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时间:2022-01-19 08:47:32

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全国各行业都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从责任、绩效和控制等多角度为出发点,围绕财务收支、内控的建立与执行、制定和执行重大决策等三方面的内容,来做好审计工作。

关键词:新常态;审计;责任;绩效;控制

0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与经济责任相联系的一种审计形式,主要是指审计组织对审计责任主体应负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查、鉴定和评价活动。其“经济责任”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基于特定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经济责任审计是以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促进责任落实为核心的审计监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2003年以来,国资委先后颁布了多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当前,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国企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着不少难点和问题,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价值创造理念的应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董事会的业绩考核、国有资产安全、职务消费控制等工作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建设、分类考核与任期激励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2010年中办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2014年7月七部委《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出台,体现了新常态下的新审计,各行各业都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仅对离任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同时开展任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2013年,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共审计4万多人,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3.9万多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940人。2014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完成31063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问题金额2142亿元。其中,负有直接责任的违法违纪问题金额416亿元;负有直接责任的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0亿元。和总理都多次强调: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要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结果,也要审计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是结果审计与过程审计的结合;要切实转变单一查账、单一地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方式和思维习惯,善以综合绩效审计的理念和良好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来开展工作;坚持界定责任与推动发展并重、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并重,过程跟踪与事后监督并重。

2审计评价依据和主要流程

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依据主要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预算、计划和合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的意见;其他标准。企业领导人员所在企业应向审计组提交的材料包括:①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年度工作总结;②年度经营计划、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相关考核指标;③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历年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经济活动分析资料;④与重大投资、担保、资产处置等重要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协议及办公会议纪要(记录)、档案等资料;⑤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⑥有关经济遗留问题及其处理情况、重大诉讼事项;⑦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查证资料;⑧审计组人员认为重要的其他资料。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首先得召开审计组进点会议,开展审前调查与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审计取证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才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与征求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企业意见。

3经济责任审计的审查内容

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检查所在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以及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定情况等。

3.1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重点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真实性审计,重点审查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完整,账实是否相符,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是否完整等。合法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收入及成本费用等问题;②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随意改变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以及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问题。效益性审计,重点审查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等方面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盈利能力状况审计。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能力。(2)资产质量状况审计。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占有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在资产质量状况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不良资产审计。应当按照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职责、任职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责任。应注意核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以前存在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消化的任期以前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以及任期内因客观因素而新增的不良资产。(3)债务风险状况审计。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4)经营增长状况审计。主要通过市场拓展、资本积累、效益增长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资本增值状况以及发展后劲。

3.2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情况审计

审查企业领导人员所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结合企业领导人员的职责要求确定其在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中应承担的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应当注意审查以下内容:①内部环境。审查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是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效制定和实施;②风险评估。审查企业是否能够及时识别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是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等;③控制活动。审查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有效,能否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④信息与沟通。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是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能否在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及时沟通和反馈,是否建立反舞弊机制等;⑤内部监督。审查企业是否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是否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等。

3.3制定和执行重大决策情况审计

审查在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重大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动作事项(以下简称“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是否建立健全,经济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及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等内容,明确企业领导人员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应负的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1)是否建立了“三重一大”事项机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未经决策机构集体讨论、由企业领导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的问题;(2)重大决策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3)重大决策是否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或审批,所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是否存在损害本企业利益的条款;(4)重大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地执行,是否明确了具体的实施管理部门,有无进行过程监控;(5)重大决策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决策方案中有无预防和控制风险转化为损失的应对措施,决策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有无给企业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等。关于重大决策问题,主要得关注以下几方面,即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资本运作、重大资产处置、大宗物资(服务)采购和重大担保借款等事项。

4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拓宽审计视野,以责任、绩效和控制等多角度,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适应新的战略发展需要,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保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池至路 单位: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