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老城区城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21 03:11:27

微更新老城区城市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老城区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问题包括景观品质相对较低、缺少文化特色、物质功能缺失、道路交通拥堵等,结合基于微更新的老城区城市设计原则,通过科学研究积极引进新产业、推行分区分策规划、做好总量控制工作、循序渐进改造老城区、打造活力公共空间、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等策略,其目的在于提高老城区城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城区;城市设计;景观品质;特色文化;微更新

在城市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式,已经从城市增量发展过渡到了城市存量发展,在此背景下进行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现有城市空间活力的再生发展,提倡微更新发展的趋势。基于此,对于老城区城市设计策略进行应用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有序发展,而且对于加快城市转型速度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1老城区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景观品质相对较低

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粗放盲目地蔓延与扩张,老城区内部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严重不足。老城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生活环境品质问题,其次是绿色开放空间缺失的问题。在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老城更新改造中,相关人员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建筑密度、聚集社会财富效应。在一些老城区的更新规划设计中,往往用地强度过大,以致人口密度过高,新建的公共活动空间没有考虑周边居民生活需求,依旧不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许多景观设计中经常出现与周边环境差异过大的情况:破坏原有城市空间格局、改变城市肌理等。例如,广州荔湾广场在改造期间盲目追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破坏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这也改变了文化保护的初衷,影响改造后的呈现效果。

1.2缺少文化特色

在最初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使得国内许多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在“文化城市”概念下,文化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风向标,而大多老城区在建设之初,基本上没有文化特色的体现。并且部分老城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文脉的破坏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历史文化沉淀丰富的建筑都在建设过程中被拆除,这样在应用中,也无法对文化特色进行准确表述,从而影响到区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1.3物质功能缺失

由于建成时间长,老城区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得破败、陈旧、老化,原有功能并没有得到继续发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物质性老化的问题在更新过程中得到重视,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筑立面改造大多只是对沿街的建筑立面进行墙面粉刷和墙体改建,这种表面式的更新方式并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反而带来许多消极影响。除了建筑等物质老化外,老城区功能弱化也是主要问题。混乱的用地使得城市功能不明确、功能结构混乱,由于老城不能满足部分城市职能要求,导致部分城市职能外移到新区,造成老城区居住的居民生活不便、生活环境变差、生活质量不高。另外,城区居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开始向交通更加便利、生活舒适度更高的新城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城区失去了发展活力。

1.4道路交通问题

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城市内的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在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目前在老城区发展中,存在着交通能力较差、停车位数量不足等问题。以停车位为例,根据2018年郑州市统计的停车位和车辆数据可以发现,在郑州市市区内共设置动车停车位6.5万个,道路内的停车位2.03万个,道路外停车位25.96万个,而郑州市内登记的车辆总数为53.35万辆,停车位满足率不足50%,而车位需求量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区域,这也是后续设计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基于微更新的老城区城市设计原则

2.1遵循空间运行规律

在对老城区城市展开应用设计时,首要遵循的原则便是满足区域的空间运行规律,即老城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契合城市发展特点,根据其趋势来进行小范围调整,这样才能够缓解老城区全方位改造的诸多矛盾,并进行老城区空间环境的精细化设计,加快其更新速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契合空间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从而确保老城区的更新效果,提高其应用价值。

2.2挖掘特色应用文化

在最初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文化特色重视程度的不够,使得国内许多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因此,在微更新背景下,需要做好特色文化的挖掘工作,对当地的文化底蕴进行充分了解,如习俗文化、生活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等,从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容,围绕某一类文化内容展开应用设计,打造特色文化城市,使更新效果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1]。例如,沈阳故宫方城地区的城市设计,就是对清故宫和张氏帅府历史文化因素以及井字格局和空间肌理的充分提炼。

2.3生态保护原则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原则外,在对老城区城市展开应用设计时,还需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这也是目前城市发展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做好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使其形成稳定的生态发展系统,而且在设计中也需要将先进技术融入设计当中,从而对设计内容的细节进行优化,提高了城市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

3基于微更新的老城区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郑州市二七中心区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为顺应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老城区空间环境品质需要提高优化。基于城市建设存量发展的背景,通过产业引进、空间活力提升等来进行城市更新设计。

3.1积极引进新产业

通过积极引进新产业,可以优化提升区域的产业结构,带动老城区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大多数老城区一样,郑州二七中心区具有人多地少的特点,且能够进行更新的用地面积更为稀有,在基于微更新理念对其进行应用设计时,可以在原有商贸服务功能基础上,优化商贸类型,提升档次。结合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因素,融入文旅产业,着力打造中原特色文旅。由于小商品批发等传统商贸产业在老城区中心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中心区交通堵塞的问题。可将本区域的传统小商品批发等小商品产业外迁,为老城区营造良好空间和交通环境奠定基础。同时,本区域有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德化风情街等历史文化因素载体,在打造中原特色文旅产业时,融入一定的当代商业因素,形成复合化的产业结构,对原来单一的文化、旅游二元结构进行调整,丰富城区内的文化商贸特色[3]。

3.2推行分区分策规划

通过推行分区分策规划,有利于规划区域的集中管理,以此来提升设计内容的应用价值。在郑州二七中心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基础情况进行客观了解,内容包括各地块现有建筑质量、建筑的层数、建筑容积率等。依据建筑用地性质、现存建筑类型和质量、开发应用强度等内容来划分区域,将其划分为保护用地、保留用地、微更新用地、拆迁用地,保护用地和保留用地基本上不需要调整,保留原貌即可,而微更新用地会根据缺失内容进行用地内容的微调整,从而满足既定的开发和设计需求,拆迁用地则是需要全部翻新的区域,此区域需要遵循本区域的上位规划和整个区域的发展趋势,提升设计内容的适用性[4]。

3.3做好总量控制工作

做好总量控制工作,能够对区域环境品质进行提升,从而将区域人口数量管控在合理范围内。在郑州二七中心区具体的规划设计中,需要结合上文提到的分区原则,对于建筑拆迁总量和需要安置的人口总数进行汇总,随后以人口规模的分布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目前区域的土地存量情况,将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生活区域、公共区域、交通区域等区域中,从而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大幅度优化。结合中心区的基本情况,在对其进行总量控制时,在核心区域内推行“拆一建一”策略,而区域的地带则推行“拆一建三”的策略,这样也使整个改革过程达到既定的平衡态,提高了区域环境的稳定性[5]。

3.4循序渐进改造城区

循序渐进改造城区,能够降低改造过程中对于本地居民的生活影响,减少了相应的工作负担[6]。郑州二七中心区改造涉及了许多城市问题,而且改造区域总面积较大,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如果整体进行整改,所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总量较高。在微更新理念下,该区域也采用了循序渐进的调整方式,逐渐对现有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整,使整个区域可以逐渐满足城市发展需求[7]。在具体的落实处理工作中,将需要整治的区域以某面积作为一个整治单位,在3~5年内完成整改,从而提高改造结果的可靠性。

3.5打造活力公共空间

打造活力公共空间,能够提高中心区的空间环境及品质,提高区域城市居民的场所感。郑州二七中心区在最初建设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和节点较少,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在更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着重对街道空间和游憩娱乐广场空间内容进行优化,并形成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以街道空间设计为例,需要对其空间尺度和招徕性商业广告形成的二次轮廓线进行控制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界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性化内容融入设计,从而起到提升结构应用效果的作用[8]。

3.6突显地域文化特色

突显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独特文化品牌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郑州二七中心区的历史文化沉淀非常丰富,有二七大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德化步行街等历史文化环境。这也是城市外向型气质的核心表现,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对城市文脉进行维系,内容包括人物、建筑物、社会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促进老城区改造的良性发展[9]。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城市中的人文思想和精神进行合理应用,同时也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内涵和个性特征,将此类内容有序地融入整体应用设计当中,从而提升整个建筑结构的个性化特征。

3.7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可以将功能区域有序地串联起来,这对于郑州二七中心区更好地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根据中心区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对步行交通系统、交通网的分布密度、生态交通组织等内容进行优化。以交通网的分布密度设计为例,在具体设计中,第一,增加区域内的道路宽度,适当增加城市次干道的占比和宽度,使其能够满足交通系统的应用需求。第二,适当增加道路数量,提高区域内的交通密度,从而起到缓解城市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尺度的作用[10]。

4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引进新产业,可以均衡区域的产业结构,推行分区分策规划,有利于规划区域的集中管理,做好总量控制工作,能够对区域环境品质进行提升,循序渐进改造城区,能够降低改造过程中对于本地居民的生活影响,打造活力公共空间,能够提高中心区的物质价值,突显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品牌的建立,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可以将功能区域有序地串联起来。通过拟定合理的老城区城市设计策略,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尚书.浅析老城区城市设计中的文化基因重塑[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2020:1555-1557.

[2]董金华.基于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与实践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53-54.

[3]胡园,于超.旧城区改造中常见的城市设计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10(20):106-107.

[4]王璐妍.基于绿色发展方式的新城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2058-2063.

[5]郑荣泉.“山、江、湖、城”共构的滨水区特色塑造:漳州市西湖生态园片区城市设计案例特点分析[J].福建建筑,2019(03):1-6.

[6]潘雅特.基于保护和活化的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成都老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9(01):51-57.

[7]黄亮.生态水脉引领活力城市发展初探:以额敏县东城区城市设计为例[J].建设科技,2018(01):15-18.

[8]亢梦荻.存量背景下基于微更新的旧城区城市设计策略[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2017:93-103.

[9]文跃茗,李合群.城市触媒视角下历史古城的整合式城市设计研究:以开封市旧城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11):50-53.

[10]马骏,蒋悦.泛博物馆式文化旅游片区城市设计策略初探:记凤县老城区城市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7(05):151-152.

作者:原伟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