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路径

时间:2022-08-05 11:18:28

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路径

【内容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商科为主、法商融合、技术支撑、人文渗透、多科协调”的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德、智、体、美、劳为基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探索以“通识必修+通识选修+通识实践”为主要内容,构建贯穿大类、专业、多元教育阶段的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通识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商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一、通识教育理念革新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始于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的“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经历了“专才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两个阶段,至21世纪后得以重视并实施,以满足学生成长成“人”需要。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国家意志层面,体现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表述“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随着新时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对教育和学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20年11月3日,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共同“新文科建设宣言”,达成“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的共识。作为立志培养商业流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贵州商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贵州商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5)》明确提出要建设“商科为主、法商融合、技术支撑、人文渗透、多科协调”的新商科,构建新商科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构建高级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坚持德育为本、德才兼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引领;分析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应有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化、明晰化新商科理念,以便各二级育人机构协同配合,推进校政、校企、校际深度合作,提高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由此,通识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过程中,革新通识教育理念,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

贵州商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框架,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总体培养目标基础上,将人才培养规格分解为知识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三个方面,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但是,现行的通识课程体系基本能够达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却无法满足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商科为主、法商融合、技术支撑、人文渗透、多科协调”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中,“人文渗透”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如何推动人文渗透,如何优化通识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新商科人才培养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一)价值引领。新商科通识课程体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指导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通识教育价值导向的功能和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二)能力提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相互关联、互为转移。从大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角度,有学者提出素质与能力两个维度的胜任力构建模型,也有学者提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为大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将基础能力分解为与人沟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时反映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事实上,无论是两个维度中的素养,还是三个要素中的基础能力,通识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构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教法创新的通识课程构建体系。(三)知识延伸。通识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核心专业知识及健全人格的人,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自然、艺术等看似与商科专业不相关的知识拓展是为了挖掘“人的能力”冰山模型中冰山以下的部分,即人的潜能。人不是机器,通识教育进行的知识延伸是基于学生个性化爱好与特长的核心知识延伸,学生的多元发展和潜能激发应当成为高等教育本科阶段优化培养模式的着力点。通识教育通过知识学习达成生命成长,转识为智,化识为德。新商科通识课程构建应当全面统筹各二级育人机构、各基础教学部门的育人力量,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构建丰富的课程库,对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革新,对海量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甄别及创造性转化,加强授课实效,形成通识教育构建系统化长效化机制。

三、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通识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构建

(一)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通识课程模块及培养目标。围绕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的通识课程模块。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德育模块以“立德树人”为价值追求,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组成,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及道德品质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商事法律教育及商业伦理教育。按照《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智育模块以“创新驱动”为价值追求,由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听说读写算)及智力(感知观察、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构成,包括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知识的教育、科学素养的培育及创业创新教育。按照《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体育模块以“身心健康”为价值追求,由身体健硕、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组成,包括体育训练、心理辅导、军事训练、团队融合等方面。按照《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模块以“塑造美好”为价值追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由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才能组成,使学生懂得欣赏美、促进美及创造美,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育模块以“敬业奋斗”为价值追求,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由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共同组成,包括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周实践课程及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二)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阶段及通识课程阶段性培养目标。根据《贵州商学院新商科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方案》规划,拟将学生在校期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针对性培养,即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分型培养阶段。大类培养阶段,在大学1~2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科知识,开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基础性课程,强化如数学、外语、经济学、管理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识性课程,为新商科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理论基础;专业培养阶段,在大学2~3年级深入将“技术+法律+人文”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渗透,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和实现多科协调;多元培养阶段,在大学3~4年级,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框架下凝练特色和优势,设置多样化选修模块,鼓励学生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出口的多元化,增强人才对市场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将德智体美劳意识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融入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三)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通识课程设置。围绕整合完善通识必修课程,补充通识选修课程,同时,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作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拟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表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通识课程体系,旨在进行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德、智、体、美、劳为基点构建教育模块,以“通识必修+通识选修+通识实践”为内容,贯穿大类、专业、多元教育阶段的立体化构建,构建过程以目标引领、整体推进为原则,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有序开展。

四、创新新商科高级专门人才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实现通识教育课程构建目标,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从知识到行为的转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尔雅线上教学、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大力鼓励在教学形式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案例式、体验式学习模式,鼓励头脑风暴、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主张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使线上学习及线上讨论相衔接、线上专题及线下见面课相衔接、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衔接;强调多元评量,针对不同内容设定不同的评量方式,高频次多角度全方位肯定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并能量化评量学生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邵海威.财经类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0

[2]刘筱.论通识课程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5):11~17

[3]刘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群建设初探[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73

[4]冯卫梅.基于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策略[J].亚太教育,2015,22:243

[5]崔延强,卫苗苗.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架构:大学通识教育的结构性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1):69~77

[6]冯勇,宋丽丽,康鹏,王嵘冰,朱珠.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和电子商务导论课程互动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4):377~380

作者:张勇 龚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