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进口贸易实证思索

时间:2022-03-22 02:39:00

经济增长和进口贸易实证思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呈现双向对流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进口贸易的增速超过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以及较高的进口贸易依存度的事实表明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

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出口,出口对本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进口则会阻碍经济的增长。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素秉赋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上有比较优势,资本和技术方面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这就决定了我国主要出口一些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进口高新技术,因此,可以说进口是打通经济发展瓶颈、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收集了1978年至2008年相关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探讨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起源

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代。亚当•斯密认为,出口带来的收益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交易生利)。大卫•李嘉图指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约翰•穆勒认为,通过贸易可以得到本国不能生产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该国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材料,同时推动国内生产过程的创新和改良,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进口造成新的需求,刺激和引导新产业的成长。

(二)发展

受古典经济学家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进口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D•H•罗伯特逊和R•纳克斯认为资本品的进口使该国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马克斯•科登提出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效应理论,认为如果大量进口投资品,会使国内投资品相对价格降低,投资成本下降,而投资率的提高无疑会带来经济增长率的上升。

(三)深入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开始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将经济增长引入这一分析框架,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进口贸易、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技术通过中间产品的投入产生扩散。

三、研究状况

我国学者实证研究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运用秩相关检验、OLS回归方法直接分析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研究。但不同时期两者相关度不同,而我国学者大多对于1950年至1995年期间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变化,因此,笔者收集了1978年至2008年相关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探讨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作用,及其变化与趋势。

四、相关数据收集和处理

模型中用到的数据来自《2008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78-2008的年度数据,用GDP代表中国经济增长,CPI代表定基指数的消费价格指数,Import表示进口总额。为了消除当期价格因素的影响,将Import、GDP时间序列分别除以CPI,分别得到得到JIMP,JGDP。为消除异方差再对JIMP,JGDP时间序列取对数,用LJIMP和LJGDP表示。样本容量为30个。

五、中国经济增长和进口贸易因果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通过作图发现,中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正相关性。由于贸易进口额随时间的递推不断增加,即时间序列数据必然不是平稳数据。经单位根检验后发现LJGDP和LJMP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JIMP、J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所以建立模型:LOG(JGDP)=C+β*LOG(JIMP)+μ其中:JGDP为中国经济增长,C为常数项,β为待定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JIMP为中国进口贸易额。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为残差单整,故而方程协整。六、模型的求解和检验利用EVIEWS软件,用OLS方法对模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下:LOG(JGDP)=2.99923849+0.6317181399*LOG(JIMP)(57.28980)(38.56571)R2=0.980875F=1487.314DW=0.386476

(一)经济意义的检验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一国的资本和技术的进口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β值为正说明中国进口贸易对GDP的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C是样本回归方程的截距,它表示投资、消费与出口等其它方面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见β、C的符号和大小具有经济意义。

(二)统计推断的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80875,接近1,可见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2.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1,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0.01(1,29)=7.6(解释变量个数为1,样本容量31),而模型的F值为1487.314,F>F0.01(1,29)=7.6,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从回归结果看,|tc|=57.28980|tlog(JIMP)|=38.56571查t分布表,得到临界值,t0.005(29)=3.038,|tc|、|tlog(JIMP)|>t0.005(29)=3.038,变量与参数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进口贸易对GDP的影响显著。

(三)计量经济的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模型中只涉及一个解释变量,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序列相关性检验。用DW法检验方程序列相关性。LM检验法的原假设H0为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其P=0.00006,拒绝原假设,存在序列相关。用广义差分法处理,消除序列相关,并通过LM检验。修改方程为:LOG(JGDP)=354.6389484+0.2725974265*LOG(JIMP)+[AR(1)=0.9998510477]新方程为:LOG(LJGDP)=355.638799+0.2725974265*LOG(JIMP)

3.异方差检验。采用怀特检验(White),其原假设H0为同方差,接受原假设,模型不存在异方差。4.CHOW突变点检验。通过作图观察发现1990年是个突变点,经CHOW突变点检验法检验,两个样本(1978—1989年,1990—2008年)的回归参数不相等。确定1990年是突变点。

(四)实证结果分析

进口贸易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经济增长指标GDP将增加0.2725974265个单位,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进口总额对GDP的增长率影响逐步变弱,原因分析如下:第一,GDP基数变大,绝对量增加,但增长率的增长会相对变的困难。

第二,后发优势的边际递减规律,表现为落后国家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技术和巨额资本,采取赶超工业化国家发展战略,从而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进口贸易以技术进口贸易为主,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缩小了与发这国家技术水平差距。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技术发展迅速,有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国先进技术对我国GDP增长推动作用逐步降低。综上,进口贸易对我国GDP增长率的影响逐步下降。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我国进口与GDP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GDP变化是进口变化的原因,进口变化也是GDP变化的原因;GDP与进口之间同时也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2.从短期来看,我国进口的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成正向关系;长期内我国本年度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也成正向关系,因此,可以说进口对我国国民经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发展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步降低。

(二)政策建议

我国需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急需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资源类商品的进口;简化进口管理的行政程序、审批手续,以便实现进口便利化;使用信贷、金融、税收手段,扶持、培育进口经营主体鼓励培育一些进出口大企业或国内大企业集团,创造进口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最后,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