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10-17 09:08:41

“全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媒体融合是一次深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业态,必须从根本上培养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发展的新闻从业人员,为他们营造能发挥个人才智、激发个人潜能的环境,打造适应新型媒体发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模式。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则是当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最佳选择。“校媒融合”将媒体、高校、学生三者融合在一起,从源头开始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早日发现人才。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能型”人才;“校媒融合”

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迫使纸媒打破传统思维,对其内部的人员、机构、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各方面,都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媒体全面深度融合的当下,必须从根本上培养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发展的年轻新闻工作者,更要重视对现有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为他们营造能发挥个人才智、激发个人潜能的环境,打造适应新型媒体发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模式。本文仅就纸媒的采编业务改革提出一些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个人陋见,希望能为业内同道提供一点点思路,为我们共同的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

当前,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众群极速分化,传播力日趋下滑。一些新媒体刻意迎合人性的弱点或阴暗心理,热衷传播“三俗”,搞乱了人们的是非观,特别是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时期受到的最大困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1]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必须要迎难而上,学会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占领舆论制高点,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大阵势。

二、搞好“校媒融合”为要务

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人才的融合,这种融合也给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以往,新闻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高校的新闻院系承担,随着媒体深度融合,业界对新闻人才的培养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新闻教育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教育改革,其中“校媒融合”就是新闻单位与高校双方在传媒业发展到新业态下所达成的共识。“校媒融合”是校媒联合的新发展、深融合,它将媒体、高校、学生三者融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到新闻教育、培训和实践中,从源头开始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早日发现人才,缩减人才培养周期。相对校媒联合,“校媒融合”更强化了育才的全面性。新闻业一直就是一个自律性严格、个性化很强、实践性突出的职业,院校提供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消化、探索总结;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充足业务知识、社会知识、社交技巧和经验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新闻风格。而这种培养实践能力的任务,由媒体负责实施完成是最恰当的不二人选。媒体提供的培训从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媒体的实践平台多、设备专业、信息丰厚,这些都是院校难以提供给学生的。“校媒融合”的重点是协同育人,同时也是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高校教师和新闻从业人员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各取所需,扬长避短。教师可以通过进修、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媒体通过选派优秀从业人员担任新闻院校的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使学生逐步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也曾呼吁,要加强优秀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培养工作,加快“校媒融合”,在这方面,吉林省主流媒体勇于改革、积极实践,2016年4月,省委机关报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共同创建了股份制二级学院——吉报数字传媒与创意学院校媒双方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开辟出行之有效的育才新路,如今,学院学生通过在吉林日报社的学习,成长迅速,成为新媒体的有生力量。实践证明,“校媒融合”使双方充分发挥了党报和高校的资源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新闻出版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了教、学、研、用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培养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形势下紧缺、稀缺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新闻理论与实践等,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开创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同步、与行业人才储备发展同步的双赢局面。

三、建立人才融合机制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他还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总书记的讲话,提纲挈领地为新时期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媒体发展的新路。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刚性需求”,促使媒体转变机制,从人员管理、使用,用人体制、机制上进行全面改革,打造适应“全能型”人才发展的环境。(一)改革传统采编模式。在媒体融合的情况下,现行主流纸媒为适应发展虽然做了一些调整,但在采编业务上还是分为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两个部分,相当一部分媒体还没有形成新闻产品从生产到传播、反馈完全融合的局面,这就导致了机构设置重叠,机动性不强,生产率不高,更不适合新媒体时效性强、互动面广的新需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从事人员素养和工作效率,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打破条块管理模式,提高全员机动性,就近、就快、就熟、就能地安排记者去完成新闻一线的采访工作。(二)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媒体融合是一次深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业态,笔者认为,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则是当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最佳选择。在编辑委员会的统筹下,建成若干个项目中心,中心负责新闻的策划、采集、撰写、编辑、、推介、反馈,以及员工的绩效。中心的项目负责人直接对编辑委员会负责,编辑委员会负责监督产品的质量、政策把关,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等。工作人员则由中心自选自定自聘,这些人员可以专任,也可以同时受聘多个中心,还可以聘用体制外的人员。这种形式便于管理,能有效、有度地提高人才使用率,提升产品质量。(三)鼓励创办自媒体。在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的同时,还要为有专长的“全能型”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鼓励个人创办自媒体;同时寻求与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合作,吸纳社会人才参与,为他们提供自媒体的平台和技术支持。通过这些方式聚积广泛的人气,从而达到吸引投资的目的。

四、提供技术保障

现在,各地主流媒体都斥巨资搭建网络平台,在保证信息高效传播的同时,也为多种经营和创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所以,培养、引进网络技术人才,也是当下新闻业需要充分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在媒体不断融合的今天,技术保障作为后台支持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即使是有了AI技术,人工智能走向前台,写稿机器人及VR、AR、无人机等技术,深刻塑造了媒体融合的技术和产品路线,人工智能仍然无法将“全能型”人才的特性整齐划一。

五、结语

媒体的竞争与发展,说到底,最终要靠人才这一最为重要的支柱,网络技术只是一种辅助,一种解放人的体力的工具,新闻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并甘愿为之奋斗终生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版).

[2]张洋.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3(1版).

[3]王卫明,刘文浩.浅析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J].传播与版权,2016(09).

[4]王婷婷,林文,孙志伟,骆雁.“互联网+”背景下新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5]师静.传媒转型背景下的美国创新创业型新媒体人才培养[J].传媒,2016(07).

作者:赵富强 单位:吉林日报社