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6-27 06:07:00

小议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口蹄疫、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的不断发生,动物疫情已经成为世界舆论的热门话题。疫情一旦暴发,就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既不利于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又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1997年香港地区发生禽流感,造成多人死亡;2010年越南、泰国、韩国都发生禽流感致人死亡的病例。在生产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减少其暴发带来的灾害。

1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

1.1疫苗使用不当

免疫是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在动物免疫工作中疫苗使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疫苗的质量无法保证。由于价格的影响,部分养殖户为节省成本,选择从非正规渠道进货,这种疫苗的质量往往不达标,免疫效果较差。而在部分地区,养殖户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注射后达不到免疫效果,造成养殖户免疫困难的局面。二是部分养殖户在免疫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随意减少疫苗的用量,或是由于没有接受免疫的专业训练,在操作中随意加大药剂使用量。剂量过小,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病菌侵袭;剂量过大又易产生免疫耐受。三是在实施畜禽免疫的过程中,接种的疫苗未能有效刺激畜禽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没有起到预防疫病的作用,导致免疫失败,发生疫病,造成严重损失[1-2]。

1.2养殖分散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还是以各家各户的分散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较小。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畜禽养殖还是以小规模的分散养殖为主。在分散养殖的过程中人与畜禽接触频繁,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对畜禽隔离不严格或者是基本不进行隔离,给动物免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动物疫病的感染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1.3防疫意识不强

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治重于防”的现象,部分养殖户散养户饲养和管理水平不科学,忽视日常的疫病预防。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发病后的处理和治疗上,不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病的发生。或者存在注射疫苗后就不会出现疫病,不进行综合防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不利于疫病的防治[3-4]。

1.4畜禽产品不合格

当前畜禽产品的质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合格兽药在市场中仍然销售,威胁畜禽产品的安全;二是养殖户滥用药物的现象发生严重,在疫情发生后养殖户药物使用的针对性差,药物品种更换频繁,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每种药物的作用而且增加了用药风险;三是盲目使用价格较高的兽药,增加了养殖成本;四是随意增加药物使用量,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有可能因为使用剂量过大而引发畜禽死亡的事件。由于现代养殖业生产周期短,如果使用兽药的剂量过大,增加了兽药在畜禽体内残留的风险,威胁畜禽产品的安全。

2措施

2.1依法强化动物免疫工作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法案的实施对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消除畜禽肉质产品潜在的安全隐患。《动物防疫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在养殖过程中,要依法加强动物免疫工作,使畜禽免疫覆盖率增加

2.2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为了减少和避免动物疫病的发生,要积极对动物疫病进行预防。设置隔离设施,杜绝外人、其他动物进入畜禽舍;有规律的对养殖环境消毒;在饲喂畜禽时,添加一些药物,以起到促进畜禽生长和增强集体抵抗力的作用;要无害化处理生病的畜禽和疑似病例;为减少畜禽的应激反应,如果外界温度低,要采取升温措施,外界温度高时,则要采取措施降低温度和湿度;在畜禽养殖中,尽量避免从疫区引进畜禽。

2.3依法保证畜禽产品安全

在《动物防疫法》中规定了生产中可以使用的药物种类,并且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剂量也做了规定,这是畜禽药物使用的依据。休药期在使用药物时不能忽略药物的休眠期,因为它对畜禽肉产品的安全也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