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习题讲练

时间:2022-12-04 09:02:19

浅谈高中数学习题讲练

学好数理化,走到天下都不怕。这一句有关于学好数学的谚语几乎是每一个与数学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的,也充分地说明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脱离不了一定的关系,更是我们学好其他科学的有力支撑性学科。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来,认识到了数学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和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习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高中数学教学不能离开的一步,甚至是教好高中数学的重中之重,当然了也是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有力杠杆。既然高中数学的习题讲练是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来有效地展开高中数学的习题讲练呢?有效的或者高效的高中数学的习题讲练,笔者以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考虑和展开。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讲练。其次,教师还要把我好习题讲练的时间分配。最后,教师要注重习题讲练的规律性,重视习题讲练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具体谈谈高中数学习题讲练的有关问题。

一、精讲精练,有的放矢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习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做好了习题就等于学好了数学。高中数学的能力测试和测验主要通过数学习题的解答途径来实现。一个不会做做数学习题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谈不上与数学有缘的人,数学原理需要一道道数学习题来进行具体的验证,数学习题就好比数学这座数学大厦的一块砖。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最大程度地利用数学习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是他的分内要求,也是体现他教学水平高低和展现他教学艺术的平台。高中数学的习题讲练不是毫无章法的题海战术,诚然,事实已经证明,题海战术可能培养出一个能考个还算可以成绩的学生,但是却难以培养出一个具有数学思维和能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不能忽视数学习题的应有作用,也不能夸大数学习题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习题的精讲精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精讲精练中更要做到有的放矢,即通过数学习题的讲练促进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数学。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有的放矢,要求教师对所讲和所练习的数学习题要精选精讲。学好数学不是要把每一道数学习题都要做一遍,当然了这也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数学习题千千万万,是永远做不完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三角函数的计算可以用很多不同的习题进呈现,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人一辈子只演习三角函数的习题他都演算不完,因为三角函数的习题无穷无尽。但是通过经典的三角函数讲练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这样学生再听懂听明白教师的讲解后再通过自己的练习,把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则熟练使用就行了,而没必要非要做完天下有关三角函数的所有运算题,实在没有这个必要性。牵牛要牵住牛鼻子,通过一定量的典型习题熟练掌握了数学运算规律就可以了,这是一种执简驭繁的有效办法,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高中数学习题讲练的好办法。选择经典习题进行精细化的讲解和练习,也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熟练运用的数学习题教学策略。

二、合理充分地安排讲练的时间

时间对于一个讲求效率的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同样,时间对于一个讲求效率的教学者和学习者是多么重要的,一套中考或者高考数学试题,要求学生在两个小时就要将它做出来,不是要求学生用一整天或者一个月或者一年把它做出来,这样是不划算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讲求效率和时间分配的问题,这关系着他能不能教好数学的关键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用最短习题讲练培养出最有效率解题能力的学生,这是数学习题讲练的着眼点。高中数学教师要把自己的讲解习题的时间和学生自己练习习题的时间合理划分清楚,这是遵循数学习题讲练规律的必然要求。只注重自己讲而不给学生时间练习的教师是不可取的,可以叫做蛮干,最终吃力不讨好,有时候并不见得学生成绩大面积的提高。

三、遵循习题讲练规律,注重师生互动

有效的数学习题讲练必然要遵循习题讲练的规律,只有顺应了习题讲练的规律才能促进教学,做到了习题讲练的目的。高中数学习题讲练的规律要求师生互动,教师讲的要求学生跟进,学生练习的要求教师有针对性讲解难疑。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教师讲解的习题意义输送给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学生不会做的习题加强理解。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师生有效互动,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习题数学教学目的。以上笔者通过精讲精练、习题讲练时间合理安排、遵循习题讲练规律注重师生互动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习题讲练效果来对高中数学习题讲练的具体展开办法做了一个简单的论述,是笔者从事多年高中数学中总结出来的习题讲练心得,笔者把这些心得和盘托出,就是希望自己的心得可以促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效率,提高高中教学,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迈上更高的一个台阶。

作者:刘识华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