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畜牧业推进对策

时间:2022-07-22 10:58:42

草食畜牧业推进对策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建设“畜牧大市,草业强市”的突破口来抓,使草食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基地基本建成。我们对全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详细调查,以进一步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生产水平。

1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历史则不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市养牛从单一役用逐步向役肉兼用发展,九十年代秸杆氨化技术推广后,商品牛数量逐年增加,进入2000年后,又引进了肉牛新品种,开展了三元杂交,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大提高;从90年起张川等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养殖,使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目前以小尾寒羊为主的二元杂交羊占羊存栏的80%。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发展,三年成规模”的“13111草畜富民工程”发展目标,通过抓基地建设、扶持示范户、建设示范小区,使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1数量明显增长

至2011年底,全市牛存栏43.13万头,羊存栏45.6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4%,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2.17万头、12.92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6.3%,牛肉产量达到18012t、羊肉产量达到1938t,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和6.3%。良种化程度逐步提高,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78%、73%。牛、羊个体产肉量分别达到148kg、15kg。据调查,农户育肥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700~1000元,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80~120元左右。良好的养殖效益,为牛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品质逐步优化

近年来,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上,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品改,各县区加快了优质杂交一代母畜的繁育步伐。至2011年底,全市建起了171个牛羊冻精配种站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三级冻配改良网络体系,引进皮埃门特、南德温、安格斯、德国黄牛、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等优质肉牛冻精,广泛开展了肉牛三元杂交。通过引进优质良种和建立冻配网络,我市草食畜牧业得以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品质正在逐步优化。

1.3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在品种引进、优化品质的同时,生产方式也逐步改进。至2011底,全市建成肉牛养殖小区61个,养羊小区11个,共入住农户1560户。在牛羊舍的建设上,凡新建舍,均采用了高标准的标准化圈舍,原先采用土栏的农户,也有部分开始改土栏为砖栏;在饲养方式上,从原先的单一放牧,逐步向放牧与舍饲结合转变;在饲养方法上,逐步由粗放饲养(采食天然牧草或作物秸杆)向精细饲养(结合不同生育期饲喂人工牧草和精料)转变。在生产方式上,逐步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饲养转变。

1.4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当前草食畜产业的需求和目标,2003年我市制定了《天水市畜牧企业标准汇编》,包括17个无公害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2006年,我市又组织专家对其修改完善,其中《天水市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规范》等13个畜牧技术规范,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为地方标准。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加快发展草食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下,我市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草食畜养殖小区(场)先后建起并投产,草食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得到有力推进。

2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草食畜牧业在饲养量、饲养品种、养殖模式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但若将草食畜牧业置身于整个畜牧业乃至全省的大环境中进行横向比较,我市草食畜牧业的不足与差距仍十分明显。

一是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产值和肉类比重明显偏低。市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中牛的饲养量只有43.13万头,羊的饲养量只有45.6万头,与省牛羊主产区张掖、武威等地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草食畜牧业产值在畜牧产值中的比重小;牛羊肉产量只有1.98万t,占肉类总产量8.92万t的22.2%。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我市属传统的农区,畜牧生产以猪禽为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户对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对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建设畜牧大产业的决策理解不透,把农民增收的希望仍寄托在传统农业和猪禽生产上,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持等待观望态度。

三是良种繁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县(区)两级的品改网络基本建成,但部分群众对品改的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牛羊繁育还存在野交乱配的现象,致使品种退化,草食畜牧业不能在高起点、高品质基础上发展。

四是牛羊饲养科技含量偏低。无论是集约化饲养技术、饲料技术还是杂交优势的利用等方面,与猪鸡生产均存在明显差距。在牛羊的养殖上,大多数农户仍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方式,未能根据家畜不同的生育期补料,母畜妊娠及分娩后的护理技术也未能掌握,牛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不高,幼畜存活率低,养殖效益不显著。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牛羊产品加工和流通基本上滞留在初级阶段,多数仍为作坊式手工生产。已建成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营销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力,“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确立,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饲料加工企业更是不足。

六是草场退化严重,秸秆利用率低。天然草场产权不明晰,乱垦滥牧现象严重,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使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持续下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秸秆青贮利用难度较大,秸秆利用率不足30%,资源浪费严重。

3推动草食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

要积极应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市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全面推进草食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市县两级关于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决定的精神,以发展养牛业为重点,把龙头企业、养殖小区、专业村、规模户、养殖场建设作为实现草食畜饲养总量扩张和加快草食畜牧产业化步伐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养殖小区(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把草食畜养殖小区(场)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3.3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

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积极引进与推广饲料玉米等高产饲料作物,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的改革。其次,是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我市秸秆资源丰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开发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是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加大秸秆养畜示范场(户)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秸秆的饲用率;要加大已建秸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不断提高秸秆的处理利用率;要加大秸秆“三贮一化”(即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的普及面,逐步使秸秆处理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加快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第三,要重视开发与利用糠糟、饼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

3.4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

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3.5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6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食畜产品流通

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食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区)的集市建立草食畜产品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区)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食畜产品营销队伍。

3.7加大防疫力度,确保草食畜产业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严防动物疫病在我市境内流行;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3.8各方协调,互惠互利

为草食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开“绿灯”。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要认真贯彻省、地关于加快草食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食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草业生态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和暖棚养畜禽工程。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草食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