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下林业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10-22 10:08:17

大生态下林业发展战略研究

1大生态与关岭县林业概况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战略行动,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育和弘扬贵州新时代精神,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关岭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的西部,地处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段东岸,整个版图呈斜三角形,国土面积1468.00平方公里。其石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5%。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气候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石灰岩植被带内树种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2关岭县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扶贫同步推进。具体说来,就是坚持: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2、产业富民,助推脱贫的原则;3、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4、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的原则。

3关岭县林业发展的路径

综合关岭县地形地貌、生物植被、气候水文、交通、人口、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等实际特点,在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指导下,针对关岭县林业发展提出了以下战略路径:3.1石漠体验带路径。北盘江北岸石漠化体验带国土面积334.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81%。石漠化耕地面积4.82万亩,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土地面积4.42万亩。低效林面积8.49万亩,其中树种不适低效林面积7.79万亩。该带立地条件差,多为石漠化土地,土层十分瘠薄,保水保肥能力极差,再加上当地传统的放火烧山习俗,导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该带的旅游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农家乐资源日益增多,旅游业市场前景十分良好。通过建立示范区,为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一园4区”,即石漠化治理治理示范区、示范园运营管理区、民俗风情旅游区、配套设施服务区;从而带动整个北盘江北岸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3.2精品水果带路径。董箐水库沿岸精品水果带国土面积366.0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94%。石漠化耕地面积7.36万亩,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土地面积6.47万亩。低效林面积4.98万亩,其中树种不适低效林面积3.06万亩。毗邻黄果树景区,交通区位好,交通便利,运输方便,热量丰富,河流密集,灌溉条件良好,柑橘、黄果、锦橙、樱桃等水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打帮河一带栽植的青芒已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效益好,早熟蔬菜和水果发展潜力大。目前该精品水果带由坝陵河花果观光园、断桥百果采摘园、乐安热带风情园等三个主题水果园构成。其在建设过程中整合了“五维合一”的功能体系,即采摘功能、风景功能、码头功能、养生功能、餐饮功能等。通过科学的整合,初步构建起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现代水果产业体系。3.3顶云刺梨带路径。顶云刺梨产业发展带国土面积283.97平方公里,石漠化耕地面积3.8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主要林业经济作物有刺梨、余甘子、晚秋黄梨等,其中刺梨和余甘子可后期加工,产业链长,市场需求高,且十分适宜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作为该地区林业发展的突破口。目前该区已有刺梨、余甘子加工厂各一个;应当通过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发展林上林下经济,加大宣传拓展市场等手段促进其发展。3.4普利构树带路径。普利构树产业带国土面积346.12平方公里,是关岭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关岭县产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利乡克地村是关岭县扶贫试点。该带的产业主要为关岭黄牛、猪等养殖业,中药种植业,漆树和核桃种植业。针对该区的特点,我们建议应从草本饲料、中药材基地、饲料药材深加工、生态牧场等方面改进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4结语

关岭县从为贵州省的10大重点贫困县之一,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经济落后。同时,特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又赋予了它独特的林业资源。笔者认为,从以理论为指导,从上述路径出发,我们就一定能打赢大生态下关岭地区的脱贫战。

参考文献

[1]冯建国.大生态战略行动助力贵州后发赶超[J].当代贵州,2019.3

[2]龙敏.全力推进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N].贵州日报,2018.12

[3]于合军.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经济敏感性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智扬坤 徐英红 单位: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