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国民企履行应有社会责任的意愿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30 05:27:00

剖析我国民企履行应有社会责任的意愿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来自194个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发现,尽管民营企业主观上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民营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还停留在较低的认知层次上,比较关注于职工的工资发放和社会捐助,而对工人的其他福利、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还很不够。这并不符合目前国家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体面劳动”与“绿色经济”等要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不住表现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的认识不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鼓励民营企业自觉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意愿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陈留彬,2006)。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活动达到新的高峰。然而,由于与国有企业处在并不对等的社会政治地位,民营企业常常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因此,随着民营企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法与效果。之所以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原因在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国有性质的企业(含国有控股的企业)的所有者本质上就是全体人民,所以国有性质的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民营企业就不同,其所有权理论上归属于投资者。因此,从所有权理论上并不能合理解释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那么,民营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呢?如果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又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履行社会责任呢?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怎么样呢?这些问题关系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亟待回答。

本文将通过对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来考察这些问题。结果发现,尽管民营企业主观上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大部分民营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还停留在较低的认知层次上,比较关注于职工的工资发放和社会捐助,而对工人的其他福利、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还很不够。这并不符合目前国家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体面劳动”与“绿色经济”等要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认识不足。尽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认可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的观点,但是很少民营企业认可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观点。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的不清晰看法,极大地扼制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鼓励民营企业自觉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理论分析

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英国政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在自愿基础上采用高于最低法律规定的标准。美国商业与社会责任协会(BSR)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公司在考虑道德价值、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人民、社区和环境的情况下开展经营活动。在此,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民营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然后分析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和措施;最后再分析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

(一)意愿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而为了实施长期价值最大化,必须解决好由于管理者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负责而导致的多目标冲突问题。如果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是不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将使企业变得更有利可图(Jones,1980)。因此,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民营企业不仅应对股东利益负责,而且应对界定清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即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而是一种伦理性责任(Donaldson和Preston,1995)。噸观点从根本的价值判断视角来论证企业必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认为这样做完全类似于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任务(Freeman,1984;Clarkson,1995)。按照这一观点,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改善,就意味着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这对所有者利益的关注程度有可能下降(郑海东,2007)。然而对于民营企业,由于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对所有者的责任是硬约束。因此,对所有者利益的关注程度即使会降低,降低的幅度也应很小,因为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制度约束都不允许其对所有者的责任大幅下降。考虑到对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两方面责任的一个上升而另一个又不下降,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很强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而且,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日益发展与壮大,社会公众对民苜企业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要求的心理压力,也会促使其越来越注意所有者以外的利益,从而促使民营企业管理者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也会为民营企业带来声誉效应,从而为该企业日后的经营创造有益的社会环境,这也可能促使民营企业愿意履行社会责任。

(二)方法

以上分析表明,民营企业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那么,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又要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履行社会责任呢?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方法。综合现有研究,我们可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整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以下两类: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和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所有者、员工、供应商和顾客。对于所有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尊重并保护所有者利益,诚实报告企业财务信息;对于员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给予员工适当待遇(包括教育与培训、工资与晋升、安全与健康);对于供应商和顾客,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交易公平并诚信,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改良和开发产品、广告的合理化、给予产品使用指导、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政府、市民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社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改善社区环境,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政府,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遵守法律,特别是在反垄断法、产业结构合理化上的合作、抑制通货膨胀;对于市民团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慈善捐赠,并负担社会贡献的经费;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招聘公平,积极推进社会活动、监督和公开社会活动的结果。

(三)效果

民营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其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更有利可图。实际上,承担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它与获取竞争优势的其他手段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建立高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获取竞争优势(郑海东,2007)。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了经营中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对于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所有者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财务资本;员工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智力资本;供应商为民营企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和劳务;顾客通过购买民营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而维持了民营企业的再生产。对于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社区和广大社会公众可以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为民营企业所有者以及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同时它们也是民营企业的现实和潜在消费者;政府可以维持民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保障生产经营和相关合法利益。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利益相关者构建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这些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进而改善企业绩效,提升企业价值。而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民营企业的要求不一样,民营企业可以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与企业价值的提高。

上述理论分析表明,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可以改善企业绩效,提高企业价值。但是,这个观点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有很多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这个观点。陈留彬(2006)、郑海东(2007)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效果与其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陈留彬,2006)。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由于无法通过档案数据库来较准确地获取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法和效果相关数据,我们通过向民营企业管理者发放问卷调查方法,来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法和效果。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陈宏辉,2003;陈宏辉和贾生华,2004;姜万军等,2006;金立印,2006;李立清,2006),结合我们的理论分析,我们首先初步设计一份问卷,并向一些问卷对象进行了预试,然后,我们再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除考察调查对象特征的相关问题外,最终的问卷共包括三大类问题:(1)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愿度的题项;(2)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法的题项;(3)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果的题项。我们共计向民营企业发放了248份问卷,收回了200份问卷,剔除6份回答前后矛盾的问卷后,共计得到有效问卷194份,有效收回率达到78%。信度分析表明,该问卷的Cmnbaeh''''sAlpha系数为0.83,这表明我们的问卷符合探索研究的需要。

考虑到调查结果的代表性,我们在研究设计中,尽量将问卷调查对象分散化。分别给出了问卷调查对象所在行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盈亏状况等分布情况,以及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职位等分布情况。

(二)问卷调查对象分布特征

从中不难发现,调查对象遍布各个行业,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比较分散,排除了调查结果会受到问卷调查对象分布特征的影响。调查对象所在的企业规模63%为小企业,主要原因是我们调查的对象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

四、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度调查

我们分别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

从客观方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仅仅31%的民营企业正在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而一半的民营企业都将履行相关社会责任列为企业长远战略。这反映出尽管民营企业主观上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是,这仅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目前他们并未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而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考虑社会效益”问题上,考虑者与不考虑者几乎各占一半。这进一步佐证,在客观方面,目前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度并不高。结合表3关于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观意愿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民营企业意识到需要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这个主观意愿仅仅停留在主观意识方面。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程度远远低于他们的主观意愿。因此,如何调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将民营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主观意愿转换成客观现实,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仍然是国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法调查

我们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的内容;另一方面考察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只有在认识到社会责任涵盖的具体内容,才可能更好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內容调查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根据的第1-10题的顺序,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考虑股东、债权人、政府、顾客、员工、供应商与同行、知识产权拥有者、社区与社会公众(第8-10题都指对社区与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社会责任。调查对象认为,民营企业不仅对相关利益者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搞好自身的经营管理也是民营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第11-15题分别表示调查对象对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社会责任认识。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应该有效配置资源,诚信经营,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并采取先进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社会责任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又必然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考察

在认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内容之后,我们进一步考察民营企业如何履行其社会责任。表6描述了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总体管理情况。则具体描述针对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履行方式。

给出了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情况。表明,目前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并没有集中统一的模式,不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机制并不相同。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83%)都没有设立社会责任部门。这进一步表明,目前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想民营企业有效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构建若干套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履行模式,在民营企业进行免费培训与推广。

给出了民营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方式。可以看出,多数民营企业对职工的薪酬福利的保障仅局限于工资方面,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职工都没有“五险一金”和带薪休假。这表明,目前中国民营企业职工薪酬福利制度与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工作生活保障性不强,离联合国劳工组织与中国政府倡导的“体面工作”要求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描述了民营企业对客户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看出,多数民营企业(73%)已制定了客户关系管理制度。但是,与客户互动方面还不够,经常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的企业仅占44%,设有专门渠道接受客户意见反馈的企业不到一半(49%)。这些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对客户社会责任的履行仍然停留在“制度建设一大筐,实际行动却没有”的层面上。这可能由于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而无暇顾及客户的社会责任。但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民营企业骨子里就没有重视对客户的社会责任。

两部分描述了民营企业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情况。仅有2%的民营企业从未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但是,大部分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集中在救灾(90%)与扶贫(53%)两方面,环保、社区公益与教育等方面的参与度很低。这表明,尽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但是,参与的层次较低,仅局限于对临时性的突发灾害与贫困人口的救助上,还不能形成持续的、永久性的社会公益救助制度。表9B描述了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捐助的具体方式。民营企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的主要方式是捐助财物(98%)、参加公益活动(75%)与履行社会义务(55%)。而具体到社会捐助的方式,捐助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通过公益组织捐助(41%)。这也反映了目前中国社会捐助的相对混乱局面,没有比较完善的社会捐助体系,从而也难于对社会捐助形成有效监管,进而容易让人怀疑捐助财物的使用效率,这反过来又会挫伤民营企业社会捐助的积极性。

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整体情况不太好,仅仅56%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考虑环保。在不同的环境保护方式中,相对较多的企业采用的是参与环保公益活动(47%)。采用其他方式的企业都不超过30%。这表明,民营企业的环境保护几乎都是被动参与的,即被动参与其他组织或单位举行的环保公益活动。很少有民营企业主动采取相关环保措施。因此,在全世界都提倡“绿色经济”的今天,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民营企业自觉主动地实施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不容乐观,经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民营企业仅占27%,而且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内容主要是财物信息(53%)和工资福利(53%),披露其他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民营企业还不到30%。这进一步表明,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重视很不够,以致即使履行了相关社会责任,都懒得去披露。也可能是,目前信息披露没有针对社会责任信息制定具体规范,以致民营企业“无法”可依,不知道如何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所以就不披露。而社会责任信息的不披露,又会挫伤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外部人士无法获知他们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所以,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管制部门,尤其是会计管制部门,要及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使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六、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调查

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必然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我们在调查中,也考察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大部分(89%)的民营企业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仅有9%的企业持相反意见,而这也与88%的企业关注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的结论非常一致。这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将履行社会责任当作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手段。

但是,在调查履行社会责任对除了提升企业形象之外的其他生产经营管理有怎样的影响时,民营企业的看法并不一致。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长期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比例分别仅为38%、35%和23%。而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增加企业成本与降低经营效益的企业比例也达到37%和14%。这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的观点,在民营企业中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同。结合前述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的观点的一致认同,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即只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好处,还没有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能力,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

在调查履行社会责任是否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时,76%的民营企业认为可能会。这个结果再一次印证了前述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增加成本(37%)和降低经营效益(14%)的调查结论。这些结果再一次印证了前面关于民营企业不愿意积极主动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观点。从而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要想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而避免挫伤民营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呢?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民营企业(51%)认为需要改善信息披露。结合前述关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不够理想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在目前,要想改善信息披露,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采取相关措施,强制民营企业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并且制定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不能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自愿性披露。自愿性披露并不能有效激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另外,也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31%)认为,为了防止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国家应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使民营企业科学规范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要防止不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给民营企业带来的伤害。

七、结语

通过对来自194个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发现,尽管民营企业主观上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大部分民营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还停留在较低的认知层次上,比较关注于职工的工资发放和社会捐助,而对工人的其他福利、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还很不够。这并不符合目前国家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体面劳动”和“绿色经济”等要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糟糕表现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的认识不足。尽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认可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的观点,但是很少民营企业认可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观点。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的不清晰看法极大地挫伤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鼓励民营企业自觉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