺乏

独特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任何一代青年更明显更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反对父母和老师等长辈高调式的说教,有自己鲜明的主见和思想,喜欢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喜欢展现自己,彰显自己的个性;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从衣着外表、兴趣爱好、行事风格都追求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喜欢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过于关注自我的意识,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这容易导致他们在团队活动中,一味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利益,从而忽视了团队其他人员的利益和团队的整体利益,导致团队意识淡薄,集体归属感薄弱.

1.3接受和创新能力强,但网络依赖性强,实践能力差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大量出现.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学会了通过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新的传播方式获取信息的本领,尤其是到了高校,校园网络已达到很大发展,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接触各种新事物,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动态,学习各种专业前沿知识.据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统计,“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其中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1]为此,他们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然而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部分“90后”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形成网瘾,从而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此,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都欠缺.同时,过分迷恋网络的他们还有可能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妨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甚至有些同学会产生自闭心理,形成不健康人格.

1.4思想主流健康向上,但价值观更倾向现实性和功利化

“90后”大学生政治时代感和使命感较强,政治意识较高,能主动关心时事和国家发展,对道德尤其是生态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确认也有很大程度的理解和升华,对竞争进取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认同程度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道德价值取向方面,他们也普遍奉承“利己利人”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在利己的同时,还应该顾及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他们较强烈的认同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等因素在自己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受市场经济洪流的影响,他们在价值实现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务实和功利,更加重视与现实利益的结合;在价值目标上越来越远离理想主义,趋同现实主义;在价值取向上也越来越摈弃集体本位、社会本位,追求个人本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他们认同.

2“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2.1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针对“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又对网络有很大依赖性的特点,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浪所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失去阵地”.[2]为此,一要依据“90后”大学生主要依靠网络进行交往的特点,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譬如我们可以建立班级群和贴吧,通过BBS、E-mail、博客、飞信、QQ等“90后”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二要依据“90后”大学生喜欢展示自我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建立或管理形势教育网、就业指导网、心理健康和教育咨询网、校园生活和娱乐网、科技创新网、专业知识前沿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通过对这些主题网站的建立和管理,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展现他们的自我,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90后”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以及自身思想的不足之处,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思想“知”“行”合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2创新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90后”大学生非常自我,有主见,不喜欢高调说教的特点,我们应把“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推到课外,推向现实生活,现实社会.正如某位哲人所说:“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需要课堂上的讲述与灌输,更需要学生在现实中去体验.而课堂内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其高层次、终极的认知与接纳是在课堂外完成的”[3]为此,一要依托地方本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创业精神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资源,从学生进校起就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二要组织学生下到企业、行业,采取教师与学生、企业人员与学生、优秀校友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等四个面对面措施,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能吃苦、愿吃亏、敢创业的必备素质.三要依托特定节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譬如依托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依托地球保护日、世界卫生日等节日,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依托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残疾人保护日、汶川地震纪念日等特殊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心和无私奉献教育等.四要依托广播电台、电影等途径,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譬如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播报国家时事和学校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可以通过播放《信义兄弟》、《杨善洲》等教育片,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

2.3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它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求真务实、求知求美、开发智力、拓宽知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同时也能使学生多余的“能量”有正常释放的途径.[4]为此,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举办“石鼓文化大讲堂”、“孔子学堂”、“名师朝话”等活动,涵养学生的文化和思想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技能节”、“宿舍文化艺术节”等文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审美观、生活观;通过举办“大学生学习节”、“创新杯辩论赛”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通过举办“迎新杯”和“校友杯”篮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以及拔河、越野长跑大赛、健美操比赛等体育实践活动,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举办诸如“导游大赛”、“园林艺术周”、英语演讲比赛、护士节等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挖掘学生开拓创新的潜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周”、“心灵话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

2.4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针对“90后”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应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为此,一要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敬老院、医院等机构去做义工,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感受生活艰难的同时亲身体验到帮助人和关心人的快乐感,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和关爱教育;二要组织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2009年、2010年我院分别在炎陵县和邵阳县进行调查,并撰写了《炎陵县林区森林灾害的调研情况》、《关于邵阳县油茶产品发展前景调研》等调研报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运用知识的品质;三要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到本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四要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开辟“桂花园”、“樱花园”等生态文明基地、开展以班、宿舍和个人为单位的认养树活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智慧和生态能力,涵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五要通过组织和帮助学生打假期工,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的艰难和做人的不易,珍惜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加强学生的艰苦朴素和奋发进取精神的培育.通过多层次地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实践活动,把德育、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