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时间:2022-12-11 04:19:12

“白桦林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1住区基本信息

白桦林居居住区位于西安市城北区的一块居住用地上,占地42hm2,总建筑面积为65万m2,建筑密度35%,容积率1.95,绿化率37.7%。住区内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混合布置,共计65栋,建筑层数包含6层、7层、10层、11层、18层、25层、26层、30层、33层,建筑高度18.9~99m不等。标准层设计有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两梯两户共三种布置类型。住区户数约5712户,居住区设有地下停车位1000个,地上停车位沿小区道路路边停放。居住区入住率为68%。

2区位分析

从城市总体布局来看,“白桦林居”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内,在西安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中属于为居住用地。未央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区境东至灞河,西依漆渠河,南靠龙首北路,北临渭水,西南部与雁塔区、长安区接壤。境内有部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浐灞生态区。著名的名胜古迹有秦阿房宫遗址,汉未央宫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白桦林居”居住区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靠文景路,西靠明光路,南北介于凤城八路和九路之间,四周均为城市主干道。基地总用地面积36hm2,有西安市文景中学、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西安市凤景小学、西安经发小学分布于其西侧500~600m距离。地铁2号线和地铁4号线位于住区东西两侧。住区靠近4号线凤城九路站和文景路地铁站,各个出入口有公交站点,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良好。住区东侧隔文景路有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居住环境较好。同时居住区东南侧有民生百货(0~300m)、汉神购物广场(500~600m)、熙地港(1000m),商业服务业设施较为齐全。

3住区规划结构分析

白桦林居居住区内有住宅用地、配套设施用地。空间规划上东侧集中为社区服务空间。其中包括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主广场以及商业活动空间等,同时西侧和东侧入口向内为小区内部商业步行街,即商住混合区。小区内缺少大的公共活动空间,没有公园绿地和广场等,空间规划些许单调。

4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分析

小区面向四条城市道路,各设置有四个主要出入口,西向裙房又设置有两个人行入口,增加了文景路两侧小区之间的联系,同时不会给周边城市干道增加很大的压力。内部道路结构采用了三级道路系统,分为居住区小区道路、组团道路和宅前路,其中居住小区道路布置形式为环通式,连通性很强。小区内道路的断面形式为经典一块板的变形,所有道路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住宅组团间的道路宽约15m,右侧是人行道,人行道的宽度合适,并且局部路段考虑到了自行车停车的要求。而组团内部的道路宽约8m,两侧皆为绿化,同时有宅前小路穿过绿化通向建筑入口。白桦林居采用的是“人车混行与局部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路网系统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同一套路网。这种交通组织方式在私人小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既方便又经济,是一种常见而传统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人车局部分行”的路网系统是指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基础上,另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内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及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路,步行道与车行道交叉处不采用立交。这种道路系统不利于人在住区内的活动,在小区内道路上行驶经常会发生车辆和人路线产生冲突的现象,安全性较差。小区共有8个地下停车出入口,皆为小规模停车场,车位数在30~60不等,部分停车场与住宅有垂直交通相连接。而其主要停车方式地上停车,停车位位于每栋住宅楼南北两侧和主要道路一侧,与住宅楼有绿化相隔。但是现有的停车场数量明显不足,出现了部分车辆占停小区内道路的现象。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则在由居住区东侧主入口进入后的小区道路两侧的广场上集中停放。小区内所有组团级道路作为消防通道使用。5住区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白桦林居共有果岭、兰溪、翠鸣园、阳光谷、沁园、绿岛6个住宅组团。组团形式均为行列式。5.1层高布置与城市的关系。住宅立面延续城市街道的肌理,建筑群整体以深红色为主,顶部具有白色的装饰色彩。两种颜色搭配和谐。暖色为主更为小区营造出温暖的舒心的感觉,整个住宅区融入城市环境中,符合当下汽车快速出行时代的特点。由于住宅区四边临城市干道,同时部分住宅楼采用商住混合的模式,据观察住宅建筑本身并未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周边住宅建筑可能受交通噪声和人群活动噪声的影响较大。但是沿街建筑较高的建筑高度的布置牺牲部分沿街住宅,阻隔交通噪声和人群活动噪声,防止噪声扰乱住宅区内部声环境。5.2住区内部组团关系。果岭组团是24层、26层的高层Ⅱ类住宅。兰溪组团是南面为18层高层Ⅰ类住宅、北面为26层的高层Ⅱ类住宅。翠鸣园、沁园组团为9层的多层Ⅱ类住宅和10、11层的高层Ⅰ类住宅。阳光谷组团为5~6层的多层Ⅰ类住宅。绿岛组团是18层高层Ⅰ类和26层的高层Ⅱ类住宅。大体上形成了“北向高南向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组群空间效果。这种“北向高南向低,四周高中间低”的住区组团空间,有利于住宅区的全年采光,同时利于引入夏季东南风和阻挡冬季西北风。风的导入可以带走夏季多余的热量,冬季西北风的阻隔助于住区内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有利于住宅的节能。同时,组团内南北向住宅建筑的间距为15~20m。经过计算后,所有建筑物之间南北间距均符合西安本地的日照标准。一个组团内建筑山墙的间距为35m。组团间的建筑山墙间距为45m。符合防火间距。整体来看,住区内没有规模较大规模的广场和绿地,从而缺少了公共空间这一层次。半公共空间是在绿地中的健身场地、健身步道和休憩空间,通过小道和宅间小路连接,以铺砖的变化、标高的抬升,灌木的围合来限定这一空间。半私有空间是住宅单元入口处空间,空间通过铺砖的变化和建筑入口墙面来限定。私有空间则是一层人家的私有庭院,庭院的标高下降,同时有栏杆作为私有空间和半私有空间的分隔,庭院入口通过石板路先和绿地中由可渗水铺砖铺成的砖路相连,砖路再和宅间小路相连。从进入庭院的方式上来看,庭院私密性较强,但是由于住区道路系统采用“人车混行,局部分行”的方式,绿地中的砖路对于人来说可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导致这种私有庭院私密性减弱。同时私有庭院和宅间道路间的距离不算大,之间的绿化树木的茂密程度不够,不能完全保证庭院的私密性。所以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有的居民在庭院中养了鸟,当有人靠近庭院栏杆入口处时,鸟就会发出尖锐的鸣叫,警示“入侵者”,同时告诉主人私有空间遭到了“威胁”。但是庭院中人的活动、行为和活动痕迹,或许给宅间小路一种街道的感觉,让小区更具有生活气息。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的营造较为丰富,利用石板路自由多变的特性,创造了丰富多变的进入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入口形式,使得空间更具变化和具有趣味性。但大量的绿化和相似规模的配套的布置使空间相似度较高,没有特色和标志,使人缺乏归属感,同时组团道路识别性也很差,辩识性不强。小区内部唯一的商业街是东入口处的一段街道,通过管理和警示限制车辆鸣笛,同时有近20m的绿化隔离带将噪声隔绝,保证小区内较为安静的声环境。白桦林居内住宅为梯间式住宅和内廊式住宅。梯间式住宅平面布置紧凑,住宅内公共交通面积少,户间干扰不大,相对比较安静。而内廊式住宅的优点在于外墙完整,结构布局规整简明,楼梯服务户数较多,用地相对更为节省;但是这种平面组织方式各户只有一个朝向,而且由于楼梯间与户屋相对,无法开窗产生穿堂风,采光和通风都大大降低;而各户之间公用走廊,户间干扰增加了很多。

6配套设施分析

住区内的公共建筑主要分布在住区东西两侧。东侧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广场、商业服务业建筑在此集中,西侧为底层商业上层住宅的商住楼。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1.8hm2,包括白桦林居社区家门口派出所、居委会、白桦林居物业服务中心、白桦林居幼儿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公共厕所等。社区主广场占地面积约为1.4hm2。沿街建设有裙房,开设了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发店等商业网点以及各类餐饮设施。小区西北角设置变电站,占地面积约为600m2。白桦林居小区内设置有两条步行街,开设了水果生鲜店、养生会所、便利店、餐饮店等。多处儿童活动场地及运动健身活动场地散布在各个组团当中,另设有塑胶步道环绕阳光谷组团,为儿童、老年人提供了小型活动场地。但是住区内部配套设施小而散,不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居民只能在小区内部进行散步、遛狗等简单的休闲行为活动。而由于住区内部缺乏相应层级的服务设施,住区西区的居民生活上便捷性较东区居民大大减弱。

7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住区东侧隔文景路即为亚洲首屈一指的生态运动主题公园——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它占地800亩,兼具休闲、游憩功能,被称为城市绿肺。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服务半径大于2000m,白桦林居居住区就在其服务半径内。同时根据卫星图观测,并根据新标准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居住街坊内绿地率达到37%以上。但5min生活圈内绿地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均为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集中绿地,没有符合新定义的公园绿地。10min生活圈有公共绿地约3hm2,15min生活圈居住区有公共绿地约21hm2。仅有的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集中绿地的设计营造出隐蔽让人有安全的带型空间,让人忽视高层住宅在高度上带来的压抑感。植物配置方式以乔、灌、草搭配为主,主要植物类型有:白桦树、梧桐树、桃树、石榴树、七叶树、女贞、枇杷树、玉兰等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搭配,紫叶小檗、齿叶冬青、小叶黄杨等灌木成丛状或球状。景观四季变化较为丰富。

8住宅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及雨水的自然回收和利用

住区地下空间大量开发作为防空洞、住区停车场和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因此对于雨水的自然回收和利用较差。整个住区缺乏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空间的布置。

9居住区的适宜性整体评价

“白桦林居”项目位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临“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西靠明光路,南北介于凤城八路和九路之间。由住宅区与商业区两部分组成,其中住宅部分由花园洋房、小高层及少量高层组成,划分为兰溪园、阳光谷、沁园、翠鸣园、果岭、绿岛6个组团。优点:(1)住区所处城市区位较好,周边设施齐全。(2)小区道路交通组织较好,到达各个住宅组团的便捷行较强。(3)住区建筑的布置方式延续城市肌理,住区隐于城市中。同时内部建筑水平间距布置合理,在垂直高度上形成“北向高南向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组群空间效果。住宅建筑间和住宅组团间的空间富有层次,富有趣味性。(4)绿化率较高,部分住宅楼顶都会种植绿植,植物种类多样,四季景观变化丰富,四季常年有绿化。因此小区内空气清新,噪声少,居民的隐私性得到较好的保障。缺点:(1)小区用地规划和空间规划较为单一,不灵活,整个住区内部缺乏大规模的公共开放空间。(2)住区交通模式采用“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导致住区道路人安全性降低。同时停车场数目设定不合理导致车辆占停车道的现象。(3)组团间空间和宅间空间相似度太高,缺乏标志和特色,辩识性差,让人没有归属感。(4)大型配套设施分布位置太偏,不合理,降低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同时导致资源的浪费。内部配套设施小而散,不利于邻里交流。(5)地下空间过度开发利用作为防空洞和地下停车场,导致住区内雨水的自然回收和利用较差。

10总结

在当前情况下,封闭式住宅小区能够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居住安全、卫生保洁、绿化景观和室外环境围护方面的需求,但也带来许多弊端。封闭式住宅阻碍城市交通、割裂城市空间,同时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单调乏味,趣味性不足,缺少地方特色,城市街道活力不足现象日益严重。而开放式住区追求为给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是以人为本规划理念的体现。同时它也为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空间载体,营造邻里交流的场所,营造强烈的社区氛围,增加地块间的交流,促进城市的步行交通。开放式住区是一种社区建设的形式,更是一种关于住区的思想体系,其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和自我调整,随着城市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住区内居民需求也在变化。我认为,开放式住区没有一个建设标准,其自身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以满足城市需要。因此开放式住区的设计也在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实践,没有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创新。

作者:冯越 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