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21 09:38:24

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毕业实习环节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及相关职业能力,以符合社会需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财会专业而言,鉴于存在毕业实习形式化倾向、实习生佛系化倾向及个别环节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反思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完善和创新财会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应用型人才

1前言

缘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相关知识体系的深化细化,不少学科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增强,这一特征在未来学科发展中会日趋明显。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毕业实习的核心思路在于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经济交往行为的增多,国家、政府、企业对经济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领域、各行业财会人员承担了主要的经济行为核算、监督、管理工作,在确认计量、预测决策、实行监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明显。毕业实习是将学生专业能力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习过场化、形式化现象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其表征内里隐藏着制度机制、组织管理、实践模式等深层次原因,须对之深刻反思。本文立足于财会专业毕业实习特异性问题,兼顾毕业实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财会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建议和完善思路,希望能够引起对财会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的思考。

2存在问题特征客观问题的表现

1)教育资源不足。高校扩招导致招生规模大幅增长,这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现象。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已有明显提高。然相比规模的增长速度,还不足够。大众化教育向精英化教育的过渡与转变,仍是大部分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受此影响,包括毕业生实习在内的教育资源分配往往捉襟见肘,实习基地共建、实习机会共享的完全实现,客观上还有较大难度。2)形式化趋势明显。受上述问题影响,当难以创造充足实习机会时,学生自行联系的做法较为普遍,但在缺少校方组织制度规制的情况下,对实习的管理与实习的有效性控制是自行联系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不仅难以把控实习的真实性,而且因监管不足,难以把控实习的有效性。据此判断,管理与监督不力是形式化滋生发展的温床。3)时间上有冲突。时间冲突来源于两方面:其一,与继续学习深造时间发生冲突;其二,与毕业生找工作(考试、面试)时间发生冲突。在文凭敲门砖效应的不良导向下,“考研热”充斥回避就业压力的非理性,自行选择中包含学生就业指向鲜明的功利主义(优先选择应聘单位)。非理性和功利主义本身无可厚非,但二者与实习所蕴含的根本价值目标不符[1]。主观问题的表现——佛系行为佛系本为一种生存、生活方式,若于他人无害,本无可厚非。然而,这里讨论的是新时代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其主体身份与佛系行为方式很不匹配,表现如下。1)较为自我。“我一代”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滕格提出,区别于“我们一代”,以此指称90后青年以“自我”为标准的思考及行为方式:“做好自己就行”,别人怎么想无所谓,顺从自己心理感受就行。主观色彩浓重,理性意识缺失。沉浸于新媒体互联网编织的虚幻世界,看不见人、看不见事、看不到机会。在实习中表现为:机械服从,陷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探索意识、学习意识不强[2]。2)无合作观念。较为自我的必然结果便是集体意识不强、合作观念不强,对实习实践的价值没有较为充分地领会。其间,完成工作任务时,以利益为取舍,若事不关己,就不愿意做;抑或在实习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注重方法研究与过程质量管控,凡事不问、不闻、不思因果,草率交差了事,工作行为松散不紧凑。3)无认同感。佛系评价标准体系中,价值认同是极难进行的事情,在无欲无求的“素愿”中,世事常情变成无所谓的存在,既不希望被肯定和表扬,也不希望被批评和指正。然此“素”非佛之简素与返璞归真,而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苍白和空乏,绝非“本来无一物”的看到、看透、看淡、看破的思想境界。缺乏认同感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脆弱与不自信。必须着重说明的是,在此论及佛系行为,并非要对毕业实学生进行批评。如上所述,“我一代”是社会现象,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中存在佛系行为情形的责任应归结为社会责任。高校作为实习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注重教育、引导和更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3财会专业毕业生实习标准体系构建

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校企合作、学生素质四方面,探讨财会专业毕业生实习标准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4创新财会专业毕业生实习规划的具体设想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目前,接纳毕业实习生实习,对于大部分单位而言,所履行的更多的还是一种道义层面的义务,而道义义务稳定性、规制力度远不能与法律义务相提并论。此一情况下,毕业生实习成为困扰学校的巨大难题。在广泛的社会宣传与企业用人单位等的积极配合下,虽毕业生实习状况、条件有所改善,但所形成的实习合作关系并不牢固[4]。在国外,相关做法值得借鉴,如法国由政府指导规范大学生“实习公约”,校企签订公约后,承认负担提供毕业生实习平台的义务,政府以社会福利分摊金等方式对其进行补贴;美国专门设立产学研专项基金,制定了旨在“促进产学合作的研究开发法和联邦技术转移法”。对于我国,整体上可先在省级层面制定制度,地区可结合学习专业特点、人才实习需求、企业类型特点等,制定地区一级细化制度;校方层面,制定进一步转化落实制度,以符合本校专业特色及毕业实习特殊需要。突出校方主责,积极研究探索毕业实习的基本功能定位仍为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故校方对此责无旁贷,应进一步主动强化靠前站位意识,优化毕业实习组织管理机制,加强改革探索。1)切实解决时间冲突与长短问题。一方面,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将实习时间选择在大三第二学期,以避免与各种就业、升学考试发生冲突;另一方面需科学设置实习时间,避免时间过短或过长,科学的时间设置以学生能在实习期间熟练掌握财会基本知识运用为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财会专业,建议实习时间不少于三个月。2)注重对实习效果的评价。目前,学生实习后,往往以一篇实习报告总结了事,报告实际上很难全面反映出实习效果的整体情况,故需改进效果评价体系。切实对实习内容、效果、工作内容、态度、考勤等分项进行考评,以弥补现实中教师跟踪指导不足的问题。3)与毕业论文挂钩。实习是一笔宝贵的实践经验,须认真加以总结,并进行理论抽象。将实习成果与毕业论文挂钩,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实习的目的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5],促进其在实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研究。强化校企协作,联合建立新模式1)突出财会专业应用型效能。与企业建立人才合作、业务合作模式,可根据现金会计理念,分类设计优化会计管理模式,事先开展好对学生的培训,结合企业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将实习变成优化企业管理的实验。2)加强实习阵地建设。除加固现有校企实习阵地外,应根据财会专业特点,进一步细分专业科目,依科目不断拓展实习阵地,确保对实习阵地“精耕细作”,充分挖掘“阵地”资源。3)建立校企研学论坛。发挥校方的教育资源优势,反哺企业财会管理,让企业乐于与校方合作。4)聘请企业人员授课。拓展授课面,将社会资源引入校园。实习前,可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业务精通人员为学生授课,做好实习预热准备,加固校企联系沟通纽带。调整不同的站位和距离,进行不同的羽毛球挥拍动作练习。如若是进行上手挥拍练习,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制羽毛球练习器前,距太阳伞注水底座2~3m处进行练习;而若是进行下手挥拍练习,学生可以站在距太阳伞注水底座1~2m处进行练习。具体可将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击球阶段和随挥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用自己的右肩前上方区域迎接羽毛球,并侧身引拍,从而更好地准备接球;在击球阶段,则应该尽可能地右脚发力,借助自身肘部的惯性发力击球;在随挥阶段,要让学生朝着自己的左前方随挥球拍,其中后脚要向前上一步,而前脚则要向后一步[2]。在利用钓鱼竿自制的羽毛球练习器进行单人挥拍练习训练中,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变得更加省时省力,可帮助更多的学生迅速上手。注意事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钓鱼竿自制的羽毛球练习器进行训练教学简单方便,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打击高远球的技巧方法,但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1)利用钓鱼竿自制的羽毛球练习器进行训练教学,学生练习时最好在太阳伞注水底座下面垫上一块砖,从而增加钓鱼竿的倾斜角度,这样可以更好地规避鱼竿对学生挥拍动作产生影响。2)利用钓鱼竿自制的羽毛球练习器进行训练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高,对鱼竿的长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确保练习中使用的悬挂球可以充分符合学生的身高特点,使学生可以完成击打高远球动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训练效果。3)利用钓鱼竿自制的羽毛球练习器进行训练教学,对于初学者而言,难免会出现动作、形体方面的错误,其中教师最需要规避注意的动作错误有手腕发力问题、手臂回环引拍问题、髋部和肩部转动不自然问题、脚发力重心控制问题。教师要对这些常见问题及时纠正。为确保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在应用钓鱼竿自制羽毛球练习器的单人挥拍训练教学中,教师要一直陪在学生身旁,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做出纠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自制羽毛球练习器,提升学生的击球动作质量。

4总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钓鱼竿自制网球、羽毛球练习器优势明显,不仅弥补了学生训练器材短缺的问题,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是可行、可采用的一种自制教具方法。而类似于这样的自制教具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思考,对自制教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国瑞,惠新.利用钓鱼竿自制网球、羽毛球练习器[J].中国学校体育,2020(2):52-53.

[2]杨立巧.巧用自制教具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4(15):234

作者:冯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