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微课程设计探究

时间:2022-05-16 09:51:26

碎片化学习微课程设计探究

摘要:碎片化学习是一种深受学习者欢迎的非正式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推动了微课程的迅猛发展。在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必须结合碎片化学习特征、学习环境、学习者需求等诸多方面,合理规划,使其高效支持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最大程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能。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课程;设计;交互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新媒体的便捷性、多样资讯的离散性以及学习者阅读方式的随意性,使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始学习,正是由于学习者学习的间断性,决定了其知识获取的时间和途径是零碎的,微课程刚好迎合了碎片化学习背景之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顺应了多元化知识传播的发展。

一、碎片化学习概述

碎片化学习是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多样化媒体挖掘有意义的知识碎片,再次进行整理、加工和重构的过程。碎片化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者学习零碎知识整合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思维完成聚合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者与某个知识点完成有效交互的过程。相比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时间短、知识点单一,是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学习的学习方式。1.碎片化学习环境分析。(1)信息时代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环境支撑。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并以爆炸式速度增长,信息的存储容量亦随之扩充,学习者将面对若干零碎学习资料的集合。大数据时代下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被形象地称为“知识碎片”,破除以往“体系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模式,若干的碎片信息构建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碎片时间,在若干的学习信息中“迅速检索”出有用的学习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吸收。(2)新媒体加速了碎片化学习进程。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新媒体的诞生,数字广播、数字杂志、移动电视、触摸媒体、智能手机等种类繁多的媒介都向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是移动媒体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在线人数增长迅速,无形之中为学习者可以有效利用以往无法利用的碎片时间随时开始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学习者拥有的零散时间,成为借助新媒体发展而获得的碎片化学习时间。(3)碎片化阅读方式为碎片化学习拓展了新空间。随着信息的多样化和人类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学习者的阅读方式和学习途径也随之改变,碎片化学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学习者面对若干知识碎片自主选择有效的内容完成学习,是学习者补充自身学习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许多的学科领域出现了专业的微课程资源研发机构,研发出“微课”“微视频”等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呈现出优质、充足的学习资源,优化了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环境。2.碎片化学习特征。(1)学习者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可以实现与学习空间的有效衔接。媒体数量日益增多,加上媒体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学习者可以随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进行碎片化学习。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不再是传统的大模块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也不再是以往大块或者完整的,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碎片时间,选择更适合自己、更便捷的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随时开始按需的无缝学习。碎片化学习时空与种类繁多的移动媒体更易于满足学习者学习时间和形式的灵活性。(2)碎片化学习顺应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碎片化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支配之下,学习过程发生在整体化学习难以实现的碎片化时间。学习者能够随时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和学习环境开始选择性学习。碎片化学习具有能够化解学习内容难度的优势,可逐渐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二、微课程与碎片化学习

微课程是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微课程的特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者可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随时开始学习,同时还可结合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度,从而满足学习者碎片化的学习需求。1.碎片化学习为微课程提供了应用市场。微课程作为学习者的日常网络学习资源拥有如下优势: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文本型资源,微课程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帮助学习者把已掌握的知识与即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关联;另一方面,微课程可以提升情境化知识的传递效率,不仅可帮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复杂的知识点,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习者多种学习风格,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能。2.微课程能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需求。微课程属于微型化资源,每个微课程的学习内容少,学习时长相对于以往的教学视频课程明显缩短,更加贴近学习者在的碎片化学习情境,微课程的具体讲授内容通常是结合各个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结束学习每个独立知识点的教学微视频后,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关联,提升学习者学习思维的结构化。由此可见,微课程可以为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情境下提供适宜资源,有效满足学习者的资源需求。3.现代信息技术为微课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类视频的应用与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可接入带宽,各类视频的大范围应用具备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突破了在大压缩比状态下,最大限度确保视频画面可以高质量播出。随着互联网支持实时视频播放的流式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视、音频呈现的各种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问题得到了解决。多元化智能学习终端设备的大规模运用,进一步优化了微课程的移动技术环境。

三、碎片化学习视角下的微课设计

1.设计原则。(1)情景性。碎片化学习视角下的微课程由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有限,需要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学习者的兴趣与专注力去关注某个知识点,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之初要注意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情景创设。可从社会上某一关注度高的话题入手对相关的知识点由浅入深讲解,将学习者带入某一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式思考和问题解决,以帮助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进程中跨情景运用。与此同时要注意提示学习者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对关键问题的深入理解,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在情景性原则运用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学习者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也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实景体验经历思维的演变过程。[1](2)体验性。学习者日常可以结合自己的碎片时间,反复学习微课中的内容,在反复的知识点强化和思考的过程中,能拓宽学习者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逐渐驶入最佳的学习轨迹,有效加强学习者学习能力对于微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微课程在制作之初,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相扣,同时还要兼顾学习者学习需求,以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学习者还需要在日常的碎片学习中构建起自身的实践与课程知识点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因此微课程制作的最初阶段,在案例选取上需要难度适中,学习者不仅仅能够理解和模仿,甚至还可以实施其中的某个环节,指导学习者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与效果。(3)启发性。任何一个微课程在设计之初就应当避免陷入知识点简单罗列堆积的误区,避免把微课程复制成动态的电子课本。启发性原则具体应用于微课程设计中,可以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前、中、后阶段设置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引发学习者的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并列式的问题可反复提醒学习者该知识点的重要性并且需要理解、掌握。递进式的问题可设置在微课程的前、中、后阶段,逐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启发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深入思考并举一反三。(4)可视化。微课程通常是以图像动态呈现教学内容。以往传统的纯文本教学传递给学习者的知识点相对笼统不易理解,尤其是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使用文本教学,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在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尽量化笼统为具体,将文本、图片、多媒体呈现于一体,有效发挥可视化直观与动态融合的优势,降低学习者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认知难度,帮助学习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微课程设计。(1)教学内容设计。设计者在每个微课程的设计之初需要结合学习者掌握的内容与学习后可能取得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资源合理分配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者应当提前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在具体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整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量,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开始教学微课设计时,要结合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进行碎片化分解与整合,使调整以后的学习内容可以科学支持认知负荷资源配置;[2]随后要将知识点的呈现进行设计,包括开篇案例导入、概念讲解、案例评析等。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不少碎片化学习资源是教师结合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处理而被“碎片化”,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要让学习者逐渐认识到很多“碎片化”学习内容是彼此关联的、系统的。因此,作为微课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应当注重将微课中“零散”的知识点能够再次回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尽可能接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3]知识点讲解环节设计中,参照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精简出学习者需要掌握知识点的基本要素。案例的选取需要具备代表性与针对性,有利于深入引发学习者思考。由于一个微课程的时间通常控制在10分钟左右,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案例解析、知识点讲解、重难点突破讲解进行合理分配。在教学导语设计时需要注意表述言简意赅、巧设悬念引出案例;教学内容可按照传统教学中的1案例、1原理、1分析方式;在微课最后教学结语中简明扼要地总结知识点,清晰疏理该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重点难点。(2)微课程制作与展现。微课程中的知识点要通过视频制作呈现。要根据知识点的特色,运用微课程属性系统规划。在微课程的视频录制过程中,通常选用PPT、Flash、手机、DV、白板录制等大众化易于接受的呈现形式,可以选择单一的录制模式也可以进行组合式的教学录制。在课程的录制过程中可以选取领夹式无线专业话筒,录制的音质清晰度高,能够降低外界信号干扰,从而达到很好的音质效果。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当用普通话,言语简明、连贯,不要使用类似于“是不是啊?”“是吧?”“那就这样吧!”等习惯性的口头用语。对于现场录制课程的教师,建议着装大方得体,避免由于不合适的服装而分散学习者注意力。当前,教学微课程后期技术制作一般包括专业知识讲解型视频和艺术展现型视频两类。视频字幕包括片头、片尾、解说、画外音等,呈现时间大概限制在4-10秒,其中字体的大小与颜色的设计注重清晰、醒目;编辑视频过程中可适当使用视觉形象搭配表达知识点的呈现,为了能够让镜头具有表意动能,可以根据全景、中景与近景,镜头剪辑符合逻辑性与连贯性。在音频编辑阶段,要通过声音降噪与声道处理等方式调整适合的音量,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增加背景音乐营造氛围。(3)学习评价设计。一门课程由若干个微课组成,往往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或软件平台向学习者公布,由于微课程立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应当在微课程的设计中设置学习者的评价体系以最大限度确保微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这里需要借助发展性评价理念,有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过程性评价。第一,设计者可以在微课中加入内嵌的随学随练,学习者可以随时开始自我检测,以知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学随练的题目应以客观题为主,完成提交即可以获得正确答案并能够反馈评价结果。与此同时,微课的设计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后台收集学习者在观看的过程中停顿时间较长、反复收看的时段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知晓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难点重点的掌握程度。第二,微课中也可以尝试添加一问一答、课后讨论环节,在巩固学习者已学知识点的同时加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一问一答环节中,可在案例导入、重难点讲解中插入问答页面,设置与知识点相关的客观题,完成提交即可以获得正确答案及其解析,学习者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第三,在微课的结尾,设置师生讨论环节,可以借助考查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考查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可以设置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在线评价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者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者参与主动性予以点评并且侧重性地对随后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指导,学习者也可以对教师此次的授课作出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互动与交流,一方面可以巩固学习者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习者互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学习效果。[4]

参考文献:

[1]陈洁.碎片化学习视角下微课程设计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6(9):17-20.

[2]董春丽.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0):37-38.

[3]黄建锋.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8):78-82.

[4]杨继琼,和红新.基于微课的互动式教学设计探析[J].电脑与电信,2018(8):28-30.

作者:王琳 刘晓欣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