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经验研究

时间:2022-02-22 10:48:18

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经验研究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依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依照经营主体类型、生产环节物质流程、产业组织形式等机制,结合区域辐射范围和产业融合特点,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承德市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模式,总结产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经验做法,将承德市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方式分为肥料模式、能源模式、饲料模式、原料模式和共生模式5个发展方向,进一步探讨和凝练循环农业发展内在机理、运动规律和实践经验,分析其形成机制、发展动力和价值链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提高承德市生态农产品的产品品质及品牌影响力,为承德农产品打好生态牌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承德市;生态循环农业;经验;研究

循环农业是农业领域推进绿色发展的产业切入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产最多的优质农产品和以农业为基础的衍生品,解决承德市农业面临的基本矛盾[1]。具体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回馈式流程[2]。

1承德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1.1肥料模式。结合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直接采取稻草秸秆等机械化、快速腐熟、堆沤的方式将秸秆稻草还田,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基础温度,保证墒情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开发多品类优质有机肥,高标准农田要求高标准生态环保的用肥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有机肥的市场需求,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把有机肥作为主要用肥的趋势,形成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肥—有机农业”循环利用产业链。废弃的食用菌菌棒不可再用于出菇,直接丢弃又会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废弃菌棒中以有机物质为主是生产有机肥的理想原料。1.2能源模式。通过新能源项目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发酵技术生产沼气,增加优质气体燃料的市场占比的同时,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节约化肥农药,又可以提高相关农产品品质。具体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既可以利用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废弃物作为原料,也可以利用猪、牛、羊等粪便作为生产沼气的主要原料。围绕能源模式的农业生态循环链条主要有“经济作物生产—经济作物加工下脚料养猪—猪粪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液残渣肥田”,或者直接“畜禽养殖—沼气—种养殖肥料”循环利用2种产业链。如,隆化县肉牛产业、滦平县有机法养猪产业,在能源模式上就做得较为突出。1.3饲料模式。把秸秆、稻草等材料变成牛猪羊可以吃的饲料,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饲料成本节约35%。截至到目前,承德市每年增加饲料化设施50万m3,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万t。1.4共生模式。共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方式。例如:隆化经多年实验总结的一套“鸭稻共生”技术,环境和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改善;承德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神州药业”为龙头,在大庙镇、陈栅子乡发展椴树种植400hm2,发展林药经济,目前已成为当地扶贫攻坚的产业“主力军”;围场县在苹果林下养鸡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45%,实现从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的发展目标;平泉市在林间发展香菇种植,在该模式下出产的香菇,品质上与野生菌接近,关键矿物质元素高于常规设施生产的产品,实现了菌糠无害化循环利用,菌糠废料直接就地分解,提高了林地肥力,解决了食用菌与粮争地的瓶颈问题,创新了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型产业模式。1.5原料模式。围场县、丰宁县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通过手工制作旅游工艺品和生物工程产品,大幅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直接将秸秆作为手工业原料,如利用稻草加工工艺,加大草编产业,使稻草秸秆的综合利用达到100%;围场的秸秆画,利用秸秆发展工艺品产业;通过积极引进推广提取、纯化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生产蛋白粉、卵磷脂、精细油脂、多聚果糖、液体燃料等产品,实现对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丰富的碳氮含量,将各类秸秆切割、粉碎并配以一定比例的米糠、玉米粉、畜禽粪、石灰、过磷酸钙等辅料后,制作成各类食用菌的栽培原料生产食用菌,也就是“秸秆(木材锯末)基料食用菌有机肥”循环。生产实例以平泉市、隆化县为典型。

2承德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做法

2.1打造精准脱贫模式。承德市平泉县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过程中,紧紧结合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以结构调整为路径在基层大胆探索,勇于结合脱贫攻坚,创新提出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脱贫模式。此模式既对扶贫工作进行了创新,其经验做法也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2.2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兴春和、鑫宝山、宇都等园区,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资源多级循环发展理念和技术装备,实现产业链条的多级循环,以“种、养、加、游、购、娱”一体化发展为理念,在融资政策和扶持项目上给予大量扶持,并率先实现了农业园区上市;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土地集约、促进社会资本融合,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实现了土地流转收入与土地耕作收入共赢。2.3发挥科技研发体系作用。在新型能源利用方面,积极引进应用了稻杆、粪污发酵和干湿分离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新型技术,为实现“清洁产业+微生物转化+绿色种植业”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引进京津的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力量,依托循环农业园区建立实验基地或者分支机构,促进园区进一步创新循环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策建议

虽然承德市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循环技术服务还存在严重匮乏,重开发轻节约、重增长轻发展的消耗型思想等问题,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3.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农业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法规和生产标准,将发展生态循环农工业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研究制定承德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规划、专题报告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提供给强有力的政策理论依据。3.2不断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针对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同时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多元投入重点扶持。3.3完善全方位服务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方针,以市场带动和利益吸引为运作机制,不断强化技术服务,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产品检测体系,针对服务制定规范性文件,保证服务质量[3]。3.4提升循环农业技术水平。从农业内部典型品种的小循环技术入手,逐步扩大到加工、贸易等产业链循环技术。同时坚持关注开发与节约并行,大力推广与开发节地、节水、节肥、节种等综合利用技术。如,灌溉与旱作农业技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集约生态养殖技术、农机节能型技术等,尽快实现科技优、效益高、能耗低、环境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赵俊伟.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1):15-21.

[2]尹昌斌,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李兆华,马清欣,涂建华,严圣华,周振兴,张劲,朱旭.湖北省循环农业模式[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06):1572-1575.

作者:高远 付梓南 王玉斌 付艳慧 张立伟 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