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唐诗宋词之赏

时间:2022-03-28 10:28:00

摘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与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大多数的学生不爱诗词爱听歌,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以一种听歌的心态去赏诗词,那或许是别有一番韵味。

关键词唐诗宋词;语言文化;两者结合;别有韵味

在高二下学期,我们语文组安排了唐诗宋词这门选修课。我竭尽全力去备课,想尽可能讲得生动些,毕竟上下悬殊上千年的时间,人的思想观念及审美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新新人类,想让他们很容易的接受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化,着实难以入手。我边思索边听着音乐,蓦然间,灵感涌起,何不用赏歌的心态去赏词呢?更何况古时的诗词就可以当歌来唱,可怎样才能将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巧妙地联系到一起呢?

其实,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承,异曲同工的,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上了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与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大多数的学生不爱诗词爱听歌,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以一种听歌的心态去赏诗词,那或许是别有一番韵味!

于是我大胆创新,打破诗词的时代局限,把诗词分为三大类:

第一,“全盘吸收”式的。在学习诗词时不管是书本上的,还是课外的,只要把诗词谱成曲子了,就和学生共同欣赏。唐诗宋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全盘吸收,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里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乌夜啼》、《相见欢》、《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等。这些诗词谱成歌曲,全是直接拿来,毫不改动,这样更便于学生欣赏。在上这样的课时,我总是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入境,顺便熟悉歌词,其实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就熟悉了词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其中有些歌曲是我喜欢的,我就大胆地唱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唱,再让其他学生谈感受。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歌声中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容易理解,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就此活跃起来。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时常在课间听到学生在唱诗词,这真是非常难得,恰好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所以,对唐诗宋词恰到好处地使用“全盘吸收”来表达某种情感,往往同样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第二,“旁征博引”式的。文人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者喜欢用唐诗宋词的原句或题名作为歌曲名,而内容却用现代汉语加以改编,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人的故事情感。像罗文的《满江红》和岳飞的《满江红》题目相同,白雪的《声声慢》和李清照的题目相同,还有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就巧妙地借用了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最后一句等等。

这些歌曲可能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是在上课时,稍加播放,让学生带着意境去听歌,或者利用词中的原句或原题目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相信学生会随着他们原先感知过的再重新认知未知的东西,理解起来会更快一些。这样直接引用诗词或题名做歌曲的,教科书上摘录的较少,我在教学时就广泛地引入了课外的诗词在内,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教材,但又不脱离教材。

第三,“意境相同”式的。在流行歌曲中部分化用唐诗宋词的某些诗句,营造某种意境。歌词和诗词都讲究氛围和意境,而好的诗词中的某些诗句往往“言浅而意深”,从而直接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审美层次和审美内涵。像我们熟悉的歌曲《涛声依旧》,歌词就部分化用了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从而增加了歌词的审美意境。还有像江淑娜唱的电视剧《庭院深深》主题歌,其中意境就和欧阳修的《蝶恋花》意境颇为相似。

当然也不是每一首诗词都会有现代版歌曲,在授课时,绝不能陷入教条主义而不能自拔。即便有现代版歌曲,我也是恰如其分的正确引导,因为时代相隔太远,不可能把现代人的思想强加在古人身上,社会环境不同,所处的人生价值观自然就会不同。引导稍有偏差,学生对这首诗词就有可能理解错误。在上百首的诗词中,我们若是按部就班的一气讲起,那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学生有可能会滋生厌倦思想。我只有把压抑沉闷的守旧课堂放活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就很喜欢邓丽君的歌,所以在讲授李煜的《乌夜啼》时我就让学生推荐一个代表来唱,这样不仅唱的学生有积极性,而且其他学生的好奇心也调动了起来,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发问为什么古诗词到现在还唱的经久不衰?通过学习,学生自然而然的喜欢起诗词来,认识到那么古典的知识还可以用这样的心态来欣赏。

既是改革,必然会有不足之处,虽然打乱了原先的时代顺序,但并不是每一首诗词都有歌曲的,所以最后剩下的诗词还得按时代顺序来讲。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理解诗词意境的品位提高了,才能充分地践行新课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