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开放式教学

时间:2022-01-25 11:20:28

导语:浅谈高中历史开放式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高中历史开放式教学

高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的摇篮,开放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开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而兴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也是诱发学习动机的有利条件。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有利用恰当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也有利用多媒体还原历史情景,或者是利用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设计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开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平台展示了林则徐焚烧鸦片的场景来进行导入,然后提出问题“林则徐为什么会焚烧鸦片?你认为这样做对吗?鸦片有哪些危害?”问题抛出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纷纷讨论起来,在同学们兴趣勃勃讨论的时候,我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教材上“同学们,焚烧鸦片的场景来源于一场著名的鸦片战争,你们想不想知道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在教师语言的激发下,学生那颗好奇的心被点燃,课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开放情境教学对于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有着直接优势,而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欲望,营造了特定的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热情,在情境的衬托下学生和历史有了更真切的接触,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在与历史对象的交流中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就有利于对历史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思维活动能力,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自由愉快地吸收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但是在开放情境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要让情境喧宾夺主,要保持情境的辅助作用,不能把情境作为唯一的焦点,否则容易使课堂重心偏移,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

二、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课堂不再单一地使用教材。丰富的历史知识单靠教材是无法完整地呈现的,因此教师可以依靠网络为教学内容添砖加瓦,既可以由学生进行知识搜索,也可以由教师准备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作为补充,这样就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在学习有关“新中国的外交”的内容时,我就先布置学生去查找我国成立以来历届的外交部长有趣的外交故事以及在进行外交时要需要注意的礼仪、礼节等,接着在教学过程中再重点介绍总理的外交手段,接着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首先被有趣的外交故事吸引,然后被同志的外交能力折服,最后对如何维持中美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增加恰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到了教材里没有的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大,引导着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枯燥的教材内容在课外知识的补充下,变得丰富起来,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外知识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丰富了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强化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也提高了学生人文情怀。但是在选择课外的知识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相连性,否则容易让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无所适从。

三、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过程包含有复习———新课———巩固———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无法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所以要学会开放教学过程,打破传统,把课堂交给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比如把复习的环节改为学生自己总结讨论环节,教师抛出问题由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同时又复习了旧的知识。例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的复习环节,我就为学生设计了讨论的问题就是:“你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意义?”这两个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我把它们放在学习了教材内容后,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总结、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回顾本单元的另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诞生的实际条件。这一过程我是完全交给学生的,由学生主持讨论的过程,也由学生互相评价,在课堂的最后我再做一个总结。开放教学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在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是利用思维活动把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创作、整合、再次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为学生成为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实施开放式的教学不能一味地放,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开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开放式教学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它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人才做出有力的贡献。

作者:张斌 单位:章丘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