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2:59:35

水利调研报告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围绕“一个中心”:夯实建设新农村的水利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五个方面的内容都与农村水利有关。农村水利工作要形成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五项工程”:强化建设新农村的水利支撑

1、平安工程。继续加强圩区堤防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基本完成52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道治理,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加快防灾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强化水库山塘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处理好涉水突发事件,及时调处重大水事纠纷。

2、稳粮工程。围绕实现农业发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化为契机,以增强粮食产量为动力,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水利设施进行修复、建设、改造、提高;着力推进以柘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的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湖区中型机电排灌泵站17座总站、62座分站更新改造,带动圩区小型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及山丘区提灌泵站配套维修,提高排灌效率。

3、健康工程。把维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饮水安全和水利血防工程摆在农村水利工作的第一位,“*”期间基本解决高砷水、高氟水、血吸虫病区和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等饮水安全问题,让65万农民喝上清洁、安全、便捷的自来水。

4、生态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办法,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至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万亩。围绕“百库除险、千渠疏浚、万塘整治”工程,实施“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措施,达到河塘洁化、水质净化、堤岸绿化、农村环境美化。

5、产业工程。在水利经营管理工作中树立市场经济理念、资本运作理念、生态文明理念、立体开发理念,在水土资源和行业优势上着力,在农村发展格局上拓宽空间,在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以中小水电业、城镇供水业、水利旅游业和水利渔业、种养业和水保经济林的大发展,使水利基础产业建设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实现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经济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转变。

三、破解“三大难题”:推动农村水利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转变组织形式,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发挥规划统筹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工程建设由以前的“应急型”、“零散型”建设向依托规划科学建设转变。二是调整水利投资走向,逐步实现水利投资由过去的“普遍支持”、“零星投资”向“重点支持”、“规模投资”转变,切实提高水利资金的规模效益。三是强化管理民主意识,逐步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管理为主向农民自主管理为主转变。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水资源概况。市纵横,溪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00余条,径流面积在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1000—5000km2的有17条、100—1000km2的有41条。全市总径流面积45385km2,分属(江)、江、(江)三大流域,年径流量326.12亿m3,占全省的14.7%。其中,流域15341.7km2,占33.8%,产水量为112.6亿m3;江流域27768.5km2,占61.2%,产水量为174.6亿m3;流域2274.8km2,占5%,产水量为23.94亿m3。全市水利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山区少、坝区多,在时间上表现出冬春季节少、夏秋季节多的特点。

(二)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25.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59座、小(二)型水库218座、塘坝368座,引水工程4.9万余件。水利工程总件数达5万多件。蓄水库容达到5.3亿m3,人均库容204.9m3;年供水能力达11.8亿m3,人均供水量456m3。有效灌溉面积173万亩,有效灌溉率达22.6%。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7%。水利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突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水利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建设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续建完成了、、口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了镇沅五一、小坝子、景谷曼转河中型水库及8座重点小(一)型水库工程;新建水厂4座。全市新增蓄水库容6256.6万m3,新增年供水能力1.2亿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十五”时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

2、加快病险水利设施除险加固,防灾减灾效益良好。五年共投资2.5亿元,实现防灾减灾效益8.1亿元。全面完成了4座中型、3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了蓄水量、发挥了综合效益,保障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取8条中小河流列入国家年—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预计投资1.88亿元,年内将开工治理3条。概算投资2.98亿元的孟连中缅界河、江城中越界河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将整治河堤63.3公里。

3、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民生水利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投资2.74亿元,共解决了10县(区)61.2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资2.6亿元,新建成农村“五小水利”工程17851件,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投资755万元,实施农村水电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建设项目,为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持。各县(区)城镇供排水管网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供水水质合格率明显提高。工业园区的2个水库、3个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第三水厂开始向思茅主城区供水。思茅主城区供水水质合格率达99%,日平均供水2.96万立方米。

4、强化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水文网络建设。建成国家基本水文站14个,专用水文站10个,泥沙站10个,土壤墒情站6个,蒸发站15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37个,雨量站13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主要、湖库和饮水水源地的水文要素信息监测、采集、分析、传输水文网络体系。二是强化依法治水。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市主城区供水管理办法》、《市主城区排水管理办法》、《市思茅河道管理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每年向社会《市水资源公报》;组建了全市水政监察队伍,水政监察执法工作得到加强。三是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力度。全市共争取污水处理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54366.36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7207.3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5143.1万元。思茅二期、景谷及墨江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其他县(区)7个污水处理厂正抓紧推进。四是重视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全市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大。实施了7件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6km2,保护生态面积2273km2。思茅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国政府贷款备选规划,项目已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

5、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全市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7.83万亩。认真组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了概算投资1999.97万元的全省重点中型灌区景东县川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全市新建、维修改造沟渠48531件,其中流量0.3m3/s以上沟渠262件,控制水量10.42亿m3,机电提灌78处。新增灌溉面积1.72万亩,改善灌溉13.7516万亩。

6、创新机制体制,水利改革稳步推进。2006年完成了市级水务一体化改革,2010年完成了各县(区)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推进,水价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6个县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4个县完成了60%,今年内将全面完成。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各县(区)加快了水价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城区综合水价达3.5元/m3。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一是水利设施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全市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坝区多、山区少,水利有效灌溉程度仅为22.6%,近4/5的耕地“靠天吃饭”。现有水库人饮或农田灌溉水利设施不配套,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沟渠防渗标准低,供水保障能力弱。按现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至2015年和2020年,全市将分别缺水10.7亿m3、17.3亿m3,缺水率分别达47.6%和59.5%。二是骨干水源工程较少。全市小型水库占已建成水库的比例高达95.5%。三是病险水利设施较多。已建成的290座水库中,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占到了总数的76%。四是蓄引水比例不合理,供水保证率低。蓄水工程仅占总供水量的30.6%,蓄引水比为1:2.2。五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滞后。泥石流、滑坡、山洪等灾害监测与防御能力不足。县(区)及乡(镇)集镇人口集中的地方防洪工程体系薄弱,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全市约有40%的人口、15%的耕地和3.14%的工农业总产值直接受洪水威胁。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滞后,抗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水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还不强。六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我市水资源量占全省的14.6%,居全省第一,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幅明显,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与城市、人口、耕地等分布极不协调。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4.7%(不含水电开发),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全国平均水平的1/7。

(二)水利建设投入仍然不足。一是项目建设投入不多。“十一五”期间完成的25.2亿元水利基建投资,仅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并且基本集中在了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设施方面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之后,基层“五小”水利投入锐减,建设力度明显放缓。二是前期工作经费、配套资金等筹措困难。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配套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到位,致使一些亟需建设的骨干水源、民生水利及病险水利设施除险加固项目前期规划不到位,项目储备不足,制约了项目的规划、论证、储备,影响了全市向国家、省争取支持和建设的力度。

(三)城乡居民饮水水利设施建设压力大。城市及农村水源建设滞后,城乡安全饮水覆盖率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困难面大。全市78.1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占全市总人口的30%,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37.4%;已解决饮水安全的部分地区,建设标准低、水源不稳、水源保护压力大、保障程度不高,集中式供水比重低。二是城镇居民安全饮水保障能力不高。孟连、景东、西盟、等县城供水仍靠天然河道径流引水,安全隐患较大。

(四)“重建轻管轻用”现象较为普遍。我市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9个(其中纯公益性水管单位33个,准公益性水管单位16个),现有职工428人(其中退休人员70人)。水管人员冗员多、年龄偏大、历史包袱重。一是小(一)型以上水库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及资金投入不足,“两费”(即公益性岗位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还没有完全足额落实。二是小(二)型水库的管理人员和经费基本没有落实,以包代管、以租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库的运行维护管理还处于空白。三是大量的农村“五小”水利设施更是无人管护,尤其是农村“两工”取消后,情况更为严重。四是已建成的水利设施中,尤其是投资比较大的骨干水源工程,除国家和省里的投入外,市县(区)配套资金不足,致使沟渠等硬件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蓄水、防洪、人饮、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

(五)水利建设、管理和经营人才匮乏。目前全市水利系统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文化与专业知识结构出现断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利专业人才紧缺。一是水利部门现有的人员数量、结构和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市水利系统在职职工1408人,其中水利及相近专业人员578人,占41%,平均年龄接近50岁,特别市水务局在职职工平均年龄高达52岁。二是基层水利单位专业技术设备老化,办公条件简陋,工作经费不足,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缺乏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物质基础。

(六)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行业能力还不适应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一是水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职责尚不够明确,“一龙治水,多龙管水”的局面还没有真正改变;二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现行农用水费价格还没有体现价值规律,有的地方甚至连收取水费都很困难;三是水利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三、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发〔〕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等机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民生优先、促进发展的原则,以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生态、和谐、妙曼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项目储备。从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边防巩固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快水利事业发展,把水利发展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切实落实水资源规划、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水利发展激励和问责机制。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环保、电力、烟草等部门和单位应尽快细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合力推进水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水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统筹规划,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储备工作。借鉴、景东等县的经验,实行项目前期费滚动使用的办法,突出抓好必要的项目储备,做到开工一批、推进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最大限度地争取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里的计划盘子。认真规范项目审批,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积极推行部门并联并行审批。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脆弱的局面。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多方面吸纳社会资金、充分调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性,切实改变现阶段水利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一是通过强化农村金融贴息贷款、水资源费征收再投资,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努力增加各级财政投入。二是积极整合资金。充分发挥涉农资金富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作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水利总体规划布局,整体推进,综合治理。三是通过“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调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按照“民主谋水利、民众干水利、民营兴水利”的发展思路,推进民营水利工程建设。

针对全市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脆弱的状况,建议一是生命安全方面,重点推进病险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县(区)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水库、堤坝的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抓住重点,全面完成大独田、草坝、丁家凹、曼昔等4座病险水库出险加固,推进9座小(一)型、179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及15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二是生活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有效整合资金,提高建设标准,推行集中供水。重点提升10县(区)主城区及不在县城驻地93个乡(镇)集镇安全供水保障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探索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高度重视民生水利,下大力气推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彻底解决78.17万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安全饮水覆盖率。三是生产发展方面,重点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改造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加强现有工程的挖潜改造,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水利建设项目。一方面,推进骨干水源工程规划建设,解决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省里规划建设300件骨干水源工程的机遇,全面完成在建3座中型水库建设,抓紧推进列入项目储备库的12件中型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开工13件小(一)型、16件小(二)型水库。通过两个“五年”的努力,彻底解决“两山”和“三江”(江、江、江)流域工程性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服务全市标准化农田建设。抓住省里“十二五”期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20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的机遇,结合我市山区面积大的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受农民群众欢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山区“五小”水利等民生水利设施,尽快改善山区、半山区农村用水条件,让广大山区群众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已建小(一)型以上水库配套沟渠、规模以上农业灌区干支渠防渗及田间渠系续建为重点的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推进水源、水体和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水土流失、重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和乡镇防洪抗旱试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抓住全市林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水源林防护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城乡饮用水供水水源、水体保护和水质监测,积极争取和实施水保项目。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探索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围绕“一个主题”:夯实水利服务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之滨,素有“山拥千嶂,江环九派”之称,既得益于水,又忧患于水,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既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人民的不懈奋斗,特别是经过`98大水以来的大投入、大建设,水利的“家底”更加厚实,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市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今天,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水利部门负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水利工作者理应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首要目标,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以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调整思路、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建设一批放心工程、效益工程、惠民工程,以更加夯实的水利基础服务和保障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与全面发展。

二、建设“五项工程”:把握水利服务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方向性的工作目标,既是理论问题,更是重大实践问题,关键是要求真务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就我市水利而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这个中心,认真谋划,明确“五项工程”的建设目标。

1、平安工程。防洪减灾始终是我市水利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加快堤防工程建设步伐,除险加固现有527座病险水库,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通过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道治理,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通过加快防灾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强化水库山塘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通过处理好涉水突发事件,及时调处重大水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稳粮工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复、建设、改造、提高;通过实施“百库除险、千渠疏浚、万塘整治”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做好湖区中型机电排灌泵站17座总站62座分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以柘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的灌区改造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小山塘、小水库、小堤防、小泵站、小机井和小灌区等农村水利“六小”工程建设;持续抓好灌区末级渠道等田间工程维修配套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用水效率。广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园田化建设,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农田。

3、健康工程。饮水安全和水利血防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成功解决了农村20余万人口饮水困难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解决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氟砷超标、血吸虫疫区的农民及水库库区移民和农民呼声强烈的安全饮水问题,使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用上卫生、安全、便捷的自来水。同时把水利建设与血防灭螺工程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抓好都昌县大港灌区和星子县饶家山等15个灌渠的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在治理中要坚持“两个结合”,即结合农村饮水和渠道改造等项目,搞好沟渠硬化、涵闸改造;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大、中河流综合治理,以有效控制钉螺扩散,努力加快近期规划内的108条(座)河流(湖泊、堤防)及37座中小型灌区水利血防工程项目的实施。

4、生态工程。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村容整洁的要求,按照“河里留住水,坡面留住土,山上留住树”的思想愿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巩固推进我市“农发”水土保持和鄱阳湖区重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抓精品,强示范,突出抓好精品小流域的建设。同时,把水土保持与农村“六改”(改房、改栏、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饮用水源地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改善,农民脱贫致富等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生态型清洁流域、生态秀美家园,达到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多项目的。

5、产业工程。在水利经营管理工作中树立市场经济理念、资本运作理念、生态文明理念、立体开发理念,在水土资源和行业优势上着力,在农村发展格局上拓宽空间,在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以中小水电业、城镇供水业、水利旅游业和水利渔业、种养业和水保经济林的大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水利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实现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经济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转变。

三、破解“三大难题”:创新水利服务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应当看到,当前的农村正站在新一轮大变革的门槛上。取消农业税后,催生一种“倒逼”态势,把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的时间表大大提前。“农村水利怎么组织?”、“钱从哪里来?”、“机制如何运转?”等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推进农村水利体制机制的变革是当务之急。

1、转变组织形式,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发挥规划统筹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工程建设由以前的“应急型”、“零散型”建设向依托规划科学建设转变。由于水利建设项目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因此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有机结合、统筹考虑,精心编制好国家投入项目规划、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利规划,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和标准,促进农村水利建设科学有效地开展。二是调整水利投资走向,逐步实现水利投资由过去的“普遍支持”、“零星投资”向“重点支持”、“规模投资”转变,切实提高水利资金的规模效益。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对各部门涉水资金,“项目打包”、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捆绑使用;重点向示范村建设倾斜,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由点及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强化管理民主意识,逐步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管理为主向农民自主管理为主转变。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的方式,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和基层水管单位为载体,继续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农民的劳动积累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4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20万人。城区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6万人。绵阳现辖涪城、游仙2区,三台、安县、梓潼、盐亭、平武、北川6县,代管江油市和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直辖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绵阳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海拔在500—3000米之间,山地占54.8%,丘陵占34.8%,平坝占10.4%。耕地面积497.65万亩,占16.45%。森林覆盖率38%。

绵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4.7—17.3℃。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是四川省粮、棉、油、猪、蚕的主要产区之一。

绵阳自然资源较丰富,境内已勘查到52种矿产资源,共有植物资源3500多种,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30多种珍稀动物。

绵阳有大小河流3000余条,除青江、西河属嘉陵江水系外,其余全属涪江水系。涪江是长江二级支流,由北至南贯穿全市,长329公里,流域面积19779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的97.6%,境内一级支流;右岸有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河、梓潼江等,构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199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2.58亿立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1982立米。全境水能总量为293.28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142万千瓦。

绵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军工科研基地和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是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主体的科学城。境内有独立科研院、所43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民营科技实体近300个,有各类科技人员16万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9人,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000多人。从1992年起,每年10月16日为绵阳市“科技节”。绵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绵阳是川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宝成铁路、川陕公路纵贯市境,成绵、成广高速公路方便快捷,南郊机场即将通航,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市政设施综合配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绵阳市国民经济以年平均增长率13%的高速度持续发展,1999年全市GDP总值311亿元,财政收入28.5亿元,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绵阳城区GDP总值154.6亿元,固定资产140亿元,大中型企业44家,其GDP、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在绵阳市及四川省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国以来,绵阳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657处,建成干、支渠12428公里;蓄、引、堤水能力达到17.24亿立米;有效灌面达323万亩;地方电力装机近30万千瓦,年发电量13.5亿千瓦时;建成江河堤防282公里;水产养殖面积达1.96万公顷,水产品年产量3.2万吨,全市水利、水电(含堤防)固定资产总值约75亿元。

二、思路

全市“十五”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抓住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国科技城机遇,实施“治水兴绵”战略,以改革总揽全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法制。

(一)发展目标

主要目标是:以开发治理涪江为龙头,以武引二期兴建为重点,以实现初级水利化县为目标,完善配套“两灌区”(人民渠六、七期灌区,武引灌区),彻底解决人口和牲畜饮水问题,建成三个初级水利化县(安县、涪城、游仙),四个中级电气化县(三台、平武、北川、盐亭),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具体项目包括:水利、水电、防洪、水保、水产等五类21大项目,总投资107亿元。从2001年起每年完成各类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确保8亿元,力争10亿元。

水利工程。以武引二期为龙头,开建一个大型(武都引水二期工程),四个中型(燕儿河、张家沟、祠堂湾、开茂水库);配套完善两灌区(武引及人民渠六、七期);加速水库除险加固,老堰改造,乡镇供水,人口和牲畜饮水,节水增效等项目建设。总投资52亿元。

水电工程。主要抓农网改造及电源工程,即开建四个水电站,包括三江(4.5万千瓦)、通口(4.2万千瓦)、火溪河梯级电站(水牛家5万千瓦、龙头电站自一里12万千瓦、木座8万千瓦、阴坪8万千瓦),武都电站(15万千瓦),总投资31亿元(含武都电站8亿元),全部建成可新增发电装机56.70万千瓦,全市水电装机达到86.70万千瓦。农网改造项目力争在“十五”期间完成投资7亿元。

防洪工程。以涪江为主的沿江河城市防洪堤建设为重点,主要新建绵阳城区防洪堤二期工程(涪江宝成铁路桥——绵广高速公路桥之间堤防工程)。拓展北部新城区。完建三台、江油、平武、安县(新县城花荄)、梓潼、盐亭等六个县城堤防工程。总投资11亿元。总保护效益达到142亿元。

水土保持项目。“十五”期间治理84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6平方公里,年可减少315万吨土壤流失;“十一五”期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年可减少土壤流失439万吨。水保工程十年总投资13亿元。

水产工程。以市渔种站为基础,组建水产品种苗培育繁殖的龙头项目,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完成总投资1.0亿元,重点突出种苗繁育,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完善市场体系及渔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2001—2010年全市水利建设总投资为107亿元。

实现上述水利建设目标,全市蓄、引、提水能力达到26亿立米,可新增有效灌面60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00万亩,使我市有效灌面达到383万亩(接近经济可行有效灌面390万亩的极限值),旱涝保收灌面达到300万亩。可新增水电装机56.7万千瓦,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使全市地方电力年发电量达到43.5亿千瓦时。渔业水产品年产量达到7万吨。全市水利、水电(含河堤)固定资产达到170亿元,水利经济总产值达到20亿元,税利2亿元。从而实现绵阳水利跨越式发展。

(二)改革目标

集中精力抓好水务、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进行水价改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化管理制度,提高全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经济实力,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

主要是“抓好四大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行业实力”

1、进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代管制。2001年要完成武引一期灌区(江油市、游仙区、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武引水利集团公司;

2、积极创造条件、直辖市解决矛盾、推进水利体制改革。撤销绵阳市及上述五县(市、区)水电局,组建绵阳市及上述五县(市、区)水务局,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3、全面推行“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制度,力争尽快实现“成本收费”。

4、提高人员素质:①健全行业学会、加速人才培养力度,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树立四感(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②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③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和干部聘用制。重点是“改制、招贤”;④狠抓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大中型市上抓、小型县上抓。首先把直属事业单位抓好。

三、措施

(一)政策配套、重点倾斜

1、认真研究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市、县水利部门的各级领导要吃透水利产业政策,水利产业政策既体现了中央对水利产业的重视,也是水利部门多年努力的重大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这个机遇。《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的有效期从现在到2010年,时间还有10年。2001年到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2000年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利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期定在2010年就是要和这个目标相一致。同时,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必须为2010年以后国民经济发展作超前发展。绵阳市又面临创建中国科技城的历史机遇,水利事业应有更大的发展,才能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市必须在此有效期间,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水利产业攻坚战,任务繁重,必须认真研究政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得大发展。

2、政府投入机制与市场投入机制相结合

制定政策和贯彻政策,都是政府行为。因此,对贯彻实施政策而言,目前国家政治稳定是最重要的有利因素。水利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伴随着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基本保障作用的认识而愈加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水利优先,随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国家对西部水利、防洪、电力、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的财政投入将加大,所以在防洪、农业灌溉、生态环境建设、水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很强的方面,政府投入机制将产生重大作用。同时要结合国家将剩余的财力、物力、人力向西部水利产业倾斜投入的机遇,充分利用市场投入机制,发展城镇供水,水电、水利旅游等多种经营,发展水利经济,壮大水利实力。能将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的投入机制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就能使水利产业快速增长,以此满足社会保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重点倾斜,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我市水利产业与全国比较,仍然较为滞后。就蓄水工程而言,按全国平均水平应达到18亿立米,而目前全市蓄水工程仅接近9亿立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且缺乏具有调节能力的、综合性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供水网络也还没有形成,要达到解决涪江左岸灌溉问题,西梓干渠必须兴建,城镇供水、防洪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治理、水电、水产等都需要有较大的发展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市水利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外商采取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经营。水电站、水厂等水利项目,要鼓励国内外朋友以独资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鼓励单位和个体承包、购买小型水利工程或“四荒”,兴办水利、水保、水产等项目,推广“九五”期间我市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集资修水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对重点水利工程以及重点水利项目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努力开创我市水利建设新局面。

(二)改革

1、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

首先要实现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意识的转变,要牢固树立改革和发展意识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确定水是商品的观念;要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要加快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成立市、县(市、区)水务局,实现对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严格实现统一的取水许可制度,对城乡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一体化管理,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格局。

2、进行武引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

武引灌区的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精简机构人员;按照有关政策,区别公益性,经营性和综合利用工程,“剥离辅助、精干主体”,畅通经费来源,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水管单位的管理水平,早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武引一期工程灌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配,水费统一征收的“三统一”原则,即武引灌区内的有工程:中型工程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武管局代替;小型水利工程由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武管局代管。武引灌区内各乡、镇原水利、水土保持、水产管理服务机构和上述水利工程单位的在册人员一并委托县武引工程建设管理局代管。灌区内,水量统一调配,按计划供水,以保证灌区内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效益,水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统一征收,并直接由水管单位征收。坚决杜绝水费层层截留交叉收费现象。灌区内的水利工程委托县武引管理局代管后,县武管局要保证其水利工程的资产保值、增值,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搞好工程的安全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并遵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大力推进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水管单位的内部改革,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建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利用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壮大实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用工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3、加大水价改革力度,保证水利产业良性发展

水价改革工作,我市已取得重大进展,全市中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水价已经市物价局和市水电局联合确定,成本均价为52元/亩,小型水利工程的成本水价多数也已经县物价局和县水电局确定,争取在2003年达到按成本收费。近日,国家计委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将逐步提高城市用水和水利工程供工业、自来水厂用水价格,同时,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额加价,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收费。全市要通过水价改革来充分体现供水的商品价值,使水价达到合理水平。同时要将水价改革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造供水设施、推行科学节水制度结合实施,综合考虑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的需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通过水价改革,保证水利产业良性发展。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局不断重视和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单位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1、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局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开展了向邓平寿、谢会贵、崔政权等先模人物学习活动;开展了和谐基层建设、和谐单位建设等活动。在不同时期,针对干部职工思想上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做了大量的释疑解惑、理顺情绪、调适心态、化解矛盾的工作,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我局还以《XX运河网》为阵地,开辟了“机关党建”、“廉政建设”、“队伍建设”、“文明创建”、“青年之家”、“职工论坛”等栏目,宣传上级的工作思路和重要决策,宣传水利系统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刊登干部职工的学习体会和调研成果,为我局思想政治工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2、和谐单位建设取得扎实效果。按照海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于20*年组织实施了“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通过帮扶和增强基层自身造血功能,帮助基层解决了影响基层发展而又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的大问题,12基层河务局(闸所)搬迁建设工程、基层大型修缮项目实施后,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基层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出来。20*年,我局又按照海委“构建和谐海委”的要求,大力开展了和谐单位建设,制定实施了《XX局和谐单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和谐单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意见》中还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构想,提出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和开发XX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做好XX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目前,我局《XX运河志》续修和《岳城水库志》编修工作,开始着手收集整理XX运河及沿河各地文化资料,开展文化标识碑(牌)设置的前期工作。邯郸河务局开展了“明白漳河”课题研究,收集整理漳河各方面的资料,在水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局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职工思想建设、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局上下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基层、进工地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廉政对联、警言警句、廉政短信有奖征集;“廉洁勤政和践行党章”演讲比赛;廉政文化作品展览;“唱响廉政歌”歌咏比赛;楼道廉政文化建设及廉政文化理论征文、“廉文荐读,读文思廉”等一系列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全局廉政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贴近实际、扎实有效,营造出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4、“建家”工作扎实有效。20*年我局工会提出了“三年”、“五年”的基层建家目标,即: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三级局(闸所)洗澡难的问题,五年内实现“三小”规划目标(即:有小活动室、小食堂、小浴室)。目前,全局各基层三级局都建起了小浴室和小食堂,基层“职工小家”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年”建家目标得到实现,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基层单身职工吃饭难、洗澡难和看电视难的问题,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同时,各单位因地制宜,勤俭建家,充分调动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改善设施,添置器材,坚持经常开展活动,“三小”建家目标也提前实现,基本做到了海河工会关于“五有”的要求。即: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作用。初步做到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项目丰富、活动经常,活跃了职工生活,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了基层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年,临西河务局获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今年10月,我局获得“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5、群众性的问题活动丰富多彩。我局坚持把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恢复、建立了工间操制度,开展了“双健身月”活动,即每年利用“五一”、“十一”开展两次“健身月”,进行拔河、跑步、太极拳表演和趣味比赛等,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20*年,我局结合局庆组织了“庆祝XX局建局五十周年职工业余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组队参加了海河工会组织的游泳、篮球、“迎新春”文艺汇演和书法、美术作品展览,选派的选手在全国水利系统职工配乐诗朗诵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较好地展示了我局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20*年,我局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

6、学习型机关建设有声有色。我局在全局系统坚持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争做学习型职工”的活动,机关、直属单位坚持每季度分别制订政治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为培养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学风,营造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学习氛围,20*年9月、20*年3月,我局分别开展了以“读好书、明事理、建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为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初步营造出较浓厚的读书氛围。

7、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局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攻方向,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管理,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局各单位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局10个二级单位全部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邯郸河务局在今年8月份通过了“20*—20*年度河北省文明单位”审查验收,率先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另外,邢衡河务局等5个单位获得海委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三级局中,有30%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70%获得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二、目前我局单位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强。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局文化建设整体氛围不浓,从各级领导的工作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还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挖掘、开发、宣传XX运河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做多少工作,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水文化建设。

2.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层次不高。过去由于我局基层各单位物质条件较差,加之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高等级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一直滞后。截至目前,全局系统47个单位只有邯郸局不久前才跨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高等级的文明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3.文化建设投入不够。我局基层各单位过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机关环境建设跟不上要求,文化建设没有专项的经费投入,文体设施缺乏,创建工作没有保障。最近几年,办公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4.单位之间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局10个二级单位,35个三级单位,各单位内外环境不同,对单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投入不同,造成单位之间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四、加强单位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单位文化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把和谐单位建设作为核心内容,把铸魂、育人、塑形作为基本任务,从而为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

(一)提炼富有积极向上内涵的单位精神,形成单位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理念

XX局系统的各级水管单位,差不多都是成立几十年的老单位,在长期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好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但是,不少单位由于缺乏文化的自觉,对于一些好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炼和升华,还处于自然散漫的状态。下一步,要强化提炼设计意识,把单位共同价值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锻造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提炼具有自身特色、富于积极向上内涵的单位精神,并有目的地加强引导和宣传,使多年积淀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得到职工的理解、认同,并以此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

(二)搞好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转变

要加强单位的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转变,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体系,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推行硬性管理、目标管理,强化考核评比及奖惩激励等措施,使遵守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落实制度的同时注重体现人性化,把职工真正当成单位的主人,体现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从被动管理向自觉管理的转变,使单位与职工之间建立一种“心心相印”的关系,愿意与单位“使命共担、难关共渡、感情共鸣、利益共享”,主动承担工作,既能自主管理,又能团结协作,实现人与单位的和谐发展。

(三)强化学习意识,打造学习型机关

1、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学习是提高的阶梯。一个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本领越大,眼界越开阔,思维越活跃,境界越高远,人个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越能充分体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不再单纯为了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而是一个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组织理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理念,“学习是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本质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丰富学习内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好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鼓励职工努力汲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营养,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二是要立足履行好岗位职责,大力开展岗位培训活动。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三是要鼓励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虚心向实践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锻炼才干,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3、创新学习的形式和载体。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人才”、“读书月”、“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全员学习,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举办学习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讲授水利、管理、经济、文化、法律、时势政治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大家知识次和理论水平,开阔思路和视野。三是举办各类学习研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推动学习成果共享,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和评奖活动,激发职工群众的学习热情。

4、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领导干部的学风,对建设学习型机关影响很大。实践证明,有一个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领导班子,就能带出一支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职工队伍。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机关过程中,要着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把每个领导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干部。领导同志首先要重视学习,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楷模。广大职工也要切实在增加学习的自学性,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在活动中不但学到真知,达到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和谐理念,构建和谐单位

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单位和个人做起,积小和谐为大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贴近发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和谐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达到寓谐于教、寓谐于行的效果。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广大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公众,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自身的心理和谐促进单位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要加强干群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协调、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

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促进单位的和谐和稳定。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畅通信访渠道,保证职工群众充分表达意愿,发表意见和建议,保证他们依法有序地提出检举、控告和申诉。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把信访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平安单位建设,努力避免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五)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体活动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好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如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大型体育场馆,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的提供方便。

要本着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水”字做好“谐心、怡情、健身”的文章。以水或水利为主题,开展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雕刻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演示活动;以水和水域为平台,开展游泳、垂钓、龙舟竞渡、溜冰、滑雪、冲浪等活动,从而使人们在与水和水文化的亲和交融的过程中,增强团结,提高素养,升华思想,愉乐身心。

(六)加强水文化建设,彰显水利工程的文化魅力

水文化是我局水管单位的“特色文化”。通过以所辖河道(湖泊)、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其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水文化的魅力;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水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产品。同时,通过水文化建设,拉近职工与水和水利的感情,增强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高历史文化知识和素养,拓展视野,丰富内涵,提升形象。

(七)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质以及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省部级文明单位创建方面,我局邯郸河务局已走在了全局系统的前列,为XX局系统各单位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他们按照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工程管理与防汛供水等各项业务与创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下一步,鼓励各单位以邯郸局为榜样,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以创建文明单位和争取各种荣誉称号为载体,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效果。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平南县农田水利建设成就及存在问题

平南古称龚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靠藤县,南连容县,西接桂平,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蒙山为界;其地形,犹如狭长的马鞍,横跨浔江南北两岸;年均降雨量为1546mm。全县总面积2988平方公里,辖4乡18镇,总人口为130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19多万人;耕地面积70多万亩。平南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蚕桑等为主。2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58.16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1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6.2%;农民人均纯收入29**元。

建国以来,我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保障,但与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

建国前,我县水利工程极为简陋,只有一些村民利用天然山冲,村边田垌的低洼地建筑小型塘坝,在小溪拦坝引水,在水河利用木石拦坝抬高水位安装天车(筒车)提水等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据调查,建国前,全县共有小塘坝2000处,拦河引水坝150处,天车提水322处,可灌溉面积20万亩左右。但是,这些小型工程的抗旱能力低,而且维修不好,遇天旱常出现水利纠纷,旱灾遍及全县。

建国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和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南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蓄水工程2785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43座,小塘库2730座,控制雨面积955.9平方公里,总库容量5.**亿立方米;提水工程1289座,其中电灌工程328处,机灌工程880处,水轮泵81处;建成灌区渠道总长1872.273公里。建成沿浔江两岸的防洪堤、闸总长95.55公里,防内洪堤、闸总长16公里。正是有了这些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我县农业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南县水利建设具体情况,如表一1所示)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尽管我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时展的角度来分析,特别是从当前我县抗涝抗灾的需要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从当前我县水利工程现状来看,水利设施落后,功能退化

一是工程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目前,我县许多蓄水工程已运行了二、三十年,特别是各大中小水库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多年运行,工程多处出现了老化;此外,全县各地小型农田水渠灌溉工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等等。由于水利工程没有及时进行维修,致使我县农田水利设施没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二是节水技术推广滞后。如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管道灌溉等先进灌溉技术控制面积很小,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防洪排涝标准较低。我县沿江两岸防洪堤经几十年的续建和扩建,虽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但多年来经过多次洪水冲击,不少地方的防洪堤坝出现了老化、堤段欠高、堤身单薄和闸坝漏水等问题。特别是城区防洪能力较脆弱,目前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沿江南、北两岸的防洪堤总长只有7.64公里长(其中北岸3.56公里,南岸4.**公里),大部分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此外,全县各地不少排灌渠道已经严重淤塞,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匮乏,等等。

2.从水利投入来看,我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投劳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

多年来,我县骨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靠政府财政投资和受益区农民的投工投劳。自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村内公益性设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由于受投资投劳机制改革的影响,而我县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县在开展新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和劳力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是受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县农民的水法制观念和水商品意识淡薄,抗交、欠交、缓交水费的农户逐年增多,水费征收工作举步维艰。从我县近几年水费征收的效果来看,平均每年征收上的水费占应收水费的比例还不到2%。水费征收总量不足,直接导致了不少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不能及时付诸实施。

3.从水利工程管理情况来分析,我县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

当前我县大部分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还是沿用着过去落后的管理体制,由集体建设集体管理,这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说水利工程是“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局面。

二、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当前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落后,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先天不足

平南县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而且其维护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单从我县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建设情况来看,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致使我县相当部分的耕地还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据统计,全县农田引水渠道总长为1872273米,其中三面光水泥渠道总长为2**225米,占10.91%;非三面光水泥硬化渠道总长为1118433米,占59.74%;已损坏不能用的农田水渠总长为549615米,占29.35%(如表2所示)。农田水利工程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县在春耕夏插的季节里,近十年来平均每年都有近10万亩耕地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灌溉而严重减产减收,致使农民损失严重。

2.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我县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按测算,维持我县现有水管单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不包括新建水利工程项目在内),每年至少需要正常的维修养护经费381万元。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受数次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县的许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直接加重了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难度,需要投入的水利维修建设的资金进一步加大。然而,据统计,2001年至20**年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总的投入资金是810.25万元(如图-1、表-3所示),平均每年投入的资金才135多万元,远远满足不了我县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的需要。另外,从中央、自治区和市县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的情况来看,2001至20**年都没有明显增幅;与此相比较,中央、自治区和市、县的财政收入增长都在8%以上,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明显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3.农民未能很好的承担应尽的建设义务

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现象较为普遍。据调查,我县目前各乡镇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原有的许多水利工程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损毁严重,致使有些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策

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立足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靠”工作思路,具体要积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我县农田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县要明确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与各乡镇目标考核挂钩,将该项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主要的考核目标之一。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二)采取多种投资渠道,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1.国家、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抓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2.县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县水利部门要积极会同各乡镇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特别是机电站、渠道等基础性设施拟定出分期分批改造计划,根据工程的规模和质量,县级财政予以一定的补助。

3.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好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做好筹资投劳工作,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对跨村的水利工程,可发扬团结治水的传统,采取“一站一议”、“一渠一议”、“一河一议”的办法,统筹解决。

(三)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要根据国务院、自治区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解决我县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职能不清、权责不明和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等突出的问题。

首先,要全力推进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要按照国务院、自治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及水利改革总体要求,区分水管单位性质,调整和规范水管单位管理、维护和经营关系,疏通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目前,我县有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的单位有:田贵水库灌溉工程管理所、六陈水库管理处、官成水库管理所和东平水库管理所等五个单位。现在田贵水库灌溉工程管理所和西江防排所(平南县)已经全部完成了水管体改任务,其他单位的体改工作也正在按照有关要求扎实推进。

其次,要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起农村用水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赢。

(四)抓住实施桂中旱片治理大会战的契机,全力促进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桂中旱片治理大会战,是区党委、区政府立足桂中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桂中地区的旱灾旱情,全力促进桂中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确保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举措。工程实施的项目分布在南宁、来宾、玉林、贵港、梧州等五个市的邕宁、横县、宾阳、兴业、桂平、覃塘以及平南县等17个县(市、区),涉及的旱地总面积31.1万公顷。作为实施桂中旱片治理大会战中的一个重点地区,平南县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全力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1.要认真做好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基础。过去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我县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存在着只讲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需要和劳民伤财的现象。因此要从平南县水利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做好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农业用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等保障。在具体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既考虑长远又兼顾目前,做到分阶段、分重点逐步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极力避免农田水利建设盲目性和短期性行为;要立足我县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水利建设项目:

一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特别是要对直接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的塘、坝、渠、堤和小型水库水毁灌溉设施要进行一次大修复,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二要切实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步伐,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三是要积极推进大中型农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必须客观地看待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状况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决定”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32宇方针的指引下,我市水利建设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中小型水库997座,修筑圩堤4*座,长达1008.26公里;兴建大中型排洪闸60余座;固定式排涝机械保有量132020台/187715千瓦。1998年大水之后,长江干堤121.59公里和鄱阳湖双钟、矶山、南康、郭东、永北等重点圩堤全面进行了整治,抗洪标准大有提高,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和鄱阳湖小流城治理,推进了水保工作和生态建设的进程。一个以防洪、排涝、灌溉的水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除长江干堤和鄱阳湖已治理的堤防以外,还有棉船、江新洲、修河、潦河、博阳河及内湖20多座万亩以上圩堤抗洪标准仍只有10年一遇的抗洪标准;病险水库527座,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排灌设施老化失修,排灌水渠道淤积,排灌能力萎缩,效益衰减;部分丘陵山区水利面貌依旧,有水引不进,水多排不出,山洪暴发一片,连旱1个月一片焦土,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状况不改变,政策再好,科技水平再高,也难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难实现农业在较短时期内向现代化水平迈进。

二、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水利建设所处的形势

一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带来认识上的误区。中央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文件中,明确提出,在三年内逐步取消水利上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村内农田水利建设实行“一事一议”。这一政策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许多农民群众认为取消“两工”就是中央确定的“农民减负”内容之—,所以水利投工投劳积极性有所谈化,政府统管能力有所弱化。这些现象,给水利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使原有的水利发展机制和投入机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农民利益观念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以“利益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农民的现实主义思想更为严重,一般是与自己利益直接有关的事愿意干,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不愿意干,即使是与自己的利益相关,但不能带来直接收入的事也不愿干,给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来了新的难度。

三是农副产品市场冲击带来水利建设消极现象。我国巳经加入WTO,人世后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主要是欧美农产品对我国大举进攻,广泛占领市场,使我们的农产品价格无法上扬,农民收入减少,致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减弱,土地闲置和抛荒现象增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更为消极。

三、积极探索新思路,树立治水新理念

水利建设面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是要强化“统”的功能,改变工作作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群众更加注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效,强制性行政命令已经不奏效,花架子、形式主义的做法必将受到抵制。因此,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开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的组织形式。取消“两工”,实行“一事一议”,决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削弱政府“统”的功能,而是改变过去指令性干预为指导性引导。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到的事情要出面组织和协调,为农民群众做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努力做到:群众有要求要干的事指导搞,有影响防洪安全的事帮助搞,国家批准的项目全力搞。

二是要把握政策界限,讲究工作方法。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强行以资代劳,有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取消“两工”后,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妥善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的投入。水利设施基本建设,应按照“谁建设、谁拿钱”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和上限控制,依靠农民群众的投资投劳,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补助。

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求发展。当前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资金短缺,解决这—难题只有从改革中寻找出路,从改革中谋求发展。首先加快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促使小型水利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滚动发展。大中型灌区要试行农民用水户协会方式,请农民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和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促进灌区良性运行。积极提倡小型工程民建、民管、民营,鼓励和支持个体、联户、法人单位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真正做到合理开发,优先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这一点,我市修水、武宁、*县部分地方已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修水水保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水保开发,取得较好的效益。其次要构建水利建设新的投入机制。“两工”取消后,必须要构建新的投入机制来支持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国家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应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倾斜。二是按照工程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分级负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责任制,逐步建立乡、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金。第三要建立灾害风险机制。为了解决突发性水旱灾害发生后,水毁工程修复和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困难,可以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协定,事先集中一部分资金作为应对各种灾害的储备资金,以丰补欠,建立专帐,以备急用。第四要推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争激励机制。前几年各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都建立了一套评比竞赛和奖励的办法,从小农水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对先进单位实行“以奖代补”,这种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并发扬光大,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持久、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切实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今冬明春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化水利改革,放开水利建设权,搞活综合经营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村民议事制度优越性,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法治水,科学管水,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创水利建设的新局面。

在抓好长江于堤、鄱阳湖重点工程续建验收工作的前提下,抓紧市区防洪治涝工程日元贷款项目和瑞昌市、修水县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重抓以下几方面:

一是把病险工程除险保安作为重中之重。全市现有病险水库527座,是当前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从今冬开始利用几年时间,相对集中财力物力,力争摘除病险水库的“帽子”。今冬明春主要完成湖塘、横港、云山3座中型和27座小(一)、(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二是着力搞好排灌工程续建维修和配套。继续搞好柘林灌区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和大港、张岭、长垅、云山、红旗、余家堰等5000亩以上灌区配套,抓好排灌站维修更新改造和渠系配套。

三是完成平退圩堤巩固工程建设。全市平退圩堤254座,其中双退64座,单退190座,6月底以前巳完成双退58座,其余工程今年底必须全部按设计要求完成巩固工程措施。

四是搞好水土保持,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步伐。以修水长治大示范区水保重点治理为龙头,以长江中上游和鄱阳湖水保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市水保综合治理和生态小流域、精品小流域建设,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万亩。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8

今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的特大持续干旱牵动了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特大旱灾给我们的思考是:我市属于*贫困县市,90%的土地都是靠天吃饭,面对旱灾,我们引以为戒的思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下滑、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亟待提速。

而我市又是一个*县市,土地资源比较紧缺,近年来,不断遭遇天旱,损失严重,部分农作物绝收减产,而90%的库、塘、堰、渠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农民因陋就简修建的土石结构库塘,因年久失修,大多数出现病险危状态,有些因淤泥冲积已失去蓄水作用。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政府和民间投资增加不多,农民投工大幅度减少,投入下滑更为明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笔者认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离不开投入,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各级政府首先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把农村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当前按照我国国情,不可能将列不上小二型以上的水库靠政府包揽除险加固不现实,完全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也办不成。因此,农田水利必须尽快建立新的投入机制,转变过去以农民为主的方式,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它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水利发展建设基金。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水电企业及在建电站安全生产排查治理情况

1、要求各水电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汛期落实防汛值班制度,雨季加大巡查力度,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工作;

2、对倮马电站,由于压力管道线工程存在高差大,坡度陡的实际情况,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避免由于土建和管道安装施工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对厂房工程尾水出口配备应急沙袋;

3、对各在建水电站的弃渣场地应及时进行防护处理及绿化恢复,确保施工区的水土保持;

4、

对各发电企业,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汛期防汛值班工作,特别是对压力前池、引水明渠坝体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电站安全渡汛;

5、各在建水电站,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严防施工造成附近村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二、犁地坪水库安全生产排查治理情况

犁地坪水库坝体填筑已达到渡汛高度,对安全生产作了进一步要求:

1、进一步履行好安全生产责任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汛期安全工作,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3、对上坝公路存在的安全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罐浆平洞的开挖做好安全防范,施工中要有预防安全事故的预案;

水利调研报告范文篇10

自党的**大以来,在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厅直各单位党组织按照**大精神和《党章》的要求,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和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基层党支部目标管理和党员队伍目标管理工作,坚持基层党支部的按期换届选举,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建设,从而保证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机构改革之后,厅机关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在调研中普遍感受到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厅机关各党支部对党的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过去认为是“虚”的观念有所转变,认识有所提高。但是,一些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和机关支部对新时期党的工作体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体现在工作实绩和效果上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在新形势下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上比较迷茫,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现将我们调研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解决的措施等报告如下: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务”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党组织、厅机关有的业务处(室),对党的工作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行政业务、轻党建工作,特别是一些行政领导和部分支部书记,认为我们是经济业务单位,工作中心是业务为主,党建工作是支流,不是主体,忽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疏于过问,致使有的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个别党支部形同虚设,党员教育管理放任自流。

二是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呆板,与党员的要求脱节。现在组织生活内容太单一,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让人感觉枯燥。组织生活的形式太单调,坐在机关会议室集中学习,开会读报,让人乏味。既使学习,也显得内容空洞,不结合实际,读书读“封皮”,看报看“标题”。组织生活的时间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出差不易集中,造成学习时间不固定,有空就学学,没空就不学习。甚至以学理论、开大会代替组织生活学习,对党内学习不感兴趣的党员常以各种理由逃避学习。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淡。现在有的单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淡化,人与人关系冷漠。领导干部或党支部书记忙于事务性工作,完成业务工作目标,抓工作中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这无疑是对的,但忽视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活动,不深入了解所属职工党员的思想情绪,不善于化解同志间思想、工作矛盾,不关心职工党员生活疾苦,干部与干部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很少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甚至当职工或党员主动要求与领导“摆谈”一下,领导都以工作忙或没有时间推掉,事实上造成了领导干部与职工之间关系冷漠、心思不一的局面。

四是明哲保身,怕得罪人的思想抬头。有的党员或领导干部,他们对待工作、处理事务变得圆滑和世故,工作当“老好人”,处事当“好好先生”,面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敢揭露和纠正,害怕同违的原则和纪律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中,他们尽可能保持沉默,如非要表态,或说不了解情况或发表模棱两可的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很难开展起来。

五是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尽人意。有极少数党员,有些还是领导干部,平时不太注意自身形象,党性修养和自身要求较差,在群众中威信不是很高,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够,这对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党支部不敢大胆管理,支部书记说话的“底气不足”,弱化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六是党支部的活动经费缺少必要的保证。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党员,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但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留存的50%党费除订一些报刊杂志外,显得非常有限,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

七是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支部书记有职无权。支部工作如果没有行政负责人同意,就无法开展或开展非常困难。这在业务厅(局)或自收自支的水管单位表现比较突出,特别是遇有其它工作相冲突时,就往往以牺牲支部工作为代价,党政一肩挑的情况较好些。

八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党员个人素质有待提高。现基层单位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较低,业务能力较弱。特别是综合能力欠缺,面对一些复杂情况、交叉知识,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如把这些放在具体岗位上,带到实际工作中去,作用发挥就不明显、不突出了。

上述存在的八种现象虽然不是我们工作中的主流,更不是本质,但的确是目前一些基层单位和领导机关存在的客观事实。如果不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就会削弱党的事业,消磨我们意志,阻碍水利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入手。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由于存在行政、事业、企业等单位的性质、工作对象、目标任务不同,单位风气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特点,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从单位的工作思路上看,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重业务工作,轻党建工作的观念较浓

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本质上都是强调一方面的重要,无限夸大其作用。我们只要一说到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为了经济发展”冲淡“两手抓”、“两手硬”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作用。诚然,水利部门是经济业务厅,工作的重心是发展水利,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和水源支持。但是不懂得、不认识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忽视党的建设,轻视精神文明作用,发展下去必然造成“一手硬”、“一手软”。这好比弹钢琴,必须十个指头全部调动起来。如果仅用一个指头,就不能弹出一首和弦的声音,合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二)从个人的思想意识看,是拜金主义、观念保守在作崇

一些人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金钱主义”、“唯我主义”、“价值主义”思想影响较深,视关心群众、热心基层、心系职工为组织上的事、别人的事。其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跑关系、搭阶梯、跑上层。这种人无所谓群众评价,领导的好恶才是最重要的,把个人价值、成长进步押在领导上。二是思想观念保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根深蒂固。面对单位的落后和职工困难,不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改革发展思路,主动求变,扑下身子抓落实,而是寄希望于上级单位扶持、上级领导给项目、给资金,思想和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三)从工作作风看,文山会海还有市场

个别单位和部门还热衷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工作安排上沿袭一些老作法。各种会议、通知、检查层出不穷,使基层单位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特别是机构改革之后,在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有时候,上级单位几家部门通知开会,都要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参加,基层单位党务干部大多数是兼职,一天之内,既有人事会议,又有党建开会,还有纪检例会,不知怎样参加为好,搞得下面干部不知云云,无所事从。还有些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整天忙于应酬,往往以工作忙为由,不参加或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支部学习,对他们在机制上又缺乏一些必要的监督,在基层已不是个别现象。

(四)从组织生活内容看,形式和内容太按部就班,缺乏与时俱进

现在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基本上是一个模式,集中学习,无所收益。但从我厅系统情况看,还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一是水管单位由于点多、站广、工作分散、党员不容易集中。加之每年的保灌和防汛,岁修任务重,水费征收困难,人员分散在各个站段,在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时间上就不容易固定;二是科研院、学校由于人员相对集中,工作性质较为单一,在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时间上相对得到的保证条件好些。但是,组织生活的内容空洞、形式较为单一,应付成分很重,针对性不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多。三是企业、经济实体单位,工作性质的分散(党员骨干经常派驻到工地)流动党员多,突击任务重,经济压力大(找工程,完成经济指标)的特点突出,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时间上显得很弱,经常因为工作忙冲淡学习。同时,企业党员和职工对政治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四是行政机关、带行政的职能局由于工作性质明确,办公地点集中,人员固定,文化素质较高。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有专门机构,专(兼)职人员抓,主客观条件较好。因而,在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时间上有一定规范和制度。但在厅机关的一些专业处(室),虽然配备了党支部书记,但大多数是行政处长兼任,处长忙于业务,经常出差在外,客观上也造成支部工作脱节,组织生活时间无法保证或经常性做得不够。

(五)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

一是领导机关中因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多,职务级别高的人也多,谁管谁、谁教育谁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加上机关干部强调工作忙,学风不浓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一些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差,理论水平不高;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趋利性和利益的多元化、竞争性日益显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无法以物质形式衡量、鉴定的特点,使一些部门忽视或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三是“一手硬、一手软”或多或少在思想上存在,有的一味埋头抓经济,搞业务,以为“一俊”可遮“百丑”;有的视思想政治工作为“陪衬”、“装饰”,做思想政治工作应付,很少投入真情;四是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方法手段简单化。有的机关对干部职工教育少,引导少,帮助少,管理少,没有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致使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化,造成有的干部贪图享乐,吃喝玩耍过度;有的搞小团体主义,称兄道弟讲哥们义气,不珍惜同志缘份,不注重团结,把感情上的亲疏好恶,转移成为工作上的支持或否定。

上述种种原因,归结起来,还是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党性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思想错位等造成的,它严重侵蚀党的机体,造成党组织生活的不正常,影响干群、党群关系,制约单位和行业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进行解决。

三、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精神,在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机制上采取有力措施,真正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形式,把党支部作用和党员作用体现出来。

(一)对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时间的改进意见

在调研与座谈中,大多数党员认为,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再满足于计划经济时代条件下传统组织生活。从内容到形式,在从时间到机制,都必须创新和改进,有的放矢抓工作。要结合新时代、新内容、新任务、新特点,采取既灵活又多变的形式,增加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创造力。这样,党支部的工作才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是要根据我厅工作实际。水管单位人员分散、点多面广,站、段、厂大多建在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地方,人员不容易集中。厅机关和直属有带行政职能的单位、科研院(校)事业单位人员又相对集中。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有目的性、针对性抓好这些内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组织生活的内容现在太单一,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显得枯燥无味,应该切实加以改进。把学习文件、了解上级精神与学现代知识、学业务、学法律、计算机知识等结合起来,增加组织生活内容的广泛性。

三是在组织生活的形式上要勇于创新、大胆创新。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请专家教授讲大课的形式,到爱国主义基地、相关单位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支部相互走动学习,确定专题,组织宣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参观学习,自我教育,谈心交心,融化感情,进行座谈,征求意见,完善机制,奖惩兑现等多种形式,这样,支部工作显得形式灵活,相互交流学习,更具有吸引力。

四是在组织生活的时间安排上,一年不能少于12次。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原则上要保证每月一次,遇特殊情况,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采取小集中、以会代训的形式学习,特别是对分散流动党员的学习,要集中一些时间,相对固定学习,否则,无法保证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学习。

(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要与时俱进

在这次专题调研活动中,我们感受到基层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明显的,党员队伍总体是好的,在工作、生产中体现的作用是突出的。特别是在危难之际、关键时刻往往经受得住考验,起到突出带头作用。如玉溪河管理处横山庙电站党支部在党员目标管理与考核竞赛中提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口号,阿坝州水文分局党支部在党员队伍建设中提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颗钉子”的口号,人民渠一处进水口电站根据党员分散的情况,提出党员分片包干责任制的口号,这些都为党员如何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做出了好的样子。党员的整体形象群众反映较好,在直属单位、厅机关往往起到骨干领头的作用。据统计:每年工作评比表彰中,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各种先进突出人物、党员人数就占90%以上。

1党支部作用发挥要与时代要求相符合

一是党支部作用发挥好坏,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支委一班人自身作用的体现,核心又在支部书记垂范作用、率先作用,或者说是人格力量。这次我们在基层调研,凡是在抗洪抢险中,勇救落水儿童、献爱心、关心儿童老人,身先士卒,好人好事涌现不断,风气正、作风好的,大多数是党支部工作开展有序、党员教育管理好的支部。

二是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水管单位的一些站、段、厂、所,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人员矛盾多,多年解决不了,影响工作生产上不去。但是只要配好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自身过硬,带领支委一班人模范开展工作,就会改变单位或站段的面貌,工作学习就有声有色,从后进变为先进。这说明党支部书记在单位、基层中的“团聚”作用、向心作用十分重要。

三是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还表现在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提高,要教育好别人,首先是自己知识能力要提高,既要以情,还要以理,把关心党员的生活学习放在首位,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同时,作为支部书记,自身的廉洁清正,才能带动和影响支部的其它党员。

四是支部书记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积极开展思想斗争,要坚持讲政治、讲正气、讲正义,不能当“老好人”、“和事佬”。

五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支委一班人的集体智慧作用。支部书记要做到有职有权,特别是要有监督权、建议权。上级党组织要充分尊重支部书记的建议权、评议权,使支部书记正确履行职责,真正做到“党委管帽子,行政管票子”。

2党员作用发挥既要教育又要引导

一是支部组织生活,党小组生活会要开展经常的思想教育,党员、群众交心活动,随时提醒自己是党员,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忘掉党员身份,在工作、学习上体现党员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思想作风。

二是要提倡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只讲奉献,只讲付出是不合时宜的。但处处讲利益、讲享受也是片面的,要把二者有机结合,把精神和物质有机统一,树立“大家”有了,“小家”才有的观念。

三是基层党员的个人素质要提高。现基层站段一些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较低,结构也不尽合理。今后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年龄、文化、业务能力综合因素,适当的时候要压压担子,给予一些必要考验,保证党员的个人质量。

四是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要同步跟上。一方面,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生活、思想作风、工作业绩的管理,协助行政负责人抓好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另一方面,党组织还要参与干部的考核、考查、民主评议、奖惩等工作,对干部使用、提拔提出意见或建议,做到既管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又参与行政干部民主管理,“党风监督、党管干部”不能流于形式。

五是要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对于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挖掘整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宣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掀起在厅直系统“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

六是要用人,首先要关心人。这次我们在调研工作中,专访了厅属单位24名党务专职干部,他们反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许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如党务干部待遇问题、职称问题无法解决,党务干部很少交流使用,至使相当部分的专职党务干部不是很安心党务工作。急切盼望交流到业务处(室)去工作。这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党务干部工作既辛苦又清苦。要做好基层党务工作,搞好组织建设,必须考虑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工作待遇上留人,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否则,素质高的干部不愿意交流到党群部门工作,既使在这个岗位,工作也不积极、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