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设计在乡村景观建设的应用

时间:2022-04-13 04:51:49

无意识设计在乡村景观建设的应用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下,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文章在理解无意识设计的基础上,分析景观设计中无意识设计的价值体现,进一步剖析乡村景观中的无意识设计应用,由此体现无意识设计对于乡村景观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价值体现;乡村景观设计

在当代社会环境背景下,如何在高速发展中保持乡村独有的质朴风貌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无意识设计则能够遵循人的感知以及人的行为习惯,通过无意识行为创造有意识设计,同时以有意识的设计实现无意识行为;以此达到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使乡村景观往自然、宜人且具有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一、无意识设计的相关理论

(一)无意识设计的概念。20世纪初期,“无意识”一词由弗洛伊德正式提出,该理论认为“无意识”是指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但是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随后荣格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上延伸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观点;荣格站在社会体验者的角度总结出“集体无意识”是对社会生活经验的反响,是人类历史发展千百年来的产物。1无意识设计所提及的“无意识”理念既是指人的本能欲望表现,也指社会实践经历给予人的行为借鉴。2无意识设计即直觉设计,由日本优秀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率先提出。深泽直人表示:无意识设计就是将无意识的人类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设计实体。无意识设计并不是率性而为,相反,它需要设计师能够察觉到人们某些不自知的需要;将这些生活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设计之中,给人一种熟悉、温暖的感觉。无意识设计关注细节、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共生共荣,去掉无所谓的功能与装饰,只需提取情感,建立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情感。(二)无意识设计的意义。无意识设计就像不假思索的提笔写字那般自然。深泽直人提倡设计师回归“设计服务于人”的本质,关注被设计群体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惯等,从细节打动使用者,设身处地的解决使用需求问题;使人们看到设计之后产生一种“恰好需要”或是“正如所想”的共鸣,依此做出最接近人们需要的设计。因此,在经历审美疲劳之后的现代人眼里,无意识设计直击人心。

二、无意识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了解相关概念,可知无意识设计并不是没有意识的随意设计;它既包括有意识、有组织的规划,也包括合理的设计过程,至关重要的是让人们体验到无负担的设计。因此,分析环境设计中的有意识行为,挖掘无意识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景观设计。(一)因地因人制宜的需要。现代人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理论,用以指导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提到的“构园无格”说,即“地与人具有异宜”,园林建造应因地因人而异。3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视设计场地的周边环境以及设计群体的真实需求,偏重设计风格表现,颠倒场地主次秩序,违背景观设计初衷。因此,无意识设计理论所表明的在约定俗成的设计基础上加以创作的观点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因人制宜”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通之处;都是旨所造之物应与人、环境达成和谐,且让体验者有种“似他非他”的求新求其之欲,但又不乏舒适、熟悉、温暖的感觉。(二)情感关怀的需要。“情感是全身心投入的流露。”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曾说:“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作者心灵里唱出来的歌。”4深泽直人的作品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感动,是因为他在满足设计作品易用、易理解的基础上,首先从人的情感与精神需求层次出发,将优秀的设计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激发使用者的情感。这也是无意识设计比单纯的简单、易用的设计更有人情味、更受欢迎的原因。如果可以将体验者与设计者通过景观作品高度和睦的融合,足以让体验者认为眼前所见之景诉说的一切正是自己的某种心声外显,那么设计就不难做到给予使用者足够的情感关怀。无意识设计的核心—满足需求。情感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无意识设计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它将情感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而这个出发点却是当下多数景观设计中最缺少的一环。(三)可参与、互动的需要。针对可参与性的探讨,无意识设计在交互领域的成就更值得学习借鉴。例如App功能的不断优化,得益于搜集人们的“无意识操作”行为,从而提升了App的使用率,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更多地依赖感。在交互的过程中,人们不再单方面接受信息,而是与App建立一种双向性的互动关系。而环境景观的可参与性,意味着景观不但要具有功能性与审美性,还要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它、触摸它,集娱乐互动、休闲观赏、强身健体等于一体。一个好的景观设计是让人产生满足感,让人使用之后对景观做出满意度较高的评价。

三、无意识设计的乡村景观分析

(一)无意识设计元素的搜集与利用。无意识设计元素主要包括无意识的行为与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易被察觉的元素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习惯当中。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设计师可以将无意识元素加以利用,使设计结合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例如,当我们行走到陌生的交叉路口,心里的第一感受便是渴望能有标识性的东西出现,以确定方位。因此,导视牌的设计既让路人保证之后行动路线的准确性,也安抚了他们处于陌生环境的紧张与焦虑感。在现代主义建筑风潮的推助下,我国的高楼大厦如复制粘贴般崛地而起。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上面所提及的导视系统也表现出雷同发展趋势。城市的“蓝底白字”导视牌让人最熟悉不过,简洁明了的形式与城市环境还算融洽。但是近几年乡村喷井式发展过程中照搬城市的痕迹相当严重,“蓝底白字”的导视牌如今屹立在各大乡镇路口,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乡村独有的自然美感。“乡村”一词,让人联想到很多农家小院的场景,如高大的老槐树下一群鸡鸭争抢着吃食,不远处便是老人与孩子嬉戏的场景。乡村中的元素:花、草、树、果、鱼、牛、羊、鸭以及各种农作具等,都是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表现,认为这些就是乡村应该存在的东西。这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也是社会生活所做出的反映。于是,便有了乡村导视系统的有意识规划,人们将古树、农作具等具有乡村特色的形象作为导视牌的外形、内容参考,以温和著称的木材作为材料。将这些有意识的规划巧妙地转化为无意识的乡村导视系统设计,在方便生活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亲切感,同时让城市游客来此之后完全感受到与城市不同的环境气氛。(二)基于地域特性给予的人文关怀。村民作为乡村环境中长期且主要的居住群体,他们的生活与乡村环境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作为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主体服务对象,应给予居民较多的人文情感关怀。因此,在打造乡村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域特点,使乡村景观发挥特色的同时也有温度。例如位于苏州的太湖渔港村的改造方案,由于村内大部分居民以打渔为生,所以在规划乡村景观时,应该结合原有环境的特殊性质,并考虑渔民的生活习性。5我国渔民大多数信奉妈祖,求得保佑;因此在渔村内部可建造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并建立妈祖像。渔民以打渔维持生计,可以在村口建立以鱼为图腾的地标性建筑,或者墙壁上绘打渔故事为主题的墙绘,既能树立独特的村容村貌,也让村民体验到生存环境中的生活乐趣。(三)富有情感的引导与交流。当下我国老龄化状况严重,大多数乡村中老年人居多,这让景观设计界意识到要增加老年文化娱乐场所,给老人足够的重视与关爱。无意识设计就是关注到人们已经观察到的却没有被重视的细节,比如乡村景观中的老人服务设施问题。社会确实意识到关爱乡村留守老人的重要性,也因此做了一些规划,但是大多将“城市套路”应用在乡村建设中,如冰冷的健身器材、水泥铺设的硬化广场、规规矩矩的老年室等等。融入无意识设计理念的乡村文娱规划,会按照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例如:在老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设计棋盘式桌椅,而不是圈个地方让他们被迫更改曾经常逗留的场所。堰塘旁的矮树墩、三五户为一单位的木质健身器材、村湾入口处的特色导视牌这些富有感情的引导与互动也是无意识设计的价值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其实无意识设计理念早已不知不觉的渗入到景观设计中,只是业内习惯用环境设计的理论去总结它,二者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无意识设计将情感表达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目前,景观设计的发展越发受定向思维所影响,缺少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乡村景观在整个环境景观中的发展还相当薄弱,需要我们搜集各种优秀设计理论、方法,共同指导乡村景观走出发展困境。尤其在“乡村振兴”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全国还有很多待发展的乡村迫切地需要我们给出发展新方向,寻找最合适他们的出路。因此,研究借鉴无意识设计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夏育清,张晓凡.环境景观中的无意识设计方法探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

[2]谢梦茹,段海龙.无意识设计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6).

[3]古芸旭,祝莹,张风波.论无意识设计中的人性关怀[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4]薛生辉.“自然天成”、“足以乐闲”论—《园冶》中的设计思想[J].美术大观,2011(10).

[5]陶海鹰.让设计贴近人性—读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J].美术大观,2014(03).

[6]卢薇.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J].现代园艺,2019(08).

[7]刘东峰.设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

[8](美)杜威•索尔贝克.乡村设计: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M].奚雪松,黄仕伟,汤敏.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7.

作者:陈宇 单位: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