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内部审计的难点及理论探索

时间:2022-03-02 02:41:11

导语:供销社内部审计的难点及理论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供销社内部审计的难点及理论探索

本文作者:李金婷工作单位: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监察审计室

供销合作社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难点

供销社企业推进内部审计转型的实际情况来看,实现有效的转型,仍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过于局限目前,供销社为了管理系统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工作是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有的供销社已经采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系统企业进行审计,由内审部门复核审计结果,这些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实际上减弱了内部审计的许多职能作用,无形中降低了内审部门的权威性。因此,供销社的内部审计仍处于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的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二)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纳入企业重要活动现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现象严重,许多供销社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实质上把内部审计置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内部审计没有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是供销社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没有独立性,更不用说权威,内部审计被看成“聋子的耳朵”。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没有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不能发挥其事前、事中审计的作用。(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审计技术落后从供销社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方面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突出表现在财务审计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对管理领域则不太理解,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悉,而对其他专业则很少涉及,缺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信息技术,管理沟通等所要求的胜任能力。因此,供销社的内部审计主要还是事后审计,还不能完全做到事前、事中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业流程不熟悉,对管理上不完善的环节把握不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现阶段,供销社内部审计很多仍采用现场审计、抽查审计、全面审计等技术方法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统计抽样、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方法,灵活多样地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需要,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造成审计时间长、审计反复的情况时有发生。(四)内部审计的观念、方法落后内部审计观念落后是供销社内部审计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供销社的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目的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经营效益、效率上来,只是保证企业的现有价值,没有起到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把事前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并重起来,对于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决策,内审部门不能有效参与其中,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供销社的内部审计还很多停留在手工操作,仍然以手工查帐为主,致使审计工作严重滞后,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全面经营活动情况,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也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供销合作社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理论思考

随着供销社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深入改革和体制的创新,内部审计要从各方面加快全面转型,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一)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内部审计工作要逐步从传统的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方向转型和发展。内部审计强调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并不是完全忽略财务审计,强调关注过程也不是完全忽略结果。进行风险导向审计,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前提要求是财务会计信息是真实的,不存在重大财务错报和侵占资产的舞弊行为,所以事后的财务审计是必要的,是一项日常性的基础工作,要普遍深入开展,通过财务审计掌握企业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确立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目标。转型后的内部审计应该两者“并重”,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同时,发现问题并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既能使审计结果相互印证;又可以提出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容易使风险及时得以控制。(二)在服务企业中实现内部审计的转型供销社内部审计必须坚持以企业内在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增值服务为最终目标。内部审计的转型唯有关注企业目标、关注企业的发展问题、关注企业绩效才是立足之本。内部审计在预测防范风险,提高企业风险预警能力的同时,必须把增值的目标放在首位,为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内部审计要注重在强化财务管理、减少支出方面找增值亮点。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和大额专项资金的审查,防止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向,控制投资的合理性,保证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同时,关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促进企业整合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三)加快内部审计定位的转变供销社内部审计全面转型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上,内部审计应以服务为根本目的,以服务于供销社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为宗旨。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其职能自然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向发展。这样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管理+效益”功能。同时内部审计的内容也从财务领域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拓展,工作重点也转变成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资产买卖等重大业务活动的审计、管理活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四)推进内部审计目的、内容、方式、手段的转变以前供销社企业改制重组,审计工作主要是防止社有资本在改制中不当流失。在当前形势下,供销社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扩张以做大做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企业的责任由保值责任转化成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内部审计目的也转变成为企业增值服务,做到企业风险在哪里,内部审计就跟到哪里。这种发展和变化的实质是内部审计目的重大飞跃。内部审计要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要从企业整合资源加快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由于审计目的转变,内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转型,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审查,而是全面的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检查,内审方式、手段要推广计算机审计的使用,以适应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展变化。(五)提高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实现风险导向审计近几年,供销社企业为了拓展经营空间和抢占市场,不少企业大量设立经营网点和分、子公司,跨省、跨地市的经营情况较多,也有不少跨越原供销社传统行业,内审工作量越来越多,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应该创新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要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引进内部审计软件,在平台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查帐法,充分利用风险评估,内控测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评价;要改变内审人员的构成,不仅要有精通财务和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熟悉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及时地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