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08-15 10:54:19

导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已成为解决农业发展矛盾的重要一步。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大主题、促进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个目标,我国将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生产结构,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粮食和农业的需求,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如何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期望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经济

目前,世界农业总的发展趋势有三大方面:一是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更是如此,通常畜牧业产值超过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二是食品工业的粮食比重逐渐增加,一些发达国家粮食结构中对畜产品的需求增加,一些发达国家饲料谷物占70%以上;三是优质品在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日趋增大,市场对于优质、营养且方便享用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通俗来讲,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就是改变种植产业的比例,优化协调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比例。目标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且改善生态环境。从全球各国的种植业发展趋势来看,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是现代化农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中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未能解决农作物结构性矛盾,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合理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要求[1]。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我国自身的国情来讲,有4个方面的因素。(一)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相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从过去的供应者市场转变为消费者市场,要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就必须从过去农产品生产注重数量转变为质量、数量并重。(二)农业对外开放的要求。我国农业已经逐渐融入国际市场,因此农业生产逐渐要满足国内与国外两大市场的需求,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仅是中国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我国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还可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稀缺,加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必须走科学、规范、健康的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更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通过提升农副产品质量,满足现代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农民增收。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种植结构比起早年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明显。要想致力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二、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思路

(一)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种植产业。土地是农业的载体,任何农作物的种植都依赖土壤。为此,在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根据种植业的结构优势,应合理调整种植区的作物。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土地的性质,对每个种植区的潜力进行检测和划分,并相应地选择作物;并对投入产出比进行估算,然后进行种植,有针对性地发展地方特色种植业。(二)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农业经济的基础是各类农副产品,但由于农作物种植成本的提升且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较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优势明显降低。近年来,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经济价值和种植效率日益突出。在这方面,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在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建设高价值作物示范基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探索各种形式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三)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时,应适当增加相关方面的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主导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风向标。在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四)革新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借此来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例如,在种子的选择中,可以选择高产量、高质量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杂交种。另外,大力推进种植机械化,缩短种植作业时间,提高农业种植效率。施用化肥和农药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使用原则,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积极引进名优新品种,开展良好的田间试验。挑选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并加以推广,促进农作物的品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2]。

三、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从两个层面促进经济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能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的增收渠道。从宏观角度来看,作物生产结构调整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在调整过程中,必须以农业发展战略和国家宏观发展政策为指导。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还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利用和推广。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的作物种植,将有助于塑造特色农业品牌形象,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二)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是促进现代化农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更新农业种植模式,制定农作物种植标准,发展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将过去的广泛种植转型转化为集约种植,提高农业产出效率。例如,在山区,可以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在平原地区,可以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围绕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3]。

四、结语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充分利用,紧跟政策方针,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随着现代农业观念的更新、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推广等,有利于实现种植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吴培.以河南省为例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J].科学种养,2016(3):67.

[2]李枫.浅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节水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6(18):275.

[3]杜永生.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寻[J].财经界(学术版),2017(23):25.

作者:黄桂勇 单位: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