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与策略建议

时间:2022-11-26 09:56:45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与策略建议

摘要:部编高中历史教材在六省市正式实施,《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学科特点。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教学设计要求以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核心,突出“灵魂”育人;要追求“有意思有意义”的理念,突出“价值”引领;要超越教材知识内容,突出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强调“深度学习”。

关键词: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主要特色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揭示中国历史演变的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史实,展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不断创新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导言明确指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第四单元引言指出,“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第五单元引言论述中国近代历史,“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九单元论述中国现代史等等。(二)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制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价值观。(三)以课标要求的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史实的叙述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围绕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在内容设计与编排上,力图使教科书的课文正文叙述、辅助栏目设置、活动课设计等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有机的、内在的联系,既体现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历史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四)以详今略古的中国通史结构和正文加辅助栏目的方式呈现。《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内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具体性与概括性有机结合,既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可读性和适用性。同时,具体内容既重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也注意到学生的升学和兴趣的多元需要。初中历史讲的细一些,高中历史从简;初中历史注意记忆性,高中历史加强分析性,使历史教育做到循序渐进。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要以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核心,突出“灵魂”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高中历史教育要确立的价值观在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历史、评判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扬善抑恶。所谓必备品格,包含政治思想品质、道德人格和史学品格三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必须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人格上,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健全人格;在史学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贯通意识和批判思维。(二)教学设计要追求“有意思有意义”的理念,突出“价值”引领。“有意思”,是指历史课堂有趣味、学生对历史学习有兴趣,愿意学习。这是历史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所谓“有意义”,是指历史教学需要价值引领,实现其“育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是超越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我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三)教学设计要超越教材知识内容,突出历史“课程”目标。新的教学目标再也不是人们熟知的双向细目表以及据此确定的知识点,如“了解”“记住”“理解”“简单应用”等,而是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在特定情境中以何种观念和品格,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简言之,新目标就是学生“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能做什么事(关键能力), 是否持续地做事(必备品格), 是否正确地做成事(价值观念)”。做事是新目标的宗旨,是新教学的关键,是新评价的焦点,是素养推论的直接依据。(四)教学设计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强调“深度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既求通又求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跨度大,这既是特点又是难点。新教材繁了备课、难了老师,但它赋予老师们更大更重的育人职责。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教师的思想理念要有新的转变。这个“新”字,不仅是课堂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明确主流价值导向,发挥应有的正本清源作用和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统领作用,帮助广大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如何在课程教材中强化与时俱进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吸收人类文明新成果,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大力提升课程教材质量,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在这些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落实教材建设中“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樊未晨.教材就是国家事权——香港问题的教材“病根”[N].中国青年报,2019-8-26(01).

[2]崔允漷.新课标新高考如何建构“新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9-8-29(06).

作者:宋景田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