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执政理念

时间:2022-12-05 06:11:0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执政理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邃理念。我理解,它主要包括执政要求、执政要务、执政意识、执政宗旨和执政方式等五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执政要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执政要求。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奠定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坚持与时俱进,根本的就是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自身状况的变化,在一定历史阶段适时提出并解决党在执政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征途中,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因素,抓住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贯彻与时俱进要求,需要我们坚持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坚持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和“三个重大课题”,这样我们党就一定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发展兴国的执政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而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人民的愿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强国富民要求的根本体现。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党的基本经验。因此,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实现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创新的执政意识

为了适应党执政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党的自身状况的重大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执政意识。

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根据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发展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二是代表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是忧患意识。从国际局势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以及经济、文化上的遏制和侵蚀依然存在。这些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给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要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结构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给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党自身状况来看,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发展党内民主,坚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防止党脱离群众的危险,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始终关系着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依法执政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依法执政就必须正确协调和处理党与人大、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要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坚持依法执政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要求,完善各级决策机关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行政监察和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把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