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分析

时间:2022-02-13 10:14:32

水利工程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生产模式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之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成为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水利工程设计将重点放在其调蓄功能上,缺乏生态景观的设计和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水利工程的经济、文化综合功能发挥不足。针对于此本文就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创新和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景观;文化元素;构成关系

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构成关系的分析是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新的研究方向,是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水利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建设地的周边环境、气候特征、文化因素等进行综合的考虑,通过水利工程展现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生态景观特色。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研究对于传承区域历史,提升文化品质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

1.主从关系。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要明确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二者之间的主从关系,生态景观为主,文化元素为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结构是生态景观设计和展示的基础,从文化角度来讲生态景观可以算作较为特殊的人文景观,文化元素需要以生态景观为依托,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因而文化元素的融入手段和展示方式也有所不同。从主从冠词层面来讲,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通过生态景观为基础来实现,而文化元素则是生态景观文化底蕴的必要条件。2.平衡关系。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加强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构成关系的研究,从而找出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实现物质与精神平衡的途径。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是其功能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在生态景观建设中需要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基础,协调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生活工作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水利工程中的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区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是平衡水利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要注重文化元素和生态景观的平衡关系。3.形象关系。受我国疆域辽阔的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态特征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利工程设计的难度。设计人员要在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建设条件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充分展示区域的文化形象和生态环境风貌。生态景观是水利工程展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特色的重要手段,区域文化则以生态景观和其他的水利基础设施为依托以获得社会认同感。

二、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构成的基本原则

1.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工程设计师基于生态和文化的要求融入自然界,图1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貌,这是我国伟大的水利工程学家李冰在战国时期修建的,该工程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了当地的居民。李冰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坚持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原则,现代工程设计师要意识到自然是无法被人类所控制的,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和恢复原则,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地理和文化差异,水利工程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基于河流的自然生态特点和当地人文特征,寻求最优生态文化工程设计方案。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关系的协调。水利工程师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对于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构成关系的研究,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融入可供观赏、娱乐的文化生态景观。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满足开发和保护的双重需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开发工程项目周彪的生态景观和文化遗迹,以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水利工程建筑和生态景观设计中。3.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分析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构成关系时要对水利工程利用的长期性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水利工程项目与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必须是和谐共生的关系,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开发、永续利用和统一管理为设计理念,在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设计构建中坚持开发和维护的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要将水利工程作为文化建设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任务的实现途径。4.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要同时符合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对两方面的理论进行综合利用,以实现水利工程经济性、社会性和安全性的统一。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和建筑需要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规定范围之内进行,符合工程力学、水文学中相关的物理规律,确保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稳定性。水利工程需要承受冰冻、洪水、干旱等多种恶劣自然气候环境的考验,在生态景观设计和文化要素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河流地貌学原理的支持之下进行水利工程河流横断面和纵断面的设计,以确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三、实现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协调的举措

1.创新水利工程设计理念。水利工程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设计人员要明确水利工程之间的共性和区域水利工程设计的特殊性,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促进当地经济和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过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于环境的改造,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根本目标。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与生物、园林、历史文化、景观设计和水利工程等多个学科都有所关联,因而要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设计创新。2.水利工程生态治理。现代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区域水资源、土地、空间和供排水都处于高负荷状态,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利用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于此必须要进行生态治理,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自我调整特点,促进水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进行。水土保持作为水利工程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土地、人口、气象、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之下编制相应的生态治理方案报告书,工程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改变传统硬质护岸方式选择生态型护岸材料,合理设计水利工程生态文化景观,满足人们亲水、休闲等需求。3.水利工程绿化景观设计。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对绿化和景观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结合区域环境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景观配置方式,在满足水利工程基本的调蓄功能的基础之上为人们营造亲水的休闲空间。设计人员要对原有的生态自然景观进行充分的挖掘,将人造景观融合于自然景观之中。为了降低管理的难度和维护成本,水利工程周围的绿化尽可能选择当地的树种,在河流护坡和滩地可以选择观赏性较强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生态景观设计要与人文环境进行结合,将区域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在生态型水利工程之中加入文化景观广场的设计。对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案进行改变,降低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结束语

对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的实现。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以设计理念创新为基础,通过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全面性的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洪波.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以建瓯市城南片区水南段沿江景观工程设计为例[J].江西建材,2017,(14).

[2]韩淑婷.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0).

作者:冯幼燕 单位:临沂市园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