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照明电路设计分析

时间:2022-02-25 09:07:41

家用照明电路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技术时代的到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电气设备或系统的控制逐渐发展成为专业控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家用照明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了家用照明电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实际情况,并分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照明电路;自动控制;设计分析;发展前景

近几十年来,科技化的发展和电脑科技以及各大网络平台的运用使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发展中渐渐突出。同时,各种创新产业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电气自动化与IT平台的不断融合。创新的力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消耗同时又提高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正朝着大众化和多元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1]。

1家用照明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1知识与技能分析。创新在经济和社会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采用、吸收和发展增值新产品;更新和扩展产品,服务和市场;开发新的生产方法,并建立新的管理系统等。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根据项目的功能分析,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有电气元件(原理,结构,控制);电气原理图(识别和电路设计);布线图识图与布线要求;布线技能训练;电路调试与故障检测这些细节也十分重要。1.2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项目的分析与设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了解市场和需求提供了数据,数据显示[2]。通过电器的自动化,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可以做一些劳动强度,环境差,加工精度得到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一致,生产数据可实时在线监控。也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工厂自动数据,它具体总结了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明确了设计的目的,避免了设计的盲目性。提高设计效率,增强设计的说服力,最重要的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机器可以连续运行,大大降低了批量生产条件下的制造成本。都知道利润是衡量一个项目的重要指标,所以成本的降低是增大利润的一个重要方法。当然这里的降低成本并不是要以降低标准为前提,而是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减少成本。

2设计方案的设定

设计方案是对整个项目实施步骤的全面阐述,包括理论知识的研究,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对策。日常照明电路项目设计思路:1)完成项目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绘制组件列表,并接收物理对象;2)电气元件,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接线要求,电路调试和故障检测的理论研究;3)“日常照明电路”交换机生产实践活动元器件的固定,线路的连接和故障检测。可以根据这个想法设计具体的活动,包括理论研究的时间和顺序,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分工,以及项目评估的发展。活动计划的设计是项目设计和分析的最终结果,是后续项目活动的总体计划,它是整个项目活动有序进行的充分保证,也是确定项目是否能按计划完成的关键环节。

3设计分析

必须分析任何项目的实践才能投入市场。项目的设计要求接近实际生产和生活,并提出了高真实性和适用性,以充分发挥产品的功能。项目分析是逐步打破复杂项目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逐步探索和实践提高设计和专业能力,实现项目的最终完成。当然,对项目的分析需要全面而深刻,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重点是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综合专业能力的形成。

4发展前景分析

在中国电气自动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随着市场化环境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并及时摄取,吸收和重新创造引入的创新技术。资金是基础,国家大力的资金支持为家庭照明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3]。政府应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比如通过相关的法律文献来保障这一行业相关的权益,通过这些政策的支持来健全电气化自动控制行业的体系。目前,通过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评估,已通过项目实际采用的一批科技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气智能技术。他们使用各种现代技术进行制造,智能电气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通常通过其自己的网络连接,并且预期的工作在其自己的操作员站下完成,但信息资源尚未共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的,集合的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生活和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在技术上成熟,系统可靠,并在按需集成时合理投资。管理高效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5结束语

近年来,电子专用设备已朝着科技化、便携化、多功能化、自动化和大量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国内一些发达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电气等厂家的电气专用设备制造商推出了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双CPU,这是一种智能,高可靠性产品。此外,这些制造商还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气自动化系统,以扩展ECS功能并实现电气自动化。因此,全面的家用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完全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慧,王海峰.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2):100.

[2]徐敏锐,卢树峰,杨世海,等.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电力设备管理,2018(11):28-30.

[3]于士国.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分析[J].硅谷,2011(15):35.

作者:何宁一 彭志华 单位:邵阳学院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