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0:38:02

草食范文篇1

2.文稿要适合本刊选题,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数据准确、文字精炼,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10000字以内。

3.文稿包括(按顺序):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内容与中文一致)。在首页地脚还请标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4.来稿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本刊发表的论文,凡涉及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者,请及时与本刊联系,提供获奖证书和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

5.科学术语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或公认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字表示,计量单位的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如“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公顷(hm2)”、“平方公里(km2)”、“升(L)”、“毫升(mL)”、“立方米(m3)”、“秒(s)”、“分(min)”、“小时(h)”、“天(d)”等表示。

6.正文各级标题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同级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一位数后不加标点。如“l”、“1.1”、“1.1.1”、“1.1.1.1”,标题层次以4节为限,一律左顶格书写题号,后空格书写标题。

7.参考文献要求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进行书写,著录格式如下:①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②专著的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③论文集的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C].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的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文专利号,日期.⑥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S]标准顺序号—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⑦报告:标引项顺序号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8.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稿件刊用后,即付稿酬,并赠送刊物。请勿一稿多投。

草食范文篇2

1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历史则不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市养牛从单一役用逐步向役肉兼用发展,九十年代秸杆氨化技术推广后,商品牛数量逐年增加,进入2000年后,又引进了肉牛新品种,开展了三元杂交,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大提高;从90年起张川等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养殖,使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目前以小尾寒羊为主的二元杂交羊占羊存栏的80%。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发展,三年成规模”的“13111草畜富民工程”发展目标,通过抓基地建设、扶持示范户、建设示范小区,使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1数量明显增长

至2011年底,全市牛存栏43.13万头,羊存栏45.6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4%,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2.17万头、12.92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6.3%,牛肉产量达到18012t、羊肉产量达到1938t,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和6.3%。良种化程度逐步提高,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78%、73%。牛、羊个体产肉量分别达到148kg、15kg。据调查,农户育肥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700~1000元,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80~120元左右。良好的养殖效益,为牛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品质逐步优化

近年来,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上,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品改,各县区加快了优质杂交一代母畜的繁育步伐。至2011年底,全市建起了171个牛羊冻精配种站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三级冻配改良网络体系,引进皮埃门特、南德温、安格斯、德国黄牛、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等优质肉牛冻精,广泛开展了肉牛三元杂交。通过引进优质良种和建立冻配网络,我市草食畜牧业得以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品质正在逐步优化。

1.3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在品种引进、优化品质的同时,生产方式也逐步改进。至2011底,全市建成肉牛养殖小区61个,养羊小区11个,共入住农户1560户。在牛羊舍的建设上,凡新建舍,均采用了高标准的标准化圈舍,原先采用土栏的农户,也有部分开始改土栏为砖栏;在饲养方式上,从原先的单一放牧,逐步向放牧与舍饲结合转变;在饲养方法上,逐步由粗放饲养(采食天然牧草或作物秸杆)向精细饲养(结合不同生育期饲喂人工牧草和精料)转变。在生产方式上,逐步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饲养转变。

1.4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当前草食畜产业的需求和目标,2003年我市制定了《天水市畜牧企业标准汇编》,包括17个无公害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2006年,我市又组织专家对其修改完善,其中《天水市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规范》等13个畜牧技术规范,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为地方标准。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加快发展草食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下,我市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草食畜养殖小区(场)先后建起并投产,草食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得到有力推进。

2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草食畜牧业在饲养量、饲养品种、养殖模式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但若将草食畜牧业置身于整个畜牧业乃至全省的大环境中进行横向比较,我市草食畜牧业的不足与差距仍十分明显。

一是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产值和肉类比重明显偏低。市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中牛的饲养量只有43.13万头,羊的饲养量只有45.6万头,与省牛羊主产区张掖、武威等地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草食畜牧业产值在畜牧产值中的比重小;牛羊肉产量只有1.98万t,占肉类总产量8.92万t的22.2%。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我市属传统的农区,畜牧生产以猪禽为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户对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对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建设畜牧大产业的决策理解不透,把农民增收的希望仍寄托在传统农业和猪禽生产上,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持等待观望态度。

三是良种繁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县(区)两级的品改网络基本建成,但部分群众对品改的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牛羊繁育还存在野交乱配的现象,致使品种退化,草食畜牧业不能在高起点、高品质基础上发展。

四是牛羊饲养科技含量偏低。无论是集约化饲养技术、饲料技术还是杂交优势的利用等方面,与猪鸡生产均存在明显差距。在牛羊的养殖上,大多数农户仍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方式,未能根据家畜不同的生育期补料,母畜妊娠及分娩后的护理技术也未能掌握,牛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不高,幼畜存活率低,养殖效益不显著。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牛羊产品加工和流通基本上滞留在初级阶段,多数仍为作坊式手工生产。已建成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营销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力,“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确立,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饲料加工企业更是不足。

六是草场退化严重,秸秆利用率低。天然草场产权不明晰,乱垦滥牧现象严重,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使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持续下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秸秆青贮利用难度较大,秸秆利用率不足30%,资源浪费严重。

3推动草食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

要积极应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市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全面推进草食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市县两级关于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决定的精神,以发展养牛业为重点,把龙头企业、养殖小区、专业村、规模户、养殖场建设作为实现草食畜饲养总量扩张和加快草食畜牧产业化步伐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养殖小区(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把草食畜养殖小区(场)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3.3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

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积极引进与推广饲料玉米等高产饲料作物,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的改革。其次,是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我市秸秆资源丰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开发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是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加大秸秆养畜示范场(户)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秸秆的饲用率;要加大已建秸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不断提高秸秆的处理利用率;要加大秸秆“三贮一化”(即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的普及面,逐步使秸秆处理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加快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第三,要重视开发与利用糠糟、饼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

3.4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

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3.5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6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食畜产品流通

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食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区)的集市建立草食畜产品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区)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食畜产品营销队伍。

3.7加大防疫力度,确保草食畜产业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严防动物疫病在我市境内流行;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草食范文篇3

1草食畜牧业发展回顾

2003年到2004年间,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拿出财政资金建设草食畜禽产业化基地乡镇,草食牲畜发展迎来黄金时期。2003年市财政公用220万元资金,在全市11个乡镇建设肉羊基地7个,奶牛基地3个,肉鹅基地1个。11个乡镇引进种羊3600多只,发展养羊专业户1143户,建种羊场5个,存栏羊54014只,出栏羊25914只,发展奶牛专业户7P,存栏奶牛218头,发展肉鹅专业户550户,新建年孵化20万只的孵抱房1个,出栏肉鹅111566只,推广人工种草482.93公顷。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220万元财政资金推动上亿元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其中200头规模的奶牛场3个,5000头以上规模羊场2个,100头以上规模羊场20多个,10000只以上规模种鹅场2个,l0个基地中有6/i''''-基地成立了“养羊或养鹅专业技术协会”,协会会员达2500多人。鉴于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县政府也按l:l对等投入财政资金,并引导金融部门信贷支持,5000~10000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适度规模专业户发展,泸州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2草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泸州草食畜牧业经过2l世纪初几年来辉煌发展之后,由于政策调整和土地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逐渐停滞下来,五、六年来基本处于自主发展时期。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草食畜禽良种覆盖率不高

一是泸州市古蔺、叙永两县有66个牛改冷配点,但良种推广速度缓慢,良种覆盖率不高,而且全市无一个羊的配种点。二是小有名气的合江黑山羊、古蔺马头羊、方山大白鹅等品牌资源挖掘不够,不能形成气候,品牌资源基本未发挥应有作用。

2.2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投入不足

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在畜牧产业政策上的调整,中央、省财政投入主要倾向于猪产业,对泸州市草食畜禽的投入急剧减少,使泸州市草食畜禽发展进入低谷,草食畜禽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数量随之下降,草食畜禽养殖进入零星、无序发展状态,大量社会资本退出草食畜禽养殖行业,最终造成草食畜禽改良步伐缓慢,良种引进与推广缓慢,优质牧草栽培与应用不断萎缩,农户在草食畜禽发展上得不到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服务支持。

2.3养殖户饲养水平不高

由于草食畜禽涉及牛、羊、兔、鹅等,其技术含量与猪比较相对较高。若农户掌握不好实用的饲养技术,重畜轻草,不但不能降低饲养成本,还会造成畜多无料,损失惨重等情况发生,进而打击养殖草食畜禽的积极性。

2.4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泸州市畜产品加企业小而分散,而且主要是以屠宰生猪为主,对于宰杀牛、羊的专业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低,产品质量单一,且产品市场份额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不能给予养殖户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也制约着泸州市规模化草食畜禽的发展。

3草食牲畜发展的对策

3.1加快龙头企业的引进与扶持

龙头企业是草食畜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规范龙头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在扶持中要引导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其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给养殖户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促进规模化草食畜禽发展。要有计划地建立并扶持各类草食畜禽专合组织的发展,提高其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提供市场预测信息,给农户指导养殖方向,解决养殖中的各种问题,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从而推动泸州市草食畜牧产业发展。

3.2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种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优惠

政策,要加大力度向中央、省争取各种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项目,以获取更多资金。市、区县也要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培植特色产业,落实支持草食畜禽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诸如种草的草种补贴、出栏补助、圈舍建设补助,土地使用优惠,贷款贴息,以及道路通讯等方面的支持,并保持政府扶持政策的相对稳定』生,落实土地流转创新机制,探索和落实科技人员激励政策等措施。

3.3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人户力度,提高种草养畜科技含量

泸州市秸秆和酒糟资源极其丰富,要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省畜科院和省草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试验出应用秸秆和酒糟实用技术并加以转化,大力发展泸州牛、羊产业。市、区县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动种草养畜技术向纵深发展,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增强广大农户发展草食畜禽的信心和决心。

草食范文篇4

关键词:武隆区;草食牲畜;体系建设;措施

1发展模式

1.1创新牧旅融合模式。着力粮改饲结构调整,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畜-沼-果”、“畜-沼-菜”、种草养畜等产业发展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现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1.2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我区旅游优势、围绕旅游沿线、乡村旅游点,开展观光牧业、休闲牧业、体验牧业新模式试点示范。打造垫道路、巷双路沿线现代牧业走廊;打造东部生态和西部循环2个牧业园;打造白马山观光、桐梓山板角山羊保种、罗英山种草养畜3个牧业示范带。加快拓展畜牧多种功能,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格局,推进旅游畜牧融合,实现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体系建设

草食范文篇5

1、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03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03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03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03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03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二、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三、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草食范文篇6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03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03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03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03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03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二、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三、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草食范文篇7

一、我县草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县地处鄂*区,是三峡库区移民县之一,境内山峦重重,沟谷纵横,大体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32667公顷,

90%以上土地为林(乔)灌、草混合覆盖,草山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丰富资源条件。2009年草地监测数据显示,全县共有草山草坡面积11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90.5万亩,有适宜草食畜禽采食的牧草38种。从调查总体情况分析,我县现有草地资源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草地退化面积达14000公顷,主要分布于黄粮、南阳、高桥、高阳等乡镇。

二、草地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全县草地资源地面监测共4个调查样地,完成了8个调查样方,用数码相机拍摄相关照片16张,其中样地景观照片4张,样方俯视照片8张,样方周围景观照片4张;对不同样地特征和监测样方的植物种类分布、鲜草和干草产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测定;采集各种草地植物标本15个;进村入户对20个农户进行了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全面高质量的完成草地监测工作任务,我县按照市局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目标,严格工作程序,圆满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分管业务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一把手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督办,饲草饲料站抓具体工作的局面,做到了草地监测工作专班专人负责。

2、强化工作任务。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我县参照市局方案,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县20*年草地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做到了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详细、技术要求严格。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草地监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今年我局两次集中草地监测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草地监测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都能牢固掌握草地监测工作各项技术要求,提高草地监测工作水平。

4、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为确保草地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在草地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不怕山高路远,不畏高温酷暑,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对样方的牧草品种进行仔细辨认与分类,并一一进行测量、称重,分门别类做好监测数据的记载;安排专人负责牧做好草风干比实验,确保了监测数据准确与真实性,经过近二个月的集中工作,圆满完成了草地监测工作任务。

5、加大投入,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局对草地监测工作的投入达1万元,切实保证了草地监测的工作经费,并配备专用车辆,购置了野外工作劳保用品,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县现有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全县草场存在只利用不管理的现象,造成草场的产草量不高,部分未饲养家畜的农户,毁草或荒草现象严重。

2、我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萎缩,草地优质牧草的产量逐步下降。

3、草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使诸多草业科技成果不能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畜牧业事业的发展;

五、今后草地工作监测及发展草地畜牧业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草地监测工作,提高草地监测能力与对草地“三化”的预警能力。

2、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大草原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巩固草原保护与建设成果。

3、大力加强草地建设和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集中连片的宜牧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提高产草量;对25度以上坡耕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等实行人工种草,建立人工草地;改变传统的种养观念,鼓励农民拿出农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行牧草当粮种,种草养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10年,全县人工草场达到10万亩,草山草坡改良达到50万亩,推广农田种草5万亩。抓好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养殖大户大场购买秸秆加工机械,开展牧草产品加工,提高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的利用率。

4、合理开发与利用草地资源。根据草地资源状况和草原承载量,合理确定牲畜发展数量,防止超载过牧,建立草畜平衡制度。对退化的草地,视其退化程度分别进行禁牧、休牧,建立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并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引导,加快畜群周转,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质量,使传统型的数量畜牧业向质量型的效益畜牧业转变。

5、大力开展草食畜品种改良。加大优良肉牛肉羊品种的引进力度,力争草食畜的良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主产区大力推广人工冻配改良技术,扩大杂交肉牛生产;肉羊主产区做好地方良种的选育、提纯和复壮工作,扩大地方良种宜昌白山羊种群。建立冻配品改体系,做到县有冻配改良中心,乡(镇)有品改站,村有品改点,形成冻配技术推广网络。

6、大力推进草食畜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科学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的要求,建设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饲养设施完善,技术措施统一,环境保护配套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力争到2010年肉羊养殖小区达到8个,肉牛养殖小区达到3个。并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推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抓小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和带动我县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

7、大力推广科学养畜技术。在全县草食畜规模场和专业养殖大户中普及秸秆氨化和饲料青贮、微贮技术,推广氨化秸秆和青贮饲料养牛羊,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加大肉羊产区栏圈改造力度,推广山羊吊脚栏圈饲养技术,加强肉牛短期育肥技术的推广,大力开展牛羊养殖科技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科学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

草食范文篇8

1养殖水体的准备

1.1环境条件

以背风向阳,口小肚大,有1~2个分汊,底部平坦,上游有村庄,并有1定的水量来源的山塘、小水库(库湾)为宜。

1.2防逃工作

淳安县地处山区,汛期来临时,水势较猛,且夹带有泥沙、杂草树杈,容易出现洪水溢坝、拦网冲垮等事件。所以防逃应以不逃鱼、不影响溢洪、拦鱼设备不被水冲垮为原则。拦鱼设备1般为聚乙烯、竹木、金属等制成的网片、栅栏,主要设在水库溢洪口、库湾涵洞口处,必要时也可设在坝顶。

1.3清野工作

养殖多年的山塘、小水库(库湾)都有凶猛鱼类危害鱼种的可能,主要是山塘的乌鳢鱼、小水库(库湾)的鳜鱼。所以在放养鱼种前必须注意做好山塘、小水库(库湾)的清野工作,以保证养殖成活率。

2山塘、小水库(库湾)的养殖

2.1鱼种放养

2.1.1放养品种及放养量

山塘1般以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和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为主,如是门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等肥水源的,以养殖鲢鳙鱼等滤食性鱼为主,1般放养量为600~700尾/667m2,鱼种搭配为鲢鳙鱼等滤食性鱼占75%,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占20%,鲤鲫等底层性鱼占5%;如是以灌溉为主水质较瘦的,以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为主,1般放养量为500~600尾/667m2,鱼种搭配为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占50%,鲢鳙鱼等滤食性鱼占45%,鲤、鲫等底层性鱼占5%。

小水库(库湾)养殖可以采用滤食性鱼和摄食性鱼各50%的放养比例,放养量以450-500尾/667m2宜。其中滤食性鱼中鲢占30~35%,鳙(或匙吻鲟)占15~20%;摄食性鱼中翘嘴红等肉食性鱼占25%,鳊鱼、草鱼等草食性鱼占20%,鲤、鲫等底层鱼占10%。

2.1.2放养鱼种质量要求

放养的鱼种要求种质纯正、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并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放养规格以大规格鱼种为宜,1般为20~30尾/kg,最好为10尾/kg。也可搭养部分小规格鱼种。

2.1.3放养时间

1般以隔冬放养为好,因为冬季气温、水温低,鱼种鳞片结实,不易受伤;同时,可以让鱼较早适应环境,早开食,有利于鱼的生长。

2.2养殖方式

2.2.1种草养鱼

头年10月在枯水期露出的田地、山坡和上游闲置的荒田上种上黑麦草,播种量2kg/667m2,11月份下旬便可开始割草用于养鱼,次年水位上涨后,如水位可控制的,可边割边淹,每667m2可产鲜草7500kg。也可在当年4月份后在上游闲置的荒田上种苏丹草,用种量1.5~2kg/667m2每667m2黑麦草可产鲜草10000kg,1般种667m2草可满足0.67hm2左右面积的草食性鱼日投饵量。

2.2.2投放粪肥

池塘养鱼施粪肥必须经发酵,而山塘、小水库(库湾)的养殖可以不经发酵直接入水,既可培育水质,粪肥中未完全消化部分还可被草、鲤等鱼2次利用。粪肥投放量1为山塘1500~2000kg/年,小水库(库湾)为2000~3000kg/年。粪肥1般投放在山塘、小水库(库湾)上游或边坡平坦处,投放点水深1般为1~2m。

2.2.3施放化肥

如水质较瘦,也可适当施放化肥。1般投放磷、碳肥,施肥应注意“肥、活、嫩、爽”的原则,水体透明度控制在40cm左右,看水施肥。

2.2.4立体生态养殖

立体生态养殖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综合效益。可以是上游的山上、林中、果园等处养鸡、猪和种草,水面网箱养鱼、养鸭、养鹅,水中养鱼,鸡、猪、鸭、鹅粪直接养鱼、肥水养鱼或肥草养鱼等养殖模式。通过立体生态养殖,他们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2.5投饵精养

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农村自备的菜饼、豆腐渣、蚕蛹等都可用作山塘、小水库(库湾)养鱼饵料。山塘、小水库(库湾)养鱼投饵精养1般要设食场和食台。食场设在水面,由毛竹等浮性材料搭成4~6m2的方框,1般山塘每0.13~0.2hm2水面设4m2食场1个,小水库(库湾)每0.67~1hm2水面设6m2食场1个;食台设在水面下1~2m处,面积为2~4m2,1般山塘每0.13~0.2hm2水面设2m2食台1个,小水库(库湾)每0.67~1hm2左右水面设4m2食台1个。投饵要遵照“4定”原则,日投饵率1般为3~5%。

3鱼病防治

山塘、小水库(库湾)养殖由于养殖水体水质流通,溶氧丰富,鱼病较少。

3.1预防

运输、分养等操作应细心,防止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和分养时都用3~5%的食盐水或0.4~0.5mg/kg的2溴海因药浴后进箱。食场和食台要经常清洁,每隔20d左右用15mg/kg的生石灰水或0.2~0.3mg/kg2溴海因泼洒消毒。病鱼、死鱼及时捞出,部分鱼体发病时做好隔离、预防工作。台风、暴雨后要注意防病。高温季节投喂鲜草时用漂白粉消毒晾干后再投饲。

3.2治疗

发现鱼群有独游、呆滞、打转、少食或明显的体表病症,要立即进行隔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3.3主要鱼病防治

肠炎病:每10kg鱼将大蒜50g捣碎,拌入饵内连喂3d。

指环虫病:用0.06~0.1mg/kg阿苯哒唑溶液和0.2~0.3mg/kg2溴海因全塘泼洒,连用3d。

草食范文篇9

一、我县草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我县地处鄂西山区,是三峡库区移民县之一,境内山峦重重,沟谷纵横,大体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32667公顷,

90%以上土地为林(乔)灌、草混合覆盖,草山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丰富资源条件。2009年草地监测数据显示,全县共有草山草坡面积11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90.5万亩,有适宜草食畜禽采食的牧草38种。从调查总体情况分析,我县现有草地资源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草地退化面积达14000公顷,主要分布于黄粮、南阳、高桥、高阳等乡镇。

二、草地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全县草地资源地面监测共4个调查样地,完成了8个调查样方,用数码相机拍摄相关照片16张,其中样地景观照片4张,样方俯视照片8张,样方周围景观照片4张;对不同样地特征和监测样方的植物种类分布、鲜草和干草产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测定;采集各种草地植物标本15个;进村入户对20个农户进行了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全面高质量的完成草地监测工作任务,我县按照市局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目标,严格工作程序,圆满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分管业务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一把手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督办,饲草饲料站抓具体工作的局面,做到了草地监测工作专班专人负责。

2、强化工作任务。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我县参照市局方案,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8年草地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做到了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详细、技术要求严格。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草地监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今年我局两次集中草地监测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草地监测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都能牢固掌握草地监测工作各项技术要求,提高草地监测工作水平。

4、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为确保草地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在草地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不怕山高路远,不畏高温酷暑,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对样方的牧草品种进行仔细辨认与分类,并一一进行测量、称重,分门别类做好监测数据的记载;安排专人负责牧做好草风干比实验,确保了监测数据准确与真实性,经过近二个月的集中工作,圆满完成了草地监测工作任务。

5、加大投入,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局对草地监测工作的投入达1万元,切实保证了草地监测的工作经费,并配备专用车辆,购置了野外工作劳保用品,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县现有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全县草场存在只利用不管理的现象,造成草场的产草量不高,部分未饲养家畜的农户,毁草或荒草现象严重。

2、我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萎缩,草地优质牧草的产量逐步下降。

3、草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使诸多草业科技成果不能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畜牧业事业的发展;

五、今后草地工作监测及发展草地畜牧业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草地监测工作,提高草地监测能力与对草地“三化”的预警能力。

2、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大草原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巩固草原保护与建设成果。

3、大力加强草地建设和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集中连片的宜牧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提高产草量;对25度以上坡耕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等实行人工种草,建立人工草地;改变传统的种养观念,鼓励农民拿出农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行牧草当粮种,种草养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10年,全县人工草场达到10万亩,草山草坡改良达到50万亩,推广农田种草5万亩。抓好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养殖大户大场购买秸秆加工机械,开展牧草产品加工,提高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的利用率。

4、合理开发与利用草地资源。根据草地资源状况和草原承载量,合理确定牲畜发展数量,防止超载过牧,建立草畜平衡制度。对退化的草地,视其退化程度分别进行禁牧、休牧,建立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并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引导,加快畜群周转,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质量,使传统型的数量畜牧业向质量型的效益畜牧业转变。

5、大力开展草食畜品种改良。加大优良肉牛肉羊品种的引进力度,力争草食畜的良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主产区大力推广人工冻配改良技术,扩大杂交肉牛生产;肉羊主产区做好地方良种的选育、提纯和复壮工作,扩大地方良种宜昌白山羊种群。建立冻配品改体系,做到县有冻配改良中心,乡(镇)有品改站,村有品改点,形成冻配技术推广网络。

6、大力推进草食畜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科学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的要求,建设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饲养设施完善,技术措施统一,环境保护配套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力争到2010年肉羊养殖小区达到8个,肉牛养殖小区达到3个。并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推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抓小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和带动我县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

7、大力推广科学养畜技术。在全县草食畜规模场和专业养殖大户中普及秸秆氨化和饲料青贮、微贮技术,推广氨化秸秆和青贮饲料养牛羊,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加大肉羊产区栏圈改造力度,推广山羊吊脚栏圈饲养技术,加强肉牛短期育肥技术的推广,大力开展牛羊养殖科技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科学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

草食范文篇10

秸杆加工应用技能在我县从九十年月中期开端推行,因为各方面的缘由,推行结果不断欠好,二000年后才略有起色,开端有局部农人应用秸杆小规划的豢养肉牛,多的也就十几头。二00七年开端,我县鼎力推行秸杆加工应用技能,在农区开展肉牛养殖,特殊是在二00八年,全县的肉牛养殖出现出了欣欣茂发的现象,全县共建秸杆养牛小区6个,首要散布在楚米楚蔬村、镇村、、乡村,镇村、乡村,养殖小区肉牛养殖户98户,存栏肉牛2130头。别的全县其它十八个乡镇有养牛20头以上的养殖户还有70户,都是在应用秸杆加工技能养殖肉牛。二00八年全县养牛大户新建青贮窖池4320m³,制造青贮塑料袋2000余个,完成秸杆青贮3000吨,本年全县合计完成秸杆处置应用8.1万吨。

在我县开展秸杆养牛的历程中,最为突出是组。组在畜牧局和镇当局的指导下,从二00七年开端养殖杂交肉牛,到二00八年十一月止,全组114户农户,有38户农户共投入100多万元养牛,个中养50头以上的有两户,养20头以上的有12户,全年杂交肉牛养殖量达500头,现曾经出栏220头,发卖收入达150万元,全组户均收入达1.3万元。组是镇传统的养猪区,在二00七年以前,玉米收成时节时,往往看到的是燃烧秸杆的景象,而本年经过推行秸杆加工应用技能,这个时节看到的是农人往家里搬运秸杆的忙碌现象,听到的是秸杆揉搓机的轰鸣声,养牛户们的房前屋后都是青贮池和青贮用的塑料袋,本年组共建青贮池350m³,制造青贮塑料袋145个,置办秸杆揉搓机21台,青贮玉米秸杆200吨。

秸杆青贮技能为养牛户节省了很多的精饲料本钱,组养牛大户王维强说,青贮玉米秸杆在六至九月至少给他节省了1.5万元的饲料本钱。整个的养牛户为玉米秸杆能获得充沛的应用而兴奋。杂交肉牛养殖遭到了省市指导的好评。

镇村克勤组,应用本组有全市最好的牛冻配点这一优势,鼎力开展杂交母牛养殖,到目前为止,全组有养牛户15户,养殖杂交母牛180头,建青贮池150m³,制造青贮塑料袋40个,共青贮玉米秸杆95吨,处理了越冬的饲草问题。

我县的秸杆养牛正向优越的偏向开展,当前有很多牛场正在兴修。乡煤矿业主冯树强投资120万元,兴修正龙养牛场,设计规划为养牛250头,年出栏肉牛200头,现曾经完成1000平方米的牛舍建造,500m3青贮池建立,曾经上栏15头牛,估计下一年初可完成悉数上栏;楚米镇健牛养殖场,建立牛舍600平方米,建立青贮350m3,设计规划为120头,现曾经养牛60头。

当前还有遵义古根公司,刘成良种畜场等业主预备投资更多的资金举行大型养牛场,目标是充沛应用我县的秸杆资本从事高效益的肉牛业。

我县的秸杆养牛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开展势头,首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局高度注重畜牧财产的开展,有优越的政策情况和开展气氛。

2005年,县委当局出台了《关于加速畜牧业开展的定见》,明白提出“不变生猪,加速开展牛羊”的思绪,制订了一系列开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如用地用材、资金搀扶等,鼓舞开展草食畜牧业,走农区开展草食畜牧之路。

二是普遍吸纳社会资金,兴办养殖场。

我县在开展养殖业的进程中,发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吸引很多有识之士参加畜牧业开展。如楚米的健牛养殖场业主张健,以前是修建业主,目前投资50万元养牛;镇的温家礼吸引了福建的商人投资50万元养牛;乡冯树强作为煤矿业主,投资120万元举行标准化养牛场。还有很多打工的农人回籍投资养牛。据不完全计算,社会投资我县养牛业的资金到达1000余万元。

三是加大了技能推行和效劳力度。

我局在本年的畜牧出产中,加大了秸杆加工应用技能推行力度和效劳力度。在本年年头,我局以饲草饲料任务牵头,抽调品改站、兽防站的精壮技能力气构成了草食动物开展技能效劳组,专门对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的开展进行指点和效劳,扩展了效劳面,进步了效劳效率,养牛技能和秸杆加工应用技能推行获得了优越的结果。

四是市场的拉动。

近年来,生猪市场极不不变,影响了养殖者的积极性,而牛肉市场不断稳中有升,而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向,吸引了很多有积极性的人投资养牛。

五是养牛疫病风险较小,饲料本钱低,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