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的渗透

时间:2022-02-18 08:57:42

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的渗透

摘要: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培养中学生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笔者尝试以乡土史为主要视角和切入点,从乡土史料的运用及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等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历史教学真正实现其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乡土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家国情怀”这一历史核心素养是这样阐述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1]”可以这样说,将“家国情怀”确立为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历史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将“家国情怀”列为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中学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彰显“家国情怀”呢?笔者认为,以“乡土史”为历史教学的新视角,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增加乡土史料素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乡土史作为学生身边的历史,如能加以充分挖掘,一方面可以使传统历史教学与乡土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历史教学的新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使家国情怀与历史教学相得益彰,相互渗透,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那么,如何以乡土史为视角开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渗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点对实施策略展开阐述。

一、立足课堂,将乡土史料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乡土史教学能否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能否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引领作用,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这方面的意识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它要求历史教师应该具有乡土史教学的前瞻性、意识性以及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渗透的责任感、使命感[2]。首先,历史教师应深入钻研新课标历史教材,要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与乡土史料相结合的切入点。作为华夏大地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长河的演进,乡土史料有许多内容与历史教材是有契合点的,如远古时期、封建王朝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史料等,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发掘。其次,历史教师要舍得利用业余时间去寻找相关的乡土史料,主要途径包括阅览地方史志,深入当地档案馆查阅,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乡土史料与文献,充分研读,精心打磨,将乡土史料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例如,笔者曾开设一节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当时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查阅有关吴江地区的史料,结果在网上找到一张关于渡江战役的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邹健东摄影),照片的主人公是颜红英,参加过渡江战役,现在定居在吴江菀坪,当笔者把这张照片展示出来并将相关的史料信息告诉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特别是家住吴江宛坪的学生更是非常兴奋、自豪。小小一张照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将乡土史料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范式:(1)在课堂开始时,将乡土史料作为教学的导入内容,这样能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2)在授课过程中,将乡土史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可以在学生的困倦期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3)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乡土史料,再与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加深对该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感悟。

二、走出教室,以直观乡土史料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如果能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现场参观学习一些本地区的历史遗存、地方史档案馆,或者对身边一些老人进行访谈、课外调查等,这些直观的乡土史料可使学生更真切地、近距离地感受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也并不仅仅是印刷在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3]。前文提到与渡江战役有关的颜红英,在那次开课后,有学生提议要去菀坪亲眼见见这位“历史人物”,于是,在那个周末,笔者带领部分学生登门拜访了这位老人,聆听这位老人给我们讲述那段炮火连天的渡江战役场景,由当事人讲述那段历史给学生带来了更真实的感受。回来之后,有几位学生当即将自己的所想、所悟写成文章在学校校刊上投稿,让全校师生都了解了这段历史和这位老人。此外,距离我校几公里处有一个芦莘厍周大屠杀纪念馆,每次在要讲授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笔者都会组织班级全体学生到这个纪念馆去参观祭奠,通过这个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荣辱感和民族使命感,是对“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最好的诠释。此外,吴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州太湖三山岛、草鞋山遗址等都留下了我们探寻的足迹,这对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对历史教材更生动的诠释,对“家国情怀”更深厚的感悟。

三、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渗透核心素养

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想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教师就必须要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提升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正在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与教材相关的乡土史研究实践活动,制定多个主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寻访颜红英老人、参观芦莘厍周大屠杀纪念馆、游览苏州草鞋山遗址等,每每此时,笔者都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围绕这些主题去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几乎每年都有一道历史小论文题,而笔者通过这种平时的训练,一方面提升了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考试题模式;另一方面让学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去感悟“家国情怀”的厚重,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结语悠悠乡土史,拳拳家国情,将乡土史料有机融入历史课堂,既有助于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感悟,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使“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向东.增量:将“乡土史”有机融入历史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6):26-27.

[3]韩飞,王文雯.“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轻工科技,2015(03):134-135.

[4]王乃本,马余利.初中乡土史教学的作用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1(28):37-39.

作者:向东 单位: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