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研究

时间:2022-04-29 03:48:18

平面设计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研究

摘要:在平面设计中,图形的符作为构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起着传达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图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详细阐述了图形的符号对视觉传达所具有的意义。与此同时,从视觉传达的特征出发,从反面对平面设计中图形的符号视觉传达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形符号;视觉传达

一、前言

在视觉传达中,平面的符号即视觉符号。而这符号诞生于平面设计。认识和了解平面设计、明白视觉传达的基本运行内容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对平面设计中图形的符号视觉传达研究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平面设计、图形符号和视觉传达三者的关系,可以更加明确三者的定位,从而更好的运用三者,达到预期效果。

二、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指的是以“视觉”作为和受众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设计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创造符号、图片和文字等,并且对它们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美感。由此当作传达思想和信息的内容。

1、平面设计的特征

平面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地铁里的广告文案、我们使用的商品的商标、包装图案、我们随手翻看的杂志、书籍、演唱会的海报、门票等等,都有着平面设计的参与。符号元素的组合和多种元素的融合是平面设计的主要特征。同样款式的广告牌,换一个颜色符号、或是换一个字符,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前段时间被刷屏的中国元素版Nike运动鞋,就是将代表中国的独有符号加入了运动鞋的平面设计中。这又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符号的不同组合,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2、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随着平面设计近几年来的蓬勃发展,平面设计者们不再满足于只是给予受众“美”的感受,而是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在平面设计中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组织也期望利用平面设计传达自己的组织准则和氛围。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者在不断的摸索氛围的营造和信息的传递。平面设计主要由创意、构图、色彩三个要素构成。现在创意被抬到越来越高的位置。如果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那平面设计很难脱颖而出,抓住受众的眼球。而创意不是一味天马行空的想象,这需要设计者对方方面面的研究。例如对当前社会潮流和趋势的把握、对受众心理的分析以及受众所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和创意比起来,构图和色彩显得不那么重要,但是组成形成应该有基本的合理性和美感,应该与创意主题相一致。

3、平面设计中的图形符号

符号学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感知,即被传递者能够体味到符号背后所附有的含义。从60年代开始,所有的形式论都被并为符号学的门下,从另一种意义来说,符号学是形式论的集大成者,它是所有形式论的并集。图形符号即以图形为主要特征的符号的一种。一般情况下,简明的图形符号承载着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讯息。例如,转角处的箭头、毒药的骷髅头标志等,都是在给看到的人们传递信息。起到指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平面设计中的图形符号相对于简单的图形符号较复杂,具有更多的信息的延伸和内涵。图形符号是在人们进行记录的一种方式,它产生于文字之前。也就是说它和现在的文字一样,拥有同样的记录、传递信息的属性。它可以按照在生活中的运用习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图像符号。即最简洁明了的一种方式。例如我们在公共卫生间可以看到男女字符,也可以看到画着裤子的男性和穿着裙子的女性的标志。这就是最常见的图形符号。第二类是象征符号。在母亲节的时候我们都会送上康乃馨,情人节的时候我们会给自己的爱人送上玫瑰花,这也就是说康乃馨和玫瑰花是象征符号。康乃馨象征着对长辈的爱,玫瑰花象征着对情人的爱。第三类则是指示符号。在生活中同样屡见不鲜。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教室方向的指示牌,在旅游的时候也会看到经典路径的指示牌,在公司里也有安全通道的指示标志。其实这三类在一定情况下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并不能清晰完整的区别开。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者致力于用一个图形符号代替长篇大论的文字来传递精神和理念。服务于受众,让受众更加快捷的获取信息。这对设计者和他所设计出来的图片符号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熟练的运用图形符号的三个种类可以增添趣味性,逐步深化和推动图形符号的创新,更好的完成作为图形符号的“使命”。

三、视觉传达的概念

1、视觉传达的通俗理解

视觉传达兴起于19世纪中期欧美的印刷美术设计。而它的术语的第一次流行则在世界设计大会上。对视觉传达的普遍定义就是告知于人的平面设计。在设计者的解释中,视觉传达是指通过或平面或其他方面的设计,将自身所承载或想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想要传达的人,即受众。企业普遍希望视觉传达把企业的商品变得有标志性,例如一看到屈臣氏就可以想起他们Watsons的商标和青蓝色的主色调。在这里,颜色符号和字母符号都是商品的符号化的表现。

2、视觉传达的内容

视觉传达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基本的大类有字体、包装、标志、图像、书籍和广告、影视的设计。视觉传达的定位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这也是和平面设计进行区分的一个关键点。

3、视觉传达的传播目的

视觉传达作为传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其目的和传播的目的大同小异。只是基于它为现代商业服务的定位,和传播的目的有一些细小的差别。视觉传达服务于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传播目的。但传递信息的是一个显著的共性。

四、视觉传达与图形符号的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设计者如果不紧紧抓住当今社会的潮流,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很容易被淘汰。视觉传达作为一个走在社会前沿的行业更是如此。在这个行业中,时间和社会的变化有了更新鲜的涵义。视觉传达与图形符号的关系也在急速发展变化着。

1、图形符号的创新带给视觉传达的新感受

无论什么事情,如果将其中的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就会有不一样的独特感受。例如一条狗在医院咬死了一个人的新闻,如果将新闻报道的要素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排列成一个人在学校咬死了一条狗,这样就会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给读者不同的感觉。但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所以不可能将新闻元素进行随意改动。可是视觉传达就不一样了。视觉传达鼓励创新,鼓励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且没有种种限制,这就给了设计师一个良好的暗示。那就是大胆的将图形符号的元素进行重新的排序和组合,有时候可能一个颜色符号的改变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图形符号的优秀设计有利于视觉传达效果的达成

根据调查显示,简洁明了的,概括性强,以人为本的图形符号更多的受到大众的欢迎。正如一条信息,人们喜欢自动去掉无用的信息,直接得到信息的核心内容。作为有效信息的承载者,图形符号也应该把这些作为自己的重要标识和原则。但单纯的信息传输显得生硬且单调,与现代社会蓬勃的生机格格不入。所以一些设计师的优秀设计在简洁明亮的传递了信息之后,还可以彰显所在组织的特征,迎合社会蓬勃的生机。这些优秀的设计有利于视觉传达效果的顺利达成。

五、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的关系

1、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有相似之处

在很多设计师的定义中,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首先,二者都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手段,他们都是利用图像符号进行预期传播目标的达成。二者对传播信息的手段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在一些情况下,平面设计是包含于视觉传达之中的。其次,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都是以视觉的感知为传播的介质的。视觉作为受众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是传达效果的重要评判标准。最后,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都有自己的预期目标,并且利用各自的手段和方式来达成。这个特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自己的预期目标并且会用各种手段努力达成的。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运用手段的相似性。

2、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的差异性

首先,望文生义平面设计的方式仅限于平面,而视觉传达的范围更广泛一些。平面设计也许仅限于二维,视觉传达的设计则可以涵盖三维立体、四维虚拟等等。其次,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的传播承载体不同。平面设计更多的承载体是二维平面,而视觉传达则有视频等多种方式。

六、平面设计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对大众审美的把握。很多设计师自己想法很多,但是设计出来的东西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就是因为审美不能让大众所接受。第二,很多作品的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反而忽视了其最主要的内涵。这就要求设计者应该突出主题,不要让纷纷扰扰的华丽辞藻遮盖了最初的本心。应该做到,重视边边角角的细节,更可以让受众一眼抓到重点并且领会涵义。第三,注重作品中的深层涵义。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抵制不住各方的诱惑,做出来的作品浮于表面,不具有深刻性。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关注,但是经不起推敲和时间的打磨。这就要求设计者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为作品注入深刻的内在含义。让作品可以历久弥新,一次的回味有一次的赞叹。

七、总结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充分理解了平面设计、图形符号和视觉传达各自的涵义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且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在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受众角度向设计者道出了对于优秀作品创作的理解。作为设计者,应该增强知识储备,在充分了解这三者的各种运用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审美和创新精神,做出更多优秀的设计,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社会。

作者:魏蕾 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

[1]翟琰.符号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美学表现.《美与时代(上旬刊)》.2015年8期

[2]陈敏.平面设计中的符号艺术与表达.视觉形态创造.湖北美术学院.2010(学位年度)

[3]郑天一.隐喻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3期

[4]崔晓娇.对平面设计中图形符号的探究.《商情》.2012年50期

[5]陈志鸿.语义与象征:现代名人肖像图形研究.平面设计.南京艺术学院.2014(学位年度)

[6]王若鸿.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意义探析.《美术大观》.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